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创伤患者在基层医院的一体化救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创伤患者具有涉及学科多、救治难度大、时间紧迫等特点,而基层医院各个临床科室无法单独承担严重创伤的救治,面对严重多发伤时往往无法及时组建多学科抢救单元进行抢救,最终导致严重创伤患者往往失去救治机会.因此,找到一种能够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多学科合作模式至关重要,从患者院前急救到院内抢救,从控制性手术到抢救过程的监护治疗等良好的合作救治模式能够挽救大量多发伤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创伤急救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2个以上部位或脏器严重损伤,其特点是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这些病人伤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争取抢救时间,使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已是当前处理多发伤患者的重要问题 [1].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多发性创伤救治的理念和技术已有了新发展和新突破,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城市建立和建全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的一体化的救治体系,使创伤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人民生命得到更好的保障.现将近年创伤救治模式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全球每天有3000多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目前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居世界第一位。交通伤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在交通伤急救方面,国内创建多种院前急救模式和三环理论,使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治和ICU救治环环相扣,连成一体,从而提高了救治效果。我院急诊科自2006年以来,共抢救52例交通伤病人,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诊急救一体化模式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一院、漯河市急救中心自1996年6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120”院前急救一急诊室救治一中心ICU及专科病房救治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120”院前急救病源以创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为主,急诊室救治病原以创伤、儿科、消化、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创伤接诊居第一位,死亡绝对值居第一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居第一、二位,死亡绝对值居第二、三位。结论:“120”院前急救一急诊室救治一中心ICU及专科病房救治一体化模式是急诊急救先进模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创伤是急诊科的主要病种,而创伤救治又是国内各大医院急诊科救治的薄弱环节,常常因为会诊、相互推诿而延误创伤救治的黄金时间。急诊科是创伤救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急需加强的一个环节[1]。为了科学有效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更好的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衔接,为严重创伤患者争取救治时间,创伤预判断及一体化救治非常重要。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急诊科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救治煤矿创伤10年入院零死亡的经验。方法 2001年1月—2011年12月,救治煤矿创伤271例,对其致病和治疗特点、院前急救、多学科协作、专业急救队伍和体系建设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入院救治的患者无一例死亡。煤矿创伤与其他创伤不同,有着明显的专业特性,救治的时效性十分显著。多发伤、开放性损伤、胸腹合并伤、脊髓神经损伤多见,伤后并发症多,及时和措施得当的院前急救、多学科多专业协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加强院前急救、进行专业化救治、多学科多专业协作、专业急救队伍和体系建设在煤矿创伤救治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实施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价值。方法 于2020年1月—2021年11月随机选取该院急救站实施院前急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作对照组(2020年1—12月,40例)与观察组(2021年1—11月,40例)。对照组实施现场传统救治后送往医院治疗,观察组开展现场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后送往医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情况,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征求患者或家属配合对该次院前急救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急救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表示对该次院前急救过程中处置措施、专业能力、应急能力、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工作开展初级创伤救治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急救各环节用时情况,更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满意度,提倡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筛选80例ISS值(创伤严重度评分)〉16分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做院前急救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院前急救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程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论:严重多发伤早期病死率高。院前急救能降低病死率。掌握院前急救的一般程序,熟悉严重多发伤的特点,加强创伤"黄金时间"的抢救,加强专业化创伤急救队伍建立,改变创伤急救模式,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创伤病人抢救的麻醉处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文军  张友才  杨川  周芸玲 《四川医学》2003,24(10):1015-1016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病人救治麻醉处理。方法:通过269例危重创伤病人直接由院前急救部推入手术室抢救,分析麻醉前救治与术前准备和麻醉过程中治疗处理。结果术中死亡32例,术后院内死亡65例,包括54例(83.08%)死于术后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总病死率36.06%。结论:麻醉积极参与危重创伤病人急救,形成院前急救部(急诊科)-手术室一体化抢救模式,能缩短术前等待及准备时间,降低病死率,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经院前(院前急救组69例)和直接送来急诊科(非院前急救组60例)抢救的129例严重多发伤员的抢救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严重多发伤病情多严重、多数未得到现场及时救治、急诊科未建立急诊手术室等是影响抢救效果的重要因素;非院前急救组病死率高于院前急救组(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早期病死率高。院前急救能降低病死率。加强创伤“黄金时间”的抢救,加强专业化创伤急救队伍建立,改变创伤急救模式,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正确的院前急救处理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1].初级创伤救治(Primary Trauma Care,PTC)是指对创伤患者从气道(A)、呼吸(B)、循环(C)、神经功能障碍(D)、显露全身从头至足彻底检查(E)5个方面进行评估,是由世界创伤委员会发起的国际通用的初级创伤救治模式[2].我院2014年将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应用于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林翔 《中国医疗前沿》2011,(21):42+37-42,37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患者的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6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I陆床特点及救治方法。结果46例腹部创伤患者中:抢救成功41例,抢救成功率为89.13%;死亡5例,死亡率为10.87%。结论迅速准确的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腹部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对降低腹部创伤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9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1月—2021年4月采取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9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前1 d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5%,低于对照组的14.14%(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展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救治时间,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救治效果,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4.
张滔  梁建 《海南医学》2016,(14):2367-2369
目的:探讨创伤抢救小组综合处置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7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以创伤抢救小组综合处置模式救治的9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抢救模式救治的8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0.22%(83/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1%(6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至确诊时间[(25.83±6.25) min]、急诊至手术时间[(27.95±5.37) min]、住院时间[(23.72±5.21) d]、致残率(22.83%)以及并发症发生率(8.7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9±7.42) min、(48.94±7.62) min、(35.89±6.85) d、42.17%、2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抢救小组综合处置模式能够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启动MDT流程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MDT组成和严重创伤者启动MDT的指标,并分析MDT救治模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启动MDT团队进行创伤救治的病例112例,患者入院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3.0±2.9,TI(trauma index)评分13.0±2.8,ISS(injury severity score)评分21.5±11.9.启动MDT团队呼叫用时(3.7±0.8) min,MDT人员抵达急诊抢救区时间(6.1±0.9) min,完成快速CT时间(23.8±3.0) min,开始损伤控制手术时间(92.6±15.4) min.所有入院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ICU住院时间(12.6±6.7) d,治愈出院患者55例,死亡病例5例,转康复医院患者52例.结论: 综合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以MDT模式进行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能力和水平,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以及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F0004-F0004
大坪医院创伤专科医院二病区以多发伤救治、复杂骨折及四肢大血管损伤救治、脊柱脊髓损伤救治、严重创伤后并发症救治等为学科特色。提供整体化、专业和程序化的创伤急救,已形成创伤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康复治疗和实验研究一体化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启动MDT流程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MDT组成和严重创伤者启动MDT的指标,并分析MDT救治模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启动MDT团队进行创伤救治的病例112例,患者入院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3.0±2.9,TI(trauma index)评分13.0±2.8,ISS(injury severity score)评分21.5±11.9.启动MDT团队呼叫用时(3.7±0.8) min,MDT人员抵达急诊抢救区时间(6.1±0.9) min,完成快速CT时间(23.8±3.0) min,开始损伤控制手术时间(92.6±15.4) min.所有入院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ICU住院时间(12.6±6.7) d,治愈出院患者55例,死亡病例5例,转康复医院患者52例.结论: 综合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以MDT模式进行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能力和水平,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以及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岩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149-150
目的探讨批量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院前急救。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37批122人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抢救成功101人,死亡21人。抢救成功率为83%。结论对批量创伤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份l青评估、积极有效的救治、合理的分流及安全的转运等措施,尽量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是成功实施院前急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在急诊急救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前、后各3 a急诊科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救治效果。结果: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后漏(误)诊率为38.24%,死亡率为13.24%,抢救成功率为86.76%。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后3 a漏(误)诊率、死亡率、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8.63%、9.01%、94.67%,均明显优于接受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在急诊急救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108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创伤和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抢救中日益增多 ,因其病情急、伤势重、伤情复杂 ,如救治不及时 ,则预后差、甚至死亡。因此 ,如何快速、及时救治此类伤者 ,是医院急诊抢救面临的重大挑战。本研究对我院急诊创伤中心在新运行模式下救治的 10 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 2 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共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 10 8例 ,其中男 78例 ,女 3 0例 ;年龄 8~ 70岁 ,平均3 5岁 ,以青壮年居多。根据Kirkpatrick创伤指数 (TI)标准评定 ,本组为 18~ 3 5分 ,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