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月香  梁玲玉 《光明中医》2008,23(7):1013-1014
肝脾失调是中医脏腑辨证中的病名,肝属木性喜条达,藏血而主疏泄,脾属土统血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之间木疏土、土养木;木克土、土生金制木,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功能协调,称为肝脾调和,若肝脾任何一脏的偏盛偏衰,出现木乘土,土侮木等各种乘侮表现,统称为肝脾失调。  相似文献   

2.
李郑生教授在临证中十分重视"肝脾胃同治"思想,辨治脾胃病时强调必须紧密联系肝,认为肝为阳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条达;只有肝疏泄条达正常,脾土才能正常运化而不致壅滞,肝脾胃同治法重在顺应肝的疏泄条达之性、脾的健运升清之性及胃的受纳和降特性.李郑生教授善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内科杂病,根据病情灵活变通,用药轻灵,严谨精当,疗...  相似文献   

3.
肝脾不和泄泻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肝与脾克而互用的正常关系。脾的运化健旺有赖于肝的疏泄正常,肝需脾土提供的水谷精微之气的供养,才能保持升发条达之性。脾土健旺,气血有源,肝血充足,肝有所藏则肝性柔和条达,方能助脾运化。如果脾虚气土生化元源或脾不统血,可导致肝血不足,影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2、肝牌不和泄泻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病因病机:一是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横乘脾土,运化失常而致泄泻。二是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土反侮木,肝失疏泄而致泄泻。而痛泻是本证最重要的特征。3、肝脾不和泄泻的治则及方药。治疗原则是抑肝扶脾。代表方剂为痛泻要方。后世医宋根据痛泻要方的组方原则,在临证中又衍生出多种治法及方剂。  相似文献   

4.
从肝主疏泄谈肝脾相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主疏泄实质上是对气机的疏泄。中焦脾升胃降的气机有赖于肝疏泄气机来斡旋。气机疏泄太过,木旺克土,土受克而动;气机疏泄不及,木不疏土,土无力以运。肝失疏泄有太过、不及之分,故对脾运化的影响也不同。"木不疏土"较"木旺克土"使脾运化功能减退得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两证皆由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情志抑郁或恼怒引起脾胃病证所致。患者多以胸胁胀满,脘腹作痛,食纳不佳等症前来求诊。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如能掌握两证的共同生理病理机制并能善于区分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的不同病证特点,灵活辨证施治,则会收到桴鼓之效。1对病理机制的认识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两证都与肝脏病理有关。肝者将军之官,其性刚劲,主疏泄,喜条达,又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肝能调畅全身之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周学海《读书随笔》云:“肝者贯阴阳,统气…  相似文献   

6.
肝属木,主疏泄而藏血,脾属土,主运化而生血,肝脾两脏相互协调,相互为用。肝病可以传脾,脾病也可及肝,形成肝脾失调。肝脾失调中肝病又有肝气、肝郁之分,脾病也有脾虚、脾实之别,故肝脾失调所表现的病证有多种,而且这些病证多有类似之处,临证往往难以辨识而混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类似而实非或不尽相同的病证进行辨析和鉴别。  相似文献   

7.
朱日 《光明中医》2005,20(4):10-11
脾胃同居中焦,表里相合,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对人体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脾胃一旦受病则饮食水谷纳运受阻,临床表现诸多,究其病因其中与肝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肝属木,藏血,主疏泄条达,脾胃属土,主受纳运化,肝与脾胃木土相克,其疏泄条达正常既可助脾运化使清阳之气生发,又可助胃受纳腐熟,使浊阴之气下降。正如《素问·宝命全形集》指出“土得木而达”。一旦肝有病变,最易影响脾胃,反之,中焦受病也会导致土壅木郁或土虚木贼而出现病情加重肝气失调之征,肝病多由情志变化、恼怒忧郁引起,尤其女性因生理、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8.
熊秀峰 《河南中医》2004,24(2):79-79
肝病实脾 ,始见于《难经·七十七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发展而来的。因肝属木 ,脾属土 ,木能克土 ;肝木旺盛 ,则克脾土。《素问·玉机真脏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 ,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 ,传之于脾……”此即肝病传脾之论证。从肝脾的生理关系上讲 ,肝主疏泄 ,脾主运化 ,脾得肝之疏泄 ,运化才能健旺 ;肝得脾所输布的饮食精微滋养以后 ,疏泄功能才能正常 ,此即所谓“土得木而达之”、“木赖土以培之”。所以张锡纯说 :“欲治肝者 ,原当升脾降胃 ,培养中宫 ,俾中…  相似文献   

9.
答:兹将治肝护脾之粗浅认识和体会,试述于下,供同道参考。1 肝与脾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关系肝与脾之间,属于相克关系。肝木克土,乃克中有用,具有相辅相成之意,构成肝与脾在生理功能上之协调关系。脾为中土,能生万物而属阴,其体淖泽,其性板滞,滞则易郁,必藉肝木之条达活泼、升散疏泄之性,方不致脾气阴凝板滞,而使纳食得以正常运化,升降之机,方能正常发挥。但是,脾土又能滋养肝木。人体饮食入胃后,由脾气将水谷精微“散精于肝”,滋充其体,刚柔相济,肝用不亢,而完成其生理功能。肝与脾在病理方面,主要是指木气克土太过而言,即木乘土也。木气亢盛,疏泄太过,则可乘土,可见肝气横逆、犯胃、乘脾等病理现象;若木之不及,失于疏泄、条达,亦可影响脾胃而发病,如肝气郁结,疏泄无能,可见闷闷不乐,意志消沉,脘胁痞满不舒,纳呆食滞等木不疏土的表现。可见肝气、肝郁,均可致肝病及脾之证。此其一。其二,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阴者,阴血也,由脾胃生化而成;阳者,肝气、肝阳也,由肝失疏泄,或阴虚阳亢所现。说明肝木必赖脾土以滋养,脾土亦赖肝气  相似文献   

10.
略论肝病实脾及其临床运用段柏林(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景德镇333000)关键词肝病实脾论慢性肝炎肝脓疡肝癌肝为刚脏,属木,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而喜条达,主藏血而调节血量,供应周身,其经脉布两胁,又开窍于目。毒邪外袭、七情内伤皆可导致肝脏的功能失调而现病...  相似文献   

11.
李铁教授认为肝属风木,主疏泄,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脾属湿土,主运化,主统血,喜燥而恶湿;肝与脾联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相互协调,藏血与统血相互为用,肝脾失调可导致多种病症。李铁教授肝脾同调,四逆散-胃脘痛、四君子汤-过敏性紫癜,疗效满意;还注重与患者沟通交流,从心理上指导患者。  相似文献   

12.
<正>肝脾不调证是由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形成的,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核心病机的临床常见证候,是临床常见证型。调和肝脾是名老中医的常用治法,一般多以逍遥散为主方。但由于本证兼证复杂,病机转化多端,临床用药加减变化十分灵活。笔者拟通过名老中医肝脾不调医案,应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针对肝脾不调证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1资料1.1病例纳入标准纳入标准以名中医本人对证候的判断为主;同时参照《中  相似文献   

13.
脾旺肝虚证又称土壅侮木,多因脾失健运,湿阻气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为脾病及肝所形成的证候,属肝脾不调的范畴,临床颇为常见,然而众多医藉和教材则鲜有专门论述,故笔者就此陈以管见,以翼引玉。  相似文献   

14.
4.调和肝脾:调和肝脾法是针对肝脾(胃)不和之证而设。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疏泄功能除了维持本身之气血和调之外,还影响精神活动与消化功能。若肝气郁结,横逆而犯脾土,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则称之为肝脾(胃)不和之证。临床见胸胁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或泄泻,而妇女则常见月经不调和带下病等。在治疗上不能单治一脏,只有既疏畅气机以调肝,又培补中土以理脾,肝脾同治,方为恰当。仲景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指此而言。肝气郁结不舒,有实有虚,实者每因七情不畅,气机受阻所引起;虚者则为肝脏阴血不足,肝失所养而致。多为两胁作痛,寒热  相似文献   

15.
急性泄泻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由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或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而使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导致急性泄泻。笔者认为急性泄泻不但与脾胃,而且与肝胆关系密切。1脾胃与肝胆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联系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及腐熟水谷。肝主疏泄,胆贮藏胆汁,在肝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肝和脾胃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振生 《陕西中医》2002,23(1):89-91
肝和脾胃之关系 ,历代医家均有论述 :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说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 ,传之于其所胜…… ,肝受气于心 ,传之于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于脾 ,当先实脾 ,”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而来的。再者 :肝和脾同居膈下 ,足厥阴肝经挟胃两旁 ,且肝能制胆汁。所以 ,肝和脾胃之关系比较密切。   1 肝和脾胃生理上相互为用 肝藏血而主疏泄 ,脾主运化 ,主统血 ,为气血生化之源 ;胆贮“精汁”,胃主受纳 ;肝脾宜升 ,胆胃宜降。肝得脾所输布的精微滋养以后 ,疏泄功能才能正常 ;脾得肝之疏泄。运化功…  相似文献   

17.
姚建平 《陕西中医》2002,23(1):52-53
导师尚炽昌根据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及自已数十载治疗肝病的临床体会 ,将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归纳为虚、瘀、湿三个方面。以此论治 ,每获良效 ,兹将导师经验总结如下。1 理论基础   1 .1 脾虚是慢性肝炎发病的病理基础 :从肝脾的生理功能来看 ,肝属木 ,为刚脏 ,体阴而用阳 ,主疏泄条达 ,主藏血而调节血量 ,供血周身 ,脾属木 ,居中焦 ,主运化 ,为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肝之气求之于脾 ,脾之运化赖肝之疏泄 ,肝木脾土既互相制约 ,又相互依存 ;从病因病机而言 ,一方面多思善虑 ,饮食失节 ,损伤脾气 ,脾失健运 ,气血乏源 ,正气不足 ,邪气…  相似文献   

18.
李凤兰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1):513-514
郑惠芳妇科肝脾用药经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250011)李凤兰关键词郑惠芳妇科肝脾用药老中医经验郑老师认为,肝脾二脏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治疗也往往从肝脾二脏入手。肝脾二脏的关系,首先在于肝的疏泄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有助...  相似文献   

19.
陈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32-1733
1 从肝为论治消渴的生理病理基础肝为风木之脏 ,性喜条达 ,藏血 ,主疏泄 ,调畅全身气机与情志活动。肝在结构上与他脏相连 ,肝脉上肺 ,挟胃连心 ,肝与肾同源 ,为肾之子 ,依赖于肾水之滋养。肝又为心之母 ,所以肝介于水火之间 ,心火之下降与肾水之上升 ,均以肝为枢纽。此外《血证论》说 :“木之性主于疏泄 ,食气入胃 ,全赖肝气以疏泄之 ,则水谷乃化。”说明肝气之疏泄以助脾之运化胃之升降 ,肝的余气溢于胆而为胆汁 ,胆汁助脾胃运化。并且肝还助肺以治节。疏泄是维持脾升胃降 ,消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成阴血津液的保证。血液的生成分布调节也依…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PD)是指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疾病状态,临床征象常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甚则糖耐量异常。祖国医学对其尚无特定的命名,依据其症状表现将其归于“脾瘅”范畴。过食肥甘而致的中满内热是其主要病因病机,现代社会高强度的压力所致的情志失调俨然成为另一主要病因。肝性象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其为将军之官主疏泄,对情志调节与脾胃运化具有重要意义。情志异常导致肝失疏泄,加剧脾失健运。祖国医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对于预防机体异常状态具有显著意义,故本文将从肝主疏泄理论出发,探究肝脾同调法对脾瘅防治的指导意义,以及在调控疾病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