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组凝血因子Ⅶa (rFⅦa)应用于体外循环(CPB)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患者早期恢复的疗效.方法:22例心脏瓣膜病行CPB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rFⅦa组及安慰剂组,rFⅦa组于术中注射鱼精蛋白后应用rFⅦa,安慰剂组应用安慰剂.rFⅦa组于术前、术中肝素化后、注射鱼精蛋白前、注射鱼精蛋白后应用rFⅦa前以及应用rFⅦa后15 min、45 min、2 h、24 h、120 h共9个时间点分别采血查血常规及各项凝血指标.安慰剂组应用生理盐水代替rFⅦa,并在相同的时间点采血检测.观察每例患者术后的胸液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rFⅦa组患者术后均达到满意止血,无栓塞性并发症及术后早期死亡.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在应用rFⅦa后15 min为(14.1±3.0) s,45 min为(13.5±1.7) s,2 h后为(11.6±1.2) s,这3个时间点的PT与安慰剂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注射rFⅦa后15 min为1.05±0.26,45 min为0.93±0.16,2 h后为1.04±0.19,这3个时间点的PT与安慰剂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胸腔引流液量、异体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较安慰剂组明显减少,而总住院费用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rFⅦa能有效地改善CPB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凝血功能,减少异体输血需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在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心内直视术后连续3 h心包纵隔引流量>2 mL/(kg·h)的患者,在应用传统止血方法临床效果不明显后,改用rFⅦa(20~40μg/kg)单次静脉注射,观察心包纵隔引流量的变化、监测凝血指标,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结果 40例患者应用rFⅦa后有35例引流量显著减少,与应用前相比引流量由3.54 mL/(kg·h)[2.31~10.3 mL/(kg·h)]降至0.85 mL/(kg·h)[0.45~2.53 mL/(kg·h)](P<0.05),5例引流量仍较多,予二次开胸探查发现其中3例为活动性出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在应用rFⅦa后明显缩短(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rFⅦa对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严重渗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组人源性凝血因子Ⅶa(rFⅦa)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产后出血常规止血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在输血的同时,加以rFⅦa 90 μg/kg静脉滴注辅助治疗,视止血效果,最多再加rFⅦa两次,每次45 μg/kg,若止血效果仍欠佳,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13例产后出血常规止血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经rFⅦa治疗,有8例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达61.54%(8/13),其凝血时间(PT)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血红蛋白(Hb)、血小板数量(PLT)及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结论rFⅦa可有效治疗常规止血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4.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rFⅦa)作为一种强效的止血剂能够有效地减少超早期脑出血的血肿体积继续扩大。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rFⅦa可以通过促进凝血酶的产生,减少红细胞裂解以及减少细胞凋亡酶的生成等途径抑制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机械通气新生儿连续静脉滴注吗啡对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设计:盲法、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机构:位于两所医学中心的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LevelⅢNICU)。患儿:共有126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纳入研究(入选标准:出生<3d、机械通气<8h、临床需要内置动脉导管;剔除标准:严重窒息、严重脑室内出血、严重先天性畸形、应用神经肌肉阻断剂)。干预:盲法给予患儿吗啡(n=60)和安慰剂(n=66)输注[100μg/kg+10μg/(kg·h)]期间测定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吗啡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背景和目的:脑出血(ICH)患者在发病3h内行CT扫描有38%的患者出现血肿。ICH后活化的重组V IIa(rFV IIa)因子可以促进血管损伤部位的止血,减少脑内血肿量。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渐增的试验,发病3h内诊断为ICH的48例受试者分别给予安慰剂(n=12)或rFV IIa(10、20、40、80、120或160μg/kg;每组6例)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副作用(A Es)的发生率,安全性评估包括连续心电图(ECG)、肌钙蛋白I和凝血试验、下肢末端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计算水肿与ICH量比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极差30~93岁),57%为男性。入院时,平…  相似文献   

7.
张波 《海南医学》2012,23(7):58-59
目的通过不同方式给予早产儿输注氨基酸,评价其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将出生24h内体重<2000g接受静脉营养治疗的早产儿5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7)生后24h内给予1g/(kg·d)氨基酸输注,每天增加0.5g/kg,至3~3.5g/(kg·d);对照组(n=28)生后第3天给予0.5g/(kg·d)氨基酸输注,每天增加0.5g/kg,至3g/(kg·d)。结果实验组的最大体重下降克数,体重恢复至2000g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生后24h内输注足量氨基酸有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是一种凝血因子制剂,国外文献报道可控制危及生命的出血.1例78岁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合并肾衰呼吸衰竭,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出血持续,出现休克.应用rFⅦa 20 μg/kg静脉注射治疗.结果 出血迅速控制,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结论 对于常规方法无法控制的消化道大出血,rFⅦa可作为尝试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不同方式给予早产儿输注氨基酸,评价其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出生24h内体重<2 000g接受静脉营养治疗的早产儿5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7)生后24h内给予1g/(kg·d)氨基酸输注,每天增加0.5 g/kg,至3~3.5 g/(kg·d);对照组(n=28)生后第3天给予0.5 g/(kg·d)氨基酸输注,每天增加0.5 g/kg,至3 g/(kg·d).结果 实验组的最大体重下降克数,体重恢复至2 000 g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早产儿生后24 h内输注足量氨基酸有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刘韬滔  何清  冯喆   《四川医学》2018,39(1):68-71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rFⅦa)治疗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ICU 2009年6月至2017年4月应用rFⅦa治疗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患者44例,与同期的38例腹部手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对比,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成分输血量以及28d死亡率和血栓相关性并发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使用rFⅦa治疗难治性大出血后其成分输血减少。和对照组患者比较,28d死亡率降低(42.1%vs 65.9%,P=0.031),两组患者的血栓相关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vs 8%,p=0.703)。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应用rFⅦa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予以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将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0.5μg/(kg·h)组(n=33)与1.0μg/(kg·h)组(n=33),将采取0.5μg/(kg·h)剂量患者作为0.5μg/(kg·h)组,将采取1.0μg/(kg·h)剂量组作为1.0μg/(kg·h)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之后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0μg/(kg·h)组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T3时刻血清SOD活性最高,两组患者T2时刻MDA均升高,1.0μg/(kg·h)组行T2MDA显著低于参照组,1.0μg/(kg·h)组T2时刻NES浓度显著低于0.5μg/(kg·h)组,0.5μg/(kg·h)组MMES评分(24.23±0.23)分,1.0μg/(kg·h)组MMES评分(29.64±0.84)分,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1.0μg/(kg·h)剂量麻醉对于改善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备重要作用,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门诊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200例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均采取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根据阿芬太尼剂量不同将其分为三组:2.5μg/kg组(n=70)、5μg/kg组(n=90)及10μg/kg组(n=40)。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均平稳(P>0.05),而10μg/kg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较2.5μg/kg组和5μg/kg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μg/kg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2.5μg/kg组(P<0.05),两组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0μg/kg组起效时间、丙泊酚用量均短(少)于2.5μg/kg组和5μg/kg组(P<0.05),而苏醒时间延长(P<0.05)。2.5μg/kg组体动反应发生率高于5μg/kg组和10μg/kg组(P<0.05),同时10μg/kg组恶心、呕吐和头晕发生率高于2.5μg/kg组和5μg/k...  相似文献   

13.
目的:咪达唑仑0.03μg/(kg.h)复合舒芬太尼0,07μg/(kg.h)可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留置气管导管病人镇静镇痛,方法: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OSAS病人98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6~62岁,体重70~112kg,呼吸紊乱指数(AHI)≥40,睡眠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LspO2)37%~80%,根据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期间不同药物复合随机分为3组;异丙酚2mg/(kg.h)组(PR组,n=30)、咪达唑仑0.1mg/(kg.h)+舒芬太尼0.1μg/kg组(MS1组,n=32)和咪达唑仑0.03mg/(kg.h)+舒芬太尼0.7μg/(kg.h)"组(MS2组n=36)。结果PR组有24例发生术后镇静镇痛期间知晓,MS1组无1例发生,MS2组有1例发生,PR组较MS1组和MS2组术后镇静镇痛期间知晓发生率升高(P<0.01),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清醒时间为(15±8)分钟,MS1组为(28±10)分钟,MS2组为(16±7)分钟;MS1组较PR组和MS2组清醒时间延长(P<0.05),且2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拔管后需吸氧时间为(3.81±0.10)小时,MS1组为(7.42±0.12)小时,MS2二组为(4.22±0.09)小时;MS1组较PR组和MS2!组拔管后需吸氧时问明显延长(P<0.01)。结论:咪达唑仑0.03μg/(kg.h)复合舒芬太尼0,07μg/(kg.h)可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留置气管导管病人镇静镇痛,且术后镇静镇痛期间知晓发生率低,清醒时间短,氧依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4.
邱忠志 《黑龙江医学》2010,34(9):657-659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间瑞芬太尼预处理对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引起的缩肢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例患者均注射4.0 mL液体。对照组(GroupA,n=20):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瑞芬太尼0.5μg/kg预处理组(Group B,n=20);瑞芬太尼1.0μg/kg预处理组(Group C,n=20)。静脉注射瑞芬太尼30 s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速度为0.5 mL/s)。观察病人的缩肢反应程度。结果瑞芬太尼0.5μg/kg和1.0μg/kg预处理组的缩肢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0.5μg/kg和1.0μg/kg的瑞芬太尼预处理,能够预防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引起的缩肢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制品对肝移植手术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因终末期肝硬化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OLT)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切皮前10分钟单次静注rFⅦa(70μg/kg)、生理盐水。并于注药前(T1)、注药后30分钟(T2)测定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PT(P=0.026)、INR(P=0.029)和aPTT(P=0.032)在T2时段明显降低。而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则无明显变化。结论rFⅦa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肝移植患者的凝血功能,纠正PT、INR和aPTT比值,进而减少患者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中位期为6.3年的随访中,评价苯氧酸衍生物苯扎贝特对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和结果:研究对象为339例无糖尿病肥胖患者(体重指数≥30.0kg/m2,年龄42~74岁),接受苯扎贝特缓释剂400m g(n=178)或安慰剂(n=161)1次/d。共有98例新增糖尿病患者,安慰剂组56例(3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右美托咪定对JAK1/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20~260g,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25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定50μg/kg组(D2组)、右美托咪定75μg/kg组(D3组),实验开始时,C组仅进行外科操作暴露颈外动脉而不造成脑缺血,I/R组进行脑缺血操作30min前腹腔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ml,D1组、D2组、D3组分别于脑缺血操作30min前腹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25μg/kg、50μg/kg、75μg/kg(均稀释至1ml)。缺血120min后,将I/R组、D1组、D2组、D3组预留的尼龙线线栓退出,恢复大脑中动脉血供,实现再灌注。术后24h后,每组选取2只大鼠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p-JAK1、p-STAT1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区p-JAK1、p-STAT1的表达均增高,在右美托咪定治疗组中p-JAK1、p-STAT1的表达均有所减低,其中右美托咪定50μg/kg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保护作用与其下调JAK1/STAT1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其中右美托咪定50μg/kg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中对应激反应的抑制效应。方法 133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芬太尼2μg/kg(F2组,n=44),芬太尼4μg/kg(F4组,n=43),舒芬太尼0.4μg/kg(S组,n=46)。各组诱导时先分别给予芬太尼2μg/kg、芬太尼4μg/kg、舒芬太尼0.4μg/kg,随后缓慢推注丙泊酚1 mg/kg;意识消失后给予司可林1 mg/kg,肌肉松弛后置入喉罩,镜检开始;术中丙泊酚25~75μg/(kg.min)持续泵入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插入喉罩前(T2)、置入喉罩时(T3)、支气管镜过声门时(T4)、过声门后2 min(T5)、灌洗刷检和活检或支气管扩张时刻(T6)患者的SBP和HR。记录患者术中SpO2变化和T3、T4、T6时刻呛咳和体动。结果与T1比,三组患者SBP在T2时刻均明显下降(P<0.05),F2组T3、T4明显升高(P<0.05);与F2组比较,F4和S组SBP在T3、T4明显降低(P<0.05)。F2组患者在时刻呛咳及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F4和S组(P<0.05)。结论芬太尼4μg/kg及舒芬太尼0.4μg/kg均能很好的抑制高血压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临床许多强效药物需借助自动输液泵以精确的剂量给药。药物稀释法虽有许多种,但均需使用计算器,计算体重、剂量。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任何药物的快速、简便稀释法,即输液速度为1ml/h 时,药物的剂量为1μg/kg/min。体重(kg)3倍的药物量(mg)稀释于50 ml 的液体中:3×体重(kg):药量(mg)/50ml,此表示1ml/h=1μg/kg/m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模拟急进高原环境下的实验用小型猪创伤性脑出血的动物模型。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9只小型猪分为高原注血组(n=11)、高原假手术组(n=4)、平原注血组(n=11)和平原假手术组(n=3)。用动物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环境,采用二次法缓慢注射3 ml自体动脉血于右侧基底节区建立脑出血模型,立即行头颅CT扫描,分别于注血后各时相点(2、24、72、168 h)连续监测动脉血血气、动物行为学,168 h后行脑组织大体切片并计算血肿体积,行HE、Nissl染色,了解模型建立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结果 CT扫描、脑组织大体切片均显示脑内血肿形成,168 h后血肿体积明显减小(P<0.01),但高、平原两组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在各时相点,高原注血组神经功能得分均大于平原注血组(P<0.01),且平、高原两注血组的主要血气参数值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原组的神经元细胞核、尼氏体的损伤及缺血改变重于平原组。结论本实验制备的高原创伤性脑出血模型能产生稳定的的血肿体积、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