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病变及其扩散途径的CT表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胰腺是位于膜腹后间隙中肾旁前间隙内的器官,急性胰腺炎随着病理过程的发展到腹膜后间隙胰腺邻近或远离胰腺的部位,也可扩散到腹膜腔内,并产生一定的并发症,因此,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是比较复杂和多式多样,为提高急性胰腺炎CT诊断的准确性,我们应该结合解剖基础,熟悉急性胰腺炎病变局部及扩散途径的CT征象,它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概念,探讨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肾旁后间隙扩散的CT表现及其受累的解剖途径。方法收集9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97例中,23例患者的一侧或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解剖分型为Ⅱ型,且均有肾旁后间隙(PPRS)受累。回顾性分析23例中的PPRS受累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结果 1)左侧PPRS和右侧PPRS受累分别为22例和9例;双侧PPRS受侵8例;2)PPRS受累表现为与同侧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和锥侧筋膜相连的条索影、斑片状影、条状积液,以及片团状积液影;3)PPRS受累的途径为:(1)肾旁前间隙的炎症先侵入肾后筋膜后层的筋膜间平面,再侵及PPRS;(2)肾旁前间隙的炎症直接通过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的薄弱处侵犯PPRS;(3)肾旁前间隙和/或肾前筋膜间平面的炎性积液向下进入锥下间隙,然后反折向上而侵犯PPRS。结论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CT可良好显示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侵犯肾旁后间隙的解剖细节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肾旁后间隙(PPS)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螺旋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PPS受累的CT特征及其转归情况;PPS受累与肾后筋膜及锥侧筋膜的关系。结果PPS总的受累率为47%(41/87)。从PPS受累的CT形态看,发生率为:A级53%(46/87),B级24%(21/87),C级23%(20/87)。从PPS受累的纵向范围看,发生率为:0级53%(46/87),Ⅰ级22%(19/87),Ⅱ级25%(22/87)。PPS内出现的积液直接与同侧肾旁前间隙或肾后筋膜间的积液相连。随访中,3例PPS内的假性囊肿在肾圆锥下方与肾旁前间隙内假性囊肿相通。结论AP累及PPS时,轻者CT表现为PPS内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AP产生的肾旁前间隙积液可沿3条路径进入PPS。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 腹膜下间隙(SPS) 扩散MRI表现与临床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据急性胰腺炎SPS在CT扩散范围分级拟定将其在MRI扩散范围分为3级。Ⅰ级:网膜受累;Ⅱ级:Ⅰ级基础上出现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水肿增厚、积液;Ⅲ级:Ⅱ级基础上出现结肠旁沟远处扩散,各级分别记1、2、3分。分析119例AP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其临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MR严重指数及SPS MR 扩散范围分级进行评估。分析SPS在MRI上扩散范围分级与APACHEⅡ评分及MRSI相关性。结果:据MRSI评分119例AP患者中轻、中、重度AP患者腹膜下间隙受累发生率分别是16/47、63/65及7/7。MRI表现为网膜、系膜及韧带水肿增厚以及小肠、结肠系膜积液、分层同时伴有肠壁水肿及肠腔扩张、积气、积液;腹膜下间隙MR扩散范围分级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72,P=0.000);与MRSI评分呈较强正相关(r=0.705,P=0.000)。结论:急性胰腺炎SPS在MRI上扩散范围可反映AP局部并发症也可反映全身并发症是评价AP严重程度一个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腹腔和腹膜后间隙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腹腔和腹膜后间隙结核的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淋巴结结核,7例淋巴结结核合并结核性腹膜炎及4例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结果:淋巴结结核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可融合成分隔状肿块,主要累及肠系膜、网膜、胰周及L2平面以上腹膜后间隙,且腹腔淋巴结受累程度明显重于腹膜后间隙淋巴结。结核性腹膜炎之腹水密度较高,系膜、网膜上有斑片状及结节状病灶,肠曲粘连固定。结论:CT扫描可反映淋巴结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的解剖病理改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腹膜后间隙受累的CT表现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A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照亚特兰大AP临床分类标准及AP腹膜后间隙扩散CT表现范围分级评分.分析腹膜后间隙扩散CT表现范围分级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76例中,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及肾旁后间隙受累发生率分别是49%(37/76)、25%(19/76)及26%(20/76).轻症AP 26例,其中肾旁前间隙受累19例,肾周间隙受累6例,肾旁后间隙受累1例;重症AP 50例,其中肾旁前间隙受累18例,肾周间隙受累13例,肾旁后间隙受累19例.腹膜后间隙扩散CT表现范围分级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47,P=0.000).结论 AP腹膜后间隙扩散CT表现范围分级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影像学检查能够为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婉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2):1307-1308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重点观察胰腺的受累情况,胰周及腹膜后间隙,特别是肾前筋膜的受累情况。结果:100例患者CT表现胰腺肿胀,胰周边界不清,结构不完整,实质内点状、小片状低密度区,胰管扩张,肾前筋膜受侵,尤其是左侧肾前筋膜。结论:CT检查对胰腺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通过急性胰腺炎的CT严重程度指数(CTSI)的评判,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可提供真实而客观依据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隙的CT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急性胰腺炎CT表现,观察腹膜后隙的炎性浸润程度,与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8例中,98例不同程度累及腹膜后隙,阳性率83.1%(98/118),肾旁前间隙、肾周『日J隙、肾旁后间隙总的受累率分别为83.1%(98/118)、62.7%(74/118)、31.4%(37/118).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44例,主要累及肾旁前间隙,腹膜后隙炎性浸润程度以0级和Ⅰ级为主,分别占45.5%(20/44)和47.7%(21/44);重.型急性胰腺炎33例,同时累及肾旁前间隙和肾周间隙,炎性浸润程度以Ⅱ级为主,占78.8%(26/33);重2型急性胰腺炎41例,同时累及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炎性浸润程度均在Ⅱ级以上,并以Ⅲ级为主,占80.5%(33/41).腹膜后隙的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797,P=0.000).结论 腹膜后隙的CT炎性浸润程度,特别是肾旁后间隙的受累往往反映了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着重观察肾周间隙是否受累以及其CT特征,并进行CT分级评分,观察肾周间隙受累与肾筋膜的毗邻关系。结果肾周间隙总的受累率为75%(65/87),其中B级50%(44/87),C级25%(21/87)。本组轻症AP24例,其中9例出现了肾周间隙受累;63例重症AP,56例出现了肾周间隙受累。肾周间隙内出现的水肿或积液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与同侧水肿或积液的肾筋膜相连。结论AP累及肾周间隙时,轻者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桥隔或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组织炎或积液。AP所致的炎性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者破坏肾筋膜而进入肾周间隙。  相似文献   

10.
急性尿路梗阻性肾周炎的影像学特征和解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尿路梗阻性肾周炎的影像学特征、解剖以及病理生理基础,加深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梗阻性肾炎CTU影像表现,着重观察肾周筋膜毗邻关系和肾周间隙的受累情况及其CT分级.结果:134例梗阻性肾炎中,左侧结石72例,占53.7%,右侧结石55例,占41%,两侧结石7例,占5.3%.肾周筋膜增厚6例,渗出或积液在肾旁前间隙46例,肾周间隙97例,肾旁后间隙54例.肾周受累的CT分级:A级4.5%(6/134).B级17.2%(23/134),C级78.4%(105/134).结论:熟悉腹膜后间隙的解剖结构,掌握梗阻性肾周炎病理情况下影像学表现,可以预测病变扩散途径和渗出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腹腔积液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不同性质和来源腹腔积液的CT表现特点及其解剖、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搜集行CT扫描且积液性质和来源明确的腹腔积液病例60例,观察和分析其液体分布、量、CT值及合并腹膜改变的CT表现。结果:就腹腔积液分布情况来看,腹腔脓肿(4例)及腹腔血肿(2例)均位于原发灶附近,其余54例常使右肝周间隙受累。从积液量来看,4例腹腔脓肿均小于所在解剖间隙范围,其余56例缺乏特征性。CT值方面,不同性质积液难以从CT值差异加以区分,但16例漏出液其CT值均小于30HU。合并腹膜改变,依性质不同而有一定差异。结论:不同性质和来源腹腔积液在液体分布、量、CT值及合并腹膜改变等方面在CT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全面分析、综合考虑这几方面的CT表现有助于判断积液性质和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腹部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151例,分析腹部CT中常见表现与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的关系.对比不同Balthazar CT 严重指数 (CTSI)分级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CT中具有脂肪肝、胸腔积液、肝上间隙积液、肾上腺受侵(AGI)、肾周间隙受侵(PSI)和胃裸区受侵(GBAI)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上述CT征象阴性患者(P<0.05).随着CTSI分级加重,患者的禁食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逐渐延长,假性囊肿、中转手术、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P<0.05).结论 重度脂肪肝、AGI、GBAI、PSI和肝上间隙积液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SPST)与其CT严重指数(CTS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符合Balthazar CT分级标准C级及以上的累及SPST的AP的MSCT资料。分别观察记录:AP患者的CTSI;横结肠系膜密度增高和增厚情况,SPST积液情况及其范围等。结果:①58例中,CTSI 4~5分者20例,6~7分者23例,8~10分者15例。SPST受累的CT表现为间隙内密度增高、条索影、积液、系膜增厚、系膜血管边缘模糊等;其中,SPST积液者21例。②AP患者的CTSI不同,SPST的纵向受累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时SPST受累情况与其CTSI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盆部原发肿瘤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盆部原发肿瘤CT增强表现特征,探讨产生各种影像表现的病理学和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盆部原发肿瘤CT增强表现,包括病灶大小、密度、边缘、强化特征,肿块所在的解剖部位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和间隙的关系等。结果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11例。肿块位于盆腹膜腔和腹膜外间隙各6例,盆腹膜腔和腹膜外间隙同时受累2例。CT增强表现为实质性8例,囊实性6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11例。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和受侵犯各7例。4例病灶内出现钙化,其中良性畸胎瘤2例,恶性畸胎瘤和类癌各1例。结论CT增强扫描能准确判断盆部原发肿瘤的解剖位置及其与邻近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对畸胎瘤能做出比较明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胰外扩散在临床很常见,常借潜在的解剖间隙和通道向胸腔扩散;由于胰酶特殊作用及胰腺特定的解剖位置,炎症通过系膜孔及韧带裂隙处进入腹膜腔,可使膈下腹膜外间隙脂肪受累;胰腺炎症亦可向肾周间隙扩散,由于肾周间隙或肾周前间隙与膈下腹膜外间隙相通连,炎症可跨筋膜扩散侵入膈下,进而通过膈肌裂孔及横膈周围的淋巴丛与纵隔及胸膜下间隙逐渐渗入胸腔造成胸水。就急性胰腺炎病变局部及胰外扩散途径,以及胰性胸水的解剖通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胰外扩散在临床很常见,常借潜在的解剖间隙和通道向胸腔扩散;由于胰酶特殊作用及胰腺特定的解剖位置,炎症通过系膜孔及韧带裂隙处进入腹膜腔,可使膈下腹膜外间隙脂肪受累;胰腺炎症亦可向肾周间隙扩散,由于肾周间隙或肾周前间隙与膈下腹膜外间隙相通连,炎症可跨筋膜扩散侵入膈下,进而通过膈肌裂孔及横膈周围的淋巴丛与纵隔及胸膜下间隙逐渐渗入胸腔造成胸水。就急性胰腺炎病变局部及胰外扩散途径,以及胰性胸水的解剖通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9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螺旋CT资料。结果:急性胰隙炎主要表现为胰腺肿胀、胰腺密度减低、胰腺包膜增厚、胰外急性积液、蜂窝组织炎、假囊肿、脓肿以及其它合并症。结论:螺旋CT可以早期确诊急性胰腺炎,发现病因和诊断并发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腹腔和腹膜后间隙结核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明确腹腔、腹膜后间隙结核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13例淋巴结结核、2例结核性腹膜炎以及2例淋巴结结核合并结核性腹膜炎采用CT增强扫描,观察其病变的形态、密度及解剖分布。结果:淋巴结结核表现为淋巴结增大,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可融合成多房样肿块,主要分布于系膜、网膜及L2平面以上的腹膜后间隙;而结核性腹膜炎CT表现为腹水密度较高,网膜、系膜上斑片和结节影,网膜增厚,卷缩成不规则肿块,受累的系膜、网膜与肠曲粘连、固定。结论:淋巴结结核病理改变决定其CT增强扫描特征以及优势解剖分布;CT扫描可揭示结核性腹膜炎解剖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胰腺外器官受累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AIP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及病理证实为AIP的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及分析胰腺外器官受累的影像特点,主要观察胰周血管、胆管及胆囊、肾脏、脾脏、肠系膜、腹膜后间隙等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AIP胰腺外器官的CT表现特点。结果 AIP胰腺外病变的CT主要表现为:脾血管包埋变细3例,胆管壁增厚并管腔狭窄5例,肾脏受累3例,脾脏受累1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肠系膜纤维化1例,胃脾韧带纤维化1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CT复查显示胰腺内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多器官受累是AIP的重要特征,其胰腺外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认识其表现有助于AIP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acrte pancreatits,AP)在腹膜后间隙内扩散的CT表现提出肾筋膜减压平面并确定其范围.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61例AP患者的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AP在腹膜后扩散的CT表现,并分析其与肾筋膜减压平面的关系.结果 61例中,累及肾旁前间隙达113个,肾前筋膜间平面109个,锥侧筋膜间平面63个,肾后筋膜间平面29个,肾旁后间隙15个,肾周间隙81个.肾筋膜间平面包括肾前筋膜间平面、锥侧筋膜间平面以及肾后筋膜间平面,AP累及肾筋膜间平面的CT表现为肾筋膜增厚、模糊、边缘毛糙,中间可见"弧"形或"新月"形液体密度积聚区,肾筋膜间平面间相互交通.肾周间隙受累主要表现为桥隔增厚、边界模糊,桥隔水肿增厚呈条索影,桥隔积液或蜂窝组织炎表现为液体或软组织样密度,桥隔旁脂肪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结论 AP在腹膜后扩散通道清楚显示了肾筋膜减压平面形态;肾筋膜减压平面包括肾筋膜间平面和桥隔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