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的最基本物质,并通过在人体内的升、降、出、入,即所谓的"气机",维持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故各脏器的正常运转都要靠正常的气机运动维系,发病也必然涉及气机的异常,脾胃系统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2.
"气"穴不仅是中医认识人体的重要结构,且在刺灸治疗时亦是施术定位的评判标准。针刺调气关键在于补泻,而补泻的关键是如何辨气,如何辨正邪大小。"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意欲调气,需要医者先"治其神",医者要摒弃杂念,内省自视,保持极虚静的精神状态才能守神。"针响""医者得气"及"二次得气"在治疗层次上相差较大,前两类处于致病的启动阶段,施术者必须在"针响""医者得气"的基础上判别疾病的阴阳盛衰及证候的寒热虚实,诊其脉气大小后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才可激发"二次得气",这是针刺得气补泻的内在本质。"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守门户运用于临床即是守神。临床上运用"气"穴时应擅于调气与治神,二者中调神为先导,调气为关键,"以神导气,令气易行,以意通经",达到经脉调畅,血脉通利,阴阳调和之效。  相似文献   

3.
中医“气”名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古籍中“气”涉及哲学、自然环境及人体等三个方面。哲学意义之气认为“气”具有物质性、功能性和运动性,哲学意义的气运用于中医学,为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自然环境之气指自然界空气(含氧气--清气)、地气(地产物质)和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气候之气。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外部条件。人体之气包括人的生理病理之气,如元气、真气、正气、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帅血之气、邪气、气化、气机等。这些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并各具一定的功能,中医学用于解释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患病时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谈起“气”,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中医学在生理、病理、治疗等诸方面莫不与气相关。如《灵枢·决气篇》中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脉度篇》中说:“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阳脉荣其藏,阴脉荣其府,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相似文献   

5.
邹飞  蒋祥林 《河南中医》2014,(7):1219-1220
从哲学角度看,“气”是古代中国先贤对宇宙万物本源的一种探索性描述,逐渐成为中医药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气”是一种对客观世界认识之后,抽象而出的哲学概念,是一种抽象的物质范畴;“气”是中医学理论对客观世界认识得出的一个抽象的哲学认识。  相似文献   

6.
程昭寰 《中医杂志》1998,39(12):757-758
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而尤其强化调气治神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调气治神法的理论依据调气治神法是指通过调理气机以达到恢复脑神功能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中医脑病是指六淫、七情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脑,导致脑主神明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7.
“厥气”之名出自《黄帝内经》,是一种从肝肾逆上的内生邪气,其有寒热之分,且稽留日久易生痰饮、瘀血而成积聚之候。心为君主之官,处胸膈之上,而“厥气”具上逆之性,故心易受其犯,引起心胀、心痛、不寐、噫气等心系疾病。针对“厥气”为病,治疗可以祛邪疏利为主,同时辨别“厥气”寒热,临证时慎用攻下、兼顾补益。热厥心痛急用金铃子散,后予枳术丸;寒厥心痛予术附汤、乌头赤石脂丸等大热之剂。心胀予离照汤化裁;不寐予半夏秫米汤合桂枝汤加减;噫气当以旋覆代赭汤治之,若噫气见于心痹,还应结合痹之本邪,并根据风、寒、湿邪气夹杂的不同选用不同方剂,如瓜蒌薤白白酒汤、桃红饮、苓桂剂等。  相似文献   

8.
于勇  郝桂纯 《陕西中医》2007,28(7):913-914
“气”的概念贯穿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详尽地论述了气学理论的基本内容。有人对《内经》162篇内容作过详细统计,其中以气命名的有19篇,内容论及气的有131篇,以气组成的气名,多至2000余处,以气名分类凡270多种,足见“气”在《内经》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在20年的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  相似文献   

9.
10.
中药“四气”定性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属性,称为“四气”或“四性”。它同药物的酸、苦、甘、辛、咸等五味一样。作为中药的独特性能之一,对指导中医药临床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对此加以正确认识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围绕中药“四气”的定性问题,历来说法不一且各有所据。笔者就此浅析如下,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理气血津液增强自愈力,达到扶正目的,是中医学在预防、治疗及疾病康复过程中特有的重要手段。 传统理论的气指人体的各种功能,用现代语言阐明气,除了指植物神经支配下的功能外,还应有象随意肌一样按照人的意志发挥功能的“随意系统”概念(本文称“随意系”),但尚未见到相关的论述。 补气药的一个有效成分可同时激活植物神经支  相似文献   

12.
13.
五运六气学说是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的影响及与发病关系的理论,其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推测每年气象特点及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论述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用药等的关系,反映出病候受五运六气周期气候变化的节律性影响,该学说是从整体出发,把诸多要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并着重强调对多因素的调节,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指导和提高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但是后人在应用五运六气学说时往往畏于其学说繁杂不知道如何简化之,而致此学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就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简化此学说的方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肺属上焦,具有清虚娇嫩的特点,易见寒热错杂、本虚标实、表里同病、气机逆乱之证。"和法"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颇获良效,故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16.
止敬 《科学养生》2006,(1):57-57
人,从生到死,无一例外都要放屁。屁为“五谷杂粮之守”。正常人每天要放5~10次屁,约排出500毫升的“气”。如果超过1200毫升即为放屁过多,医学上称为“矢气过多症”。  相似文献   

17.
“百病生于气”出自《黄帝内经》,外感六淫、七情内伤及饮食劳倦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疾病的发生与气机升降密切相关,最终可概括为“九气为病”,具体病因表现为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九种形式。结节性甲状腺疾病亦属于气病,其病因与五脏气机失调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应以调气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18.
说“气”     
鲁湾 《科学养生》2006,(7):25-26
生气对身体的戕害人人皆知。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一个潇洒倜傥调度自如大败曹兵于赤壁的东吴统帅,竟活活被诸葛亮气死。当然,这种立竿见影的例子可能有作家罗贯中的艺术构思在里面,但生气这种负面情绪,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确实对身体有害。  相似文献   

19.
“气”是中医的核心术语,在中医思想表达和治法治则的阐述中运用广泛。“气”是可生化万物的物质基础’也是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气”的含义丰富,自然之气是人生存的环境;人体内之气是生命根本,主运化。正确“养气”、“练气”,有利身心。气的病理变化主要有“气虚”、“气滞”两类,  相似文献   

20.
许力行 《气功》2013,(12):1092-1094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人身呼吸之出人,阴阳之升降,营卫之运行,经络之交相贯通,五脏六腑之功能正常,全赖气之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