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凯  王铭河 《淮海医药》2012,30(1):10-11
目的通过对直肠类癌病例的诊治分析,探索较为合适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1例局部切除后行补充手术的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中位随访64个月(1~352月)。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与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的直径与有无肌层浸润相关(P〈0.001),肿瘤直径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肿瘤直径≤1 cm时,发生肌层浸润的机率为3.6%,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为5.4%;肿瘤直径〉2 cm时,发生肌层浸润的机率为75%,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为50%。结论对于局部切除后的直肠类癌,如存在肌层浸润、直径大于2 cm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建议应行补充根治术;如仅为局部残留,则行补充局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类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认识,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大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内镜下特征、良恶性判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5例大肠类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0cm者18例。12例直径〈0.5cm者均无肌层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11例无肌肉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类癌患者,9例内镜下治疗能获得良好效果,5年生存率为100.0%;2例行外科手术,术后1例因类癌扩散并脑转移死亡,另1例仍生存。犯肌层、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5例,其中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余4例随访至2013年3月仍生存,5年生存率为80.0%。局部淋巴结转移者3例,均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生存时间2年,2例随访时间〉60个月,随访至2013年3月仍生存,5年生存率66.7%。远处转移者2例,1例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6个月,另外1例肺部转移者生存时间为2年3个月。结论类癌直径小,与息肉区分困难。怀疑为大肠类癌者,建议多取检;类癌侵及肌层、局部淋巴结转移或有远处转移者,5年生存率低;无肌层侵犯、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适合选择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复发因素,为选择合理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4月间经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69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情况。结果69例中,恶性8例,交界性19例,良性42例;行肿物切除术5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47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7例,行单纯切除+即刻再造术4例,行改良根治术6例。随访54例,4例局部复发,良性2例,交界性2例。肺转移2例,死亡1例,脊柱转移1例,均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结论局部扩大切除术(至少保持切缘2 cm)为良性及交界性叶状肿瘤(直径<7 cm)首选手术方式,对直径>7 cm的交界性及恶性病例,应尽早行乳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高利强  刘磊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58-2759
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12例阑尾类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术前均误诊为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为阑尾类癌。其中,9例肿瘤直径小于1cm,2例肿瘤直径1~2CIII,且肿瘤未侵出浆膜、不伴淋巴结转移者,采用单纯阑尾切除术,均生存5年以上;1例肿瘤直径大于2cm并侵出浆膜,采用有半结肠切除。结论阑尾类癌无特异性症状,多在阑尾切除术后发魂,应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确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4例,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1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类癌的主要手段。直肠类癌的大小、浸润程度和转移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本文分析了22例直肠类癌的诊断要点、手术原则及手术方式。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其治疗效果。22例病人中,1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68.2%,5年生存率77.2%。直肠类癌以便血、便秘或排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直肠类癌一般瘤体较小,直径小于1 cm者占45.4%,1~2 cm者占22.7%,大于2 cm者占31.8%。结论直肠类癌症状无特殊性,诊断不易。〉40岁有直肠肛管症状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有怀疑者应行病理组织检查,必要时切片作免疫组化染色以提高诊断率。手术应结合病变大小、浸润深度,个体化治疗。其预后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有关。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生林  马维东 《河北医药》2003,25(5):337-337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976年10月至199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共收治直肠类癌19例,占同期直肠肿瘤的1.05%(19/1809)。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直肠类癌以便血(47.4%)、便秘或排便痛(36.8%)为主要临床表现,直肠类癌一般瘤体较小,直径小于1cm者占47.4%,1~2cm者占15.8%,大于2cm者占36.8%。结论 直肠类癌术前不易诊断,其预后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有关。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术后5年存活率达78.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诊断大肠类癌的临床价值,以及内镜微创治疗早期大肠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普通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下肿瘤,然后经内镜超声检查确诊类癌,对起源于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类癌患者29例行内镜微创治疗,直径≤1.0 cm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直径>1.0 cm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 29例均完全切除,病变直径0.6~1.8 cm,19例行EMR术治疗,10例行ESD术治疗。2例ESD术中创面出血,经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无穿孔。术后病理检查均显示为类癌。术后3个月结肠镜复查随访,所有患者创面形成瘢痕,无残留和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下EMR和ESD治疗起源于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早期大肠类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直肠类癌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彬 《天津医药》2011,39(9):865-866,884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别对40例直肠类癌:早期瘤体<1cm行局部切除治疗,但当瘤体>1cm行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0例病例中瘤体<1cm 36例(90.0%),瘤体距肛缘3-8cm有36例(90.0%),男女比例1.35:1,误诊病例有9例(25%),随访病例有34例(85.0%),2例病例死亡,其他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早期直肠类癌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诊疗中应避免误诊及漏诊,早期明确诊断(即直径<1cm),若无肌层浸润,可行局部切除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直肠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直肠黏膜腺体的嗜银细胞.类癌在体内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常见于胃肠道内,且多位于直肠和阑尾.现将我院2002年-2010年收治的直肠类癌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全部病例均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2(56.4±7.6)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8个月.其中2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便频、腹痛、腹泻和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便血及便频为多见;8例体检发现无任何症状.本组30例患者均无类癌综合征表现.所有肿瘤均位于距肛门4~12cm,其中4~8cm处25例,>8cm 5例.肿瘤直径<1cm者16例,1~2cm者8例,>2cm者6例.  相似文献   

11.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新华  胡勇  吴高亮 《江西医药》2007,42(3):191-193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肾癌的手术疗效.方法 18例行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患者,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50岁.肿瘤直径1.5~4.0 cm,平均3.6 cm.先天性孤立左肾肾下极肿瘤1例,双肾肿瘤1例.透明细胞癌16例,肾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1例.T1 15例,T2 3例.结果 18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例先天性孤立左肾肾下极肿瘤术后30个月肺转移外,余17例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安全有效,适合于肿瘤直径≤4.0 cm早期肾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由病理切片确诊的10例直肠类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例类癌病例中,直径小于1cm为2例,直径在1~3cm之间的为6例,直径大于3cm为2例,且直径大于3cm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无1例有类癌综合征。结论:直肠类癌具有潜在恶性肿瘤的特性,早期诊治是关键,且术后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大肠类癌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肠镜在大肠类癌诊治的艇。方法 对12例大肠类癌根据肿瘤大小及不同的表现选择性采取结肠下切除(5例)或外科手术(7例)。结果 经定期随访观察无复发或转移,疗效好。结论 直肠类癌直径〈1cm采用结肠镜下局部切除肿瘤,类癌直径较大(〉1cm)且较固定式或表面粘膜有破溃,尤其对组织病理检查提示类癌浸润肌层的患者,应施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经肛门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适应证以及效果和意义.方法 对12例直径≤3cm、上缘距肛缘≤6.5 cm的早期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发现1例切缘有残留癌,并行追加根治术,1例切缘有脉管浸润,但未予根治,并除此患者外,其余病例,随访期间无癌复发或转移.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早期低位直肠癌,手术范围及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理想的手术方式,但若发现切缘有癌残留、浸润或分化程度差原则上应追加根治.  相似文献   

15.
直径≤1cm的直肠类癌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直径≤1 cm直肠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下肿物,行内镜超声检查(EUS),怀疑为类癌的病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切除,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直径≤1cm直肠类癌8例,本组病例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年内随访病例无复发。结论结肠镜结合超声微探头对直径≤1 cm直肠类癌进行诊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类癌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中,胃类癌8例,直肠类癌10例,阑尾类癌6例,结肠类癌7例,回肠类癌3例。术前误诊率为70.6%,其中胃类癌、阑尾类癌和回肠类癌全部误诊,直肠类癌误诊率20%,结肠类癌误诊率71.4%。肿瘤直径在2cm以内、无肌层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者1、3、5年累计生存率为100%、100%和92.8%;肿瘤直径超过2cm、侵犯肌层或有淋巴结转移者累积1、3、5年累计生存率为52.9%、41.2%和35.3%。结论胃肠道类癌术前误诊率高,病理学诊断是胃肠类癌确诊的主要方法,预后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及早期治疗,同时肿瘤的大小、浸润度、转移性、所在消化道的部位也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直肠类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直肠类癌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内镜下局部肿物切除术5例,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8例,Miles手术1例,Dixon手术1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无死亡。结论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病变的具体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18.
我院近年来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10例直肠类癌 ,兹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988~ 2 0 0 0年间共收治直肠类癌 10例。男 7例 ,女 3例。年龄 3 5~ 65岁 ,平均 45 5岁。有粘液血便史 8例 ,肛门下坠、疼痛不适 1例 ,无症状 1例。经肛门指检 ,直肠镜检 10例均发现直肠肿块。病变距肛缘 <7cm 7例 ,7~ 12cm3例。位于直肠前壁者 4例 ,后壁者 6例 ,均为单发。肿块 <1cm 1例 ,1~ 2cm 2例 ,>2cm 7例 (其中 >4cm 3例 )。 10例均经直肠镜活检明确诊断。 1例B超、CT疑肝转移。二、方法 :局部切除 1例 ,局部扩大切除 2例 ,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癌相关尿道癌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11例与膀胱癌相关尿道癌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为膀胱多发癌累及后尿道,1例为膀胱癌发生盆腔广泛浸润转移侵犯尿道,7例为全膀胱切除术后出现尿道癌。结果: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发生率23.8%,2例行全膀胱切除十回肠膀胱术十全尿道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盆腔广泛转移者行放射治疗,7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者补行全尿道切除术。结论:膀胱癌术后尿道癌重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后选择回肠膀胱术及尿流改道,须同时行全尿道切除术,选择原位新膀胱+下尿路重建术者,术后需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7,(5):338-34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顺铂(GC)方案辅助化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明确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5例,其中23例患者因不能耐受或者拒绝行全膀胱切除术而行保留膀胱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2例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其中9例行回肠通道术,3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5例全膀胱切除患者术前GC方案辅助化疗3个周期,另外7例患者术后GC方案先辅助化疗4个周期。23例患者TURBt后GC方案化疗4个周期,每3周为1个周期,同时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持续8周,以后每月1次,持续1年。每三个月复查膀胱镜及CT,评估肿瘤复发情况。结果:3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320 min。术后病理报告均为浸润性移行细胞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切缘均为阴性。TURBt患者中1例肿瘤侵犯前列腺,全膀胱切除患者中1例肿瘤侵犯子宫,2例患者有1枚闭孔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化疗后出现白细胞下降者20例,恶心、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者29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TURBt患者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术后6个月复发者1例,12个月复发者1例,24个月复发者2例,30个月复发者2例,死亡1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全膀胱切除患者随访12~26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GC方案联合TURBt对浸润性膀胱癌有一定疗效,可作为保留膀胱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肿瘤复发,而GC方案联合全膀胱切除术能减少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