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疝气的艾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130种古医籍中用艾灸治疗疝气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病多灸任脉穴、肝经穴、脾经穴和经外奇穴;多灸足趾部穴和患部穴,也有人灸对侧的穴位;除常规灸法外,还可采用隔盐灸、醋熏灸、太乙神针、熨法等方法,而刺激量必须要足够。  相似文献   

2.
一穴治多病,多病用一穴,也是熏灸治病的特点。之所以未被充分认识,原因有二:一是手持移动,穴位位置相对不稳定。二是熏灸时间短,一般针灸书记载,只有10~20分钟,未能发挥熏灸的最佳功效。兹举阴交一穴的熏灸与治症,提高人们对熏灸的认识,并应用到疾病的灸治之中。  相似文献   

3.
运用计算机对130种古医籍中用艾灸治疗咳嗽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多灸膀胱经穴、督脉穴、任脉穴、胃经穴、肝经穴和肺经穴;多灸上背部穴与胸脘部穴,还灸小腹部穴及足三里;对于寒、风、痰、虚、热诸咳,均灸膏肓俞、风门、肺俞、天突,痰咳又取胃经穴,虚咳又取小腹部穴;除采用普通灸法外,还可采用"太乙神针"、"炼脐"、灸舌、熨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计算机对130种古医籍中用艾灸治疗疟证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多灸督脉穴、膀胱经穴和胃经穴:多灸上背部和脘腹部穴;采用预先灸、阳时灸、隔桃叶灸、“太乙神针”和火针等疗法。  相似文献   

5.
痔疮的古代艾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计算机对130种古籍中用艾灸治疗痔疮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多灸督脉穴和膀胱经穴;多灸下背部穴、病灶局部与脊上平脐点;除常规方法外,还采用化脓灸、隔物灸(隔大蒜、生姜、尅薄虫等物)、艾灸泻血、先洗后灸、火针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我们采用针刺、熏灸治疗68例,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30年。治疗方法采用针刺与熏灸相配合的方法治疗。针刺法周身性取穴 风池、风府、大椎、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血海,各穴轮流针刺。局部性取穴 在皮损区周围沿皮下进针,须针至皮下有酸胀感。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次取3~5穴,直至皮损痊愈后,继续治疗1个月停止。熏灸法用纯艾绒制成粗艾卷(直径约3cm),在皮损区上熏灸,每次施灸时间,须视皮损厚薄及范…  相似文献   

7.
治疗方法:用隔姜灸,或雀啄灸或熏灸器在气海、关元,或中极穴上进行熏灸,持续15分钟。同时针剌足三里、三阴交,中等刺激,有放射性针感。次日熏灸穴位同前,针刺穴位三阴交易阴陵泉。典型病例:华某某,女,26岁。怀孕40周,  相似文献   

8.
艾灸加针刺夹脊穴治疗颈腰椎疾病2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腰椎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以颈肩腰腿痛、眩晕、头痛为主要症状,采用灸盒艾条熏灸配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满意疗效。治疗组237例中,病程1月—9年,其中颈椎病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对照组43例中,病程1.5月—8.3年,其中颈椎病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患处相应夹脊穴,病变部位上下各增加一个椎体,平补平泻,留针时采用灸盒文条熏灸,其温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30-40min,每日一次。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夹脊穴,方法同治疗组,不用艾灸。两组病例均于治疗后行舒筋活络手法,腰椎…  相似文献   

9.
笔者临床用艾条熏灸治疗麦粒肿多例,疗效显著。现予介绍如下: 穴位:耳垂眼穴。取穴方法:将耳垂齐屏间切迹以下纵横各作三等分,眼穴在正中。(见示意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古籍文献中灸法治疗瘰疬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发现治疗瘰疬多灸手足少阳经、手足阳明经、经外奇穴以及四肢和肩关节穴位;除直接灸法外,还采用隔物灸(大蒜、豆豉、商陆、葶苈子、桃树皮、莨菪根等物)、桑木灸、骑竹马灸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中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常用以下灸法:重灸法、艾条灸法、温灸器灸法、温针灸法、隔物灸法、脐灸法、热敏灸法、"随年壮灸法"等。目前,灸法治疗脊髓损伤的取穴大部分是取任脉或者背俞穴,其针对不同的后遗症效果也不尽相同。而脊髓损伤从中医角度看属于督脉受损,是否能够将取穴集中于督脉上,如百会、风府、大椎、筋缩、至阳、命门等穴,通过不同艾灸方法作用于督脉穴位观察其对大脑的影响,从而治疗或者改善脊髓损伤后遗症,这给临床医者提供一种新方向。当前临床研究中,缺乏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治疗脊髓损伤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查阅针灸治疗腹泻文献,探索其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方法:以针灸、针刺、电针、灸法、穴位贴敷、腹泻、泄泻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上检索近11年来针灸治疗腹泻临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12篇,符合要求的文献50篇。经分析天枢、足三里应用频次最高,配穴以大肠的募穴天枢与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所组成的俞募配穴,胃经合穴足三里与大肠募穴天枢所组成的合募配穴,大肠的募穴天枢,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胃经的合穴足三里所组成的合募俞配穴最为常见,治疗方法以温针灸、灸法、电针疗法最为常见。结论:温针灸和灸法是治疗腹泻的常用和有效方法;俞募配穴、合募配穴、合募俞配穴为治疗腹泻的常见配穴方法;天枢、足三里是治疗腹泻出现频次最高的穴位,可作为针灸治疗腹泻基础方,并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腹痛"同功穴"的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8—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腹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0篇。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腹痛"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天枢、内关和中脘等;"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结论:针灸治疗腹痛,主要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腧穴,即同功穴为主,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起到增强针灸治疗腹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咽喉肿痛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7—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咽喉肿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72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咽喉肿痛"同功穴"的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咽喉肿痛"同功穴"主要为少商和合谷;"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和足阳明胃经;"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上肢部和头颈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原穴。结论:针灸治疗咽喉肿痛,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起到增强针灸治疗咽喉肿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灸不同穴位对雌性家兔未孕的子宫痉挛性收缩频率、幅度和血清钙离子(Ca^2+)、钾离子(K^+)及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分析不同穴位对子宫肌痉挛的缓解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通过注射缩宫素造成子宫痉挛模型,分别空白组、模型组、艾灸三阴交、足三里、非经非穴点。结果:艾灸三阴交穴组子宫肌活动参数恢复至注射药物缩宫素(OT)前水平,而其余各组未恢复,且三阴交穴组Ca^2+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而K^+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各组对NO、ET含量变化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三阴交穴对子宫肌痉挛的缓解作用有一定的特异性,艾灸三阴交穴缓解痛经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血清钙-钾平衡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选取规律,整理出规律谱,证明"同功穴"的研究对揭示针灸的作用机制以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82—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5篇,对现代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选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术后腹胀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上巨虚和天枢;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胸腹部、下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下合穴。结论: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整理与分析,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淑荣  陈欢  谢强 《中国针灸》2008,28(2):114-116
目的:比较艾灸“热敏点”与西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西药组各60例。艾灸组采用在头面部、腹部及腰背部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点实施灸疗,每日1次;西药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每次10mg,每日1次。疗程均为10天。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5.0%,有效以上者3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为86.3%,西药组分别为63.3%、5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热敏点”灸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理想疗法,复发率较低且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To analyze 73 theses that all accorded with statistical demand about ulcerative colonitis. The statistics found that the commonly used therapies were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herbpartitioned moxibustion, acupoint-injection, point-radiation therapy,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point application etc. The commonlyused points were Zusanii ( ST 36), Tianshu ( ST 25),Pishu (BL 20), Weishu (BL 21), Zhongwan (CV 12),Dachangshu ( BL 25) etc.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linic was 95.40%.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常用腧穴相关研究,梳理该领域的知识结构,总结其发展现状。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穴腧穴的图谱,分析图谱并根据所得数据回溯文献,总结其发展概况。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艾灸治疗领域中研究最多的为传统常用腧穴。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些新思路与新方法,如热敏穴、热敏灸。结论:艾灸治疗LDH常用穴的研究较为分散,望该领域学者及研究团体间多方合作,为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