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AIDR)3D算法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ATOM 701-D型成年男性仿真人头颅模型,配置碘水混合对比剂模拟脑血管.采用320排容积CT以100 kV、300 mA、0.5 s进行颅脑单圈扫描,分别采用AIDR 3D 4个等级(off、mild、standard、strong)进行图像重建.获得轴位血管CT值及噪声、脑组织CT值及噪声、SNR和CNR.不同迭代算法等级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不同AIDR 3D等级重建的血管噪声、脑组织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血管CT值及脑组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不同AIDR 3D等级降低噪声效果和提高图像质量能力不同,等级越高,图像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以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评估慢性鼻窦炎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临床拟诊慢性鼻窦炎患者先后行标准剂量和低剂量鼻窦CT扫描。根据剂量指数(DRI)和重建算法分为SD-FBP组、LD-IMR-L1组、LD-IMR-L2组和LD-IMR-L3组,记录不同扫描方案下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客观噪声值,评价图像噪声、伪影及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和病变显示情况。结果 4组图像噪声值自低到高依次为SD-FBP组、LD-IMR-L3组、LD-IMR-L2组和LD-IMR-L1组。LD-IMR-L3组平均噪声与SD-FB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IMR-L2组及LD-IMR-L1组噪声均高于SD-FBP组(P均<0.001)。LD-IMR各组伪影及显示病变评分与SD-FB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满足诊断需求;其显示解剖结构细节较SD-FBP组欠清晰,但评分均>3分,能满足诊断需求。LD-IMR组CTDIvol、DLP、ED较SD-FBP组分别减少89.20%、89.37%和89.36%。结论 降低ED条件下,IMR低剂量鼻窦CT扫描图像质量可满足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诊断慢性鼻窦炎所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在儿童头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个水模进行CT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分别为200、180、160、140、120和100 mA,ASiR比例分别设置为0、10%、20%、30%、40%、50%,采用FBP和ASiR迭代重建两种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不同条件下图像CNR、SNR和图像噪声。将80例接受头部CT扫描的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FBP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试验组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40 mA,分别采用FBP和ASiR两种重建法进行图像重建;将重建后的图像分别记为试验FBP亚组和试验ASiR亚组;对两组中图像的CNR、SNR、图像噪声、CTDIvol、DLP、ED进行比较。结果 水模研究中,采用ASiR(30%)、管电流140 mA、ASiR算法重建图像的SNR、CNR及空气噪声值与管电流 200 mA、FBP重建图像最为接近。对照组与试验ASiR亚组图像的图像噪声、灰白质CNR和灰质S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和试验ASiR亚组图像的噪声、灰质SNR、灰白质CNR均优于试验FBP亚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采用ASiR重建算法的头部CT扫描,既可降低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又保证了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前置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部体模CT扫描中图像质量的变化规律及辐射剂量的降低程度,探讨优化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最佳前置ASIR-V。方法 采用腹部仿真体模和Revolution CT机。根据噪声指数(NI)设置(6、8、10、12、14)分为5组。每组设置0~100%(间隔10%)前置ASIR-V扫描和常规扫描(即不联合迭代),共获得55组图像。分析各NI组图像CT值、噪声、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随ASIR-V比例的变化规律。各NI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CT值、噪声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在0~40%前置ASIR-V水平,NI为6、8、10组图像主观评分基本稳定,NI为12、14组图像主观评分呈略升高趋势;50%~100%前置ASIR-V,各组主观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NI为6、8、10组,超过70%前置ASIR-V图像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12、14组,超过60%前置ASIR-V主观评分降至3分以下;NI为6、8、10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与40%前置ASIR-V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0.915、0.514),NI为12、14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略低于40%前置ASIR-V图像(P=0.041、0.036);各NI组常规扫描图像主观评分均优于60%前置ASIR-V图像((P=0.021、0.012、0.015、0.014、0.007))。各NI组中不同部位CT值、噪声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基本稳定状态(P均>0.05)。各NI组CTDIvol随前置ASIR-V比例的增高,呈逐渐下降趋势。40%、50%和60%前置ASIR-V比例条件下,CTDIvol较常规扫描组下降比率分别为49.82%、62.51%、71.63%。结论 前置ASIR-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条件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腹部前置ASIR-V比例推荐40%~60%。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应用iDose4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方法:应用25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iCT),在120 kV管电压条件下分别采用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 mAs条件下扫描Catphan模体,采用FBP和iDose4 1-6重建横断图像,以200 mAs FBP重建图像作为参照,分析扫描条件、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以及低对比度分辨力),并分析图像质量与扫描剂量的关系。结果:iDose4与FBP重建图像CT值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iDose4级别1-6重建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图像噪声(9.46%-43.30%);在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40%-50%时(80-100 mAs),iDose4级别6重建图像与200 mAs FBP重建图像其图像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50%-60%情况下(100-120 mAs),其低对比度分辨力基本维持不变。结论:iDose4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相对于FBP重建图像,利用iDose4高级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扫描剂量隆低至40%-50%情况下,维持图像质量不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在胆总管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2例胆总管梗阻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患者接受256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后对图像进行CPR。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增强检查与联合CPR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梗阻占74.42%(128/172),恶性梗阻占25.58%(44/172);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总管不同部位狭窄、中断及不同程度肝内外胆管扩张。CT平扫+增强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3.02%(160/172),低于联合CPR的95.93%(165/1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CT平扫+增强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7.21%(150/172),低于联合CPR的95.35%(164/172)(P=0.007)。结论 256层螺旋CT平扫与多期增强联合CPR可提高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双源CT(DECT)双能量扫描显示胃癌的图像质量及迭代重建成像(IRIS)技术降低图像噪声的能力。方法采用双源CT双能模式对60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上腹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获取不同管电压下的图像及融合图像;分别以FBP算法和IRIS算法重建图像,对不同算法下的CT值的差值和SN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期和静脉期FBP-80kVp与FBP-DE图像中,胃癌与正常胃壁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2.29,P=0.04、0.02)。动脉期和静脉期FBP-80kVp与IRIS-80kVp图像的胃癌噪声、肝脏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动脉期FBP融合图像(FBP-DE)与IRIS-80kVp图像中的肝脏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P=0.75),而动脉期FBP-DE与IRIS-80kVp图像中的胃癌SNR和静脉期胃癌及肝脏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80kVp图像显示胃癌与正常胃壁间的CT值差异较好,有利于显示病变;利用IRIS技术可降低图像噪声,低电压与IRIS重建相结合可提高图像SNR。 相似文献
8.
宝石CT不同扫描及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图像质量的影响:体模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及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支不同类型及直径的冠状动脉支架,分批注入6种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120kVp条件下的CT值:A组,138HU;B组,186HU;C组,205HU;D组,250HU;E组,374HU;F组,414HU),将其置于水箱中,利用GE Discovery CT750HDCT机采用不同方式扫描及重建:单扇区扫描标准重建,单扇区扫描细节重建,高清扫描标准重建,高清扫描高清重建。采用4级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高清扫描高清重建时,各浓度组支架均显示清晰。两两比较,A~E组高清扫描高清重建方式与其他扫描重建方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组单扇区扫描细节重建方式与高清扫描高清重建方式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清扫描高清重建与其他两种扫描及重建方式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高清模式下各浓度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扫描和重建方式比较,高清扫描高清重建对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较佳。但当管腔内对比剂浓度较高(CT值414HU)时,其与单扇区扫描细节重建方式之间对支架的显示无明显差别。对比剂的CT值在138~414HU之间时对高清模式评估支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肺部低剂量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低剂量筛查的方案.方法 选取120例胸部体检者,根据不同的体质量指数(BMI)分为A组(BMI≤22)、B组(22<BMI<26)和C组(BMI≥26).应用Z轴动态管电流调节技术(Z-DOM),预设A组、B组、C组管电流分别为35 mAs、45 mAs和60 mAs,之后利用iDose4平台对各受检者图像分别进行FBP,iDose3、Dose5、iDose7重建.记录3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结果 所获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A组、B组和C组的CTDIvol均值分别为(0.69±0.08)mGy、(1.09±0.17)mGy和(1.95±0.43)mGy,ED均值分别为(0.33±0.05)mSv、(0.50±0.11)mSv和(0.87±0.23)mSv.结论 应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根据受检者的BMI,可获得满意的胸部低剂量CT筛查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0.
比较以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和滤过反投影重建的低剂量腹部CT的图像质量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比较应用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滤过反投影(FBP)两种重建技术获得不同低剂量腹部CT扫描图像的质量及对病变的优化显示。方法选取22例临床诊断肝脏占位而接受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在常规动脉期扫描后门静脉期分别以150mAs和100mAs对病变中心上下10cm范围进行连续扫描,分别用FBP及3个水平(30%、50%、70%)的ASIR重建图像,测量并比较图像噪声及容积CT剂量指数(CIDIvol),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与FBP相比,ASIR可降低图像噪声,减少伪影,增加诊断信心度(P<0.001)。采用150mAs及100mAs扫描时,30%ASIR和50%ASIR图像的诊断信心度评分较好,CIDIvol分别为12.74mGy、8.59mGy,均低于常规扫描剂量(P<0.05)。150mAs时,与FBP比较,30%ASIR、50%ASIR和70%ASIR重建图像中,肝实质、背景肌肉及门静脉的平均噪声均有所降低,分别为(18.74%、30.39%、41.49%)、(18.73%、30.67%、41.85%)、(22.66%、37.14%、43.61%);100mAs时,则分别降低(20.37%、32.22%、43.32%)、(18.63%、30.48%、41.57%)和(21.39%、35.09%、45.72%)。100mAs-30%ASIR图像噪声与150mAs-FBP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扫描剂量降低32.96%。结论采用ASIR重建算法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优化前后置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腹部CT扫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ASiR-V)对腹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优化ASiR-V前置联合后置百分比方案。方法 将160例接受上腹部CT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或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分别采用前置20% ASiR-V扫描联合后置20%、40%、60%、80% ASiR-V重建,前置40%联合后置40%、60%、80%,前置60%联合后置60%、80%及前置80%联合后置80%扫描及重建方法;对照组采用前置0% ASiR-V扫描,并分别采用FBP和后置20%、40%、60%和80% ASiR-V两种方式进行重建。对所有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各期相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01)。相同期相内,随后置迭代比例增加,SD值逐渐减小(P<0.01),而CNR值无变化或增加;试验组图像随后置ASiR-V(20%~60%)增高,图像主观评分增加,ASiR-V为80%时图像质量较差。试验组平扫前置20%联合后置40%、60%图像与对照组平扫ASiR-V重建图像、试验组动脉期前置40%联合后置60%图像与对照组动脉期ASiR-V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余试验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小于对照组ASiR-V图像。结论 一定比例ASiR-V重建可提高腹部CT图像质量,推荐使用ASiR-V前置40%联合后置60%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评价Flash双源CT基于原始数据的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SAFIRE)在冠状动脉支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54例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FBP、SAFIRE(1~5)重建6组图像的平均CT值、SNR、支架内CT值净增比(SAI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支架显示情况等。 结果 主动脉根部、支架内、支架上方冠状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IR、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BP重建SAIR值最大,SAFIRE 3重建SAIR值最小;SAFIRE 3的SNR值最大。FBP与SAFIRE重建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FIRE 3主观评分最高[(3.24±0.57)分]。FBP与SAFIRE重建对于病灶的显示情况基本一致。 结论 与传统的FBP重建比较,SAFIRE重建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支架图像噪声,改善图像质量,更清晰显示支架内斑块。SAFIRE强度采用机器默认的重建强度3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体模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心脏动态冠脉体模,对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利用心脏动态冠脉体模,在心律整齐的条件下,改变不同的心率;在心律变化的条件下,改变心率波动的范围,采用不同重组算法、图像重组相位窗,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 图像质量最佳心率为≤70次/分,心率波动≤10次/分,图像质量在R-R间期的75%左右相位(舒张中期)最好.当心率较快时(≥80次/分),在R-R间期45%左右相位能够获得相对好的图像质量.心率较慢而波动小,冠状动脉成像采用segment(单扇区)重组算法,图像质量比较好;而心率快、波动比较大时,冠状动脉成像采用plus(四扇区)重组算法,图像质量比较好.结论 心率、重组算法和图像重组相位窗是影响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主要参数,在应用中应适当运用以上的参数,才能获得优质的图像. 相似文献
14.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降低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的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接受胸部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自动毫安调节技术行胸部CT扫描。3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20、30及40,对每组图像均行ASIR为0、30%、50%及80%重建成4种图像。记录3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3组图像的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485)。第一组的CTDIvol为(3.41±1.28)mGy,第二组为(1.40±0.58)mGy,第三组为(0.76±0.46)mGy。第三组的ED降至(0.35±0.20)mSv。第二组ASIR50的图像噪声和第三组的ASIR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IR技术有助于降低胸部低剂量图像的噪声,在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ED可降至0.35 mSv。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交替投影的CT图像重建算法的可行性。方法 将CT图像的重建转化为凸集优化问题,将重建模型分解为多个约束,并确定其对应的凸集,通过交替投影的方式在其交集中找到可行解。对TV先验项构成的凸集的求解,通过定义TV函数的上方图集,利用点到这个凸集的切向超平面的连续投影,找到起始点到TV凸集最近的点。分别采用CPTV算法、TV-POCS算法和基于交替投影的CT图像重建算法对Shepp-Logan头部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不同算法对不同角度投影图像重建后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采用TV-POCS算法和基于交替投影的CT图像重建算法对小鼠脊椎轴位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两种算法的归一化均方距离(d)和归一化平均绝对距离(r)。结果 CPTV算法所重建的图像平滑性较差,伪影较多,而TV-POCS算法和基于交替投影的重建算法不仅有效抑制了噪声,还保护了图像的边缘,图像质量较高。基于交替投影的重建算法的RMSE比另外两种算法下降速度更快,收敛值更小。基于交替投影的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的d和r值均小于TV-POCS算法(0.064 0 vs 0.262 4,0.073 7 vs 0.298 2)。结论 采用基于交替投影的重建算法重建有限角度的CT投影图像不需参数估计,且图像质量更高,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6.
在颞骨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颞骨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采用iDose算法)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以临床颞骨MSCT常规使用的滤波反投影算法(FBP)的噪声水平为基准,选择合适的离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改变有效管电流进行扫描,然后分别使用FBP和iDose算法(等级1~7)重建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找出最佳的参数组合。对不同扫描参数和重建方法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分析,计算有效剂量。结果在同一有效管电流下,iDose算法的噪声均低于FBP算法,且随着iDose等级的增加而下降;在不同的有效管电流下,噪声一般随着管电流的增加而下降。使用100mAs/层、iDose 5算法可以满足诊断要求,所获图像的噪声水平稍低于200mAs/层的FBP算法的图像。冠状位图像的可接受程度稍高于轴位图像。结论 iDose算法可满足颞骨CT图像质量的需求,又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测量方法及图像获取条件对胸腔气道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将亚克力圆管插入泡沫中制成气道模型,应用Siemens 64排螺旋CT 进行扫描,然后用不同重建内核对不同视野下获得的数据进行重建,得到气道模型CT图像;分别用半高宽法(FWHM)、二阶零交点方法(ZC)和相位一致方法(PC)对气道模型CT图像进行测量,比较测量误差。结果 对壁厚约为1.5~2.0 mm的管道,当重建内核从B30f变化到B60f时,FWHM和ZC的测量误差从正值变为逐渐增大的负值,并在B45f时达到最小(<11%),PC的测量误差相对稳定。对于壁厚约为1 mm的管道,FWHM和ZC的测量误差在B30f时最大(>35%),随着重建内核变得锐利,测量误差近似呈线性递减关系,分别在B60f和B50f达到最小(<5%),PC的测量误差范围为6.93%~14.47%。结论 测量壁厚约为1~2 mm的气道体模时,FWHM和ZC方法在B50f时误差最小;而PC方法受重建内核影响小,测量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模型重建技术在胸部CT双期增强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130例拟诊为肺部占位的患者接受胸部双期增强扫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A组扫描采用管电压100 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指数10;B组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指数8。A组图像采用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重建,B组图像采用迭代模型重建技术(IMR)重建。比较两组图像肺动脉(PA)期及支气管动脉(BA)期的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优良率并计算辐射剂量。结果 A组有效辐射剂量为(3.30±0.89)mSv,B组为(1.27±0.19)mSv,B组较A组下降61.52%(P<0.001)。PA期和BA期,B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A组,CNR显著高于A组(P均<0.001);两组肺窗和纵隔窗主观图像质量均达到较高评分,双期血管显示优良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迭代模型重建技术,低剂量胸部双期增强扫描可在较常规剂量降低61.52%的条件下,保证图像质量并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常规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c)、新一代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n)中优化低密度对比设置的MBIRNR403种算法对低剂量上腹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CT扫描静止状态下水模,比较0.625 mm层厚时滤波反投影算法(FBP)、ASIR、MBIRc和MBIRNR40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1年内接受2次腹部增强CT扫描受检者60例,初次检查采用常规辐射剂量(噪声指数=10)扫描,FBP重建。复查时采用低辐射剂量方案(噪声指数=20)扫描,分别采用标准算法ASIR、MBIRc和MBIRNR40三种方法重建为0.625 mm层厚的图像后进行对比分析。测量皮下脂肪、背部肌肉、肝脾实质CT值和噪声,计算以皮下脂肪为背景的肝脾实质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重建算法噪声和CNR。由2名放射科医师以常规剂量FBP重建为基础,采用半定量目测评分法盲法进行噪声和细节结构、病变边缘清晰度评分,比较主观评分差异,评价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体模研究提示MBIRc空间分辨率最高,MBIRNR40密度分辨率最高。临床研究显示初次检查剂量长度乘积(DLP)为(368.03±146.25) mGy·cm,有效剂量(ED)为(5.52±2.19) mSv;复查时DLP为(93.18±41.21) mGy.cm,ED为(1.40±0.62) mSv,分别下降约74.68%和74.64%。MBIRNR40重建图像肌肉、脂肪噪声低于MBIRc、ASIR重建和常规剂量FBP重建(P均<0.05)。MBIRNR40重建图像肝脾CNR大于MBIRc、ASIR重建和常规剂量FBP重建(P均<0.05)。2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优良。低剂量MBIRNR40主观图像噪声最低、显示上腹部细节结构和病变边缘特征最清晰,优于MBIRc,MBIRc优于常规剂量FBP,低剂量ASIR最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减少辐射剂量约75%低剂量上腹部成像时,MBIR重建图像质量优于ASIR、MBIRc重建图像及常规剂量FBP图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滤波反投影(FBP)、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IMR)技术对低剂量双下肢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6例成年患者行双下肢CTA扫描,分别用FBP、iDose4和IMR方法重建,测量下肢各段血管(腹主动脉分叉处、髂总动脉分叉处、股动脉近端、股动脉中段和腘动脉近端)的CT值、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4分法对3组图像质量分别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FBP、iDose4和IMR重建图像的下肢各段血管平均CT值分别为(511.07±195.05)HU、(492.63±178.74)HU、(487.63±197.20)HU,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5,P>0.05)。图像噪声分别为(76.24±20.85)HU、(39.16±11.75)HU、(13.09±2.55)HU,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460.000,P<0.05)。CNR分别为6.35±3.14、12.97±5.10、33.83±15.85,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122,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IMR(3.75±0.46)、FBP(1.39±0.51)、iDose4(2.6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9,P<0.05),膝关节以上、下段动脉可诊断率IMR(98.66%)明显高于FBP(1.34%)、iDose4(56.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9,P<0.05)。结论 行低辐射剂量双下肢CTA扫描时,相比FBP和iDose4,IMR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且能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