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分析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胎龄小于36周早产儿51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早产儿进行眼部筛查,是否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根据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贫血、酸中毒、低血糖血症、吸氧、肺炎以及输血史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15例早产儿眼部检查发现82例出现视网膜病变,病变率为15.9%,经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80例手术成功,随访半年,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肺炎、吸氧、低血糖血症、贫血以及输血史是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结果分析,早产儿出生体重和吸氧是影响其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因素,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出生体重以及吸氧是影响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早期筛查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199例早产儿资料,根据胎龄分为早期组(<28周)40例,中期组(28~30周)71例,晚期组(31~36周)88例.分析早产儿的出生体质量、吸氧方式和天数、是否再次辅助通气与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关系.结果 早期组ROP患儿出生体质...  相似文献   

4.
5.
孙燕  蒯烨滨 《天津医药》2016,44(8):1033-1035
摘要: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 的发病情况, 分析与重度 ROP 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分析 2011 年 7 月—2014 年 7 月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 703 例符合 ROP 筛查标准的患儿, 于生后 4~6 周或矫正胎龄 32 周开始统一由眼科医师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进行检查, 根据 ROP 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治疗。收集患儿资料,比较不同胎龄、 不同出生体质量患儿的重度 ROP 检出情况。结果 703 例患儿中轻度 ROP 37 例, 检出率为 5.26%,重度 ROP 6 例, 检出率为 0.85%。胎龄<28 周和出生体质量 500~1 000 g 的患儿, 重度 ROP 患病风险明显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出生胎龄小和出生体质量低是发生重度 ROP 的危险因素, 早发现、 早治疗可预防 ROP 致盲。  相似文献   

6.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孕周〈36周、出生体质量〈2000g的244例早产儿在4周时进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诊断分期法进行诊断和分期。结果244例早产儿中患有不同程度ROP者49例(其中ROPI期37例,ROPⅡ期l0例,ROPⅢ期2例),ROP发生率为20.1%。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酸中毒、呼吸暂停、PaO2的变化、机械通气及感染对ROP的发生具有明显影响(均P〈0.05);且孕周越短、出生体质量越小,ROP发生率越高(均P〈0.05)。结论ROP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酸中毒、呼吸暂停、Pa02变化及感染、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其中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呼吸暂停是R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孟森玲  熊艳丽  陈绍红 《江西医药》2022,(9):1067-1070+1073
目的 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消退者的发病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出生并符合眼底检查标准的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ROP并自然消退将其分为自然消退组和早产儿组,总结其发病特点,并筛选出可能的高危因素,对各项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最后得出ROP自然消退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早产儿259例,其中自然消退组123例,早产儿组136例。将两组进行比较,发现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用氧时长、机械通气和CPAP通气时长、胎儿数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ROP自然消退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出生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用氧时长越长,机械通气和CPAP通气时长越长,胎儿数量越多,其发生率越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胎龄是发生ROP自然消退的保护因素(OR=0.727,P<0.05),机械通气和CPAP通气是发生ROP自然消退的危险因素(OR=1.131,P<0....  相似文献   

8.
吸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诸多问题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方式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影响,补充目前ROP与吸氧关系诸多问题的研究内容,更好的剖析目前的研究现状,找出解决ROP的最佳用氧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1期)、MEDLINE(1966~2006)、EMbase(1966~2006)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6),收集所有吸氧与ROP关系的系统评价及随机和非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就目前资料,对ROP的发生率的影响有如下倾向,即未吸氧〈面罩〈高频吸氧(HFV,110~118次/min)〈面罩+HFV(110~118次/min)。结论ROP与吸氧关系诸多问题的细则尚无定论,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区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胎龄≤33周早产儿167例的筛查资料,记录早产儿性别、胎龄、体重、贫血情况、呼吸机应用情况、输血情况等资料,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结果筛查结果显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5例,其中1期病变8例,2期病变10例,3期病变7例,未发现4期和5期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组出生胎龄小于非视网膜病变组,视网膜病变组出生体重,多胎,黄疸,肺炎,吸氧,窒息,呼吸机应用占比,输血败血症发生率等低于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视网膜病变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高于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生胎龄较小、出生体重较轻、贫血、败血症、呼吸机应用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胎龄、体重、输血、呼吸机使用等因素相关,临床应注重筛查,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做及时诊治,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改善其视力,降低失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丽红 《云南医药》2009,(5):587-592
概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1942年由Terry在因白瞳症及视力不良而受检的婴幼儿中发现。当时推测这种位于晶体后的纤维膜为先天性晶体血管膜之遗迹,故称为晶体后纤维膜增生症。1949年Owens经临床观察证实,本病在纤维膜形成之前,尚有一个活动期,并非先天异常。1984年国际眼科学会正式命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以下简称ROP。  相似文献   

11.
张新静  徐艳  杨倩倩  王军 《安徽医药》2023,27(7):1437-1440
目的 通过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退行和进展的影响因素,了解ROP的发展规律,以期对ROP病儿的临床及筛查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眼底筛查的病儿472例。收集确定有眼底病变的141例病儿的临床资料,退行组107例,需干预治疗的进展组34例,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与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退行组和进展组平均胎龄分别为(31.61±2.29)周、(29.76±1.82)周,经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体质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58(1.25,1.82)kg、1.26(1.03,1.48)kg,无创通气时间为8.50(6.00,18.75)d、20.00(10.75,32.25)d,两组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占比分别为40.2%(43/107),79.4%(27/34),败血症59.8%(64/107)、82.4%(28/34)、贫血59.8%(64/10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早产儿生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有无ROP发生分组,有ROP的30例设为ROP组,无ROP的选30例设为早产对照组.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分别在生后1周及纠正胎龄32周、34周、36周、40周时收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IGF-1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足月对照组.结果 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前血清IGF-1水平均随周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ROP组在生后1周及纠正胎龄32、34、36周时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早产对照组(P<0.05).ROP组及早产对照组在生后第1周时IGF-1浓度低于足月对照组(P<0.05).在纠正胎龄40周时三组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生后早期低IGF-1水平可能导致早产儿ROP的发生,于生后早期提高早产儿血中IGF-1浓度或许能有效防治RO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2例合并视网膜病变,未合并视网膜病变的1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脂和血压等。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是该病的相关性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是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72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赟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7,38(8):976-978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并研究RO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胎龄≤34周或体质量<2 kg的早产儿172例,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14例与无ROP组158例,对两组患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贫血、输血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OP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贫血、输血及BPD这8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呼吸暂停、机械通气及BPD是ROP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呼吸暂停、机械通气及BPD是ROP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查汝勤  王琼  杨艳  王娟娟  龚健杨 《安徽医药》2024,28(6):1174-1176
目的观察广域眼底成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激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20年 8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 ROP的 33例 60眼纳入研究。 60眼 ROP均在间接眼底镜下接受了初始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立即通过广域眼底成像识别所有的无血管区和激光遗漏区,并对遗漏区域补充光凝。治疗后 1周内复查,平均随访 5.5个月。随访期间主要观察光凝范围、光凝有无遗漏及病变是否消退或进展。结果激光治疗 60眼中共发现 9个激光遗漏区,主要分布在嵴周或颞侧,对遗漏区及时补充光凝。术后 1周复查,未发现光凝遗漏区,术后远期复查所有病变均消退。结论广域眼底成像实现了视网膜的可视化,准确识别初始激光可能遗漏的区域,及时补充光凝以减少 ROP因光凝不足需再次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调查。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出生的,符合标准的早产儿200例,在他们出生15d后,由本院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眼底镜检查,记录结果,患儿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这些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发病率为5%,符合相关文献报道,其中视网膜病Ⅰ期有7例,Ⅱ期有2例,Ⅲ期有1例,这些患儿经过治疗后,视力都恢复正常;通过分析,得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儿的胎龄,体重,胎数,光疗的时间及颅内出血。结论以上实验证实,早产儿容易发生视网膜病,为防治该病,应当进行有效的氧疗、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制度,将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也可以有效的改善视网膜病的预后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生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及发展特点.方法 选取2084例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RetCamⅢ进行眼底筛查,对于达到阈值及阈值前病变的再进行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比较多生子与单生子ROP发病情况,ROP多生子与ROP单生子的孕周、出生体质量.结果 2084例早产儿中...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o assess the results of intravitreal ranibizumab treatment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in infants.

Methods: A single-institution, retrospective consecutive case series.

Results: Thirty-one patients who received ranibizumab treatment for ROP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14?±?1.37?months. Vascularization of the peripheral retina had completed with delay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and also avascular areas were present in the peripheral retinas of five infants at one year of age. Although recurrence of ROP developed in 14 infants after single-dose ranibizumab treatment, only four infants received additional treatment due to recurrence of ROP requiring treatment. No serious ocular complications were reported, but, two infants died in this series.

Conclusion: Even so ranibizumab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ROP in early period, close monitoring after injection is necessary due to the high incidence of recurrence. In addition, questions remain regarding the systemic safety of ranibizumab.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study the systemic and ocular side effects of ranibizum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