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价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3 d以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血管内介入性微弹簧圈栓塞术,对老年33例36枚颅内动脉瘤破裂进行急诊治疗(3 d内),其中1例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 3支架辅助技术栓塞.结果 在33例患者的36枚动脉瘤栓塞中完全栓塞25枚(69.4%),近全栓塞9枚(25%),部分栓塞2枚(5.6%).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继续栓塞后达到了基本致密填塞.另1例术中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病残率为12%,2例(6%)死于肺感染.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安全,有效的;积极、及时的栓塞治疗可有效防止动脉瘤再破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效果及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12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判断动脉瘤栓塞效果,对比分析不同栓塞效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结果的可能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致密栓塞60例,非致密栓塞5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致密栓塞组和非致密栓塞组性别、年龄、慢性病史、吸烟史、动脉瘤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动脉瘤大小、形态、破裂状态、手术类型及术前Hunt-Hess分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破裂状态、动脉瘤形态、大小、手术类型及Hunt-Hess分级均是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栓塞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程度低,动脉瘤形态规则、体积偏小,术中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均有利于动脉瘤的致密性栓塞,而患者动脉瘤破裂则不利于形成致密栓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超早期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早期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在动脉瘤破裂发病24 h内,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对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按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术后栓塞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1~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恢复良好11例,术后偏瘫1例,术后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期内,无再出血病例,复发1例行再次栓塞后2个月,DSA示动脉瘤完全栓塞。结论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方法可行,可提高破裂动脉瘤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陈强  厉艳娟 《山东医药》2012,52(2):44-45
目的观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对1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1个颅内动脉瘤中单纯弹簧圈栓塞8个,球囊辅助栓塞1个,支架辅助栓塞2个。结果本组9例康复出院,1例遗留中度神经功能缺失;术后随访6个月~3 a,均未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径≤3m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45例(45个)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资料。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29例,后交通动脉11例,大脑前动脉A1段3例,小脑下后动脉2例。其中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28例,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球囊辅助技术栓塞4例,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例,单纯血管内支架置入2例。结果①动脉瘤达到致密栓塞28例,大部分填塞15例,单纯支架成功置入2例。②术中并发症情况:1例发生术中出血,经继续填塞弹簧圈后,术后恢复良好。1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发生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经溶栓后再通,但术后头部CT显示有皮质梗死,患者遗有左侧肢体偏瘫。对5例脑室积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③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0~1分28例,2分14例,3~4分2例,5分1例。④DSA随访24例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无一例复发;CT血管成像随访12例,随访时间为2~6年,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精确的微导管塑形,合适的弹簧圈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减少并发症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和血管内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44例60岁以上患者共52个颅内动脉瘤,全部经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针对老年患者路径动脉迂曲、狭窄形成等特点,栓塞时,可采用多种人路,包括股动脉、颈动脉或肱动脉等。采用三维弹簧圈成篮技术、联合支架或球囊重塑形技术等栓塞宽颈动脉瘤和梭形动脉瘤。结果52个动脉瘤有49个被成功实施栓塞术(成功率为94.2%);44例患者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33例,中残6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适于合并症多、血管条件较差的老年顷内动脉瘤患者。  相似文献   

7.
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采用经股或经颈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电解可脱微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100%动脉瘤腔闭塞的45个,95%闭塞的39个,90%闭塞的18个。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86例,Ⅱ级5例,Ⅲ一Ⅳ级4例,Ⅴ级5例。1例椎动脉瘤栓塞后8h,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栓塞术后36h再出血,再次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随访0.5-2年无再出血。结论早期动脉瘤囊内栓塞,是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栓塞后早期再出血可能与瘤颈破裂性动脉瘤及夹层囊性动脉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70岁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70岁经CT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按Hunt-Hess分级,Ⅱ级15例,Ⅲ级17例,Ⅳ级及以上13例。经数字减影造影(DSA)发现动脉瘤48个。依据动脉瘤的不同结构和不同位置,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结合栓塞与球囊辅助栓塞;术后予"3H"、"尼莫地平"预防血管痉挛治疗,同时治疗基础疾病。结果成功栓塞44个动脉瘤,栓塞成功率为91.67%。术后评分优良37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可以有效治疗70岁患者破裂颅内动脉瘤,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 ,若破裂出血 ,死亡率高达 40 %以上 ,危害性极大。死亡原因除出血本身对脑组织的损伤外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损伤和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是其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 ,对其尽早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我们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9月~ 2 0 0 3年 9月 ,我们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 2 6例 ,共 2 9个瘤体。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62~ 74岁。 2 5例破裂动脉瘤 ,1例未破裂动脉瘤。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2 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对2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所有25例患者的颅内宽颈动脉瘤均达到了完全栓塞(19例)或次全栓塞(6例),术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或载瘤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所有患者GOS评分均在3分以上,无死亡病例。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或CT血管成像(CTA)复查显示载瘤动脉通畅,支架无移位及狭窄,动脉瘤无复发。结论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由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DSA证实后实施了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①本组有前交通动脉动脉瘤9例,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胼周动脉瘤1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例。②11例均被栓塞成功,其中被完全栓塞6例,次全栓塞5例,在术后3~6个月的DSA随访中,显示这5例完全闭塞。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的有9例,4分的有1例,死亡1例。无技术相关并发症。③术后3~6个月DSA随访6例,MRA随访2例,电话随访2例。有影像资料的随访病例显示,动脉瘤均被完全闭塞;电话随访患者GOS均为5分,无再出血。结论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前循环微小动脉瘤安全、可行,短期随访结果显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三维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治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对60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CTA和DSA检查,其中1例仅行CTA检查。所有病例再行CTA、DSA检查,将所有检查结果及术中发现做比较。结果 (1)CTA发现55例共56个动脉瘤,9例宽颈,1例多发动脉瘤;DSA发现52例共56个动脉瘤,9例宽颈,4例多发动脉瘤;共治疗53例。(2)9例宽颈动脉瘤,4例手术(2例分别球囊、支架辅助栓塞),4例多发动脉瘤均行手术夹闭,1例载瘤动脉闭塞;43例窄颈动脉瘤,31例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C)栓塞,9例夹闭,3例转院。(3)2例仅依据CTA资料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与CTA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CTA和DSA联合检查有助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可解脱弹簧圈(Prime FC弹簧圈)在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连续收治的应用Prime FC弹簧圈成篮栓塞治疗的22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瘤颈宽度>4 mm或瘤体/瘤颈<2.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种血管内栓塞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88例颅内动脉瘤中,56例给予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12例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7例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6例行动脉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4例行机械可脱式微弹簧圈(MDS)栓塞治疗,3例行球囊辅助结合GDC栓塞治疗。结果88例全部治愈。1例在GDC栓塞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及肢体瘫痪,经内科治疗后,24小时恢复正常。1例微弹簧圈栓塞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肌力1-2级,经治疗后,3个月恢复正常,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GDC是目前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对宽颈口或梭形动脉瘤,可应用球囊结合GDC或动脉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急诊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期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出血后3天内的51例脑动脉瘤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在确认责任动脉瘤后即用可脱螺旋圈栓塞。同时重视控制体循环血压,防治脑血管痉挛等措施。结果50例栓塞手术成功;4例术中动脉瘤出血和血管痉挛加重于术后遗留有不全偏瘫。2例因术前Hunt-Hess计分5级,术后病情未缓解5天内死亡。48例经随访6个月~3年未发生再出血情况。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可以尽快栓塞治疗,应用降压和扩血管等相关措施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一治疗方法(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不能完全治愈颅内动脉瘤的再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13例患者中,4例初次治疗选用开颅夹闭,9例初次治疗选用血管内栓塞。共患有动脉瘤18个,其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8个,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个,胼周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尖端动脉瘤1个。13例中4例有多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后,7例复发或残余动脉瘤行再次开颅夹闭术;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栓塞处理颅内多发动脉瘤3例;开颅夹闭后残余动脉瘤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临床随访1个月至3年,患者临床症状无复发表现。结论开颅夹闭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初次处理复发、残余动脉瘤以及颅内多发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诊治策略及疗效. 方法 68例60岁以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共发现颅内动脉瘤72个,47例患者(59个动脉瘤)接受栓塞治疗,6例患者(6个动脉瘤)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7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结果 57个动脉瘤被成功栓塞,技术成功率为96.6%,其中致密栓塞40个(占70.2%),不完全栓塞17个(占29.8%);47例患者中,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良好39例(占83.0%),较差7例(占14.9%),死亡1例. 结论 对于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特别是存在颅内动脉瘤者,积极的干预措施如血管内栓塞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