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 1996~ 2 0 0 1年 6月采用常州GW - 1型消化道吻合器对 373例贲门、食管癌切除后行胸内食管胃器械吻合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0 6例 ,女 16 7例。年龄 43~ 75岁 ,平均 5 8.3岁。贲门癌 2 2 1例 ,食管癌 15 2例。除 3例经右胸手术外 ,其余均经左胸手术。其中主动脉弓上吻合 12 7例 ,弓下吻合2 43例 ,食管胃端侧全层内翻吻合均采用吻合器完成 ,采用GW - 1型 2 6及 2 9规格的分别为 2 92例及 78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3例 ,占 0 .8%。2 讨论文献报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器械吻合为 0 .9% ,手工吻…  相似文献   

2.
3.
微血管吻合     
一、前言 器官或组织移植已成为近代外科发展之重要课题。此种移植,主要问题之一是要保障被移植器官或组织有足够之血运。对于仅有细小血管供应之组织来说,精确之小血管吻合并保证吻合后血流通畅,则成为手术成败之关键。 手术显微镜之应用,给微血管吻合创造了良好条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预防吻合口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2002年我院对468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大部切除,经食管床将胃上提至颈部,与食管作一层吻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2年以来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穿孔或出血的病人中,采用胃部分切除,胃十二指肠斜面吻合的方法治疗16例,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13-58岁,其中30岁以下10例,30岁以上6例。14例为十H指肠球前查溃疡穿孔,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例。住院日数9~23天,平均住院14天。连续硬膜外麻醉平稳后,行胃大部切除,小弯侧由青门下始,至大弯侧左,右网膜动脉分界处斜形切除胃远端,大弯侧残留胃壁略长约Zcm。留4~scm开口持吻合。连同胃远端游离十H…  相似文献   

6.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肠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在肠吻合术中生物可分解吻合环(b iofragm entab le anastom osis ring,BAR)与常规手工缝合以及线形吻合器应用的方法和效果,评价BAR在肠吻合手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498例肠吻合术病例,分为BAR组186例,手工缝合组177例,线形吻合器组135例。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吻合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吻合口炎症、狭窄发生情况。结果:BAR组手术时间(102±16)m in;手工缝合组(121±15)m in;线形吻合器组(105±18)m in。3组间差异显著(P<0.05),BAR组和线形吻合器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手工缝合组。BAR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手工缝合组发生1例;线形吻合器组未发生;通过保守治疗均治愈。BAR组发生梗阻1例,线形吻合器组发生1例,两者通过保守治疗均治愈;手工缝合组发生2例,1例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以上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生其他与吻合有关的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BAR组(67.2±4.6)h;手工缝合组(70.2±5.8)h,线形吻合器组(63.2±6.2)h,以上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镜随访436例,观察术后吻合口炎症发生率:BAR组3.0%(5/164),手工缝合组47.8%(76/159),线形吻合器组7.1%(8/113),3组间差异显著(P<0.05),BAR组和线形吻合器组吻合口炎症发生率明显少于手工缝合组。结论:生物可分解吻合环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无线肠道吻合方法,减少了手工缝合引起吻合口炎症的发生,可作为传统手工缝合和线形吻合器等同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胸内器械吻合预防吻合口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2000年12月,笔者应用常州GW-1型消化道吻合器对323例贲门、食管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行胸内器械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占0.6%。比报道的器械吻合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0.9%低,比手工吻合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3%~5%明显下降。笔者认为:选择合适的病例,熟悉吻合器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仔细操作,器械吻合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自1 998年以来,我们采取开放式一期肠吻合附加手术后温生理盐水洗肠方法治疗先天性肠闭锁30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本组30例。男1 8例,女1 2例,入院时年龄4~72小时,入院诊断为先天性肠闭锁1 0例,胃肠道穿孔4例(术中发现为肠闭锁并肠穿孔) ,以肠梗阻、呕吐待查入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可降解环(BAR)进行结肠吻合的手术技巧。方法应用BAR27例行结肠切除术的患者行结肠吻合,46例手工吻合,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吻合环吻合组患者全部成功吻合,手工吻合组出现1例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涨改善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BAR行结肠吻合,操作简单方便、吻合可靠,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用于肠道吻合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用于肠道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患者分别使用Valtrac生物可分解吻合环进行小肠端端吻合,小肠与结肠端端、端侧吻合,结肠端端吻合,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等多项肠吻合手术。术后5~7 d用38%泛影萄胺为吻合术者作肠道造影检查,术后3~12个月对结肠、直肠的肠吻合者随访作结肠内窥镜检查,并将肠吻合中主要的并发症肠漏、出血、狭窄、肠功能紊乱等与传统缝线和吻合器手术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进行肠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6%(1/62),无出血,无狭窄,肠功能恢复与手工缝线、吻合器手术无差异。结论可分解吻合环用于肠道吻合,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除低位直肠外,可适用于整个肠道吻合术。  相似文献   

11.
半年来 ,我科应用新型生物可分解吻合环 (Valtrac,美国 SDG公司生产 )进行大肠肿瘤切除肠吻合手术 ,操作便利 ,吻合可靠 ,术后恢复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6例 ,女性 4例 ;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2 3岁 ;右半结肠癌 3例 ,乙状结肠癌 5例 ,高位直肠癌 1例 ,乙状结肠绒毛状腺瘤 1例。2 手术方法  常规开腹 ,按肿瘤根治术式游离拟切除肠段 ,在肿瘤近端预定离断处剔除肠管约 1.5~ 2 cm全部脂肪、肠系膜组织等 ,后上荷包钳 ,穿入可吸收荷包缝线 ,离断肠管 (荷包线暂不收紧 ) ,松开荷包钳。同法处理肿瘤远端肠管 ,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2.
张宇  张琪  苏君梅  张勤  裘华森 《浙江医学》2009,31(6):782-783
肠吻合是普通外科常用的手术操作,传统的吻合方法为手工缝合,费时费力,并存在一定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且特殊部位如盆腔低位吻合还存在技术上的难题。1985年Hardy等发明了非缝合性生物可分解吻合环(biofragmentable anastomosisring,BAR),并应用于胃肠吻合。1997年后,国内逐渐开展了此项技术,但大宗病例报道不多。现将本院近年来施行的86例的情况作一回顾分析,并与同期行手缝肠吻合者作一对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手术切除颈部吻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3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手工吻合组(56例)和机械吻合组(57例),比较两种吻合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机械吻合组的吻合时间为(18.5±3.0)min,明显短于手工吻合组的(30.0±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吻合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8%,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8%,手工吻合组分别为10.7%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吻合在食管癌手术切除颈部吻合治疗中疗效更佳,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胃肠吻合技术不断改进,特别是吻合器的出现,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本文综述了各种胃肠吻合方式的优缺点,特别是加压吻合技术,以探讨其进展及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食管癌手术中采用器械吻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180例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按手工吻合和器械吻合重建消化道分为两组,手工吻合组539例,器械吻合组641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与吻合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器械吻合组胃食管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均较手工吻合组缩短(P〈0.01).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呼吸循环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器械吻合组均较手工吻合组低(3.1%,2.4%,0.2%,2.3%,0.6%伪6.5%,4.0%,0.8%,3.5%,1.8%),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器械吻合重建消化道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Jacobson 于1960年首次应用手术显微镜吻合直径1.6—3.2mm 血管并获得了100%的通畅率。其后,显微外科进展迅速,吻合血管的各种组织移植,治愈了以往长期不能修复的病损。血管吻合的质量是显微外科手术成败的关键。迄今吻合血管的方法繁多,其中以缝合法较为确实可靠,临床应用最为普遍。尽管缝合法日趋完善,但技术操作复杂较难掌握;手术时间冗长,易引起感染和血管痉挛;内膜欠光滑,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重,血管危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回顾分析 96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资料 ,重建消化道采用食管、胃全层单层吻合术 ,未发现吻合口瘘 ,吻合口狭窄 ,出血等并发症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吻合方式对慢性泪囊炎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7月~2011年6月接受传统或改良组患者126例(126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改良与传统术式早期及远期效果.结果经随访,传统手术方式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9.
食管胃吻合防止吻合口瘘312例分析郭晓路,齐滨,谢翠珍(肥城市人民医院)自1990年1月~1994年12月我院共行食管癌及贲门癌切除手术353例,其中3l2例采用“包套式”食管胃吻合,效果较好,现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312例中男237例,女75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60-63
目的评估浆肌层吻合法在结肠吻合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结肠吻合的结肠癌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浆肌层吻合组(n=24)和二层吻合组(n=24),浆肌层吻合组行Layer to layer缝合法,二层吻合组行Albert-gambee缝合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浆肌层吻合组与二层吻合组吻合时出血量、吻合口漏发生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25±3.75)mL和(19.29±4.57)mL、8.3%和4.7%、(4.00±1.18)d和(3.79±1.18)d、(7.13±1.39)d和(7.63±1.38)d、(11.29±1.94)d和(11.71±2.26)d,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肌层吻合组的吻合时间为(11.83±1.93)min,较二层吻合组的(21.29±1.94)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吻合中运用浆肌层吻合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