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尼膜同致静脉炎的常见原因、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静脉输注尼莫同的106例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中共发生21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9.81%。结论静脉输注尼膜同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并注意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肝素钠软膏外涂对输注多巴胺致新生儿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收治NICU的60例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新生儿使用肝素钠软膏外涂,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新生儿输液部位血管在应用多巴胺治疗3d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肝素钠软膏外涂具有很好的预防治疗静脉输注多巴胺所致新生儿静脉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霞  苏乐群  刘逢芹  李妍 《中国药业》2013,22(13):61-62
目的探讨减轻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116例胺碘酮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策略。结果胺碘酮所致静脉炎重在预防,可通过选择合适的配置浓度、适当的穿刺方式及部位、加强患者用药教育等方法进行有效预防并及时处理。结论静脉炎是静脉输注胺腆酮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紫草油涂擦对静脉留置针患者防治输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脑病科静脉留置针输注前列地尔患者12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输注前列地尔时使用紫草油涂擦在静脉留置针穿刺上方皮肤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不使用紫草油涂擦;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和分级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36.67%)低于对照组(75.00%()P<0.05),静脉炎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程度分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草油涂擦静脉留置针上方皮肤可防治输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发生,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程度,预防效果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发生静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结果20例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后,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原因、夫西地酸钠本身原因和患者自身原因,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护理和患者饮食护理等。20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炎症均消失。结论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加强输液期间护理,可以有效防治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静脉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采用甘露醇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甘露醇药液加温至25~35℃后输注,并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在穿刺点上方皮肤沿静脉走向涂抹,对照组将甘露醇药液加温至25~35℃后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5%,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4.63±1.15)d;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7.5%,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3.05±1.08)d。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能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并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浅静脉炎的原因,探讨减少及减轻浅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2014年3~5月接受胺碘酮注射液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6~8月接受胺碘酮注射液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实施护理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所致浅静脉炎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输注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浅静脉炎的预防控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留置针保留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降低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七叶皂甙钠致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3年3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行静脉输注七叶皂甙钠的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静脉输注七叶皂甙钠的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加常规,通过观察疗效,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效果比较,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护理干预加常规护理组优于单纯的常规护理组。结论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程序,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效预防外周静脉持续注射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该科2010年6月-2013年2月间持续超过24 h通过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的92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实验组47例.观察组未采取特殊干预措施,实验组采取多项联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实验组中发生静脉炎者27例,观察组中发生静脉炎40例,实验组与观察组比较静脉炎的发生率由88.9%下降至61.7%.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尤其是3、4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静脉途径给药时所致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策略。方法检索重庆维普数据库和清华同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和分析长春瑞滨致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方法。结果筛选出的44篇报道长春瑞滨输注相关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文献中,33篇采取以浅静脉给药联合地塞米松为基础的预防方案,其静脉炎平均发生率为11.9%;11篇为以输液装置给药联合地塞米松为基础的预防方案,其中深静脉置管为主的预防方案未见静脉炎发生。44篇文献中涉及护理干预的为16篇。结论深静脉置管途径给予长春瑞滨联合地塞米松并同时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应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将80例静脉滴注20%甘露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静脉输液护理常规,一旦出现静脉炎即予处理。干预组在使用20%甘露醇前采取前瞻l生护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两组患者均由专业技术水平较高且责任心较强的护士全程护理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静脉滴注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减少病人护理不良事件,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课题,通过对该科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管理前后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品管圈管理后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发生率由19.3%降至6.4%.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晦床应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2年9月间在本科应用了静脉留置针者138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严格的护理预防措施进行干预,B组则未采用。结果采用严格的预防护理措施后静脉炎发生率大幅下降。结论积极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应用静脉留置针所致的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红  学琴 《北方药学》2014,(10):12-13
目的:探讨药物持续湿敷在预防静脉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使用静脉泵入胺碘酮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在开始泵入胺碘酮时即给予药物持续湿敷,对照组按常规输液流程泵入药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输注血管出现静脉炎的例数、出现静脉炎的时间和分级;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出现例数、时间及程度。结果:实验组出现静脉炎和疼痛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出现静脉炎和疼痛的时间较对照组迟,静脉炎分级及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持续湿敷可有效预防静脉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用药依从性,利于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6.
临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护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方法对存在的静脉输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开展静脉输液知识培训与考核,规范操作流程,消除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结果对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采取积极有效防范措施,降低了外周静脉炎和外渗的发生率,输注方式的合理率提升,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健全输液管理制度,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缺陷。  相似文献   

17.
西咪替丁对长春瑞滨所致输液性静脉炎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VIN)不同给药方案致输液性静脉炎的作用,以及西咪替丁(CI M)对VIN所致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方法:在使用CI M1.5 mg/鼠干预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不同剂量(18.75、28.13、37.50、56.25和75.00 mg/kg),不同给药速度(0.15、0.30和0.75μL/s)以及不同浓度(10、5和2.5 mg/mL),向c57小鼠尾静脉注射VIN诱导静脉炎。给药后每天观察静脉炎发生状况和消退情况。结果:随着VIN剂量的增加,小鼠静脉炎的发生率逐渐增加。VIN给药速度越慢,在一定限度内静脉炎的发生率越低;推注过快,可导致小鼠猝死。提前30 min给予CI M1.5 mg可以预防VIN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结论:CIM在适宜的给药方案下可以预防VIN所致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58例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本院近2年来发生的58例静脉输液反应从致热源、细菌、药物因素、输液器具、季节、患者年龄、环境、消毒剂浓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对静脉输液发生反应的药液进行热源检测,共有5例阳性;血培养7例阳性;药液细菌培养2例阳性;同一批号未开封药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输液器及头皮针细菌培养和热源检测全部阴性;引起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药物以中药制剂、大分子物质、血液制品及含钾离子的药物为主;夏季为高发季节;发生率高的为老年人。结论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因素是复杂的,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科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90例患者的留置针置入长度,穿刺部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封管液及封管方式与常见问题的关系。结果静脉留置针血管外留12 mm较留置针完全置入血管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明显减少。静脉留置针留置3 d以上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高于3 d以内;穿刺部位为关节部位的留置针发生液体渗漏的机会高于非关节活动部位;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肝素钠封管液进行封管,留置针堵塞的现象明显减少;通过正压封管的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的现象明显低于负压封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置管长度、穿刺部位、留置时间及封管方式再加熟练穿刺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留置针在输液过程中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