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不适及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行腹腔镜手术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组(E1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基础上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E2组)、静脉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麻醉前(T1)、气腹前10min(T2)、气腹后15min(T3)、气腹后30min(T4)、气腹关闭后15min(T5)、气腹关闭后30min(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清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气腹后各组HR、SBP及DBP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1),G组较E1、E2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气腹关闭后接近麻醉前水平;PaCO2在气腹后明显升高(P<0.01),在气腹关闭后明显下降(P<0.01),E1、E2组较G组下降幅度明显(P<0.05);G组术中SpO2较E1、E2组高(P<0.05);G组清醒时间比E1、E2组长;E1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各种不适发生率高于E2及G组。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较轻,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舒适、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两种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急症剖宫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急症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腹膜剪开前分别经静脉注射0.25、0.50mg/kg氯胺酮,记录2组产妇麻醉前后、手术开始时、静注氯胺酮10min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同时观察其意识、内脏牵拉反应、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2组间各时点SBP、DBP、HR、SpO2和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组内比较,麻醉后、手术开始时SBP和DBP比麻醉前有不同程度下降,HR较麻醉前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静注氯胺酮10min后与其它各时点比较SBP、DBP、HR、RR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0.01)。2组间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作为硬膜外麻醉的辅助用药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不仅有镇痛、镇静、催眠作用,且能有效减轻内脏牵拉反应,可改善麻醉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5.
硬腆外麻醉下施行上腹部手术时,存在明显的内脏牵拉反应,我们在阿尔及利亚工作期间,对497例上腹部手术,复合应用安定,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取得了良好效果,能消除牵拉内脏时所引起的疼痛不适。恶心、呕吐、鼓肠等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0.4~0.5mg/kg)辅助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用于单胎、头位、足月、无其他脏器合并症的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时硬膜外麻醉平面不明显的手术29例,在手术开始前1~2min静脉缓慢滴入氯胺酮(0.4~0.5mg/kg)。结果:产妇镇痛作用完善,新生儿无呼吸抑制,Apgar评分均≥8分。结论:行剖宫产手术的硬膜外麻醉效果欠佳时,于切皮前给予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对胎儿及产妇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国内时有硬膜外麻醉实践中应用氯胺酮的报告 [1~ 3 ]。笔者在 350例应用哌异替啶 -异丙嗪合剂未能克服牵拉反应的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中应用了小剂量氯胺酮 ,效果较好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腹腔手术患者 350例 ,男 2 38例 ,女 1 1 2例 ,年龄 1 5~ 73岁。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1 0 0 mg,阿托品 0 .5mg。 T7~ 8~T1 0~ 1 1 椎间盘穿刺置管 ,局麻药为 1 .6%利多卡因 +0 .2 %丁卡因 ,阻滞平面为 T4~ 5~ L2~ 3 。开放静脉后滴入哌替合剂 1~2 ml,进腹后探查腹腔出现明显牵拉反应时 ,静脉缓慢注射氯胺酮 0 .5mg/ kg,必要时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单胎、足月妊娠、母婴健康,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Ⅰ组在注入试验量5min测试麻醉平面确实后经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0.5mg/kg,Ⅱ组在切皮前1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Ⅲ组不给氯胺酮。术中常规监测SBP、DBP、HR、SpO2、ECG。每组于切皮时(T1)、分离腹直肌时(T2)、胎儿娩出时(T3),分别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行Apgar评分。结果:三组患者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期间SBP、DBP、HR、SpO2差异均无显著意义。Ⅰ组和Ⅱ组在T1、T2、T3时VAS、镇静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VAS均比Ⅲ组明显降低(P〈0.05),镇静评分均比Ⅲ组明显升高(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Ⅰ组有2例出现兴奋多语,Ⅱ组有5例出现兴奋多语;但症状均较轻能自行缓解。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复合硬膜外麻醉,均能安全有效地增强剖宫产术中镇静、镇痛效果,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为剖宫产术中硬膜外麻醉比较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90例小儿(1-4岁)行腭裂修复术,用氯胺酮麻醉时对呼吸,心率的影响,结果呼吸率与心变化术前和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后变化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恶心、呕吐及副作用发生率极小,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腭裂手术中是一种较满意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来希体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25(1):83-83
我院自1995~1998年采用冬眠Ⅰ号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眼科手术32例,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13个月,最大6岁。其中13个月至3岁9例,4~6岁23例。手术类型:眼球异物摘除术5例,斜视矫正术3例。白内障囊外摘...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腹部手术的麻醉必须完全的镇静、镇痛 ,完善的肌松 ,由于其生理特点 ,更应关注呕吐、误吸、呼吸、心率、血压等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对此笔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和氯胺酮复合液麻醉应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全组 78例 ,男 5 1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8岁。病例种类 :肝破裂 4例 ,脾破裂 12例 ,腹部复合伤 6例 ,肠穿孔 10例 ,地贫 -脾亢 8例 ,肠梗阻 12例 ,阑尾炎 12例 ,嵌顿疝 8例 ,先天性巨结肠 6例 ;其中失血性休克 12例 ,中毒性休克 15例 ,多伴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呼吸急促和心律失常。术… 相似文献
17.
夏晓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32(2):175-175
硬膜外麻醉下经食道心房调搏在胆道手术中应用夏晓琼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地区医院麻醉科238000胆道手术中最常见而且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胆—心反射,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我院自1992年10月起对这类病人作了选择性的经食道心房调搏。1临床资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18.
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刘锦华(附属第一医院)赵立君(营口劳改总队医院)氯胺酮麻醉据其简单、安全性特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合于小儿和不需肌松手术[1]。现就84例小儿手术行氯胺酮麻醉报告如下。一般资料84例中男64例,女20例;年龄最小4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术前麻醉采取氯胺酮,B组患者术前麻醉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进行.结果 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清醒时间以及躁动现象明显低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B组患者无任何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手术患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七氟醚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选出不良反应少、起效快的麻醉药。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90例需进行麻醉手术患者,分为氯胺酮组和七氟醚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每组45例。氯胺酮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进行麻醉,七氟醚组采用常规剂量七氟醚进行麻醉。观察分析2组麻醉效果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七氟醚组较氯胺酮组用药量多(P<0.05);七氟醚组较氯胺酮组清醒时间、完全阻滞时间、起效时间用时长(P<0.05);2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氯胺酮组为17.8%,七氟醚组发生率高达28.9%,七氟醚组较氯胺酮组不良反应多(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麻醉效果比七氟醚好,不良反应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