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玺教授治疗湿疹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疹一般从风、湿、热辨证体系进行论治.王玉玺教授认为内因在发病中占主要地位,并责之于心火、肝火、脾湿,急性期治以祛风清热除湿;亚急性期治以滋阴除湿、健脾止痒;慢性期治以养血活血、祛风润燥,并根据其发病部位、归经和其它兼证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2.
慢性湿疹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民安 《光明中医》2008,23(11):1791-1792
慢性湿疹是一难愈性皮肤病,其发病多由急性湿疹迁延所成。究其因,内责之心脾两经,外与风、湿、热邪郁阻脉络有关,而络阻血瘀,肌肤失养为其病理基础。故临床分型治疗均以活络散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化湿健脾为治疗原则。忌用过于苦寒、温燥之品,以防血凝湿滞,伤阴动风之弊,应缓缓图之。  相似文献   

3.
癃闭一证,内因多责之于湿热蕴积、肺热气壅、脾气不升、肾元亏虚、肝郁气滞、尿路阻塞等。然外界气候异常变化和癃闭的产生亦有一定的关系,如湿淫所胜,风淫所胜,燥淫所胜等。结合《素问》运气七篇大论及古代相关医案,阐释和分析外感因素在癃闭证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湿疹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瘙痒性皮肤病。中医依据其发病部位和性质进行区别,其命名亦不相同。以丘疹为主的称血风疮或粟疮。顽固性湿疹临床具有发病时间长或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且一般治疗方法难以收到较好的疗效。历代医家认为湿疹之病因病机多与风、湿、热有关,且以内因为主[1]。现代中医普遍认为,形成慢性顽固性湿疹的主要因素为蕴湿日久、风毒凝聚。治疗上主要以化湿、健脾、熄风为主要治疗思路。但对于顽固性湿疹的  相似文献   

5.
正风湿病作为一个很常见的疾病名称,经常被人们提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西医对于风湿病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和观点。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中医看待风湿病,要先辨清属于内因还是外因。内因中的内风责之于肝,因为肝主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会出现一系列动风的症状;内湿责之于脾,因为脾主湿,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或湿困脾土,会出现一系列痰湿、寒湿、湿热的症状。外因中的外风是由于机体感受风邪和湿邪,风邪从肌肤侵袭机体,从口鼻侵袭肺脏,导致呼吸系统的病变;人体受到水湿浸渍,伤及肌表,进而损及内脏。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颤振范畴,发病责之于肾虚,肾虚髓空是其发生的内因。然而,脾位中央,脾虚则五脏俱虚。肾精亏损,脑髓不足,筋脉肢体失主而发为颤震;肝虚血少,阴虚阳亢化风,发为头摇、肢颤。常见证候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痰热动风,气滞血瘀以及肝风内动。病机特点归于虚、风、痰、瘀四者,脾虚痰阻、瘀血阻络也是本病发病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常见部分支气管哮喘患者每年阳历8~9月份发病或者病情加重,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病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责之于脏腑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于肺成为宿根;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及食用海鲜发物等,其病机为外邪引动伏痰而发。从运气学角度看,每年8~9月份处于四之气,该病的发作与太阴湿土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治疗上以健脾化痰,调理气机,温肺定喘为主,能产生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湿疹是小儿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秦艳虹教授发现过敏性体质是其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风、湿、热,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临证尤重湿热,以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止痒为治疗大法,从病因病机、内外合治、日常调护等方面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现林 《河南中医》2003,23(2):51-52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历代医家对此病论述颇多 ,分别称之为历节风、骨痹、痹等病名。其发病不外内、外二因 ,内因多责之于禀赋不足 ,或劳累过度 ,正气损伤 ;外因多由风、寒、湿、热等邪气外袭 ,搏于气血 ,闭阻经络 ,日久留注关节所致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我们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舌脉所见 ,将其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肝肾亏虚 4型进行辨证论治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湿热痹阻型症见四肢关节肿胀疼痛 ,肿痛处皮温较高 ,皮色发红 ,疼痛较剧 ,皮下多有风湿结节 ,或呈红斑。可伴有发热、口干、烦…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71-473
通过研究古今典籍,提出"心火脾湿受风而成"为湿疮的病机本质的观点。从中医认识疾病的方式、病的基本"证"和患者整体情况下"证"的不同、湿疮临床表现多样与古代病名繁多的实质、历代医家对湿疮病机的认识、现代中医各家对湿疮病机的认识和诊治、湿疮治疗选方用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说明其对湿疮病机的认识源于《内经》,各个流派各有侧重,但均揭示本病虽病在表,而与五脏病机相连,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内因责之于心火、脾湿,外因主要为风、湿、热邪为患。  相似文献   

11.
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如炎症从一个支气管扩散到其他的支气管,则称为支气管肺炎,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性罗音为主要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该病症属中医的“喘嗽”,致病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2大类,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体未充,脏腑娇嫩,卫外不固。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献多将慢性顽固性手部湿疹虚责之气血,实责之外感风寒,内生湿热,久则化瘀,治疗多以养血、益气为主;现代文献该病多责之于脾虚生湿,其为本虚标实之证,湿邪为盛兼血瘀、血虚,治疗常以健脾利湿或活血化瘀或滋阴养血为主。认为慢性顽固性手部湿疹的辨证应以气血亏虚为主,血虚、血瘀并重,应治以养血活血、疏肝健脾。  相似文献   

13.
介绍柏正平教授分期论治哮病经验.柏教授认为哮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其病因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关系密切,而病机则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病理因素责之于风、痰、虚三端,故柏教授辨证论治哮病多从"风、痰、虚"三端和"肺、脾、肾"三脏入手,将临床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责之于风痰,治宜祛风解痉、化痰平喘,常以舒喘汤加减治之;缓解期责之于肺、脾、肾虚,治宜健脾化痰、补益肺肾,常以补肺益肾膏化裁治之;且将活血化痰之法贯穿治疗始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肾病综合征为临床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赵玉庸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病为内外因相合,外因责之于风寒湿热疮毒等,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病性本虚标实,治疗配合激素分阶段治疗,拮抗其副作用,提高疗效,并采用针对病理类型及辨病治疗方法,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由于该病对儿童健康危害很大,故积极开展有关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的不断研究,是广大儿科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提高治愈率、加快病程转归过程、防止并发症、有效降低病死率有积极意义。中医认为发病原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  相似文献   

16.
以壮医理论"毒虚致病"为指导,根据"毒虚论"病因病机、致病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来认识胆汁淤积性肝病瘙痒,提出"肝病瘙痒发病内因责之于本虚(气血虚),"湿、热、瘀毒"毒邪阻塞三道两路,天部之气失调,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运行,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而导致发病"的思想观点,进而提出"调气、解毒、补虚"的肝病瘙痒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万兰清主任认为荨麻疹发病虽责之于风,治疗当以祛风为主,但是因荨麻疹的发病因时、因人以及脏腑虚实不同而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其皮损虽在表,但病位不一,可以涉及多脏。因此根据寒温统一论,其在表则解表,在里则治里,表里合病则表里同治。  相似文献   

18.
蔡然  卢薇 《四川中医》2010,(2):16-17
消渴病,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肌肤消瘦为临床特征。本病论病变脏腑既责于肺胃肾,也要重视脾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本文从脾气虚弱、脾虚湿滞、脾气阴虚、脾虚瘀滞四证阐述消渴责之于脾的病机,以期对消渴病的治疗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痞之病机多责之于胃气不和,气机失于和降,但又有气滞、湿阻、寒凝、热郁、气虚、津亏等证候之别,临证需明辨寒热、气血、燥湿、虚实之差异,灵活立法处方。  相似文献   

20.
林佳  宁晓军  王蓉 《国医论坛》2022,37(1):55-57
宁晓军主任医师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外因责之于风寒湿等外邪侵犯机体,或单独致病,或夹杂跌仆损伤合而为病,内因责之于气血、阴阳亏虚,因内伤致筋脉肉骨无化生之源,因虚发病,同时阳气亏虚,不能温煦机体,难以驱邪外出,迁延难愈.宁主任将针刺、刺血、艾灸、正骨及中药汤剂等多种治疗手段相互结合,气血阴阳筋骨六者同治,针药相合,各得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