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阴侧切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阴侧切术,是会阴切开的一种,为产科常用手术之一,在妇科手术中为扩大手术野也采用.因此手术的目的在于解除会阴造成的分娩阻滞以及避免手术所致的会阴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侧切口长约2.5~4.0cm,平均长约3.5cm,均为佳合医材生产的带针“00”号可吸收线包埋缝合,不用拆线.结果对133例产妇行会阴切开术,仅有1例发生伤口感染.结论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及时采用会阴侧切术,可以避免胎儿头部因长时间受压于会阴处而造成新生儿颅内血肿、头皮出血、新生儿窒息,同时也避免母亲由于会阴部受压时间过长而导致尿潴留、感染等,进一步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见手术之一。也是产科手术中最易感染的部位。近年来因初产率高且胎儿体重大 ,导致会阴切开率相应增加。因此 ,如何提高会阴切口愈合率和降低感染率 ,是助产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的体会如下。1 助产者要熟练掌握缝合技术 ,工作认真细心 ,严格执行操作规章 ,严格掌握适应证 ,确保母婴安全。2 减少不必要的感染机会 :(1)产妇进入临产时宫口开大2~ 3cm ,常规给予清洁灌肠 ,减少不必要的肛诊 ,严格控制阴道检查。如特殊情况需要阴道检查 ,必须严格外阴消毒 ,再行阴道检查 ,如遇急产来不及刷手、消毒 ,产后缝合时 ,必…  相似文献   

4.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用的手术之一,目的是在阴道自然分娩或手术助产时,避免严重的会阴裂伤。侧切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与术前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总结我院1993年-1998年收治会阴侧切术病人157例。其中胎头吸引56例,产钳术9例,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胎儿宫内窘迫45例,会阴坚硬3例,宫缩乏力14例,臀牵引11例,第二产程延长17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见手术,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然分娩或阴道助产手术引起的严重会阴撕裂并能缩短第二产程,现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会阴侧切手术101例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会阴侧切术101例,其中年龄最大的30岁,最小的21岁,均为初产妇,孕周37~42周,婴儿体重约2500 g的20例,2 500~4 000 g的81例。1.2侧切原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探讨引起会阴侧切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及预防措施,从产妇本身因素及外在因素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以便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增加其舒适度,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优生优育至关重要。为了缩短胎儿在产道中的压迫和缺氧时间,必须缩短产程,会阴侧切术则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而会阴侧切伤口对产妇是一个创伤,疼痛给产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障碍。为了减轻产妇的痛苦,我院产科采用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会阴切口,取得了较好的止血、消肿、止痛、促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会阴侧切伤口感染81例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斌 《广西医学》2006,28(9):1447-1448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助产时使用的一种常用小手术,由于会阴切口易受恶露及粪便污染而发生感染.近年来分娩会阴侧切率明显增加,如何提高切口的治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减轻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每个产科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施行会阴侧切术3 357例,术后会阴切口感染81例,感染率为2.41%.我科对感染的切口,在控制感染的情况下,给予清创、换药,有的根据创口清洁度情况,予二次缝合,使切口愈合,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其伤口的愈合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席春兰  姚秋焕 《中原医刊》2003,30(12):60-61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 ,目的在于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 ,以及防止自然分娩所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会阴侧切的关键除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外 ,护理尤为重要 ,若护理不当 ,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现将我院自 2 0 0 1年 8月至2 0 0 2年 9月收治的 5 8例会阴侧切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5 8例病人中年龄最大 35岁、最小 2 1岁 ,其中初产妇 5 3例、经产妇 5例 ,经过我们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 ,术后住院 5天均痊愈出院 ,无 1例感染。2 术前护理2 1 心理护理 :多数产妇对分娩存在着恐惧和紧张的心理 ,一旦听说要行会阴侧切…  相似文献   

10.
11.
分娩会阴侧切是产科经常做的小手术,但往往因切口长短,部位不当或缝合术不正确,消毒不严格,护理不周,会给产妇造成许多不应有的痛苦。最常见的是术后肿胀疼痛,拆线后部分或全部不愈合,以至延长住院日期,甚至受二次缝合的痛苦,增加患者  相似文献   

12.
会阴侧切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会阴切口的感染率,我院通过分析观察388例会阴侧切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将我院1991~1996年会阴侧切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于楠 《河北医学》1997,3(1):37-38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应用较广泛的手术.一旦发生伤口感染.直接影响产褥期恢复及产妇心身健康。本文试用过氧化氢溶液及氦-氖激光照射、庆大霉素针剂伤口局部注射、单纯用氦-氖激光照射三种不同方法治疗会阴侧切术后伤口感染。对比评价其疗效,为临床应用选择最佳方法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选1988年至1995年我院分娩初产妇产时行会阴侧切缝合术.术后伤口感染105例.随机分三组。(依住院顺序分甲、乙、丙、依次重复)每组35例。甲组用氦-氖激光直接照射伤口,每日一次,每次24min。使用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出产HNZSP型氦-氖激光照射器,…  相似文献   

15.
马巧莲 《中原医刊》2003,30(10):61-61
会阴侧切术为产科常用的手术之一 ,它的应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剖宫产率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但由于会阴侧切伤口邻近肛门及阴道 ,易并发伤口感染。本文收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月足月分娩行会阴侧切术 412例 ,其中侧切伤口感染 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12例均为我院足月分娩行会阴侧切产妇 ,年龄 2 3~ 2 9岁 ,感染的 9例患者中侧切伤口延伸、缝合时间过长 ( >4min) 5例 ,穿透直肠重新缝合 3例 ,重度贫血 1例。1 2 缝合方法 :412例会阴侧切者阴道粘膜均用 1/ 0 # 羊肠线连续缝合至…  相似文献   

16.
会阴侧切术是助产士为了使产妇分娩时胎儿顺利娩出,防止阴道下段不规则严重撕裂,避免产后会阴、阴道松弛所做的一项常规手术。如处理不当可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产妇产褥期痛苦,还可形成斑痕。我科利用常规护理与频谱理疗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2月~2005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侧切产妇。年龄23~33岁,平均26岁。侧切口长度为2·0~5·0cm,平均长度3·3cm。用可吸收线埋藏缝合,病程3d,术后24h频谱理疗,极大地减轻了产妇的痛苦。1·2方法胎盘娩出后,阴道填塞,用可吸收肠线圆针在阴道黏膜…  相似文献   

17.
张璞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856-857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的最佳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需会阴侧切的产妇200例,应用2-0号铬制医用羊肠线行连续缝合阴道黏膜,间断或"8"字缝合肌肉及皮下组织,皮内缝合皮肤。结果伤口愈合情况、会阴皮肤异物感、术后疼痛及排线反应处理情况等都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此种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秦国梅 《华夏医学》2000,13(5):636-636
会阴侧切术在产科阴道分娩中较常用 ,以往采取的侧切缝合均为传统的分层缝合技术 ,即用络制肠线缝合粘膜、粘膜下组织、肌肉及皮下组织 ,用 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 ,5 d拆线。我院自 1998年 1月用爱惜康可吸收合成缝合线 ,进行皮内缝合方法 ,经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1998年 1~ 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 40 4例 ,年龄 19~ 35岁 ,术前均无全身感染及阴道明显炎症。1.2 手术方法采用高分子 0 / 2可吸收合成缝合线 ,缝合粘膜及粘膜下组织 ,自切口顶端上 0 .5 cm连续缝合 ,直到处女膜环处 ,肌肉及皮…  相似文献   

19.
赵红霞 《农垦医学》2005,27(3):243-243
会阴侧切皮内缝合能够免除病人拆线的痛苦及缩短住院天数。皮内缝合只需观察24-72小时即可出院,提高床位使用率,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7—10—01~1998-08-01共收产妇628例,其中,经阴道分娩实行会阴侧切术的92例。产妇年龄22~42岁。初产妇86例,经产妇6例;因产钳、胎头吸引术、经牵引术实行会阴侧切术28例:因胎儿宫内窘迫,实行侧切术的50例。因会阴组织强力差。会阴体部过高行侧切术10例。因早产儿行侧切术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