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并论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对54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结合临床研究及损伤机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34例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优18例,良10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3%,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并重视下胫腓联合的处理,强调手术按后,外,内踝的顺序进行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顺序。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997~2006年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结果53例得到随访,优良率92.4%。结论三踝骨折内外侧两个切口即可很好显露,内固定顺序为内踝、后踝、外踝,最后固定下胫腓联合,具有切实可靠的疗效,同时易操作、易暴露、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外踝切开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4例三踝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手法复位并C臂透视位置满意后,采用外踝后外侧入路暴露腓骨远端,接骨板固定外踝,纠正下胫腓关节脱位,修复损伤韧带。结果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皮瓣坏死、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按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优良率83.3%(20/24)。结论手法复位联合有限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可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三踝骨折。失败1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32~72岁,平均40岁。测量评估影像学资料,了解诊疗及手术过程,分析失败原因。结果 10例内固定失败。腓骨复位不良1例,胫腓联合Ⅱ度以上分离未固定2例,固定螺钉退出1例,断裂1例。后踝骨折、复位不良、内固定失败、距骨后脱位1例。移位大于2mm的后踝骨折未行内固定2例。内侧间隙增宽大于5mm2例。结论不了解踝关节骨折复位标准、未重视踝关节周围韧带复合体损伤修复和无术中影像监控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准确诊断分型、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准确判断处理下胫腓联合分离和内侧三角韧带损伤可减少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踝前小切口自前向后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操作技巧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治疗波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3~75岁,平均40.1岁。应用Lauge-Hansen和Danis-Weber分类法分类,旋后外型度5例,度10例,旋前外型5例;B型15例,C型5例,其中单纯后踝骨折未分类1例。术中应用踝外侧偏后和前方联合切口复位后踝,在维持良好复位下自前向后用4 mm钛质空心钉内固定骨折,然后复位固定外踝及内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8个月(11~6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3.8周(10~16周)。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0.5%。结论后踝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同时采用踝前小切口自前向后内固定,创伤小,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23例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踝骨折(Cotton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踝穴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临床上对此类骨折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骨折固定次序、下胫腓联合的固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若处理不当对预后影响极大。自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三踝骨折23例,均给予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常需石膏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 [1] ,此时有可能造成后踝骨块再移位。术前踝关节多日处于跖屈状态 ,关节后方的软组织因炎性水肿失去弹性且变短 ,在这种情况下 ,术后若强行将足背伸置于功能位 ,势必使距骨滑车对胫骨后唇造成挤压 ,引起后踝骨折块再移位。当然发生再移位也可能有手术本身的原因。术中对内踝外踝及下胫腓联合施行内固定时 ,有可能使踝穴轻度变窄 ,胫腓联合又无法弹性张开 ,距骨体在背伸时受到内外踝的夹挤 ,距骨滑车对胫骨下关节面的压力分布改变 ,一旦压力偏向于后唇 ,即可发生后踝骨折块再移位。…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 1 995年 3月~ 1 999年 6月共收治三踝骨折 56例病人 ,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满意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 ,男 48例 ,女 8例。年龄 1 6~ 45岁 ,平均 2 8岁。致伤原因 :塌方砸伤 32例 ,挤压伤 1 6例 ,扭伤 8例 ,均为新鲜骨折。 5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胫距关节脱位 ;后踝骨折超过关节面1 5% 1 2例 ,超过关节面 2 5% 4 4例 ;1 6例伴有不同程度之下胫腓关节分离。二、手术方法 :腰麻或连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内踝用加压螺丝钉固定 38例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1 8例。外踝用加压螺钉固定 1 5例 ,三…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90年1月~1995年12月共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1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1~48岁;左踝11例,右踝7例;受伤至就诊时间半小时~3天;外翻损伤14例,内翻损伤4例。治疗方法1.手法整复外固定:患者仰卧,一助手使患肢屈膝90°,前臂穿过胭窝,另一助手握住足跟足背,作对抗牵引,牵引约3~4分钟后,术者双手握住踝部采用与受伤机理相反的手法即内翻损伤者,使踝稍外翻,外踝损伤者,使踝稍内翻,并用双手行对抗挤压的方法整复内外踝,使之同时复位,并使左(或右)脱位之距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对42 例三踝骨折病人,9 例采用手法整复外固定,33 例采用手术内固定。随访35 例,随访时间5 个月~7 年,优19 例,良11 例,可3 例,差2 例。结论:三踝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将倾斜移位的距骨复位并稳定于踝穴之中,恢复正常的关节结构。 相似文献
12.
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比较33例S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X片椎体形态恢复。结果:33例患者平均随访125个月,神经功能恢复:A级3例,E级3例无变化,其余提高1~2级。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55%恢复到95%,Cobbs角由205°恢复到25°。结论:SF内固定系统能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体高度,且操作简便,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使用S -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4月使用S-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4 4例 ,比较手术前后的椎体前后缘高度 ,椎管狭窄程度 ,Cobb角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经平均 2年左右的随访 ,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达正常的 93 8%± 6 2 7% ,较术前增加了 4 2 5 3%。椎体后缘平均高度达到正常的 97 5 9%± 0 0 3% ,较术前增加了 1 6 5 2 %。脊柱后凸Cobb为 4 98°± 3 32°。较术前矫正了 1 4 6 8°。CT片显示椎体后突骨块占椎管前后径的比例为 9 5 9%± 7 2 1 % ,较术前减少 2 7 71 %。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有神经功能损伤者 ,术后平均改进一级以上。在术后二周与术后一年以上的X线片相比较其椎体前缘的高度平均仅丢失 1 0 % ,椎体后缘的高度平均丢失 0 8% ,Cobb角平均丢失 0 1°。结论 使用S -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完美、固定牢靠、疗效优良的优点。术中注意不宜过度撑开及双侧不对称 ,对椎板减压者宜作“H”型椎板后路植骨 ,横突间、关节突间植骨融合将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1月至1994年4月我们用矩形髓内钉一期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28例(其中18例为双侧,共346侧),平均随访56个月,结果优良率为94.1%。作者认为,本法手术创伤小,能最大限度保留骨折端血供,内固定牢靠,不失为处理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一个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前臂骨折内固定及环状韧带重建术治疗孟氏骨折(附3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前臂骨折内固定及环状韧带重建术治疗盂氏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前臂骨折整复内固定和制备带蒂深筋膜条或游离阔筋膜条再造环状韧带技术,在4年内治疗盂氏骨折36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3.5年(平均2.5年),按照Broberg和Morrey疗效评估标准,优良率达91.7%。结论:该术式设计合理并易于掌握,恢复了前臂的完整性,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8.
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系统复位内固定和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246例,其中椎体屈曲压缩型骨折132例,爆裂型骨折66例,骨折脱位型48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98例,其中完全性神经损伤32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66例.结果经3~18个月随访,采用摄X线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2%,术后95%;后缘术前平均高度92%,术后98%.Cobb角术前22°,术后降为3°.完全性神经损伤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0例,无恢复8例;不完全神经损伤完全恢复46例,大部分恢复20例.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容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98例非粉碎型内外踝双骨折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外踝有无疼痛及术后1年AOFAS足踝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骨折愈合后外踝出现疼痛发生率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P<0.05)。闭合复位组51例术后随访16~81个月,平均29.7月,骨折全部愈合;切开复位组42例随访17~80个月,平均28.3月,4例出现切口红肿、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发生,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出血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低的优点,并能获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同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2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93例获得随访,1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6%。术后并发症包括单纯髋内翻5例,股骨头颈钉切割穿入髋臼合并髋内翻1例,股骨颈干角变小2例,股骨头颈钉切割合并颈干角变小4例,患肢短缩2例。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手术操作技术欠佳和术后患肢过早负重锻炼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髋部生物力学的特殊性及老年人骨质疏松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