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医疗卫生体制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分配问题 在医疗卫生领域,一个无法回避的基本矛盾是: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几乎是无限的,而社会所能够投入的医疗卫生资源则是有限的。从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目前人均年卫生支出都在1000美元以上,大部分在2000美元以上。即使如此高的投入,仍然无法解决投入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充分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所有医疗卫生需求。  相似文献   

2.
合理选择医疗卫生干预重点 全面提高卫生投入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卫生投入有限性与公众医疗卫生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中国无法回避且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矛盾。换句话说,在现有医疗技术和手段可解决的范围内,中国不具备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各种医疗卫生需求提供全面服务的基本经济能力。从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目前人均年卫生支出都在1000美元以上,大部分在2000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如何重建公共卫生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现状:抗拒SARS乏力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一直存在深层次的问题。进行国际比较可发现,在公共卫生支出方面,中国在世界上属于最低一档。笔者从1981年开始研究中国的公共卫生情况,同时对30多个国家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资料显示,非洲最穷的一些国家都要比中国的人均卫生支出水平高出一倍。在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的报告中,中国在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中排名188位。如果说,在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时候,中国的财政支出在公共卫生方面力所未逮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经过多年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看…  相似文献   

4.
冯显威  王慧  程刚 《医学与社会》2007,20(12):30-32
巴西位于南美洲中南部,是南美第一大国,人口约1.8亿,为联邦制国家,由26个州,一个联邦地区,和5500多个自治市组成。巴西政府分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三级。近年人均GDP约3000美元左右。巴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为了改变医疗卫生领域的不平等,让所有人都能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巴西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建立了“统一医疗体系”,实行以全民免费医疗为主、个人医疗保险为辅的医疗制度,有效地保障了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受到巴西社会的认可。2003年人均卫生总支出597美元,卫生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6%。2004年巴西居民的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5.
WHO在《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中根据以下的指标体系对其所有成员国的医疗卫生成就进行了排名。芬兰几个主要指标的排名分别为健康水平第20位,财务负担的公平性第8~11位.用美元比价换算的国际购买力平价衡量人均卫生支出第18位.  相似文献   

6.
要刊     
《当代医学》2005,11(12):13-13
医院为没有支付费用的病人付出269亿美元 美国医院协会(AHA)2005年11月 美国医院协会近期的调查报告指出, 2004年美国的医院在那些没有支付费用 (主要是因为没有支付的能力)的病人身上的支出达到了 269亿美元,比2003年的249亿美元增长了8%。这些支 出占到了医院总支出的5.6%,虽然略高于2003年的 5.5%,但已经是自1984年以来最低的比例之一了。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综合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而在中国精神障碍和自杀所占总疾病负担的比例位列第一,成为第三个就诊的原因.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卫生支出显著高于没有抑郁症的患者(4246美元:2371美元).在澳大利亚抑郁症的直接损失为4亿美元,间接损失14亿美元;在我国抑郁症直接经济负担是141亿元人民币,间接负担是481亿元人民币,总的经济负担为622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  相似文献   

8.
据7月5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卫生人才网提供的数据表明,最近6年,我国共有100多万人通过了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其中40万人没有注册。也就是说,这40万人最终没有选择从事临床医疗职业。这么多人放弃医生职业,作出了转行的决定,初看上去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细加分析,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每年,全世界有2000多万人发生心血管事件。在中国,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持续升高,已经成为第一位死因,年轻化趋势更加突显。2012年的心脑血管死亡超过300万人,占所有死亡原因的41%。尽管现在的医疗条件、治疗手段和医疗支出的比例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依然没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致死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又是一个国民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处于较低水平,其卫生费用支出无论是相对数还是绝对数,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共同集资兴办卫生事业等方式,使我国的卫生保健事业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中,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以下指标体系对其所有成员国的医疗卫生系统进行了排名。爱尔兰几项主要指标的排名分别为:健康水平第27位,财务负担的公平性第6~7位,用美元比价换算的国际购买力平价衡量人均卫生支出第25位,整个卫生系统的总体绩效第19位(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地域辽阔,国土面积998万平方公里,超过中国;人口较少,3350万,约是中国的1/40,所以相对而言地广人稀。但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达,是西方七大工业发达国家之一,特别是生命科学,居全球第三,电子医疗、医疗信息(HIT)是生命科学的分支,处世界先进行列。全国年度人均GDP高达4.087万加元;医疗保健支出高,年度人均5170加元;人均寿命高,达81.6岁。  相似文献   

13.
卫生资源分配与医疗公平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典恩 《医学与社会》2007,20(11):34-37
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6年4月份发布的《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全国卫生总费用2004年达7590.3亿元,比2003年增加1006.2亿元(未扣除物价因素影响,下同)。卫生总费用构成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17.0%,社会卫生支出占29.3%,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53.6%;城市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65.1%,农村占34.9%。人均卫生费用583.9元,比2003年增加74.4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03年的5.62%下降到2004年的5.55%。“十五”时期,卫生总费用逐年增加,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比例增加,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下降。城乡卫生费用绝对数都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美国医疗支出高达26000亿美元,约占GDP的18%,人均医疗支出超过8000美元。然而,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治疗价格几何,相同的治疗在不同医院中也定价各异(见图)。《经济学人》杂志形象地描述,“对大多数美国人而言,接受一种治疗就像闭着眼买楼  相似文献   

15.
四国医疗费用控制措施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琚文胜 《当代医学》2003,9(8):25-27
医疗费用的控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统计显示:欧美发达国家近三十多年以来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和人均卫生费用的变化趋势,都是上升趋势。 针对卫生费用上涨这一非常棘手的问题,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力争控制卫生费用的上涨,但难度很大,成效也差强人意。以下是部分发达国家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措施,也许不是很有借鉴意义,但却各有千秋,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6.
卫计委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政府卫生支出超过9000亿元,比10年前增加近10倍,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但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仍在30%以上,个人支出绝对数超过万元,看病负担较重。为此,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卫生经济学第十七次年会上,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会长高强指出:目前医保仍不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支出无论从人均还是占GDP比例均居世界首位,但其成效一直引起争议,多届政府试图对其进行改革。本届政府医改主要着力点是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对目前没有医疗保险人群中的大部分给与医疗保障。这一政策改革主要涉及政府在医疗体系中的角色及其权利,其中的一些观点及分析涉及到美国医疗体系支出的构成,高成本的成因,以及作为主要当事者的医生对医疗改革的认同度及倾向,这些素材对我国的医改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据2001年ACC/AHA的报道,美国有500万心衰患者,每年还有50万新发生的心衰患者。心衰死亡率不亚于恶性肿瘤,NYHA心功能Ⅳ级者1年死亡率可达50%。心衰的诊治也耗损了大量的费用,美国每年约需支付5亿美元。发达国家心衰的诊疗费用占整个卫生支出总量的1%~2%,其住院费用是肿瘤的两倍。  相似文献   

19.
中美医改 似是而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下飞机,尽管"有点晕乎",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还是觉得"有必要就中美医改的话题说两句"。 王虎峰特别担心美国医改遭到误解,"对中国医改起到误导,那就坏了。"他的担心有充足的理由:“有人和我说,人家美国是发达国家,改革也这么难,我们还弄什么?有人说,政府工作报告都说医改是世界难题,我们这么难也不稀奇。还有人说,算了吧,美国的医院也没改,美国的药品企业也没改,我们改什么?”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为何需要建立国家卫生体系,实现医疗服务的全民覆盖?这里有两位来自不同背景,有不同影响的人士的言谈,足于恰当地揭示这个问题。1946年,当时的英国卫生部大臣AneurinBevan说道,“一个文明社会的医院却不得不依赖于私人慈善机构,这是极不协调的。”战后的英国社会私营医疗非常强大,公共医疗服务相对薄弱,A n e u r i nBevan觉得这是一个悲哀,一个失败,如果医疗是完全私人主导的话,因为这就意味着很多人将付不起代价昂贵的医疗费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 M)首席执行官RickWagoner说,“美国高昂的医疗保健成本正在使美国企业极端丧失竞争力,难以与全球同行相竞争。”G M平均每生产一辆车就要拿出2000美元支付员工的医疗开支,积欠了700亿美元的医疗债务。如果没有国家卫生服务系统的话,国家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局(NationalHealthService,NHS)成立于1948年,最初遭到了90%的医生的反对,当时的想法是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疾病不断被治愈,对N H S的需求会下降,医生收入也就会越来越少。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印象,事实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需求反而会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