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方法 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3例SLE患者和16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ICOS的自然表达水平,同时收集SLE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来判定SLE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比较分析不同组别SLE患者ICOS表达水平与SLEDAI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SLE组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和非活动期SLE组(P<0.01),非活动期SLE组与正常人对照组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均与SLEDAI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01、r=0.56,P=0.03)。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T淋巴细胞ICOS表达增高,ICOS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7-H1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表达.方法 心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B7-H1的自然表达水平,同时收集SLE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来判定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结果 活动期SLE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上B7-H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SLE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7-H1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1=0.42,P1<0.05;r2=0.52,P2<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组淋巴细胞表面B7-H1分子数较抗dsDNA抗体阴性组明显增高(t=3.20,P<0.01).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B7-H1表达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0.00、6.75和4.33,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B7-H1表达增加,且与SLEDAI成正相关,B7-H1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纤维蛋白原样蛋白/人纤维介素(HFGL2)与SLE中存在的凝血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HFG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SLE患者PBMC中HFGL2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HFGL2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结论 PBMC中HFGL2的表达可能与SLE的发病和疾病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8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CD80和CD86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0例SLE患者PBLC的CD80和CD86抗原,并以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SLE患者PBLC上CD86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0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SLE患者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有肾病组和无肾病组的CD80和CD86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CD80和CD8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ANA滴度、IgG、和C3水平无相关关系。结论 SLE患者PBLC上CD86的表达降低,可能与SLE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黏附分子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sVCAM-1和sICAM-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①SLE患者血清sVCAM-1平均水平为2342.45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39.68ng/mL(P<0.001);SLE患者血清sICAM-1平均水平为802.3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26.15ng/mL(P<0.001)。②SLE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和sICAM-1水平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P均<0.001),肾损组均高于非肾损组(P均<0.001)。③SLE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阳性呈正相关,与血清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④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sVCAM-1水平和s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01)。结论 sVCAM-1、sICAM-1可能参与SLE的发病,与SLE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细胞CR1和IL-8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V型板红细胞离心洗涤免疫酶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活动期SLE患者44例、稳定期SLE42例红细胞CR1及IL-8R的表达,并与健康人作对照,CR1与IL-8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rman相关分析。结果:活动期SLE患者红细胞CR1和IL-8R较健康人对照组和稳定期SLE患者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稳定期SLE组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CR1和IL-8R分子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期SLE的CR1表达与IL-8R的结合活性呈正相关,即活动期SLE的红细胞CR1数量表达和IL-8R的结合活性都显著降低。结论:活动期SLE患者的红细胞CR1免疫识别、黏附、清除CIC能力下降,可能是SLE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CR1及IL-8R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CR1和IL-8R有可能作为SLE患者病情是否活动、药物疗效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人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壮族SLE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0例SLE患者和110例正常对照者IL-10基因启动子-1082A/G、-819T/C和-592A/C位点基因型.结果 IL-10基因-819T/C和-592A/C多态性在SLE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基因-1082A/G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AG基因型携带者患SLE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076倍(OR=2.076,95%CI:1.052~4.100);基因单倍型分析发现,GCC单倍型携带者显著增加了SLE的发病风险.结论 白介素10基因启动子-1082A/G多态性和它的单倍型与SLE具有相关性,其中-1082G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受体(IL-10R)的两个基因位点G241A和G520A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及DNA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IL-10R2基因型与SLE易感性显著相关.G520/G520基因型增加SLE发病危险性,P=0.004,OR=0.515,95%的可信区间为0.444-0.579;G520/A520基因型增加SLE发病危险性,P=0.055,OR=1.968,95%的可信区间为0.981-3.949.IL-10R1基因型与SLE易感性无显著相关.各个基因型组合的分布情况和优势比显示具有IL-10R1 G241/G241基因型和IL-10R2 G520/G520的个体SLE发病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的基因型组合,P=0.004,OR=0.515,95%的可信区间为0.444-0.597.结论 IL-10R2基因型与SLE易感性显著相关,G520/G520基因型增加SLE发病危险性.具有IL-10R1 G241/G241基因型和IL-10R2 G520/G520的个体SLE发病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的基因型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TLR2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Taqman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活动期SLE患者28例、稳定期SLE患者13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4、TLR2的mRNA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4mRNA较正常人和稳定期SLE患者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中复发的、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活动期SLE患者较未经治疗的初发患者TLR4mRNA升高更明显(P<0.05)。SLE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TLR2mRNA较正常人对照显著降低(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TLR4mRNA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TLR4升高更为显著,其原因可能与感染作为诱发SLE活动因素之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SLE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人外周血IL-2和IL-6及其受体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①SLE患者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P<0.05),而sIL-2R、IL-6、sIL-6R均显著增高;②SLE患者sIL-2R、IL-6、sgp80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呈显著正相关;③SLE患者治疗后sIL-2R和sgp80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IL-2、IL-6及其受体是参与SLE免疫病理机制的重要细胞因子,其中sIL-2R、IL-6及sgp80与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sIL-2R、sgp80对判断疗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aspase-1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aspase-1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1.20±0.33)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79±0.25),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Caspase-3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87±0.16)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66±0.10),差异有显着性(P<0.05).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aspase-1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1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增高,Caspase级联反应可能参与了SLE患者淋巴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第四外显子第677位C→T突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作MTHFR基因分型。结果 SLE患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而活动期SLE患者与非活动期SLE患者之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组MTHFR基因TT型占62.5%,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和正常人对照组(15%)。MTHFR基因677位发生C→T突变可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且TT型的效应要明显强于CT型的效应。结论 MTHFR基因多态性是影响SLE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MTHFR基因第677位TT型是SLE的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选择素基因第2外显子G98T和第4外显子A561C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8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95例正常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型。结果 E选择素第2外显子基因型GG、GT、TT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6.6%、12.2%、1.2%和90.5%、8.4%、1.1%;E选择素第4外显子基因型AA、AC、CC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1.7%、15.9%、2.4%和92.6%、7.4%、0.0%。E选择素第4外显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AC+CC基因型患SLE的风险是AA基因型2.81倍(OR=2.81,95%CI为1.087~7.290)。结论 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SLE的发病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白癜风角朊细胞内皮素1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白癜风黑素细胞的消失与角朊细胞产生的内皮素-1(ET-1)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14例进展期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表皮角朊细胞ET-1 mRNA表达.结果 白癜风患者白斑区及白斑边缘角朊细胞ET-1 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白癜风的发生可能与角朊细胞所分泌的ET-1等生长因子缺乏有关,角朊细胞ET-1表达水平降低的原因以及在白癜风发病中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湖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FcγRⅢa—158V/F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国湖南汉族SLE患者与FcγRⅢa-158V/F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SLE患者65例,其中狼疮肾炎患者38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检测FcγRⅢa-158V/F基因型,并与6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FcγRⅢa-158F/F纯合子基因型显着增高(OR=2.23,χ2=4.69,P=0.03).②与对照组相比,狼疮肾炎患者Fc-γRⅢa-158F/F纯合子基因型和FcγRⅢa-158F等位基因频率均显着增高(OR=2.67,χ2=5.36,P=0.02;OR=2.00,χ2=4.91,P=0.03).结论 SLE患者FcγRⅢa-158F/F纯合子基因型显着增高,狼疮肾炎患者FcγRⅢa-158F/F纯合子基因型和FcγRⅢa-158F等位基因频率均显着增高,提示FcγRⅢa多态性与SLE相关,FcγRⅢa-158F等位基因可能是狼疮肾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了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84份SLE患者血清ANCA的阳性率和6种已知的靶抗原:蛋白酶3、髓过氧化物酶、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弹力蛋白酶、组蛋白酶G和乳铁蛋白.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226%,均为核周型ANCA;分别有44.1%和14.3%的SLE患者血清含有抗组蛋白酶G和乳铁蛋白自身抗体,且活动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结论 组蛋白酶G为ANCA的主要靶抗原,且抗组蛋白酶G抗体与SLE的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催乳素受体(PRLR)的表达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免疫发光试验(TrFIA)测定血清PRL,用SLEDAI指数评估了113例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并用Logistic多元回归研究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与高PRL血症的关系;采用放射性受体配基结合试验(RLBA)及RT-PCR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PRLR变化。结果 ①63例SLE活动期患者血清PRL水平(14.45±7.25μg/L)显著高于50例静止期患者(11.79±8.08μg/L)和28例正常人对照组(7.08±6.26μg/L);②79.37%的活动期患者血清PRL水平在9~51.2μg/L;③113例SLE患者血清PRL水平与dsDNA抗体、SLEDAI活动指数呈线性正相关;④Logistic多元回归研究发现蛋白尿、低C3和高dsDNA抗体滴度与高PRL血症相关;⑤24例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的PRLR的特异性结合率(SB,5.03%±2.51%)、总结合率(TB,15.34%±6.98%)和mRNA的表达水平(0.85±0.45)均显著高于22例静止期患者(SB4.18±2.26,TB14.03±6.54%,mRNA0.58±0.43)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SB1.62%±1.05%,TB8.19%±1.47%,mRNA0.20±0.13)。结论 SLE患者血清PRL轻度升高,PBMC的PRLRmRNA高表达以及相应特异性结合率的增加与SLE的病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梅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梅毒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ACL)抗体的反应强度以及类型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应用ELISA法对99例梅毒和75例SLE患者的血清中ACL抗体的反应强度以及ACL抗体的IgG与IgM类型进行检测。结果 SLE和梅毒患者血清中IgG型ACL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00%和40.40%;梅毒的阳性血清反应强度高于SLE患者(P<0.001);IgM型ACL抗体的阳性率在SLE和梅毒患者中分别为18.67%和61.62%,梅毒的ACL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SLE患者(P<0.001),且梅毒患者IgM型ACL抗体阳性血清反应强度高于SLE患者(P<0.005)。结论 这种ACL抗体IgG、IgM阳性率与反应强度的差异,反映了SLE患者和梅毒患者产生ACL抗体的机理与功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几种趋化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及活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AF/MCP-1)、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化调节蛋白(RANTES)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CAF、RANTES水平。结果 ①SLE患者血清MCA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②活动期患者血清MCAF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③肾损组与非肾损组相比,血清MCAF、RANTES水平差异均无显着性。结论 趋化因子MCAF可能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且血清MCAF水平可作为反映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D80/CD86和CTLA-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2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D80、CD86、CTLA-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86的阳性表达率为90.63%,正常人对照组为6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D86的mRNA表达的平均水平(0.6410±0.0174)亦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4510±0.04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TLA-4的阳性表达率为81.25%,其mRNA表达的平均水平为1.0020±0.0624,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80的阳性表达率和CD80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86和CTLA-4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