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韶关市中小学生1995-2005年贫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5-2005年韶关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及防治情况,为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技术规范(试行)》,对韶关市6所监测点校部分在校中小学生进行监测。结果1995,2000和2005年韶关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7.9%,4.7%和7.3%,不同年度、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韶关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波动不小,需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1995与2000年韶关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和防治效果 ,为今后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技术规范 (试行 )》 ,对韶关市城乡12所监测点校15650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监测。结果2000年韶关市城乡中小学生蛔虫、贫血、龋齿、沙眼营养不良及视力低下均低于1995年的检测结果 ,城市学生视力低下、营养不良及肥胖率有所上升。结论2000年与1995年比较 ,韶关市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效果显著 ,但视力低下、营养不良和肥胖防治仍须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桐城市中小学学生贫血状况,为开展学生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桐城市常见病监测点校的全体学生 8 816人进行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 桐城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 35.11%。重点学校学生贫血患病率高于一般学校,乡镇学校高于市区学校,市区学校的女生贫血患病率高于男生。各年龄组学生贫血患病率也不相同。学生贫血患病率高低还与学生学习负担、当地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结论 桐城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要实现《全国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 (试行 )》第二阶段目标要求,任务还是艰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韶关市1995~2000年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技术规范(试行)》要求,对韶关市城乡12所监测学校15650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常见病综合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2000年学生蛔虫感染率降至3.49%(城镇)、7.89%(农村);贫血患病率城乡均达到国家控制目标;龋均控制在0.5以下;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率由1995年的33.7%降至2000年的18.6%,城市学生则由20.8%上升至29.3%:视力低下率城市变化不大,农村大幅度下降;沙眼患病率下降;肥胖率城乡均上升。结论 韶关市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效果显著,但视力低下、肥胖和沙眼综合防治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
2004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和《广东省学生常见病防治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广州、深圳、珠海、清远、梅州5城市155所学校学生2004年的健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5个城市197 817名中小学生,其视力低下患病率为48.88%,龋齿患病率为18.30%,沙眼患病率为6.71%,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7.29%,肥胖患病率为8.26%,贫血患病率为6.21%,蛔虫感染率为1.11%。结论广东省5个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营养不良与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对中小学校加强实施健康教育知识干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降低中小学生常见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汕头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掌握汕头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 ,为建立经济、高效的中小学生贫血综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试行 )规定的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及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 ,对汕头市 4 0所调查点校共 4 5 0 70名中小学生贫血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汕头市 7~ 17岁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 10 77% ;贫血分度以轻度为主 ,占检出人数的 99 2 8%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 11 0 0 %、10 2 7%、11 0 9%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各年龄组间患病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患病率 15岁最高 ,13岁最低 ;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 8 83%、12 88% ,男生患病率低于女生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汕头市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应以轻度贫血的学生为重点对象 ,采用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等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朐县儿童青少年贫血情况,探讨贫血防治对策。[方法]于2004 年5 月10 日至6 月10 日对临朐县内12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氰化高铁法,利用KJ 2G型血红蛋白仪进行测定。[结果]共体检6 201人,贫血者1 269人,贫血患病率为20 5%。其中男生贫血患病率为19 4%,女生贫血患病率21 9%;农村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8 2%,城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16 7%。[结论]临朐县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农村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重庆市武隆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现状及其体质发育影响因素,为防治学生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21年抽取重庆市武隆区城区小学和初中各1所,农村小学和初中各3所,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抽取每个年级,至少含40人,共检测1 615名中小学生身体体质指标和血红蛋白含量。运用SPSS 22.0软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检测1 615名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0.12%(325/1 615),其中边缘性和轻度分别为14.80%、5.33%,无中重度贫血;男生和女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9.44%、20.83%,城市和农村学生贫血患病率分别19.87%、20.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86、0.026,P均>0.05);不同营养状况学生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15,P=0.378);低年级贫血患病率最高,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3,P=0.002)。血红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状况、特点、趋势变化,为彝族学生贫血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2010、2014和2019年凉山州参与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项目中,选取7、9、12和14岁年龄组彝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WHO贫血诊断标准,了解调查对象血红蛋白水平、贫血患病率及贫血程度,分析7~14岁彝族学生贫血流行现状。结果 2010、2014和2019年彝族中小学生总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32.58±11.04)g/L、(138.13±11.64)g/L和(132.23±12.79)g/L。各年度男生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女生,消瘦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各年轻度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010年5.65%,2014年1.89%,2019年5.42%,中度贫血检出率各年分别为2010年0.94%、2014年0.73%和2019年4.29%,贫血程度以轻度贫血为主,中度贫血比例近年来有较大上升,没有重度贫血。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贫血率分别为2010年6.6%、2014年2.6%和2019年9.7%。2010年彝族女生贫血率显著高于男生。2014、2019年彝族男女生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人群贫血患病率有所改善,7、9岁是人群中的薄弱环节,贫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不同营养状况群体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彝族中小学生的贫血问题并未得到彻底改善,应高度重视对彝族学生的贫血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贫血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对体质发育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对体质发育的影响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 1999年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现状以及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学生的体质发育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为2 0 .14% ,12岁组的患病率最高 (3 0 .3 9% ) ;女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 (P<0 .0 1) ,城乡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 12岁组城市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 (P<0 .0 5 ) ;贫血组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在 14岁和 17岁组明显落后于非贫血组 (P<0 .0 5或 P<0 .0 1) ;贫血组学生的 5 0 m跑和立定跳远在 7岁、14岁和 17岁组也明显落后非贫血组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中小学生贫血的防治工作应从小开始 ,以青春发育早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的贫血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在沅陵县城区抽取1所中学和一所小学,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对2所学校的所有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共调查5356名中小学生,检出贫血学生776人,贫血检出率14.5%。其中男生贫血检出率为11.91%,女生为16.96%(P<0.05);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一~六年级分别为7.80%、19.50%、10.70%、4.48%、18.67%、2.36%;中学生贫血检出率,高中一~三年级分别为12.41%、7.68%、33.32%,不同年级的学生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沅陵县城区学生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防治贫血,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小学生贫血现状,为防治贫血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9月,在大连市抽取部分城乡中小学校,选择部分7、9、12、14、17岁男、女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合计检测1 208名中小学生,共检出贫血者139人,贫血检出率为11.51%,其中城区、乡镇学生检出率分别为6.36%、15.81%(P<0.01)。贫血检出率,7岁为19.17%、9岁为10.82%、12岁为8.00%、14岁为11.58%、17岁为9.52%(P<0.05);男生为8.07%、女生为14.85%(P<0.01)。其中城市男生为4.51%,城市女生为8.10%(P>0.05);农村男生为10.94%,农村女生为20.67%(P<0.01)。贫血学生以边缘性贫血为主,占79.86%。[结论]大连市中小学生贫血率较高,尤以农村地区和女生为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贫困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调查该县在校中小学生,血红蛋白测定用高铁氰化钾氧化比色法,贫血诊断按WHO规定的标准。结果检测3088名学生,贫血学生446人,贫血率14.44%。城乡学生贫血率分别为11.81%和17.34%(P<0.001);不同年龄组间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10岁年龄组为最,高达23.31%(55/236);男女贫血率分别为12.13%和1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贫血以轻度为主(99.33%),未发现重度及以上贫血。结论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现象仍然严重,要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台州市中小学生贫血情况,为贫血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2016/2017学年台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数据,依据《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附录B"儿童少年贫血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对不同学年、地区、性别和年龄中小学生的贫血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2/2013—2016/2017学年共监测中小学生31 823人,贫血年均检出率为8.35%,贫血检出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城区学生贫血检出率为8.76%(2 391/27 306),高于乡镇的5.89%(266/4 517),(P0.05);男生贫血检出率为8.18%(1 382/16 888),女生贫血检出率为8.54%(1 275/14 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贫血检出率为11.15%(1 072/9 611),初中生为8.05%(818/10 165),小学生为6.37%(767/12 047),贫血检出率随学段升高而增加(P0.05),但6岁学生的贫血检出率相对较高,为10.01%。结论台州市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虽逐年下降,但城区中小学生、6岁学生和高中学生贫血检出率相对较高,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城乡儿童青少年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对我市3县4区12个监测点中1493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血红蛋白含量的检测。结果2005年,合肥市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6.8%,农村检出率(10.1%)高于城市(4.5%)。贫血检出率在7岁、9岁(女生)和14岁较为突出,尤其是农村17岁女生检出率颇高(19.2%)。结论合肥市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已达到《全国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第二阶段目标要求,但是贫血问题尚未达到彻底改善的程度,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分析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与体能相关因素的关联,为该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提供多种防治途径.方法 资料来自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共选取3 633名7,9,12,14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采用HemoCue法诊断贫血.结果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8.4%.其中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7,9,12,14岁组分别为11.4%,10.0%,6.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48,28.08,P值均<0.05).50 m跑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成绩优秀组贫血患病率最低.耐力跑成绩良好、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 m跑、耐力跑成绩均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宁夏地区农村、女生贫血患病率依旧较高,体能成绩与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有关联.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中小学生贫血及其对生长发育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省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对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对福建省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以及贫血组与正常组学生的体质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为 2 0 3 % ,14岁组的患病率最高( 2 5 1% ) ,乡村学生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 (P <0 0 1) ,男女学生的贫血患病率相近 (P >0 0 5 ) ;贫血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坐高、肺活量、握力和立定跳远明显落后于对照组。 [结论 ]中小学生贫血的防治工作重点是青春发育期男女学生 ,尤其是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18.
陈钰 《中国校医》2014,(8):590-590
目的利用现行评价标准了解贵州省汉族中小学生贫血发病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保健工作。方法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要求,随机整群抽取贵州省4 505名7、9、12、14、17岁汉族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贵州省汉族中小学生总的贫血检出率为7.75%,男生贫血检出率为7.29%,女生为8.20%,男女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学生贫血检出率为9.42%,乡村学生为6.06%,城市学生显著高于乡村学生(P〈0.01)。结论贫血已不是贵州省汉族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威胁,但应保持监测和防治工作,防止反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澄江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16岁中小学生6 056人,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其血红蛋白,按照国家贫血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贫血筛查。结果澄江县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5.98%,贫血检出率中学生(8.15%)明显高于小学生(5.18%)(P<0.01),男(6.47%)、女(5.49%)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学男生(10.04%)则高于中学女生(6.64%)(P<0.05),小学男(5.34%)、女(5.00%)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学生贫血检出率呈6岁(9.63%)、12岁(11.32%)双高峰特点,9岁组(3.51%)最低。结论澄江县中小学生营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应重点防治学龄期和青春发育高峰期学生的贫血。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海府地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海府地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有效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府地区9所中小学共15 462名学生,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测实施方案>的统一要求进行测量和评价.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为57.15%,龋齿患病率为35.28%,沙眼患病率为17.60%,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5.39%,肥胖患病率为8.16%,贫血患病率为13.1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视力不良最为严重.结论 海府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健康教育,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降低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