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对高密度脂蛋白的结构组成、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受体的确认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了综述。小鼠清道夫受体BⅠ被确认是真正介导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作用的受体,对于了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由此找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脂蛋白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密度脂蛋白的结构组成、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受体的确认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了综述。小鼠清道夫受体BⅠ被确认是真正介导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作用的受体 ,对于了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是非常有意义的 ,它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由此找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学者一致公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诸多因素中,进食过量的胆固醇是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血液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症。  相似文献   

4.
综合近年来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有治疗潜力的基因、受体、酶和活性分子的报道,从血脂异常、炎症反应、管壁细胞学、氧化应激、免疫调节、血栓形成,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同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等角度,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加以综述,并且详细叙述了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高密度脂蛋白、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MP激活的蛋白激酶、组织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等多个潜在的治疗靶点,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治疗及药物开发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5.
所谓血脂异常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一种好的胆固醇)水平的降低。前三者的水平升高和后者的水平降低,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又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甚至被称为长寿因子。  相似文献   

6.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密度脂蛋白具有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高密度脂蛋白通过促进胆固醇转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作用机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近年来许多新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或载脂蛋白A-I的药物正在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7.
降脂治疗的进展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3):353-355
人类认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研究的深人,发现它是一种由多种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其中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等。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尤其是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近年来随着冠心病病因、病理的深入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冠心病星负相关。我们观察57例冠心病并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Tc)的比值(简称为HDL-c/Tc),并测定67例40岁以上正常人和85例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正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前列,其中冠心病(CHD)的发病与病死率正在迅速上升。已有的证据表明冠心病的发病中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皿症最受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0.
普罗布考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普罗布考是一种调脂药 ,其在降脂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浆HDL C含量却能抗动脉粥样硬化。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目前尚未清楚 ,有研究表明普罗布考通过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途径而抗动脉粥样硬化。文章综述普罗布考对体内HDL C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位——高密度脂蛋白受体SR—B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RI)是惟一确认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介导胆固醇逆转运的起始和终止步骤,即外周组织中胆固醇的流出和肝脏及类固醇激素生成组织中胆固醇的选择性摄取,在胆固醇逆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同组织中SR-BI的表达调控研究表明其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以作为筛选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新型分子靶位或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刘胜林 《天津医药》2006,34(10):726-728
2型糖尿病(T2DM)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多因素所致.除高血压、高血糖外,血脂异常如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等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探讨OX—LDL在T2DM 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建立一早期诊断T2DM有无A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HDL)不仅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呈负相关。因此,HDL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药物的作用靶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调节血脂药物并非特异性地作用于HDL-C,对调节HDL作用较弱。研究和开发新的调节HDL的药物可从不同途径升高HDL-C水平或者改善HDL-C的功能,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调节或改善HDL的药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郎杏彩  贾秉义 《河北医药》1990,12(6):368-369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与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测定血清中胆固醇含量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紊乱的指标。近年来,关于高密度脂蛋白(HDL)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和防止作用,而低密度脂蛋白(LDL)具有致病作用的报导为数不少。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呈正相关。因此同时测定血清中 HDL—CH 和 LDL—CH 的含量,以及它们的比值,比单独测定总胆固醇有较大的临床诊断意义。测定 HDL—CH 和  相似文献   

15.
本文目的是讨论寻找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规律,揭示这些药物的构效关系,以确定寻找新药的最佳途径。寻找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方向,是由其发病机理的现代概念决定的。许多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中间脂蛋白可引起动脉粥样化,它们能透入并聚集在动脉壁上。与此相反,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化的作用。可见寻找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途径有两条:其一是寻找能抑制类脂和致动脉粥样化脂蛋白形成或加速其分解代谢、从而降低其水平的化合物;其二是寻找能阻止致动脉粥样化脂蛋白透入动脉壁的物质。这两条途径都有一些策略性的方法,例如,可抑制肠  相似文献   

1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上海 200011 普罗布考具有:(1)降低胆固醇合成和促进胆固醇分解,改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的结构和功能。(2)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和抑制泡沫细胞形成。(3)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作用。普罗布考是一个有前途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药。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ApoB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动脉狭窄程度严重者血清中HDL水平明显降低,而ApoB的含量增高。近年国外文献报道HDL水平降低是75岁以上老年人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测定其含量可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判断和预测提供有价值的指标,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用稳态模型计算出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221例患者分为5组,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血脂及胰岛素水平,B型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各组的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随着HOMA-IR值升高,糖耐量低战、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率增高,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IMT值升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胆固醇、HDL、LDL、Ln(HOMA-IR)与IMT独立相关,是IMT增高的危险因素。结论:胰岛素抵抗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抗动脉粥样硬化潜在新靶标磷脂转移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转移蛋白能介导脂蛋白间磷脂的转移,对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磷脂转移蛋白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标。该文对磷脂转移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理功能、动物试验、流行病学研究以及磷脂转移蛋白抑制剂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其发生、发展与氧化损伤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氧化损伤、脂质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关抗氧化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近几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试验研究显示,黄酮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就麦胚黄酮(flavonoids of wheatgem)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