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BLZ—211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标本为材料建立了1株克隆性膀胱癌细胞株BLZ-211,体外培养3年多,传代150次,没有支原体污染。生物学特性鉴定:光镜和超微结构显著该细胞具有膀胱移行细胞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2.
膀胱移行细胞癌CK20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候  罗春丽  梁鲁南 《重庆医学》2002,31(12):1169-117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角质蛋白20(CK20)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你膀胱非移行细胞癌以及对照组13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CK20的表达。结果: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63.3%(19/30),膀胱非移行细胞癌和正常膀胱粘膜均为CK20阴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CK20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有正相关关系。结论: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过度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治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OX-2、VEGF在正常膀胱、膀胱移行细胞癌(肌层浸润性及非肌层浸润性)中的表达.结果 COX-2在 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未见表达,1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7例阳性,1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9例强阳性.VEGF在5例正常膀胱未见表达,10例非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中6例阳性,10例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中8例强阳性. COX-2、VEGF分别在正常膀胱组织与非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间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非肌层浸润性与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OX-2 、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非肌层浸润期)即有表达,可以用来作肿瘤早期诊断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特征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史时芳 《浙江医学》2002,24(6):326-327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8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计数微血管数目。 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0.4±5.9)个 ,正常膀胱粘膜为 (10.0±4.6)个 ,两者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 ;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3.5±5.6)个 ,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17.7±4.4)个 ,两者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 ;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23.3±5.5)个 ,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为 (17.6±4.9)个 ,两者的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正常膀胱粘膜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 ;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较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有增高趋势 ;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β)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75例及正常对照52例的TNF-β基因的单碱基突变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TNF-β*2等位频率(40.7%)较正常人(24.0%)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β*2等位基因的频率升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易患性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于膀胱组织工程研究的移行上皮种子细胞的培养方法,检测丝素蛋白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探讨构建泌尿系腔道组织工程器官的可能性.方法 (1)取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过程,并进行免疫荧光鉴定;(2)分别设立空白组(无细胞)、阴性对照组(培养基)和实验组(丝素蛋白膜浸提液).取对数生长期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lx104/ml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各5孔,于接种后24、72和120h,通过MTT法显色.并于酶标仪490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值,计算相对增殖率,对丝素蛋白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相容性进行评估.结果 细胞在第9~10天融合形成单层,细胞形态呈多角形的铺路石子状,经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24、72和120 h实验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424±0.020、0.996±0.118和1.285±0.048.阴性对照吸光度值分别为0.419±0.030、1.105±0.098和1.228±0.052,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丝素蛋白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相容性良好,具有作为泌尿系腔道组织工程支架的潜在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survivin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的表达载体,并以其修饰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评价其在体内的抑制肿瘤生长增殖的作用.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T24细胞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survivin特异性的短链寡核苷酸,克隆到PTZU6+1质粒载体中.构建survivin特异shRNA表达载体.转染T24细胞;通过PTZU6+1质粒载体介导.成功建立了表达survivin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survivin-siRNA,拟在体内研究survivin-siRNA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增殖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肿瘤形成时间和观察肿瘤形成时间,以及计算抑瘤率;HE染色行组织学检查;SABC法测定survivin,评估survivin在PTZU6+1介导的survivin-siRNA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后的表达.结果: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共发生肌肉侵润6例,可见肌纤维的溶解、断裂等;皮下注射含survivin-siRNA的转染组细胞所形成的种植瘤的时间显著地延长,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含survivin-siRNA的转染组所形成的种植性膀胱癌的体积明显受到抑制,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有明显差异(P<0.01);survivin-siRNA转染组的抑瘤率为68.93%,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survivin-siRNA转染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降低.结论:应用PTZU6+1质粒载体构建survivin的shRNA表达载体,成功建立了表达survivin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Survivin-siRNA,有效抑制了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体内实验中表明可以抑制T24细胞移植瘤的生长,诱导T24细胞的坏死、凋亡.  相似文献   

8.
作者将人膀胱行细胞癌成功地移植于NMRi-裸小鼠的膀胱内,成活率为60%。该肿瘤呈侵入性生长,可用抗人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这种肿瘤模型对局部使用细胞毒物质和单克隆抗体以诊断和治疗人膀胱癌,是一个有价值的活体试验系统。本文介绍一种仅需10周时间在裸小鼠膀胱内建立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多灶性生长的新方法, 将17只5~6周龄的NMRi-裸小鼠麻醉,暴露膀胱,分别滴入1毫克N-甲基-N-亚硝基脲,造成尿路炎症。两天后,再注入0.1毫升人移行细胞癌新鲜标本经胰酶消化的单细胞悬液(已在NMRi-裸小鼠体内连续传17代)。是液含10~7个细胞/cm~3,其中9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urvivin、PCNA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Survivin、PCNA的表达。结果(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2)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与PCNA的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谭万龙  吴元东  陈彤  熊林  郑少斌 《热带医学杂志》2006,6(6):631-634,F0004
目的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的方法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建立其可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直接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简便、可靠的原位移植模型。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基因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入人类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株中,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然后接种于裸小鼠膀胱壁内,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直接观察原位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并与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结果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并可在体内、外持续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后的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的体内外生物学行为无明显改变,裸小鼠膀胱原位接种5×105个转染后的膀胱肿瘤细胞后1周即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下腹部新生膀胱肿瘤发出绿色荧光,2周后膀胱肿瘤可被触及,4周后经解剖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等远处转移。结论绿色荧光蛋白是新一代的生物源性荧光标记物质,它具有分子量小、对细胞无毒、使用方便及容易检测等优点。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在T24人膀胱肿瘤细胞中长期稳定表达,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建立的可视裸鼠原位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膀胱肿瘤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春双歧杆菌细胞壁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及其对人移行细胞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①选择KM小鼠,随机分成BCW注射组和对照组.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法提取双歧杆菌细胞壁(BCW),BCW注射组小鼠腹腔注射BCW悬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7天.第8天处死小鼠,无菌收集腹腔巨噬细胞,以ELISA法分别测定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IFN-γ的含量;②采用MTT法测定双歧杆菌细胞壁体外对人移行细胞膀胱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移行细胞膀胱癌细胞(T24)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CW,继续培养,1、3、5天换液,每孔加入MTT,继续培养4h,每孔加入DMSO,振荡摇匀,在酶标仪上测定490nm处的A值,计算抑瘤率;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T24细胞接种于内含玻片的细胞培养板中,培养24h后,加入BCW,继续培养24h、72h、120h,取出玻片,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对照组不加BCW,每次更换培养液.结果 ①青春双歧杆菌细胞壁注射组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2、IFN-γ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不同浓度双歧杆菌细胞壁在体外均能抑制T24细胞生长,且浓度越大,对该细胞的抑制作用越强,且镜下观察到T24细胞的生长状态逐渐减弱.结论 青春双歧杆菌细胞壁成分能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之分泌多量的IL-2、IFN-γ,并且在体外能抑制人移行细胞膀胱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研究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0例癌旁非癌组织和16例正常膀胱黏膜中survivin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23例检测到survivin mRNA,其中21例VEGF表达阳性.2例VEGF表达呈阴性:19例未检测到survivin mRNA者VEGF的表达1例阳性,18例阴性。而在癌周非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未检测到survivin mRNA。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而且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性生长有关。相关性检验示survivin与VEGF之间有相关性。结论:BTCC中survivin、VEGF mRNA表达均上调,共同参与BTCC发生和发展,VEGF与survivin有协同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13.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必成  吴秀玲  张方毅  李澄棣 《浙江医学》2002,24(6):324-325,T00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urvivin表达程度与分级的关系,以及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阳性率及表达程度。结果:Survivin在各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都有表达,但表达的程度不同,I级膀胱移行细胞癌呈弱阳性,Ⅱ级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呈中度阳性,Ⅲ级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呈强阳性。结论:Survivin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优良指标。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E2F3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3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9例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E2F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2F3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及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16/34)和0%(0/19).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2F3 mRN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P<0.005).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2F3 mRNA的表达率随肿瘤分级、分期增高而相应增高(P<0.05).结论:E2F3基因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44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CD44蛋白的表达。结果 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44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6.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Ⅲ级中分别为37.5%、60%、68.4%。CD44表达分别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CD44蛋白检测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hMSH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hMSH2在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率(26.25%)明显高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低表达率(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MSH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有关(P<0.05).结论 hMSH2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有关,与肿瘤的高分期和高分级有关,hMSH2的低表达在浸润性及分化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可溶性上皮性钙粘附素(sE-C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7例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及11例正常人尿中sE—CD的水平.对比各组间指标并结合肿瘤生物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sE—CD水平高于正常人和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尿中sE-CD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呈正相关.与肿瘤大小及个数无关:复发患者尿中sE—CD水平高于初发患者。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sE—CD水平升高.与膀胱肿瘤的生物学性质有密切关系,对于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估计肿瘤的生物学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并建立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扩增方法,为泌尿系器官的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刮削法取得移行细胞单细胞悬液,在加入了10%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进行Giemsa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细胞来源。结果:原代培养细胞3 d开始贴壁生长,10-14 d细胞融合成单层,可进行传代培养,传至第7代后细胞开始出现衰退现象,经Giem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结论:该培养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移行上皮细胞,具有细胞纯度高、成功率高及扩增迅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黑色素瘤抗原(MAGE)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癌组织(新鲜标本)MAGE-A1、MAGE-A3及MAGE-A12基因mRNA表达。结果:35例膀胱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全部(100%)至少表达1种MAGE-A基因,21例MAGE-A1阳性,19例MAGE-A3阳性,24例MAGE-A12阳性,三者均阳性17例。结论:MAGE基因在膀胱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有较高表达,可望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免疫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S -P放射免疫法检测 3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正常膀胱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3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P16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 40 .63 %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Ⅲ级中分别为 63 .64 %、3 3 .3 3 %、2 5 .0 0 %。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 ,Ⅰ级与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检测有助于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 ;P16蛋白的缺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