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 ,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胆石症的发病原因虽然与胆囊因素、脂类代谢等诸多因素有关 ,但是很多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则是由于胆道蛔虫而引起的。据湖南省抽样调查报告 ,80 %胆总管结石内都含有蛔虫卵及蛔虫残体。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与胆道蛔虫症有很大关系 ,在广大农村尤为如此。而在胆道蛔虫症的治疗上 ,经止痛、消炎、抗感染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 ,停止了继续治疗 ,而此时大部分病人蛔虫或残体仍在胆道内未被排出 ,以后这些蛔虫残体将成为结石的核心 ,因此 ,治疗胆道蛔虫症是预防胆囊及胆总管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胆囊炎及胆石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胆囊炎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多由于胆囊口梗阻、细菌感染所致。反复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常常变成慢性胆囊炎。胆囊炎可诱发胆石形成,而胆石症又可并发胆囊炎,二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根据其临床表现,这两种疾病均属于祖国医学的“腹痛”、“胁痛”、“黄疸”等症之范畴。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结石的总称。胆结石,又称胆总管结石。可原发于肝总管。也可来自肝内胆管或胆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胆系感染和胆石症是常见病,包括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胆管炎,胆囊、胆总管、肝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胆道疾病(黄家驷等主编《外科学》)其中尤以胆囊炎和胆石症为多见,而感染与结石又互为因果,常同时存在。近年来胆道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治疗方法也较多,我们运用中医的“通法”于胆系感染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胆道残余结石是胆道手术后较常见的病症。近几年来我们在应用胆石方治疗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同时,观察了胆道残余结石15例,发现本方对胆道残余结石病人确有改善症状,疏利胆道的作用。15例均系胆囊炎或胆囊萎缩、胆石症经1~3次手术治疗后,仍有右上腹反复疼痛或伴有发热、黄疸者。其中经X线静脉胆道造影或B型超声波检查,证实肝胆管扩张或有肝管结石者4例,胆总管增粗一端有不通畅者5例,胆管壁毛糙胆质透声性差1例,5例原为泥沙样结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造影在腹腔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7月我院60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手术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然后经胆囊管造影,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取出胆总管结石。结果: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后未作胆总管切开,5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可靠,可避免胆道损伤和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探查。  相似文献   

6.
一、概论胆系疾病系指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等疾病。其以胁痛为主要症状,类似中医的结胸、胁痛、黄疽等。临床症状常有右上腹部压痛,莫菲氏征阳性、白细胞增高,发烧或不烧、右上腹包块等。有时胆囊炎与胆管炎、胆道蛔虫症、胆囊胆道结石等症合并存在。本病发病率较高,是一种严重危害劳动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正> 1980年以来,我院用解痉止痛膏贴敷中脘穴,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胆囊摘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及肠粘连所致的急性上腹痛78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胆囊炎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祖国医学的心下痛,胁痛,胆胀,黄疸,结胸等症之范畴中。胆囊炎有急性慢性之分。胆石症有胆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结石。因胆道炎症可同时存在胆结石,反之胆结石形成又往往使胆汁淤阻而发生胆道炎症,故两者如挛生兄弟,互为因果,很难截然分开,故以此为病名。临床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疼痛,腹胀,暖气,苔腻。笔者经过近卅年临床观察、反复实践。对本病的治疗有肤浅的体会,现将本病的辨治体会整理于次,敬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加胆道镜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术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可达到与传统手术一致的结石清除率,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的临床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对2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内小结石患者在切除胆囊后经过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道探查,术后不留置T管一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2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胆漏,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8-10d。结论术中经胆囊管和汇入部微切口入路进行胆道镜检查,与传统胆总管切开入路相比具有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是部分胆石症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胆道术后顽固性呕吐是临床常见且难治愈的病症之一。笔者于81年4月至83年12月应用“养阴和胃法”治疗本症20例,均于服药3~5剂后获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男1例;女19例。年龄最小者47岁,最大者69岁。其中化脓性胆管炎合并中毒性休克者6例;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4例;胆总管结石并发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2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  相似文献   

12.
笔者应用针灸为主治疗由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道蛔虫并发感染、胆石症并发感染等引起的中上腹疼痛症6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63例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者11例;胆道蛔虫并发感染者31例;胆道结石并发感染者15例;胆道蛔虫、胆石症并发感染者6例。(一)年龄与性别:年龄最小15岁,最大  相似文献   

13.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是胆道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后遗症,其发生率一般在10%左右。据文献报告,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在胆囊、胆囊管、肝内胆管、胆总管内均有,尤以胆总管内残余结石最多,占60%以上,患者反复发病,严重危害健康,是一个必须重视和研究的病症。1974年11月至83年2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169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后胆囊炎症及胆汁及血液中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的变化。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梗阻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胆总管梗阻未合并急性胆囊炎及胆管扩张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ERCP术治疗,监测治疗前后血液及胆汁中IL-6、内毒素水平,观察胆囊炎症的变化并且结合CT评估胆囊大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当天胆汁及血液中IL-6及内毒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治疗当天胆汁中IL-6及内毒素水平和治疗前血液中IL-6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 d后均较治疗当天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7 d后均明显低于治疗3 d后(P均0.05),治疗7 d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胆囊体积及张力均正常,胆囊壁光滑完整,胆汁清亮,呈黄色,CT测量胆囊大小在正常范围,短径/长径比值0.39±0.02。治疗组治疗前胆囊体积增大,张力增高,胆囊壁毛糙,短径/长径比值0.44±0.0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7 d后胆囊缩小,胆囊壁逐渐变光滑,CT测量胆囊缩小,短径/长径比值0.40±0.04,术后7 d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监测IL-6及内毒素的变化及CT监测胆囊大小的变化证实ERCP术能减轻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镜"(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及术中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LRCL)及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及病情分为保胆组40例及胆囊切除组46例,2组均先进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然后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总管Ⅰ期缝合术,之后保胆组行LRCL,胆囊切除组行LC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和近远期生存质量。结果保胆组手术成功率95%(38/40),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未发生胆漏、出血、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40个月,超声检查与正常胆囊超声相吻合,无结石复发,未发现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无胆囊癌、结肠癌发生。胆囊切除组手术成功率100%,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40个月,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结论 "三镜"联合LRCL是腔镜技术较成熟的医院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优选方法,既能清除胆囊及胆总管的结石,又能保留胆囊及其功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我科从1998年1月~2000年5月收治的年龄60岁以上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胆道肿瘤的高龄患者共263例,其中28例因各种原因未能行手术治疗,其余235例均经各种手术治疗,男97例,女138例。手术方式:235例中,胆囊结石并急、慢性胆囊炎患者126例,胆管结石并胆管炎64例,胆囊癌12例,胆管癌33例。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LC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肝叶切除术、胆肠内引流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235例患者中,入院24小时内行急诊手术者78例(33.2%),行择期手术者167例(71.1%)。  相似文献   

17.
我院普外科胆管系统感染的病例目前较为多见[1,2 ] ,为了解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笔者采集了876例急、慢性胆囊炎或 /合并结石的患者行胆囊切除或 /和胆总管探查术于术中留取的胆汁 ,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76例胆汁标本均为 1990年 1月~2 0 0 0年 1月行胆囊切除或 /和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 ,标本由多个医院供给。其中急性胆石症合并胆囊炎 6 44例 ,急性胆囊炎 112例 ,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及胆总管结石合并梗阻性黄疸共 2 2 0例。1.2 方法 :手术中…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对胆石症手术后带有“T型”管的胆道残余结石,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1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适应症 胆道手术后带有引流管4周以上,有胆石症临床症状。经造影证实有残余结石,并符合下列条件者:1.肝外胆道结石,胆道下端无明显狭窄;2.肝内外胆道多发性结石体积较小。没有胆道狭窄;3.胆囊造瘘术后,囊内有残余结石。胆囊管通畅。 治疗方法 1.中药半边莲200g/天,煎水300ml,分2—3次口服。老弱病人酌减。 2.空腹用3%双氧水3~5ml通过“T型”管缓慢注入胆道内。立即夹管。病人可感到上腹不适有时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处理胆总管下段孤立性结石时避免放置“T”管的初步经验。方法:总结34例经胆囊管处理胆总管下段孤立性结石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胆总管下段结石均经胆囊管进行处理,20例行胆囊管扩张后取出结石,14例剖开胆囊管至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后进行取石,一期缝合,未安放“T”管,术后无胆漏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基层医院缺乏ERCP、EST、ENBD等设备及技术条件下,对孤立性胆总管下段结石经胆囊管进行处理,避免传统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行的,病人术后不必长时间携带“T”管,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原因以及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胆囊切除术加T形管引流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治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以及T形管引流术的基础上根据情况采用腹腔镜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