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沈旭慧  林梅  姚金兰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38-2139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应用于2009级265名护理本科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以2008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278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参照,分别进行理论、技能操作、综合素质考核成绩比较。结果2009级成绩优于2008级(P〈0.05)。结论基于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充分激发了护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承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为护理教育者提高护生专业承诺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特定的“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和“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某医学院校813名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承诺总分为(74.91±14.76)分,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81.86±9.27)分,专业承诺和自主学习能力各因子得分率均未超过70%;专业承诺与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和自主学习能力均呈中等水平,护理教育者应采取多种途径改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以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对护生涉外护理能力的需求,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涉外护理选修课程的需求,初步制定涉外护理选修课程教学方案,为涉外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天津市的3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护生涉外能力需求的调查,并对某学院49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涉外护理选修课需求的调查。结果医疗机构认为护生的涉外护理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满足国内外医疗市场需求的综合能力之一;在校护生对涉外知识的认可度和需求度较高,85%的护生有学习涉外护理等相关课程的意向;我院初步拟定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医学英语术语、多元文化与护理、西方临床护理英语实践3门课程。结论在护理本科学生中开设涉外护理选修课程是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求,可使更多学生得到系统化学习涉外护理的机会,有利于培养本科护生涉外护理实践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效果。方法:对我校护理本科生266名进行随机抽样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16名护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护理实践教学,对照组150名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结果: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兴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终关怀》课程对护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02名选修《临终关怀》课程的大学二年级护理本科生分别在开课前与课程结束后进行测量。[结果]护生的自我价值感得分高于常模(P<0.05或P<0.01);学习《临终关怀》课程前后护生社会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关怀》课程的开设在短期内对护生的自我价值感可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对《护理研究》课程学习满意现况和存在问题,以便提出教学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整群抽取2012级护理本科生112名进行课程学习满意调查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对《护理研究》学习总体较为满意,79.46%护生课程学习满意的评价选择非常好;20.54%学生选择一般满意,68.75%教师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83.04%本科生评价授课教师教学风格好。结论:护理研究课程教学应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课堂气氛、改革教学方法、增加临床教学因素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护理本科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连辉  何红燕 《护理研究》2012,26(13):1235-1237
[目的]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对《常用护理技术》进行课程改革,探讨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采取传统教学的班级为对照组,采取工作过程课程改革教学的班级为实验组,学习结束后,采用“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高职护生明确需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善于总结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荻取信息能力方面对照组得分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常用护理技术》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能促使高职护生更加明确学习需求、有效管理自我、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商丽妍  吴菲  张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8):2890-2893
目的探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在《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级、2014级各30名应届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14级护生为观察组,2013级护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并对比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81.77±4.60)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79.16±10.02)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合作能力、综合能力等。结论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本科生护生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简称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倦怠水平,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年级、专业方向护生学习倦怠水平的差异,以期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生自主学习能力问卷和学习倦怠情况问卷对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四个年级的335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335名护生学习倦怠情况问卷中情绪低落得分最高;在自主学习能力问卷中,学习管理得分最高,资源利用得分最低;不同年级护生的成就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专业方向护生的情绪低落得分及学习倦怠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倦怠之间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护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不容忽视,护理教育者应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重视培养护生的学习情感和资源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袁碧  张庆芳  魏林娜 《护理学报》2010,17(20):21-23
目的分析新疆少数民族班护生对《中医护理学》学习及掌握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对策,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改进,促进少数民族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法通过对新疆某大学护理学院2005级普通本科少数民族班、汉族班《中医护理学》的平均成绩、及格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本科生《中医护理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结果少数民族班、汉族班护生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少数民班护生的汉语基础以及《中医护理学》课程安排、学时设置、教学方法、临床现实等有关。结论建议合理安排课程,设置适宜学时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少数民族护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学习环境,以促进新疆中医和民族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本科护生科研意识和能力。方法2000级39名护生为对照组,2001级41名护生为实验组,对照组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集中科研讲座,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成立导师科研管理小组方法,指导护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师生双向互动,加强护理科研教育。结果实验组科研意识和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改革护理科研教育方法能有效地促进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教学干预对手术室护生术前访视护理记录规范的影响。方法将术前访视记录表作为护理记录资料应用于2001级的36名护生,干预前后护生各完成护理记录10份,共计720份,带教老师对其术前访视护理记录情况进行评估、干预和总结。结果干预后护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教学干预对护生术前访视护理记录有效,临床带教中需要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提高其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OTD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抽签法整群抽取某校2014级本科护理学专业中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OTD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课程理论成绩、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病例分析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比较,试验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对教学方法认可等条目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比较,试验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TD教学法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效果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络教学平台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并将其应用于护理学专业2010级本科生护理管理学课程中。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评价。结果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94%99%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论网络教学平台可有效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BOPPPS模型的急危重症护理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204名高职助产专业学生参加研究.2019级学生为实验组(n=104),采用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包括课前的导入、学习目标、预评价及课后评价、总结,线下课堂教学为参与式学习.2018级学生为对照组(n=100),采用传统教学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评价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在血液透析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正式进入实习阶段的2009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246名,按进入血透室实习时间划分试验组(单月)126名,对照组(双月)120名。对照组采取"一带一"教学法,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血液透析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优良率分别为79.37%、88.10%,高于对照组的68.34%和79.17%(P<0.05);试验组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分别为(38.69±6.01)分、(109.45±21.31)分,高于对照组的(19.87±2.33)分、(68.57±14.07)分(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提高护理实习生血液透析知识的认知和技术能力上有益,在培养其在工作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上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情境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在护理本科生医院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级护理本科生,按班级分为对照组48人和试验组4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临床情境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随堂理论测试、教学质量评价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价,临床教师、学院教师及试验组学生分别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价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学习行为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教师、学院教师及试验组学生对试验组课程实施评价总分分别为(23.00±1.89)分、(22.17±2.48)分、(22.28±2.67)分(总分范围5~25分).结论基于临床情境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医院信息系统的主动性,优化学生学习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生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对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级104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1班52名为试验组,2班52名为对照组。试验组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和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课程结束后,采用自主学习能力评定量表和课程满意度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和人际交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在授课方式、教学安排、考评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得到了学生认可,且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单天明 《中国康复》2005,20(6):380-382
目的:评估中外合办护理专业本科生对教育环境的感知。方法:采用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表,对本校护理专业406名本科生,其中中外合办班学生192名(涉外班),普通班学生214名进行护理专业教育环境调查,对教育环境的感知(普通班作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涉外班学生对总体教育环境及学习、教师、氛围的感受和学术自我感受4个子领域相对比较满意,但在社交方面的自我感受则不乐观,而且对教育环境的感知得分低于普通班(P〈0.01)。结论:针对中外合办护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应通过提高双语教师的师资水平、精简教学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增设社区康复护理课程以及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来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护理本科教育中开设照护课程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开设照护课程对教学质量和护生满意度的影响,为进一步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人性照护理论教材和行为指南,对168名本科护生开设照护课程,用修正后的照护行为质量评价表和自编的护生满意度调查表,分别于课程开设前后进行访谈和测评.结果 开设课程前后护生的照护行为和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科护生通过学习照护理论,运用照护行为指南,将照护理念融入日常学习和临床实习工作中,有利于提高其照护行为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