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姜黄素是一种从姜科植物的根茎姜黄中提取的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及保护肝肾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它参与调控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多条相关信号通路及癌基因表达,可能成为潜在的抗胰腺癌药物。针对姜黄素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以及抑制胰腺癌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姜黄素(curcumin,二阿魏酰基甲烷)是从姜黄属中药姜黄、郁金、莪术等的块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酚性色素,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等作用,且毒性低(动物实验证明,5g/kg的大剂量对大鼠无不良影响)。目前其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降脂、抗微生物等作用已引起临床重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姜黄素是一种从姜科植物的根茎中提取而得的橙黄色多酚类化学物质,是中药姜黄、郁金等的主要有效成分,被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化妆品、染料等。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姜黄素还存在较高的医疗价值,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凋亡、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1],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CUR)是从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多酚.近年来,姜黄素的抗肿瘤、抗炎症、抗氧化、促凋亡等药理作用已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特别是在信号通路转导水平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就姜黄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姜黄主要成分姜黄素(curcumin,Cur)具有较强的抗胃癌作用。其机制包括直接抑制增殖和侵袭、诱导凋亡、化学治疗增敏及逆转耐药、抗化学物质诱导胃癌、抗幽门螺杆菌等作用。Cur可作为肿瘤细胞杀伤药,也可用作化学治疗增敏剂。但当前研究多停留于体外细胞方面。动物的体内作用及其药效学、药物动力学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体内作用的前景,深入挖掘其抗肿瘤潜力。  相似文献   

6.
姜黄与高脂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黄(curcuma)为姜黄属植物,药用其根茎,主产于日本、美国、中国及非洲等地。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姜黄为天然食品添加剂。近年的研究不仅证明了姜黄的传统作用,而且还揭示出一些新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保护肝脏和肾脏、抗纤维化以及防癌抗癌等作用,而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中医认为姜黄能行气、散风活血、通经止痛:现就近年来有关姜黄降脂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是中医学中用以活血疗伤的常用药物。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多酚类物质,是姜黄的主要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及镇痛抗炎等作用~〔1,2〕,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并获得显著疗效。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对姜黄素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姜黄素在骨伤科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对姜黄素在骨伤科的  相似文献   

8.
窦晓坛  郑萍 《胃肠病学》2011,(11):682-68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γ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有PPAR-γ、1和B,6三种亚型。近年研究显示PPAR-γ在维持肠道免疫平衡、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PPAR-γ表达障碍。本文就PPAR-γ及其配体在UC结肠炎症和结肠炎癌变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朱梅影 《胃肠病学》2010,15(11):696-69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姜黄素是一种具有抗炎、抗纤维化、抗氧化、抗肿瘤作用的多酚类物质,近年研究表明其在IBD中通过免疫调节发挥明显抗炎作用。本文就姜黄素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其用于IBD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生化技术从人肝癌组织中提取纯化肝癌特异性γ-谷氨酸转肽酶(γ-GTⅡ),并以此酶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γ-GTⅡ血清。应用免疫双扩散法对该抗血清的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此抗血清与人肝癌γ-GTⅡ缺的有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均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在抗炎、抑制粤管平滑肌增殖迁移、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改善血管酿力等方面发挥着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相关研究证实,部分中药布希作为PPARγ激动剂的潜在可能,在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PPARγ也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好的切入靶点,并且有望在中医药领域中研究出新的、特异性较高的PPARγ激动剂,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脂代谢异常提供更佳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与HBV特异性抗原合用后能激活HBV特异T细胞反应的细胞因子佐剂,用于研制抗HBV治疗性疫苗。方法:60例确诊AsC患者,随机分为6组。采用不同诱导刺激PBMC引起的HBV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结果:γHBsAg、γHBsAg加4种细胞因子佐剂分别刺激PBMC后,都可测出有HBV特异性T细胞增殖。其中γHBsAg加细胞因子佐剂Ⅰ组平均增殖水平最高,与γHBsAg、细胞因子佐剂Ⅱ组及Ⅳ组相比,P<0.005;与细胞因子佐剂Ⅲ比,P<0.05。细胞因子佐剂Ⅲ与细胞因子佐剂Ⅱ组及Ⅳ组相比,其HBV特异性T细胞平均增殖水平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4种细胞因子佐剂的刺激指数(SI)值及SI>10者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γHBsAg组(P<0.01),其中尤以第一种与第三种细胞因子佐剂组的SI值水平及SI>10的百分率最高,与γHBsAg细胞因子佐剂Ⅱ与Ⅲ相比,其水平与百分率之高更为突出(P<0.005)。结论:可以选择这种组成配方的细胞因子佐剂用于抗HBV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或用于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平  林琳 《胃肠病学》2014,(3):173-176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白藜芦醇(RSV)是一种提取自红葡萄酒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其为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激动剂,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纤维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RSV在IBD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抗炎和抗纤维化两个方面,本文就其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酚类色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且不良反应不明显。文章就姜黄素在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纤维化、肺癌、支气管哮喘、COPD、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是配体依赖激活核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可以在全身包括脂肪、肝脏、肾脏以及肿瘤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发挥抗炎症、抗肿瘤和抗增生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主要就PPAR-γ与血管增生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利用IPTG诱导大肠杆菌表达牛-γ干扰素融合蛋白(GST-BovIFN-γ),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切取融合蛋白条带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抗牛-γ干扰素(BovIFN-γ)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筛选、Western-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进行鉴定,筛选出2株分泌特异性抗BovIFN-γ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BovIFN--γ4A3和BovIFN--γ4G5。该单抗可以与重组GST-BovIFN-γ和真核细胞表达的rBovIFN-γ反应,但不能与GST和鸡IFN-γ反应,说明单抗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单抗能中和BovIFN-γ对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对牛肾细胞的致病变作用。这些单抗可用于奶牛结核病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在抗肿瘤效应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已较清楚,主要是通过细胞直接杀伤和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两种途径.在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中CTL及NK细胞起着重要作用.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抗CD3,McAb,IL-2,IFN-γ,IL-1α)共同培养诱导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由于该细胞同时表达CD3、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被称为NK细胞样T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且具有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细胞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分化、凋亡等作用[1].干扰素家族包括α、β、γ三类,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素可以预防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肝癌的发生,并且具有推迟肝癌术后复发及抗肝癌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抗核小体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 ,它的主要特征是体内产生抗多种核抗原的自身抗体。包括DNA、组蛋白和核小体等。目前临床实验室诊断SLE主要采用抗核抗体 (ANA)、抗dsDNA抗体、抗可提取的核抗原 (ENA)抗体的检测。ANA是一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抗ENA谱中的抗Sm抗体虽然对SLE有很高的特异性 ,但敏感性较差 ,只有 30 %的阳性率 ;抗dsDNA抗体虽然对SLE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但也有相当部分的SLE患者抗dsDNA抗体阴性。近来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据报道其特异性、敏感性均与抗dsDN…  相似文献   

20.
TNF—α对IFN—γ抗弓形虫效应中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3H-尿嘧啶(^3H-U)特异性标记弓形虫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PM)内的增殖实验,观察了TNF-α及TNF-α在TNF-γ诱导的MPM抗弓形虫效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单独用高浓度TNF-α只能诱导MPM轻微的抗弓形虫效应(19%左右),而与亚刺激量的TNF-γ相结合几乎可以完全抑制弓形虫的增殖;抗TNF-α可消除TNF-γ诱导的MPM的抗弓形虫的效应,其作用只发生在TNF-γ诱导MPM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