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于自我健康管理越发重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自我健康管理程序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可穿戴设备也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介绍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及分类,并描述归纳了现阶段可穿戴技术在临床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从而总结了可穿戴技术的优点和挑战,以及可穿戴技术在临床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背景:可穿戴式多参数监护装置具有生理信号检测和处理、信号特征提取和数据传输等基本功能模块,可实现对人体的无创检测、诊断。目的:将信号处理平台运用到对时效性和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可穿戴式多参数监护装置中,提高ECG信号QRS波检测的检测速度和检定准确率。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可穿戴式多参数监护装置信号处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应用TMS320VC5509系列DSP系统实现改进后的LADT压缩算法结合小波变换和阈值检测ECG信号中QRS波的方法。结果与结论:采用硬件DSP的方法显著提高了QRS波检测的速度,其结果可以用于穿戴式多参数监护装置异常心电检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谷元静  史婷奇 《全科护理》2021,19(35):4954-4958
从可穿戴设备概念和历史展开,介绍其在国内外的医疗准入情况,列举设备种类和常见监测内容,进一步研发和应用可穿戴设备,发挥其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脑外伤等中枢性神经损伤患者通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截瘫、偏瘫、四肢瘫等)。准确合理地评估这些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及其潜在的功能.能使康复医生以此来制订系统的康复目标和相应的治疗方案。所以,中枢性神经损伤运动障碍的评定在临床康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建立一套客观、有效、全面反映中枢性损伤运动障碍(简称“障碍”)的综合评估指标也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常用于“障碍”康复评估的生物力学和电生理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穿戴式头穴治疗设备,验证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基于头部经络走行、可穿戴及经颅电刺激原理,设计头部穿戴装置。将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0)和观察组(n = 4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穿戴式头穴设备治疗,共4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过程中观察该设备的安全性能和操作的稳定性,记录应用此设备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结果 成功制作原型机。治疗前,两组FMA评分、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t > 2.448, P < 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t| > 2.202, P < 0.05)。采用该设备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均未发生变化,血压未见升高。 结论 本文设计的穿戴式头穴康复设备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减少高场磁共振成像中因患者身体几何尺寸的差异而引起的扫描部位与线圈尺寸的匹配程度对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用成人头部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边正六边形填充线圈表面的方式制作柔性头线圈。在验证自制线圈与商用线圈的性能时,分别用水膜和真实人体头部开展对比实验。结果水膜实验证明:随着成像深度的增加,自制线圈SNR呈递减趋势,SNR最大时表层是深层的3倍;对比商用8通道头线圈,从组织表层到水膜46 mm深度的深层,自制线圈SNR相较商用线圈提升了0~2倍;但随着深度进一步增加,SNR在逐渐降低,相较46 mm深度处,更深处SNR大约降低15%。对人体头部冠状面结构扫描发现:人体头部冠状面结构SNR值,表层位置SNR值最大,中心部位SNR值最小,组织从表层到深层图像SNR逐步递减。同时,线圈铺设不完全,会造成成像结果有一定的恶化。通过测试得出自制线圈是可行且稳定的。结论本研究充分证明了柔性材料和弹性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能够适应成人头部变化带来的几何形变,使线圈内部获得最大的填充系数。同时线圈的不完全铺设引起的成像质量恶化也是存在的,并且该恶化...  相似文献   

7.
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一直备受关注,尽管在过去30年间术中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术后30 d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频率和护理强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术后病情恶化.围手术期连续生命体征动态监测有助于医护人员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干预,对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各种术后重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至...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一直备受关注,尽管在过去30年间术中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术后30 d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频率和护理强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术后病情恶化。围手术期连续生命体征动态监测有助于医护人员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干预,对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各种术后重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而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有望实现这一愿景。目前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的无线可穿戴式设备已应用于临床,但仍有很大的研发空间。本文将对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监测现状及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床垫式低负荷睡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睡得好则百病消。随着人们对睡眠的日益关注,睡眠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新的热点。睡眠的客观检测是睡眠医学和睡眠相关研究的基本条件。传统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PSG)提供了一种标准的睡眠测量技术,但方法较复杂,被检者受到较多的约束。床垫式低负荷睡眠检测仪器系统,是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最近研制成功并推入市场的新技术,它将成为现行睡眠检测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必将在蓬勃发展的睡眠医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彭婉琳  董旭辉  李蓓  陈德凤 《护理研究》2023,(14):2602-2605
对翻身与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研究现状、可穿戴式传感器概况及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未来临床护理中可穿戴式传感器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的细菌生长指示管(BGIT)快速培养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0例住院确诊结核病人痰标本分别进行改良罗氏(L-J)培养及BD BACTEC MGIT960分枝杆菌培养检测系统和细菌生长指示管(BGIT)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三种检测方法培养的时间分别平均为29.8、15.9、18.5天;阳性率分别为23.8%、28.8%、28.1%.三种培养方法同时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而BGIT与MGIT960培养结果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 细菌生长指示管培养检出速度优于罗氏培养,但价格明显低于BD BACTEC MGIT960分枝杆菌培养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2.
田春云  杨梦竹  杨铭霞  梁红霞 《全科护理》2021,19(23):3193-3197
介绍生理性缺血训练(physiological ischemic training,PIT)方案、生理机制、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情况,为PIT在临床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同时为缺血性疾病病人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15.
针对开绕组永磁复合轮毂(Permanent Magnet Compact In-Wheel, PMCW)电机驱动系统中单开关管开路故障工况,在60°坐标系下,提出了基于双三相四开关逆变器的电压空间矢量调制(SVPWM)重构容错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电压解析模型法进行故障诊断,通过桥臂冗余开关组合在线模拟开关管故障,依据矢量分解准则,在一个调制周期内,一个逆变器钳位于对应三角区域顶点的相同冗余开关状态,另一个逆变器进行电压矢量合成,两个逆变器交替运行在钳位和矢量合成状态,在不增加额外器件的情况下,实现了开绕组PMCW电机驱动系统单开关管开路故障容错运行,并兼顾了双逆变器之间的功率平衡。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容错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开绕组PMCW电机驱动系统从开关管故障状态到容错运行的平滑、可靠切换。  相似文献   

16.
摘要: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迅猛发展,应用于骨科康复护理领域也已成为趋势。可穿戴康复设备将获取的骨科患者康复大数据,通过云传输,与专业康复护士对接并反馈,实现远程康复护理。本文归纳可穿戴设备的基本结构,关键技术,及其在骨科康复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存在不足,结合骨科临床康复护理实际发展的方向,为可穿戴设备的骨科临床康复护理运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指对心脏骤停者所采取的恢复人体意识活动的一种急救措施。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心脏骤停,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发生心脏骤停的概率每年约为(36~128)/10万。国内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总人数为54.4万人,发生率达41.84/10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检测SC的ELISA方法.方法 采用交叉方阵滴定法,比较3种封闭液、不同稀释度的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ELISA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 包被抗体浓度1:400,酶标抗体浓度为1:800,最适封闭条件为0.5%新生胎牛血清.检测240例肝脏病变患者血清和粪便中SC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IJSA方法检测SC简便实用,可用于临床和科研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临床应用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变色稀释液的配制。方法从近中性的指示剂中选择一种酸碱指示剂配成应用浓度的变色稀释液,用无色和变色稀释液同时检测抗一HBc。结果无色和变色稀释液检测抗-HBc时阴性和阳性结果完全一致,两者的直线相关性好(r=0.995,P〉0.05)。结论变色稀释液应用于临床,增加了实验的可靠性,提高了实验效率,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