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为多见。临床以长时间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因其多发生于夏季,故名夏季热。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清热汤治疗小儿发热100例,疗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均取自2001年~2003年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0~14岁23例,2~9岁60例,5个月~1岁零11个月17例。对照组100例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0~14岁21例,2--9岁59例,5个月~1岁零11个月20例。 相似文献
4.
5.
有的孩子一到炎炎夏季,便长时间发热不退,打不起精神,什么东西都不想吃,心烦,口干口渴,小便多,出汗少,反复检查也查不出什么明显的异常,这是什么病症呢?这种病症被称为小儿夏季热,多因小儿发育尚未成熟,体质不能耐受夏天炎热的环境所形成。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常随着凉爽秋天的来临,孩子的病情会渐渐的好转,精神开始振作。夏季热的病程较长,日常生活调理十分重要。首先,孩子的饮食结构要合理,宜以清淡、清凉、素食为主。如早餐可吃绿豆粥、酱菜,午餐可吃米饭、西红柿蛋汤、黑木耳金针菜烧鲫鱼、白豆腐干丝,晚餐可吃凉拌面、白粥、拌黄瓜等。… 相似文献
6.
小儿夏季热分暑伤肺胃证和上盛下虚证,但临床上暑伤肺胃证多见,多由体质虚弱,暑热亢盛,不耐暑气熏蒸,暑蕴肺胃,耗伤气阴所致。治疗当以清暑透热,益气养阴为治则。作者选用名医验方加减治疗小儿夏季热4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3岁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因其多发生于夏季,故名夏季热。 相似文献
8.
答: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善,炎夏暑气侵袭,故而发病。入夏之后,注意小儿饮食和营养,增强体质,保持住房空气流通与凉爽,适当服食一些健脾益气、养阴清热药物等,均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1暑伤肺胃型:本证多见于素禀阴虚的患儿。患儿除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外,烦躁较为明显,精神食欲改变不大。发热虽高,病程虽长,但无头痛、恶风、恶寒和神昏惊厥等症状。多见唇红干燥,咽红,舌苔薄黄,脉滑… 相似文献
9.
自1992年以来,笔者宗《本草纲目》柴胡、黄芩疗寒热之旨,自拟“柴胡清热汤”加减治疗小儿发热80例,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退热汤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外感发热为临床常见急症 ,中药内服往往缓不济急。目前 ,解热镇痛西药 ,虽退热快 ,但体温回升率高 ,且副作用较大。我科 1a来采用中药直肠给药 ,退热效果快 ,疗效肯定 ,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 ,生物利用度高 ,给药简便易行 ,安全无痛苦 ,适应外感发热急症的治疗需要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入院 12 0例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 :①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②中医符合外感发热风热型或外寒里热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6 0例中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 1212 ~ 12岁 ,平均年龄5 .2± … 相似文献
11.
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证。因其发生于夏季,故名夏季热。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疏解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100例外感发热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儿口服疏解退热方,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观察比较两组退热效果。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及外周血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疏解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治疗小儿夏季热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季热是小儿特有的夏天持续发热疾病 ,本人运用蒿芩清胆汤加味治疗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6个月~ 2 .1岁 ;病程 10~ 30 d) ,效果尚属满意 ,现小结如下 :1 治法及效果 基本方药 :青蒿 6g,条芩 6g,陈皮 4g,法夏 4 g,茯苓 6g,枳壳 6g,六散 6g,竹茹 6g。口渴加芦根 6g、天花粉 6g,尿多加益智仁 6g、桑螵蛸 6g,出汗加凤凰衣 6g、浮小麦 6g,食差加神曲 6g、麦芽 6g,腹泻加香薷 6g、扁豆 6g,疳积加疳积草 6g。日 1剂 ,水煎 2次 ,待凉后分数次频频饮服。以体温降至37.4℃以下为治愈 ,服药 4~ 6剂退热者 9例 ,服 6~10剂退热者 10例 ,… 相似文献
15.
小儿夏季热在每年6~8月较为多见,好发于1~2岁儿童,以农村儿童尤其多见。该病系暑热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疾病而得名,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其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小儿疰夏”、“暑热症”等。1肺胃实热型主症以入夏后发热,持续不退,气候越热,发热越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李晓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9):49-50
目的升降退让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所调查医院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升降退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退热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60例患儿痊愈53例,显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8.3%;对照组患儿痊愈31例,显效11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0%。临床证明升降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好于口服中成药治疗(P〈0.05)。结论采用升降退热汤可以有效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相似文献
19.
小儿夏季热 ,乃儿童春末夏初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低热、厌食、身倦乏力、消瘦、头痛、心烦等 ,秋凉后自然缓解 ,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笔者近年以东垣“黄芪人参汤”加减治疗数例 ,疗效颇佳 ,举例如下 :患儿宋× ,男 ,9岁 ,1 996年 5月 2 5日初诊。患儿每年春末夏初即出现发热 ,体温多波动在 37 5℃~38℃之间 ,伴纳差、身倦乏力 ,消瘦 ,立秋后自然好转 ,反复发作 3年 ,曾多次前往儿科诊治 ,均诊断为夏季热 ,予能量合剂、抗生素等治疗无效 ,乃转中医科治疗。查 :舌质淡红 ,苔薄黄 ,脉虚数。证属中医“疰夏” ,病由素体阴虚脾弱 ,兼挟湿邪 ,入… 相似文献
20.
笔者用《宣明论》之桂苓甘露饮治疗小儿夏季热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例 1 :李某 ,女 ,2岁 ,2 0 0 1年 8月 1 5日诊。自入夏以来 ,长期发热 ,多饮多尿 ,逐渐消瘦 ,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已月余。形体较瘦 ,面色苍白少华 ,精神萎靡 ,皮肤滚烫 ,干燥少汗 ,烦躁不安 ,口渴饮冷 ,饮后腹胀有振水音响 ,食量少 ,大便稀 ,小便微黄 ,舌淡苔腻 ,指纹紫暗。查血常规正常 ,体温 39.5℃。证属暑热伤气 ,脾胃气化失职 ,湿热停滞中焦 ,津液不能敷布周身。治宜清暑泄热 ,化气利湿。方用桂苓甘露饮加减。茯苓、白术各 1 0 g,猪苓、泽泻各 5 g,桂枝、甘草各 3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