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及MR对女性盆腔囊性包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囊性包块70例,分析其螺旋CT及MR表现。结果良性包块64例,恶性包块6例。诊断定位准确67例(95.7%),定性准确54例(77.1%)。卵巢源性66例:其中卵巢囊肿29例;卵巢囊腺瘤15例;卵巢囊腺癌3例;卵巢囊性畸胎瘤12例;卵巢转移瘤1例;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块5例,其中卵巢输卵管积脓2例;卵巢内膜样癌1例。子宫源性3例。其他来源1例。结论螺旋CT及MR对女性盆腔囊性包块的定位准确率高,对定性诊断亦有较高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超声在女性盆腔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肿块的CT和超声资料。结果:60例女性盆腔肿块,其中宫外孕4例,卵巢囊肿8例,卵巢癌12例,卵巢畸胎瘤8例,子宫内膜癌6例,宫颈癌10例,子宫平滑肌瘤12例,CT符合率为90.00%,B超符合率为86.67%。结论:CT、B超对女性盆腔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合理应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术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女性盆腔肿块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进展,CT扫描在其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该文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妇科盆腔囊实性包块患者的CT检查影像资料,对CT扫描在妇科盆腔囊实性包块的临床应用价值加以介绍与讨论。1资料与方法收集有完整CT、临床及病理资料的妇科盆腔囊实性包块42例,年龄21~75岁,平均45岁。患者检查前1 d无渣饮食,扫描前口服对比剂和对比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2例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中25例为卵巢良性囊性病变,15例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4例为肠道及其系膜囊肿,7例为盆腔炎性囊性病变,1例为其它类型囊肿。结论:临床上运用CT检查对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进行诊断,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以及准确率高等特点,但是也需要了解和掌握不同疾病类型的特征,有助于临床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杨井岗 《江西医药》2007,42(4):347-34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胰腺病变的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症实的20例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螺旋CT采用平扫和双期(动脉,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层厚7.0mm,螺距1.0,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率3ml/s,动脉、门脉期扫描分别为30s和70s.结果 胰腺假性囊肿12例,平扫为囊状水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胰腺脓肿4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CT值为24Hu左右,内见小气泡影,囊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胰腺囊腺瘤4例,平扫为类圆形的水样或肌肉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呈不规则强化,囊壁厚度<2mm.胰腺囊腺癌2例,平扫星囊状水样密度及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可见不规则明显强化,囊壁厚度>2mm,1例伴有肝内转移.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特征,但也有相似之处,必须结合临床病史加以鉴别,难以鉴别时,必须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陈爽  彭亚萍 《中国医药科学》2012,(20):99-100,102
目的对比分析总结18例广义盆腔脓肿CT表现及特征,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广义盆腔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手术或穿刺证实盆腔脓肿的CT检查资料,分析并总结归纳其形态学特征。结果盆腔脓肿CT主要表现为:(1)盆腔囊性或囊实性包块:根据脓肿壁形态可分为囊实性病灶、厚壁囊性病灶及薄壁囊性病灶,肿块间隔及实性成分于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典型病灶囊内见积气。(2)盆腔脓肿间接征象:盆腔脂膜炎,周围组织粘连,结构不清以及盆腔积液。(3)继发盆腔脓肿原发病及合并症CT表现。16层螺旋CT对18例盆腔脓肿都做出了正确诊断。结论广义盆腔脓肿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于广义盆腔脓肿定位、定性诊断都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T、MRI对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44例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诊断与MRI诊断,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手术病理检出病灶共82个,CT检出75个病灶,检出率为91.5%(75/82),漏诊率为8.5%(6/82);75个病灶中病灶部位与手术病理一致有73个,符合率为97.3%(73/75),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有71个,符合率为94.7%(71/75)。MRI检出80个病灶,检出率为97.6%(80/82),漏诊率为2.4%(2/82),80个病灶中病灶部位与手术病理一致有80个,符合率为100.0%(80/80),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有78个,符合率为97.5%(78/80)。结论 CT与MRI对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赵伟  费维嵩  张中文  赵洋 《安徽医药》2020,41(6):708-711
目的 分析腮腺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腮腺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25例患者的CT图像特征。结果 25例患者中,8例多形性腺瘤,增强扫描呈渐进式强化;5例腺淋巴瘤,增强扫描呈快进快退方式,周边见"血管贴边征";5例腮腺囊肿,CT平扫为经典囊性灶;单形性腺瘤2例,基底细胞瘤1例,增强方式呈"快进慢退";炎症性病变4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强化程度未见明显下降。结论 腮腺大部分良性病灶的平扫与增强扫描征象不同,反映了腮腺病灶的基本特征及病理构成,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明显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可做出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卵巢良性病变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共80个卵巢良性肿块的CT资料,讨论其CT表现特点及CT在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本组25个功能性囊肿CT发现23个;15个囊腺瘤均呈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其中浆液性囊性畸胎瘤均含有脂肪密度区。结论卵巢良性肿块CT表现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0.
60例盆腔肿块CT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0例盆腔肿块CT影像特点,提高盆腔肿物的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盆腔肿块螺旋CT影像及临床特点。结果42例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其中46例生殖器官肿块,10例为肠道、泌尿器官病变,CT影像能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与邻近器官、结构的毗邻关系。结论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能为盆腔肿块精确定位,定性提供明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洪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21-1322
目的 分析颈部囊性肿块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肿块,其中淋巴结病变9例,脓肿3例,涎腺病变2例,甲状舌骨囊肿9例,鳃裂囊肿5例,甲状腺病变2例,囊性水瘤3例,皮样囊肿1例,喉气囊肿1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 增强MSCT可以显示肿块的囊性特征.淋巴结病变为液化坏死所致,有较厚的囊壁;涎腺囊性病变表现各异;先天性囊肿常表现为光滑、壁薄和无增强的肿块,多数囊肿具有特定的解剖位置,如甲状舌骨囊肿主要位于颈前中线和舌骨水平,鳃裂囊肿多位于颌下腺后方和颈动脉鞘外侧,皮样囊肿位于口底.结论 MSCT影像学检查能准确对肿块定位、定性,对术前制定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影像学(泌尿系造影、B超及CT)表现,重点探讨CT轴位特征.方法 对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23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均为单侧发病,15例右侧,8例左侧.9例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10例见肾盂不同程度积水,9例见输尿管扩张,3例见输尿管囊肿.主要影像学特征有:肾盂分离征、完全或不完全双输尿管征、肾上下径延长征、蒙面征、双侧肾实质交替增厚(肾盂肾盏偏离)征、同层双肾盂征、内髓质征、束腰征、输尿管异位征、蛇头征.结论 常见影像学方法各有特点,相互结合,有助于正确认识,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0例采用64排螺旋CT检出的腹主动瘤患者有关资料,利用AW4.3工作站进行VR、MPR、MIP重建,获得二维或三维图像。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瘤体、内部结构、血管壁钙化及附壁血栓可清晰显示,并可清楚了解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10例患者中有2例真性腹主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5例夹层动脉瘤,伴有附壁血栓7例,均有动脉壁钙化。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快速、无创、安全有效地对腹主动脉瘤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螺旋CT检测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发生率及探讨其与慢性鼻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33例健康查体者鼻窦扫描图像,薄层横断图像重建冠状面图像,观察OMC解剖变异情况:中鼻甲(反曲、气化)、筛泡过度气化、钩突(偏曲、肥大、气化)、鼻丘过度气化、Haller气房,并比较解剖变异发生差异。结果 933例查体者中慢性鼻窦炎发生率为30.1%,发生率最高为慢性上颌窦炎,在OMC变异中,中鼻甲反曲、气化、筛泡过度气化、钩突偏曲、肥大、气化、鼻丘过度气化、Haller气房发生率为分别为1.7%、13.8%、5.8%、6.8%、5.1%、1.1%、0.4%、2.7%。OMC变异分别在慢性上颌窦、筛窦炎及额窦炎的发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混合变异组鼻窦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变异组。在剔除吸烟因素的457例非吸烟者中,OMC变异与慢性上颌窦、筛窦炎、额窦炎的发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一变异因素中,中鼻甲偏曲、钩突气化、钩突偏曲、钩突肥大与慢性上颌窦炎发生关系密切;筛泡过度气化与慢性筛窦炎关系密切;钩突偏曲与慢性额窦炎关系密切。结论 (1)多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OMC的解剖变异,在鼻窦炎患者病因探究及手术治疗方案制定前螺旋CT扫描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应作为鼻窦炎常规的检查手段。(2)OMC单一变异和混合变异均与慢性上颌窦、筛窦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各种变异在慢性鼻窦炎发生中作用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常见急腹症病因诊断和处理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120例常见急腹症的螺旋CT征象,比较螺旋CT检查前后的诊断、治疗方案、手术符合率。结果:120例常见急腹症的病因中,急性胰腺炎20例,肠梗阻24例,消化道穿孔10例,胆系疾病15例,泌尿系结石13例,急性阑尾炎8例,妇科疾病7例,创伤性疾病23例。在CT检查前,病因诊断正确70例(58.3%),经螺旋CT检查后病因诊断正确112例(93.3%),经CT确诊后,使临床治疗方案发生改变25例(20.8%)。结论:螺旋CT是一种快捷、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常见急腹症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提高临床正确处理急腹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的MSCT表现.MS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增强后图像进行1.25 mm薄层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SCT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CT仿真内镜(CTVE).结果 本组中2例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11例行剖腹探查或病灶手术切除.病理诊断:腺癌9例、间质瘤2例、腺瘤2例.腺癌是最多见的十二指肠肿瘤,常发生在降段乳头周围,主要CT表现为十二指肠腔内肿块伴肠腔不规则缩窄,病灶轻中度强化;间质瘤为形状不一的较大肿块,但少见肠梗阻征象,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腺瘤体积较小,多为乳头状或患肉状结节,虽为良性肿瘤但有恶变倾向.结论 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有效评价十二指肠肿瘤.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表现。结果CT平扫中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10例为等密度,4例为略低密度,1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12例强化程度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2例强化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1例强化程度等于肾髓质,1例囊实性病例囊壁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扫描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是可靠有价值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诊断骨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来本院就诊的10例骨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平片、CT检查,分析总结骨梗死的CT表现,评估CT检查诊断骨梗死的价值。结果 X线检查共发现病灶18处,8处定性诊断为骨梗死。 CT共发现病灶21处,13处定性骨梗死。 CT主要表现骨小梁稀疏破坏,髓腔内地图样改变,周围环硬化边;病变区范围大于X线平片。 CT对病灶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结论双排螺旋CT在骨梗死的诊断上,其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郎嘉兴  白莉  冯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88-88,9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女性膀胱脱垂的价值。方法:收集2例CT诊断膀胱脱垂并经手术证实的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对膀胱脱垂的正确诊断率达到100%。结论:多层螺旋CT对膀胱脱垂的诊断、分类、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的随访都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