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鼠肝脏MR弥散、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大鼠肝脏进行弥散、灌注功能成像的可行性和最佳序列及参数.方法选用不同序列及参数分别对正常及病变大鼠42只进行MR肝脏扫描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弥散成像能显示T2WI所显示的所有结节,DWI还能反映大鼠肝脏各叶早期的不均质性改变,即早期肝硬化的表现,表现为相应病变叶的不均匀片状信号增高;肝实质灌注曲线满意;常规形态大鼠肝脏成像质量较文献报道有明显提高,图像信噪比高,可显示1 mm以下病变.结论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大鼠肝脏进行弥散、灌注成像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流灌注量的改变对磁共振弹性成像(MRE)所测肝弹性值的影响。方法 对3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空腹和进食标准餐后(可有效增加门静脉灌注量)定量测量门静脉灌注量及肝弹性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进食后门静脉灌注量均显著上升,平均幅度123.5%。进食前、后的平均肝弹性值分别为(2.30±0.28)kPa及(2.32±0.24)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54);门静脉灌注量与肝弹性值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0.15,P=0.42)。结论 正常人餐后肝脏门静脉灌注变化不会引起肝脏弹性值的变化,进食状态不影响MRE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肝脏血流灌注对MR表观扩散系数值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不同的扩散敏感系数(b值)下,肝脏血流灌注量的改变对肝右后叶、右前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应用1.5T磁共振扫描系统对2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禁食水8小时和进食标准餐后1小时(可有效增加门脉及肝血窦的灌注量)后分别采集一次,比较进食前后的肝脏右后叶、右前叶ADC值的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b值采用0,250,500,750s/mm2。结果:当b=750s/mm2时,无论肝右后叶、右前叶,进食前后ADC值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t=1.419,P=0.178;t=1.943,P=0.072),当b=250s/mm2时,进食前后的肝右后叶、右前叶ADC值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t=3.839,P=0.002;t=5.178,P<0.001),当b=500s/mm2时,在进食前后肝右后叶ADC值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t=1.519,P=0.151),而右前叶ADC值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28)。结论:选择禁食条件、测量肝右后叶并采用较大b值(b≥500s/mm2)可能成为一种避免血流灌注对肝ADC值测量影响的有效方法,为肝脏扩散成像提供稳定、优化的ADC值测量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CT灌注、MR灌注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良恶性病变、肝硬化与正常肝脏的鉴别能力。方法:共50例进行DWI扫描、CT和MR灌注成像。包括:正常肝脏11例;肝硬化16例;肝脏恶性病变13例;肝脏良性病变10例。DWI扫描,计算各例肝脏或病灶的ADC值并进行组间比较。CT、MR灌注成像,以脾脏的峰值时间为界,分别计算脾脏峰值前后肝脏和病灶的曲线最大斜率,以脾脏峰值前后两个斜率的比值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记为SSr(ct)=SS前/SS后和SSr(mr)=SS前/SS后。结果:肝脏恶性病变、良性病变、肝硬化和正常肝脏4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2±0.15)×10-3mm2/s、(2.21±0.74)×10-3mm2/s、(1.33±0.12)×10-3mm2/s、(1.50±0.11)×10-3mm2/s,除肝硬化和正常肝脏之间ADC值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其他组,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其他组。恶性病变组SSr(ct)和SSr(mr)测量结果分别为1.52±0.60和1.79±0.35,良性病变组分别为1.26±0.41和1.19±0.36,正常肝脏组为0.72±0.26和0.66±0.24;肝硬化组为1.38±0.39和1.83±0.59。良恶性病变组之间、良恶性病变组分别与肝硬化组之间以及良性病变组和正常肝脏组之间,组间比较SSr(ct)和SSr(mr)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组,其测定的SSr(ct)和SSr(mr)结果与正常肝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良恶性病变组之间、良恶性病变组分别与肝硬化组之间以及良性病变组和正常肝脏组之间,以ADC值互相鉴别较CT和MR灌注测量更有优势。在肝硬化的诊断方面CT、MR灌注较DWI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多种原因可导致T1WI上颅内出现高信号,包括垂体后叶、脂肪、高铁血红蛋白、黑色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该文总结分析其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7.0T MR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大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和不同时间段7.0T MR成像特点研究.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组大鼠5只,模型组40只,其中模型组随机平均分成5组.于术后2、4、6、12、24 h行MR扫描,对磁共振影像和病理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以神经症状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判断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于术后2 h弥散加权像(DWI)见高信号改变,同时T2弛豫率升高,并随时间延长不断扩大及增高,6 h后T2加权像(T2WI)出现高信号,于12 h内T2WI高信号区面积小于DWI高信号区面积(P<0.05).T1WI表现为相应区域脑组织肿胀,TTC染色证实为梗死区,病理观察见该供血区细胞溶解.头颅血管成像(MRA)示阻断侧大脑中动脉信号消失,拔线后血流信号恢复.模型成功率为90%.结论 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梗死及再灌注模型稳定可行.7.0T MRI反映脑组织改变具有高度的时间、空间敏感性及特异性,对脑梗死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MS BLOCK T1rho、MS HS8 T1rho及3D BLOCK T1rho序列肝脏MR图像质量及T1rho值。方法 分别采用MS BLOCK T1rho(n=33)、MS HS8 T1rho(n=34)及3D BLOCK T1rho(n=22)序列对4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行腹部MR扫描,比较3种序列肝脏图像质量及T1rho值,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3种序列T1rho值的相关性。结果 3种序列的图像质量评分及T1rh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MS HS8 T1rho图像质量评分及T1rho值均高于其他2种序列(P均<0.05)。MS BLOCK T1rho序列图像的T1rho值与MS HS8 T1rho、3D BLOCK T1rho均呈正相关(r=0.59、0.73,P均<0.05),MS HS8 T1rho的T1rho值与3D BLOCK T1rho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 MS BLOCK T1rho、MS HS8 T1rho及3D BLOCK T1rho序列均可应用于健康人肝脏MR成像,但用于诊断肝脏疾病时需设定不同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2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探测cuprizone(CPZ)诱导的C57BL/6小鼠脑白质脱髓鞘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CPZ诱导的脑白质脱髓鞘损伤是否具有区域选择性。材料与方法 C57BL/6小鼠各10只,分别喂养常规饲料(正常组)及喂养均匀混有0.2%CPZ的饲料(CPZ组),4周后进行T2WI及DTI检查(所有检查均在安捷伦7.0 T动物MR仪上完成)。利用体视觉分区分析法对脑白质区标准化T2信号强度(相应部位T2信号强度与侧脑室信号强度之比)、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系数(AD)及径向扩散系数(RD)进行测量。感兴趣区(ROIs)包括大脑皮层(CTX)、海马(HP)、尾状核(CP)、丘脑(TH)。上述5组数据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PZ组标准化T2信号强度在大脑皮层、海马、尾状核出现明显下降(P〈0.01),在丘脑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19)。CPZ组大脑皮层、海马、尾状核FA值明显下降(P〈0.05),丘脑FA值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78)。在FA值出现明显下降的三个部位(大脑皮层、海马以及尾状核),MD值及径向扩散系数RD均出现明显升高(P〈0.05);轴向扩散系数AD均呈下降趋势,但仅在大脑皮层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基于7.0 T的扩散张量成像对探测CPZ诱导的C57BL/6小鼠脱髓鞘损伤均十分敏感,能反映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另外,大脑皮层、海马以及尾状核较丘脑对CPZ的诱导可能更敏感。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相对于轴向扩散系数的下降,此动物模型FA值的下降更依赖于径向扩散系数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并评价全肝3D动态MRI测量肝脏灌注成像(PI)参数的方法。方法50个装有不同浓度GdDTPA的生理盐水溶液(浓度范围0~6mM)试管模型,使用3DGRE序列,选择不同的翻转角(10°、15°、25°、45°);10只兔肝VX2肿瘤模型,采用不同对比剂浓度(0.05、0.1、0.2mmol/kg)进行动态全肝MRPI扫描,找出最佳扫描参数。灌注成像序列块厚60mm,扫描141~150s,共40~45次扫描,扫描开始后10s注射GdDTPA。通过体外试管实验得出的数据,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转换为时间浓度曲线。测量、比较VX2肿瘤区域与正常肝脏的开始强化时间、最大对比剂浓度、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平均早期强化斜率及强化曲线类型。结果采用25°翻转角、0.05mmol/kg的对比剂浓度得到的PI曲线最佳。肿瘤区域的开始强化时间、最大对比剂浓度和平均早期强化斜率分别为(16.6±1.94)s、(0.59±0.11)mM及(0.0388±0.0086)mmol/L/S,与正常肝脏组织[(22.4±4.96)s、(0.48±0.06)mM及(0.0236±0.0084)mmol/L/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7,0.0362,0.0059)。结论采用3DGRE序列、25°翻转角、0.05mmol/kg的对比剂浓度能得到高质量的全肝动态MR灌注成像,可用于分析肝实质与肝内病灶不同的微血管动力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增强非灌注区域T2WI信号在评估子宫肌瘤HIFU术后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子宫肌瘤接受HIFU消融治疗,并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3个月和6个月接受MRI随访的90例患者,根据术后第3天非灌注区域内T2WI信号不同,将其分为低信号组(n=9)、等信号组(n=15)、混杂信号组(n=40)和高信号组(n=26),比较术后第3个月和6个月肌瘤残余体积的差异。结果 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4组间肿瘤残余体积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两比较,高信号组肌瘤残余体积均高于低信号组、等信号组和混杂信号组(P均< 0.05);低信号组、等信号组和混杂信号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HIFU消融子宫肌瘤安全、有效;非灌注区域内T2WI信号可作为评估子宫肌瘤HIFU术后早期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化学性肝纤维化的MR灌注加权成像(PWI)表现,评价PW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皮下注射CCl4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0只)和对照组(10只)进行MR-PWI扫描。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分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门静脉和肝实质灌注曲线的峰值时间、信号最大上升斜率和最大下降斜率的变化,分析各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38只和对照组10只共48只大鼠完成MR检查。病理分期S0(n=13)、S1(n=5)、S2(n=9)、S3(n=13)、S4(n=8)。S0期门静脉和肝实质的峰值时间[(15.03±1.05)s和(25.93±1.70)s],S1~S4期肝纤维化组的峰值时间逐渐递增[均值(26.29±3.52)s和(41.92±5.76)s],S0期与S2~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0.001)。S0期门静脉和肝实质的最大上升斜率、最大下降斜率[门静脉(420.46±27.26)1/s和(193.50±16.76)1/s,肝实质(140.10±16.73)1/s和(121.00±15.16)1/s],S1~S4期肝纤维化组的最大上升、下降斜率逐渐递减[门静脉均值(292.61±40.02)1/s和(139.73±13.22)1/s,肝实质均值(76.70±9.55)1/s和(97.56±15.73)1/s],S0~S2期与S3、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时间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1),最大上升斜率、门静脉的最大下降斜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MR-PWI可以检测大鼠肝纤维化改变,可对中重度(S2~S4期)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IBE)与StarVIBE序列的图像质量,探讨StarVIBE序列自由呼吸扫描在肝脏T1W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超声提示肝脏病变患者行StarVIBE序列自由呼吸扫描及常规VIBE序列屏气扫描,根据患者能否配合屏气16 s分为无法屏气组(n=24)及配合屏气组(n=24);采用"5分法"对肝脏边缘锐利度、肝脏血管清晰度、病变清晰度、伪影、脂肪抑制效果及图像总体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计算平扫信号强度变异系数(CV)及增强后病灶肝脏信号比(LLR);比较组内2序列间及2组间StarVIBE序列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无法屏气组StarVIBE序列图像的主观评分及定量评估参数值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配合屏气组StarVIBE序列图像病灶清晰度(平扫)、伪影及脂肪抑制效果评分低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而2序列间其余主观评分及定量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StarVIBE序列L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主观评分及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肝脏T1WI中,对于能配合屏气患者,StarVIBE序列图像质量略差于常规VIBE序列;而对于无法屏气患者,StarVIBE序列可获得更佳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强Cube FLAIR序列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增强T1WI序列对比,是否可代替或作为补充扫描序列。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颅脑疾病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颅内单发肿瘤20例、脑炎2例、脑内多发转移瘤3例。25例颅脑疾病患者在GE 3.0 T上完成常规平扫各序列以及增强T1WI序列和矢状位增强Cube FLAIR序列的扫描。增强Cube FALIR序列扫描后在ADW 4.4工作站上进行横断面及冠状面的重建。结果增强Cube FLAIR与增强T1WI两序列上病变与白质及病变与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Cube FLAIR与平扫T2 FLAIR两序列上病变与白质及病变与灰质的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脑内单发肿瘤中有1例患者由于一侧面肌无力来诊,经检查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在增强Cube FLAIR序列上可以清楚地显示右侧面神经的增粗,而在其他序列上显示不清。2例脑炎患者在增强Cube FLAIR序列上较平扫T2 FLAIR序列及增强T1WI序列显示病变更清晰、范围更大。3例脑内多发转移瘤患者在增强Cube FLAIR序列上较增强T1WI序列显示的病灶数量更多,其中2例还可以看到脑膜的广泛转移。结论增强Cube FLAIR序列在颅脑疾病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磁共振扫描中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的能力。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2只SD大鼠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每周随机取2~4只行DWI,测定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将动物处死后取肝脏进行病理学胶原染色,同时依据Ishak评分标准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根据Ishak评分结果将动物分组,计算每组ADC值与病理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肝纤维化早期,b=500的ADC值与Ishak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14,P<0.001)。但肝纤维化中晚期,各b值的ADC值与Ishak评分间不具相关性。结论:DWI的ADC值在肝纤维化早期能定量反映纤维化的程度,在中晚期肝纤维化时不能反映纤维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磁共振T1 mapping、T2 mapping评估大鼠肝纤维化和肝脂肪变性,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70)对照组(n=10), 分别于背部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及生理盐水,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注药后第4、6、8、10和12周,分别随机选取实验组14只和对照组2只大鼠采集MRI,测量肝实质T1值和T2值,并行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大鼠肝纤维化划分为S0~S4期,脂肪变性划分为F0~F4度,比较肝纤维化各期T1值和T2值,分析其与肝纤维化及肝脂肪变性相关性。结果 S0期大鼠肝脏T1值和T2值与肝纤维化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1期[(402.01±57.14)ms]肝实质T1值较S3期[(514.83±87.10)ms]和S4期[(518.72±36.50)ms]短(P均<0.05),S2期[(417.49±47.00)ms]肝实质T1值较S4期短(P<0.05);S1期[(65.12±9.46)ms]肝实质T2值较S4期[(55.33±7.30)ms]略延长(P<0.05)。T1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8,P<0.01),T2值与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 磁共振T1 mapping可无创评估大鼠肝纤维化,T2 mapping可无创评估大鼠肝脂肪变性,有望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和肝脂肪变性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T2信号强度子宫肌瘤间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差异与特点。材料与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16例、共141个子宫肌瘤病灶,按T2WI信号强度分3组:低信号组(57个)、等信号组(33个)、高信号组(51个)。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扫描。分别测得所有肌瘤的平均扩散系数(the mean diffusivity,MD)值、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及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ly anisotropy,RA)值,并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信号组的MD值显著低于等信号组及高信号组(P均为0.000),等信号组的MD值显著低于高信号组(P=0.000);低信号组的RA、FA值显著高于等信号组及高信号组(P均为0.000),等信号组高于高信号组(P=0.000);各组RA值低于FA值,变化趋势一致,低信号组高于等信号组及高信号组(P均为0.000),等信号组高于高信号组(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T2信号强度子宫肌瘤间的DTI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通过DTI参数更准确地反映肌瘤组织的微观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验兔坐骨神经损伤后MRI信号、病理改变及与神经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5组,制作右侧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分别于夹伤后3天、7天、2周、3周和4周行T2脂肪抑制快速恢复自旋回波(T2 fs FRFSE)序列扫描,TE分别为30 ms、60 ms、90 ms,测量夹伤近端、远端和对照侧神经肌肉信号强度比(SIR)及相对信号强度(ΔS),分析SIR和ΔS与病理改变和实验兔下肢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 损伤侧神经夹伤远端SIR和ΔS在损伤后3~7天升高,病理见神经出现空泡变性,张趾功能基本丧失;2周时SIR和ΔS升高达到峰值,髓鞘崩解,张趾功能完全丧失;3~4周时SIR和ΔS逐渐恢复,神经纤维出现再生,张趾功能恢复。夹伤侧TE=90、60 ms的T2 fs FRFSE图像显示率及神经夹伤远端和近端的SIR均高于TE=30 ms图像(P均<0.05)。结论 T2 fs FRFSE序列SIR和ΔS可用于评估实验兔神经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体肝脏单体素3.0T 1H-MRS谱线后处理方法。材料和方法:46例受检者,男26例,女20例,年龄19~67岁,中位年龄39岁,包括正常29例、慢性乙型肝炎4例、脂肪肝10例和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3例。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线圈。1H-MRS采集使用单体素PRESS序列,参数为TR/TE:1 500 ms/30 ms,NSA:64次,VOI:2 cm×2 cm×2 cm。采用专用波谱后处理软件SAGE 7.3对谱线进行分析。同一谱线采用Spectrum及Probe后处理方法。评价后处理截趾对基线稳定性和SNR的影响及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后处理截趾对拟合线宽、峰高及峰下面积的影响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Spectrum方法为要水峰的后处理,显示的代谢物峰较少,主要为4.7 ppm处的水峰与1.3 ppm处的亚甲基峰;Probe方法为不要水峰的后处理,显示代谢物峰个数较多。两种方法均可获得各种化合物峰高、峰下面积及其相互间的比率。5 Hz较1.25 Hz指数函数处理的波谱原始数据所获谱线SNR好,但谱线宽度及峰下面积增加。结论:对脂肪含量进行以水为内参照绝对定量分析可以使用Spectrum方法,而Probe方法有助于含量较少的化合物的显示。相较于1.25 Hz,推荐使用5 Hz的指数函数处理在体肝脏波谱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