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蔚霞 《工企医刊》2006,19(6):68-69
急性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一支或二支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由于心肌持久地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局部坏死,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心脏破裂、死亡率高,但如观察严密,抢救及时,治疗恰当,精心护理,则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孟冬梅 《健康大视野》2007,15(7):110-110
急性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粥样馊化的基础上发生一支或二支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由于心肌持久地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局部坏死,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心脏破裂、死亡率高,但如观察严密,抢救及时,治疗恰当,精心护理,则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香仙 《工企医刊》2002,15(5):97-97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状动脉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闭塞或血栓形成,导致部分心肌因产生持久缺血而发生心肌不可逆的坏死。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便秘是导致这些并发症的常见诱因。本文就AMI便秘的防治和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小燕 《现代养生》2013,(16):47-47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病性危急,为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等合并症死亡。所以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极为重要。要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准确的治疗护理,可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5.
2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美玲 《工企医刊》2008,21(1):57-58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出现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改变。我院去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5例,经紧张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25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续的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病情险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缩小梗塞面积,挽救缺血的心肌,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和预后。临床应用纤溶酶激活剂对AMI病人进行早期快速大剂量的溶栓治疗,收效明显。但在溶栓过程中存在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此对AMI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急症,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造成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缺氧所致。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的增高以及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的心电图特异性演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随时可能心跳骤停,只要诊断成立,应立即采取急诊急救的一系列措施,尤其院前的急诊急救工作,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作者现在就10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诊的一系列急救措施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发生、预防及护理。方法分析总结笔者所在科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心力衰竭的观察及护理经验。结果55例患者通过上述方法视为早期心力衰竭患者,汇报医生后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其中47例经治疗末出现明显心力衰竭,仅8例发展为急性肺水肿,随后给予纠正心力衰竭治疗,6例完全好转,2例死于肺水肿。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监测及呼吸道管理等重点环节的观察及护理,控制危险因素,可预防或延缓晕症心力衰竭的发生,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刘慧 《工企医刊》2004,17(2):93-94
急性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在急性发作期.除休息、解除疼痛等必要措施外,精心护理对病人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护理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焕贞 《工企医刊》1999,12(4):94-95
近8年来我院共收治心力衰竭病人28例,经临床积极治疗与护理,治愈26例,死亡2例,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1 心理护理心力衰竭病人多是由某种急性发作的心脏病引起的。在首发心力衰竭前常无明显的症状,发生心力衰竭后对心力衰竭的认识不足。因而,对病情产生恐惧感,甚至对预后产生悲观失望的心  相似文献   

11.
胡金荣 《职业与健康》2001,17(8):139-140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病情险恶。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如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患病年龄,男性患病高峰为51~65岁,女性则为61~76岁,随年龄增长男女之比差别逐渐缩小。据分析,60%~89%的病人伴有或在发病前有高血压,近半数患者有过心绞痛。吸咽、酗酒、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活动者,较易患病,此病冬春季发病较多,气候寒冷和气温变化大有关。 另据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急性心肌梗塞,老年(70岁以上高龄)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半数因用力排便是诱发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心肌梗塞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简称心衰。按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隐蔽性比较大,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由于中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做好中老年人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长足进展.心电监护、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新的里程碑.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时产生的烦躁不安、恐惧情绪、濒死感、压榨样感觉,需卧床休息的时间长等;早期AMI患者还需要禁食至胸痛消失,持续使用止痛药等因素.使胃肠蠕动减弱,以及老年患者中气不足,排便无力等,易产生便秘.为防止便秘时排便用力导致心脏破裂或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1].我科2007~2009年9月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其中发生便秘的患者62例.现将对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采用的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亚萍 《现代养生》2014,(16):201-201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情绪等等都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不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如得不到良好的救助会严重影响疾病的转归,甚至死亡。专业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及减少、预防心肌梗死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式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后发现,干预组掌握AMI相关知识程度及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2个月,干预组患者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健康教育中,能显著提高患者出院满意度,并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逐渐加剧,冠脉由狭窄到闭塞合并血栓形成,使官腔发生急性梗死,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的心电图特异性演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是严重类型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病情危重变化快,猝死率高,并发症多,其预后很大程度取决于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7.
严晓杰 《健康必读》2008,7(5):65-65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重而变化快,常因用力排便,诱发各种严重并发症或突然死亡,为此,本文重点谈谈急性心肌梗塞可能发生便秘的原因和不良后果以及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合,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临床上主要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半小时以上,伴烦躁不安、出汗、濒死感,甚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电图有典型改变,心肌酶明显升高。笔者总结了我科2003-2005年所抢救的1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巧云 《现代医院》2010,10(1):93-94
目的通过总结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护理措施特点,掌握急诊护理及观察要点,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结果有10例心源性休克,19例心力衰竭,56例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患者大多数焦虑、恐惧、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有64例患者安全送至病房进一步治疗,未发生意外,抢救成功率94.1%。结论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信息予医生,积极参与抢救,提供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武桂萍 《现代保健》2012,(17):62-6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患者大部分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胸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因此,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