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切口双针劈核法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56眼)老年性白内障利用一次性注射针头,双针呈180°劈开晶状体核,小切口囊外摘出,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2眼(39.29%),术后1周裸眼视力1〉0.5者41眼(73.21%)。术后角膜水肿9眼(16.07%);前房积血4眼(7.14%),房水浑浊5眼(8.93%),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应用双针劈核法摘出晶状体核,安全、经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疗效:方法白内障85例(85眼)。表面麻醉。角膜缘切口,不做侧切口,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结果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5者56眼(65.88%),术后第2天矫正视力〉0.5者78眼(91.77%):有3眼因有眼底病视力尢改善。结论小切口非超卢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软核白内障环形撕囊非超声乳化摘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60眼)晶状体核硬度为三级以下的白内障运用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及晶状体核翻转技术,进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结果56例(60眼)均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大于0.6者58眼(96.67%),术后6月复查,未见虹膜后粘或人工晶状体夹持者。结论此手术方法是基层及无超声乳化设备的医院开展高质量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反眉形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在农村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经巩膜隧道行反眉形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老年性白内障96例(96眼),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视力情况。结果术后3天,视力0.5以上者31眼(32.29%),0.3以上者24眼(25.00%)。4周后视力达0.6以上者46眼(47.92%),0.3以上者35眼(37.50%)。术后并发症在1月内消失。结论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组织损伤轻,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由于费用较低,易在广大农村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术与传统囊外摘出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白内障复明行动中老年性白内障手术1437例(1675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与传统的囊外摘出术两种方法进行手术,术中都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小切口组(A组),716例(846眼);传统囊外摘出组(B组),721例(829眼)。对两组手术效果(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7d视力比较:A组,视力低于0.3者59眼(6.97%),0.3~0.5者183眼(21.63%),0.5以上者604眼(71.5%);B组,视力低于0.3者128眼(15.44%),0.3~0.5者583眼(70.32%),0.5以上者118眼(14.23%)。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虹膜损伤、前房积血、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及瞳孔夹持。两组比较:A组发生并发症260眼(30.73%),B组发生并发症388眼(46.8%)。两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力:x^2=30.26,P〈0.01;并发症:x^2=45.59,P〈0.01)。结论在大规模白内障复明行动中,应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较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术后视力较好,手术并发症较小,且无需昂贵的设备及特殊器械,手术步骤简单.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效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对140只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154只眼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丢失率,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小切口非乳化组1周后视力>0.5者115只眼(82.2%),<0.4者25只眼(17.8%)。超声乳化组>0.5者128只眼(83.1%),<0.4者26只眼(16.9%)。角膜内皮丢失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13.2%,超声乳化组12.8%。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小切口非乳化组11只眼(7.86%),超声乳化组10只眼(6.49%)。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与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相似,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226例(243眼)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术中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结果 243眼中228眼(93.82%)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79眼(73.66%)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拨至前房,其中Ⅰ级核16眼和Ⅱ级核93眼全部旋拨成功,Ⅲ级核70眼旋拨成功(占61.95%),部分病例,需做前囊松解切口。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用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时,在Ⅰ、Ⅱ级核是安全有效的、部分Ⅲ级核及Ⅳ级核做前囊松解切口后也能顺利成功。  相似文献   

8.
【摘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发生后囊破裂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46例(381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2l眼,其中18眼一期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3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后囊破裂人工晶状体一期植人病例的并发症及术后3月视力。结果一过性眼压升高3眼(16.67%),角膜水肿16眼(88.89%),人工晶状体轻度偏位2眼(11.11%),瞳孔欠圆、轻度移位5眼(27.78%),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O.5者13眼(72.2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破裂时,视具体情况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是安全的,并可取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9.
徐威 《眼科新进展》2012,32(7):658-660
目的探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利用注射器针头实施囊袋内吸附劈核法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65例(458眼)晶状体核硬度为Ⅱ-Ⅳ级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其中235例297眼采用晶状体圈匙前房内劈核法,即为前房内劈核组,130例161眼采用普通注射器针头囊袋内劈核法,即为囊袋内劈核组。术后随访1~7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内劈核组视力为0.40±0.13,其中≥0.3者233眼(78.5%),囊袋内劈核组为0.42±0.13,其中≥0.3者132眼(82.0%);术后第7天复诊的307眼中,前房内劈核组188眼,视力为0.61±0.14,其中≥0.5者157眼(83.5%),囊袋内劈核组119眼,视力为0.62±0.15,其中≥0.5者101眼(84.9%),两组不同时间点视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者前房内劈核组4眼,囊袋内劈核组3眼,两组劈核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瞳孔非正圆及角膜水肿者,前房内劈核组分别为12眼、78眼,囊袋内劈核组分别为9眼、31眼。结论利用注射器针头实施囊袋内吸核和劈核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好、手术成本低等优点,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0.
劈核刀的研制及在硬核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劈核刀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7例(27眼)硬核白内障(Ⅲ—Ⅴ级核)用自行研制的劈核刀进行手术。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3者15眼(55.56%),术后1周视力≥0.3者22 眼.(81.48%)。角膜散光与传统的囊外摘出术相比明显减少。结论 自研制的劈核刀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操作方便,手术效果满意,设备费用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劈核技术辅助的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大规模防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四川省贫困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3例(403只眼)和改良组459例(459只眼),分别在表面麻醉下行常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劈核技术辅助的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1 d最佳矫正视力,脱盲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 d常规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482,改良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5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403例中脱盲387例、脱盲率为96.03%;改良组459例中脱盲445例,脱盲率为96.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劈核技术辅助的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值得在大规模防盲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劈核技术——双刀平面劈核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寻找一种合理的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劈核方法,应用于临床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自己设计两把劈核刀,用于临床上劈开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劈核刀的设计。结果 对256例256眼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劈开和观察,一次性劈开率为100%,其中246眼的晶状体核经4.5mm长切口安全娩出,另10眼用双刀将核劈成4片后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第1天12%的患者在裂隙灯下可见局限于切口附近的角膜基质水肿,25%的患者见局限性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术后3-7d角膜水肿均消失。术后第1天,第7天视力在0.5以上者分别为189眼(73.8%)和242眼(94.9%)。术后角膜散光度为0.84D+0.75D。结论 双刀平面劈核法具有设计合理,切口小,损伤轻,不受核硬度限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优点。不仅适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也可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理想的劈核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前房内碎核和扩大切口娩核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Ⅳ~Ⅴ级硬核白内障216例(247眼)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其中165眼采用扩大切口娩核,82眼采用前房内碎核,术后1d、1周、1个月检查视力,观察术后并发症,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扩大切口娩核的有2眼(1.21%)发生后囊破裂,前房内碎核的有5眼(6.10%)发生;术后1d视力扩大切口娩核组优于前房内碎核组,而术后1周和1个月视力两组没有显著差别;术后1d前房内碎核组角膜内皮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高于扩大切口娩核组,术后1周和1个月没有明显差别;术后1个月前房内碎核组的散光低于扩大切口组。结论硬核自内障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扩大切口娩核可以减少手术近期并发症,前房内碎核需要熟练后才能显现小切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针劈核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采用双针劈核法劈开晶状体核,小切口囊外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视力第一天、第三天裸眼视力≥0.5分别为39眼(41.5%)和68眼(72.3%)。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14眼(14.8%),前房出血5眼(5.3%),8眼(8.5%)前房渗出。经治疗后,均好转恢复。结论把双针劈核法应用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安全,并发症少,易于掌握且手术成本低。适于在基层医院和大规模防盲行动中开展。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79只眼白内障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三天裸眼视力≥0.5者35只眼(44.3%)。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52只眼(65.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不需昂贵设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自闭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手术方法、过程及效果。方法:对1016例1016眼行表面麻醉下自闭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术中实行表面麻醉,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手法挽核,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1016例实行表面麻醉患者均能耐受,其中有891眼(87.7%)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25眼(12.3%)因各种原因改为开罐式截囊,术中12眼在抽吸皮质时后囊撕裂。自闭性小切口923眼(90.8%)。19眼术后次日发生轻度角膜水肿。1016眼术后3d视力≥0.5者713例,占70.2%。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下自闭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获得与超声乳化术相近的效果,而且对Ⅳ和Ⅴ级核白内障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囊袋内手法劈核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袋内的手法劈核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117例(159眼),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散光、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5者占54.1%,术后散光度数为(2.00±0.75)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3327±231)mm-2,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3.00%;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占86.2%,术后散光度数为(1.50±0.75)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3271±253)mm-2,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64%;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占91.2%,术后散光度数为(1.25±0.50)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3267±239)mm-2,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75%;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占92.5%,术后散光度数为(1.00±0.50)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3257±242)mm-2,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5.0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Ⅳ-Ⅴ级硬核性白内障应用囊袋内手法劈核术,不仅具有小切口的优点,而且角膜相关并发症少,操作更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双刀劈核法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寻找一种合理的可用于非超声乳化手术中的硬核白内障的劈核方法.方法自己设计两把劈核刀,用于临床上劈开Ⅲ级以上硬核的白内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劈核刀的设计.结果对246例(246只眼)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劈开和观察,一次性劈开率为100%,两瓣晶状体核均经4.5 mm长切口安全娩出.术后第一天、第七天及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为0.5及以上者分别为181只眼(73.6%)、232只眼(94.3%)和24只眼(97.9%).术后角膜散光度为0.84D±0.75 D.术后第一天12%的患者在裂隙灯下可见局限于切口附近的角膜基质水肿,25%的患者见局限性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术后3至7d角膜水肿均消失.结论双刀劈核法具有设计合理,切口小,损伤轻,不受核硬度限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优点,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理想的劈核方法.眼科学报2001;1793~9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晶状体调位钩劈核技术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06例双流县残联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晶状体调位钩进行劈核,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中患者巩膜隧道切口外口均<5mm,术后3d视力>0.5者795例(65.92%),术后1mo视力>0.5者980例(81.26%),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采用晶状体调位钩劈核器械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及大批防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劈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实施该手术的152例(175眼)Ⅳ级及Ⅴ级核白内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手术方式的适宜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0.3及其以上者164眼占93.71%,0.05及其以上脱盲率为100%。平均角膜曲率术前与术后1周、1月、3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与术后1周、1月、3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1月、3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手法劈核联合人工晶状体术获得良好疗效。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