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方淳  唐宇英  胡亚莉 《重庆医学》2012,41(26):2709-2710,2713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口腔扁平苔藓(OLP)及灼口综合征(BM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29例口腔黏膜病患者(其中,RAU组42例,OLP组42例,BMS组45例)及76例健康人(对照组)纳入研究,详细填写性别、年龄、学历、饮食习惯、全身疾病等临床资料,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结果病例组患者的SAS、SD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BMS组患者的SDS分值明显高于RAU、OLP组患者(P<0.05);RAU组患者的SAS分值高于SDS分值,而BMS组患者的SDS分值高于S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障碍与RAU、OLP及BMS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抑郁状态与BM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ispepsia, FD)患者与健康人在焦虑、抑郁状态方面的差异,并对FD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化版SF-36量表对69例FD患者和69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受试者在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及生活质量的的差异.结果 FD患者的SAS、SDS分值及SAS合并SDS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5),同时FD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倾向,躯体生理健康和精神心理健康均明显受损,生活质量较健康人低,尤其是在精神心理健康方面.  相似文献   

3.
Orem自护理论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理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芳  陈务贤  梁榕  阮芳  李春蓉  韦正莉  李宏 《广西医学》2006,28(12):1988-1990
目的 探讨Orem自护理论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9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运用Orem自护理论进行自我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2周、干预后2月对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焦虑、抑郁水平进行测评.结果 进行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ADL分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SAS分值、SDS分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Orem 自护理论指导护士对CHF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自理能力,减轻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对胰腺癌患者急性疼痛和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治疗的62例胰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体力状况评分(ECOG)、疼痛评分(V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ECOG、VAS、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改善胰腺癌患者体力状况,减轻疼痛,降低、抑郁、焦虑程度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以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8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FD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SDS、SAS分值差异均有显著性(47±11vs42±11,42±11vs37±13,P<0.01);FD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与中国常模相比,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8个维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F-36各维度分值均与SAS、SDS分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FD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位一体疼痛管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四位一体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皮肤病生命质量调查表(DLQI)评分。结果:护理8周后,两组患者的VAS、SAS、SDS及DL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位一体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个性与心理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国文  农兵  张法灿 《广西医学》2006,28(9):1370-1371
目的 探讨个性、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与IBS的关系.方法 采用龚耀先修定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10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个性、精神心理状态,并与健康对照组(100例)的相数据对比.结果 在EPQ量表中,IBS组的E(性格内-外向)分值低于健康组(P<0.05)、N(神经质)分值高于健康组(P<0.05);在SCL-90中,IBS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饮食障碍各项分值高于健康组(P<0.05);在SAS、SDS中,IBS患者的分值高于与健康组(P<0.05).结论 个性、负性情绪(焦虑、抑郁)与IBS密切相关,并且较易产生各种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8.
欧阳玉 《黑龙江医学》2024,(3):322-324+328
目的:探讨微视频宣教联合精细化护理对根管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例根管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健康宣教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微视频宣教联合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94、13.241,P<0.05)。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与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4、10.391、22.986,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OHIP-1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7,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9.
李瑾  李雪萍  张培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640-1641
目的:研究脂肪抽吸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28例脂肪抽吸术患者作为实验组,普通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实验组的SCL-90各因子分、SAS标准分和SDS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脂肪抽吸术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护理中应当注意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其心理症状,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回复正常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文章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灾难化认知进行初步评估研究,为今后对此类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提供治疗方向的参考。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自动思维量表和疼痛灾难化量表分别对42名慢性疼痛患者(实验组)及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对比分析。结果:慢性疼痛组的疼痛灾难化量表总分及反复思虑、夸大、无助3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疼痛组中疼痛灾难化得分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和自动思维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其中慢性疼痛组中疼痛灾难化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的相关性最显著(P<0.01)。结论:疼痛灾难化与抑郁情绪和负性自动思维联系紧密,慢性疼痛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更倾向于对疼痛采用灾难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随机62例乳腺癌患者编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术前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受常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对术前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实验组术前焦虑、抑郁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够解除或减轻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状况、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7),两组均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CA量表总得分和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评估:除躯体健康和躯体疼痛外,实验组SF-36量表中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和心理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共8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为健康的成人100例作为对照组,焦虑评定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的评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均较高,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且与患者的病情程度相关。临床应该给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病例和100例对照进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以评价病例和对照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将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多因素逐步回归的方法研究心理状况与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各纬度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总评分以及各纬度(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分值均降低;病例组的SAS总分和SDS总分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与其生存质量的各个纬度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焦虑程度与躯体角色功能、活力、情绪角色功能得分呈负相关;抑郁程度与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活力、情绪角色功能得分呈负相关,抑郁主要与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存在多元线形关系,焦虑主要与情绪角色功能有关。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较正常人群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可能影响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放散式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4例和对照组101例.采用焦虑与抑郁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冈谷惠子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估.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对焦虑抑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所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冈谷惠子护患关系信任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散式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提高患者家属对焦虑抑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护患信任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影响。方法 :用龚耀先修定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评 4 4例 FD患者的个性、精神心理状态 ,另选 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在 EPQ表中 ,FD组的 P(精神质 )、N(神经质 )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在 SCL- 90中 ,FD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焦虑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 SAS、SDS中 ,FD患者的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1 )。结论 :FD患者存在神经质、精神质的个性倾向 ,个性特征和发病有内在联系。F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不适、强迫、明显的焦虑及抑郁 ,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相关因素调查对7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其结果与6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P<0.01);影响因素前5位:影响夫妻感情、治疗费用、治疗效果、自理能力、疼痛影响。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等影响健康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同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按照单号和双号病房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和对症治疗,实验组加给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综合心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水平,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郭琼  刘清秀  李琴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873-1875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对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为初产妇的孕期心理健康护理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416例初产妇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进入研究组和治疗组,研究组在整个孕期均定期接受心理健康护理教育,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健康护理教育而进入孕期。在进入研究前1周、孕期的第3、6、9月、分娩前1天和产后1月分别接受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以及产后1月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定。结果:研究组患产前和产后焦虑的患者为11例(5.45%)、患产前和产后抑郁的为3例(1.5%),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6.54%和19.63%,P均<0.01);研究组在第3、6、9月、分娩前1天和产后1月的焦虑、抑郁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均分、8项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情绪与初产妇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族、胎次和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护理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焦虑、抑郁情绪与SAS总分、SDS总分明显相关。结论:在整个孕期对初产妇进行定期心理健康护理有助于保障初产妇的心身健康、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减少孕期和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