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首乌炮制前后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及生品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二苯乙烯苷在3.44-17.2μg范围内呈线性相关,平均回收率为100.17%,RSD为2.2%。结论:本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为何首乌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枳壳生品、炮制品中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薄层分析鉴别枳壳生品、炮制品中橙皮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枳壳生品、炮制品中柚皮苷含量。结果:柚皮苷得到良好的分离,在0.18-1.09μg线性关系良好 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8.81%,重复性好;枳壳生品、炮制品中柚皮苷的含量产地不同差异很大。结论: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枳壳薄层鉴别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较药典方法更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白芍不同炮制品的芍药苷、水溶性多糖和鞣质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芍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水溶性多糖和鞣质的含量。结果:白芍不同炮制品芍药苷含量大小为生白芍〉炒白芍〉醋白芍〉酒白芍,水溶性多糖含量为酒白芍〉生白芍〉炒白芍〉醋白芍,鞣质含量为酒白芍〉生白芍〉醋白芍〉炒白芍。结论:白芍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梓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巍  张玉萍 《江西中医药》2008,39(11):71-72
目的:测定不同炮制品中梓醇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乙腈-0.1%磷酸(1:99)为流动相,λ=210nm。结果: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梓醇的含量差异很大,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鲜地、生地、熟地。结论:该法简单易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地黄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区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测定及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刘振丽  宋志前 《中成药》2002,24(9):684-685
目的:测定不同地区制何首乌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简称二苯乙烯苷)含量,同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苯乙烯苷含量。稳定性实验采用高温试验及^60Co-γ射线辐射试验。结果: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为0.127%-4.150%。温度及湿度影响二苯乙烯苷稳定性,干燥条件下^60Co-γ射线辐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何首乌生品、传统炮制品及发酵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及致泻副作用的差异,评价发酵法在何首乌炮制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法)评价何首乌生品与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小鼠粪便色点法及炭末推进法评价何首乌生品与不同炮制品的泻下副作用。结果:各种炮制方法均可显著降低何首乌的致泻副作用。其中用Rhizopussp.发酵的何首乌(FB)可显著降低何首乌致稀便的次数及时间,传统法炮制的何首乌及用Rhizopusoryzae发酵的何首乌(FA)可显著减弱小鼠肠道运动。同时,在50%和95%乙醇提取物组,发酵品FA和FB的抗氧化活性都强于传统方法炮制的何首乌。经传统方法炮制后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降低,但发酵炮制品FA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传统方法炮制品及发酵炮制品FA中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含量均增加。结论:何首乌的传统炮制法及发酵炮制法在降低何首乌致泻副作用的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减弱其抗氧化活性。其中,利用米根霉Rhizopusoryzae发酵得到的何首乌可在降低致泻副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何首乌的抗氧化活性,该发酵法可能成为何首乌炮制方法中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乌头炮制品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燕  陈世智 《中医药学刊》2005,23(6):987-988
目的:建立乌头炮制品中酯类生物碱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中红外漫反射定量分析技术,测定乌头炮制品中酯类生物碱。结果:定量测定了几种乌头炮制品中的酯类生物碱的含量,且吸收度与标准品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2.04%,RSD为2.7%。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可以用于乌头炮制品中酯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广西三七炮制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选择离子检测(SIN)方法,测定广西三七炮制品中九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结果:九种有机氯类农药定量测定的线性关系在0.01ng-0.1ng的范围内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6.75%-101.84%,RSD%〈3.73%。所测定的16个不同品种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小于2×10^-7s/s。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较好地对三七炮制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肝细胞毒价检测方法评价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毒性,优选炮制工艺.以同一批生何首乌为原料,分别采用高压清蒸、高压黑豆汁蒸、常压清蒸法炮制何首乌,以正常人肝细胞(L02)为模型,细胞毒价为指标,评价不同蒸制方法、蒸制时间的何首乌炮制品肝细胞毒性,并对部分炮制品进行UPLC-MS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毒价检测方法能有效评价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毒性,不同炮制方法均可减轻何首乌的毒性,高压清蒸3h减毒效果较佳,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同,3种方法炮制品与生品比较,没食子酸、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葡萄糖苷、大黄素均有明显降低,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与其毒价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此可知,何首乌经炮制可减毒,炮制方法、时间对何首乌成分及肝毒性均有影响,且高压清蒸3h减毒效果较佳,建议进一步加强何首乌炮制减毒控制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白芍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的含量并比较其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对芍药生品、酒制、麸炒、醋制及炒黄品进行芍药苷含量测定,同时采用小鼠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结果:白芍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含量均低于生品,而镇痛作用均强于生品。结论:白芍不同炮制品的镇痛作用与芍药苷含量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不同炮制品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含量。比较其含量差异,揭示中药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0DS-3 C_(18)柱(4.60 mm×250 mm, 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28∶72),检测波长329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梯度洗脱。结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泻苷A和番泻苷B,线性方程为:番泻苷A:Y=836.27X-12.551,番泻苷B:Y=668.74X-12.965,分别在0.120 5-1.205(R~2=0.999 7)、0.116-1.160(R~2=0.999 1)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大黄不同炮制品中番泻背A和番泻背B的含量差异显著,或增或减,说明炮制工艺对中药大黄各成分影响不同。结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不同炮制品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含量,该方法可作为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肉苁蓉生品及不同炮制品麦角甾苷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肉苁蓉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麦角甾苷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麦角甾苷含量,使用YWG-C18色谱柱,甲醇-10 ml/L乙酸(35∶65)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332 nm,麦角甾苷在0.1~0.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WTBX]Y=299 492X+1 165,r=0.999 9,[WTBZ]平均回收率为98.83%,[WTBX]RSD[WTBZ]为1.68%)。结果:生品含量高于炮制品,为0.337 8%,高压酒炖品含量最低,为0.059 6%,炮制品中炮制的温度越高,时间愈长,含量愈低。结论:以助阳活性成分麦角甾苷为考察指标时,肉苁蓉药材不宜高温、高压长时间炮制。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评价肉苁蓉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复合辅料对何首乌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含量的影响,为选择何首乌炮制辅料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4种复合辅料炮制何首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各炮制品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要求,游离蒽醌含量均未达到《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要求;其中,采用黑豆汁生姜汁炮制的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的含量最高,分别是6.19%和0.04%;另外,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含量最低的分别是用黑豆汁米泔水制和用黑豆汁熟地汁制的。结论:不同复合辅料对何首乌成分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黄芩不同炮制品的成分含量差异,探讨科学合理地调剂黄芩饮片。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片、酒黄芩、黄芩炭中所含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随炮制时间及加热程度而降低,黄芩炭中黄芩苷含量最低。结论了解黄芩不同炮制品中黄芩苷含量的差异,有利于临床合理科学地调剂黄芩炮制品。  相似文献   

15.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清炒、酒炙、醋炙3种炮制方法加工白芍饮片,采用HPLC法测定各种炮制品中的芍药苷含量。结果各炮制品中芍药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炮制工艺对白芍中芍药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毫白芍、杭白芍和川白芍及其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的含量变化,为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对白芍临床作用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三种不同规格白芍及其相应四种炮制品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SHI—MADZUVP—OOS(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6:84);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0nm。结果三种不同规格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为:毫白芍、杭白芍和川白芍分别为3.30%、3.14%和2.50%;白芍药材、白芍片、酒白芍、炒白芍和醋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依次为2.98%、2.73%、2.69%、2.50%、2.48%。结论芍药苷(C23H28O11)含量:毫白芍〉杭白芍〉川白芍;药材〉白芍片≈酒白芍〉炒白芍≈醋白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探究白芍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差异性,筛选差异标志物,为建立白芍及其炮制品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建立白芍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及归属;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白芍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性标志物。结果:生、炒、酒白芍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0,不同白芍炮制品共标定17个共有峰,指认并归属7个成分;分层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可将生、炒、酒白芍明显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芍药苷是生、酒白芍的主要差异性标志物,没食子酸、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个未知成分和芍药新苷是生、炒白芍的主要差异性标志物。结论: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芍药苷和芍药新苷可作为白芍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18.
郜丹  李晓菲  尹萍  王伽伯  孙洪胜  李飞  肖小河 《中草药》2017,48(10):2044-2050
目的基于何首乌炮制前后的谱-毒相关分析,筛选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为提高何首乌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何首乌生品及黑豆汁蒸制不同时间的炮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技术表征各样品的化学信息,并结合文献初步指认其主要成分;再以正常人肝细胞(Lo2细胞系)为模型,细胞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筛选何首乌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结果共指认出何首乌生品及炮制品中的7种主要共有成分反式二苯乙烯苷、没食子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并基于谱-效简单相关分析发现反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5个成分与何首乌毒性相关性较强。进一步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大黄素甲醚与顺式二苯乙烯苷对何首乌毒性贡献度较大,提示这2个成分可能是何首乌主要毒性成分。何首乌高压黑豆汁蒸至36 h后才能达到减毒的效果。结论该研究可为何首乌的合理利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除脂生发片中2,3,5,4'-四羟基二笨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ODS C18色谱柱。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20nm。结果:本法可测定除脂生发片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回收率为99.36%;RSD为1.1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除脂生发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梓醇的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测定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梓醇的含量。方法:运用薄层扫描法.采用反射锯齿扫描法测定,薄层色谱条件为:硅胶G薄层板,醋酸乙酯-甲醇-水-醋酸(10:2:0.5:0.5)为展开剂,λs 540nm,λR 650nm。结果:地黄不同炮制品中梓醇的含量差异很大.含量依次为鲜地0.55%.生地0.22%,熟地0.13%。结论:该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地黄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