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总结31例经桡动脉和25例经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失败原因和并发症。结果冠脉造影的成功率:桡动脉组90.32%(28/31),尺动脉组80.00%(20/25),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51,P>0.05)。失败原因:桡动脉组3例中,2例因桡动脉穿刺未成功,改经尺动脉成功;1例插管至冠脉开口困难,改经股动脉径路完成。尺动脉组5例均为尺动脉穿刺失败,4例改经桡动脉成功,1例改经股动脉完成。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动脉途径可作为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补充,也可为首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诊疗路径。开展初期穿刺难度相对较高,应有成熟的桡动脉穿刺和置管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08月至今经尺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5~75岁。所有患者Allen试验均阳性,经双侧桡动脉穿刺,导丝不能顺利通过,部分患者遂行桡动脉造影显示桡动脉迂曲或狭窄,尺动脉直径及走形正常。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是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路径,但因其存在迂曲、痉挛等情况,可导致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能顺利完成,而需要改为经股动脉穿刺造影。近年来我院尝试性进行了经尺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使用5F桡动脉鞘及造影导管经桡/尺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的连续性患者624例,其中男346例,女278例,年龄33~84岁,临床上均符合冠状动脉造影指征,无禁忌证。使用5F桡动脉专用穿刺鞘组首选穿刺右侧桡动脉,若失败再选择穿刺右尺动脉、左桡动脉或左尺动脉,分别使用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619例患者经桡/尺动脉径路成功完成左右冠脉的造影,5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失败而改股动脉径路成功。结论经桡/尺动脉入径使用5F桡动脉鞘及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极易接受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发生率,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74例,进行并发症(包括术中、术后)分析总结.结果: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4.2%(164/174),8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2例改为尺动脉穿刺成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其并发症发生率为8.6%(15/174),总体安全性很高,成功率也高,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可首选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左侧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联合左内乳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病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管穿刺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左内乳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侧桡动脉路径与经股动脉路径比较,具有并发症少、造影成功率高、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低等优势,心脏瓣膜病患者经左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联合左内乳动脉造影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立有无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脉造影是通用的常规入路,它操作方便、简单、安全,但是部分患者因周围血管疾病不能成功插入导管,术后下肢制动时间长、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多而给临床工作带来困难.近年来,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干预的报道逐渐增多,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具有不用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我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成功率。器材选择上探讨左右共用型导管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4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14例中92%(105/114)的患者成功经桡动脉路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左右共用型导管成功率高(85%,82/97),具有临床可行性。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操作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左右共用型导管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15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血管途径建立以后置入造影导管进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造影成功145例,成功率为96.67%;5例失败,改为右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桡动脉闭塞、术后局部皮下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有相似的成功率,桡动脉穿刺技术和有效处理桡动脉痉挛是造影成功的关键,经桡动脉径路冠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4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3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冠状动脉造影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术后并发症和痛苦少,但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 3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并发急性血管内闭塞、内膜严重撕裂、术后显著残留狭窄及短期内再狭窄等的情况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CASI) ,均获成功 ,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和内膜撕裂征象消失 ,残留狭窄及再狭窄解除 ,未出现出血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CASI后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 2 6例 ,1例术后 1 3天发生猝死 ,2例因胸痛复发经造影证实支架血管再狭窄 ,再次球囊扩张后再狭窄有所改善 ,余 2 3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血管正常 ,结果表明 ,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CASI是解除PTCA急性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亦有助于PTCA后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急性血管内闭塞、内膜严重撕裂、术后显著残留狭窄及短期内再狭窄等情况下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I).结果31例患者CASI均获成功,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和内膜撕裂征象消失,残留狭窄及再狭窄解除,未出现出血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CASI后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16例,1例术后13天发生猝死;2例因胸痛复发经造影证实支架血管再狭窄,再次球囊扩张后再狭窄改善;余13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血管正常.结论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CASI是解除PTCA急性并发症的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并有助于PTCA后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2例具备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穿刺法行右、左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70)%21例(21/102,占21%),〉75%以上68例(68/102,占67%),68例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50%13例(13/102,占12%),冠状动脉正常25例(25/70,占35.5%)。结论: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定性诊断,指导治疗;桡动脉穿刺具有出血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未预扩张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采用未预扩张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术进行治疗.结果成功率为95%,未发生支架脱落及偏位现象,3例支架扩张后残余狭窄<30%.结论应用未预扩张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冠脉中等严重狭窄(<8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及经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S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经桡动脉途径行CAG(236例)及CSI(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AG成功率97.0%,4例因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肱动脉途径,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2例右上臂动脉严重粥样硬化迂曲改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经桡动脉途径行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97.0%,2例因病变重改经股动脉途径治疗,3例导丝未能通过病变处。所有患者术后即刻拔除桡动脉鞘管,压迫止血后弹力绷带包扎,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无出血、严重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血管栓塞等外周血管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CAG及CSI成功率高,外周血管并发症低,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介入检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内支架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8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严重扭曲及狭窄者 ,采用经皮肱动脉穿刺法 (Percutaneousbrachialapproch)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其中 1例同时行冠脉内支架术。结果  8例均获成功 ,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影及冠脉内支架术是安全、有效、操作较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26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75%而成功行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同期测量26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QTd和QTcd。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组:冠状动脉造影后与冠状动脉造影前QTd和QTc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支架置入术组:支架置入术后与术前的QTd和QTcd比较明显缩短(P<0.01)。亚组分析表明:术前多支血管病变者的QTd及QTcd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者(P<0.01),且治疗后多支血管病的QTd及QTcd的下降程度均较单支血管病变者更加明显(P<0.01)。结论:成功的支架置入术早期即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QTd、QTcd,从而可能预防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史斌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197-19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应用小C臂X线机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方法48例冠心病患者造影显示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V300型小C臂X线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48例冠心病患者共发现52支冠状动脉病变,共置入支架59只,其中1例因多支病变置入5只支架,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段血管通畅良好,无残余狭窄。除3例患者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全部患者心绞痛等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应用小C臂X线机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脉CT血管成像对冠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87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冠脉CT血管成像检查后1-14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126枚图像质量良好支架进行影像学评价,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冠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冠脉CT血管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0.0%、96.9%、88.9%、93.9%、92.9%。结论冠脉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便捷、可靠的冠脉病变检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助于患者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