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后晶体迅速混浊的临床分析甘宇业,蒋浪,刘东敬(川北医学院附院眼科)我院1988年3月-1996年5月,对各类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225例(400只眼)。其中5例(5只眼)术后早期(5天-10天)发生晶状体迅速混浊,视力下降至≤0.02...  相似文献   

2.
我院对1982年~1992年间所施小梁切除术患者46例中17例(19只眼)进行随访,最长为术后14a,最短为术后5a,复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开角型青光眼3例(5只眼),闭角型青光眼13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共19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6~67岁,平均44.5岁。双眼手术者2例。所有病人术后常规检查视力、眼压、视野,眼底检查视盘C/D,对2例双眼开角型青光眼双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加测早晚眼压曲线,视野及房角镜检查。1.2 复查方法 复查视力继续…  相似文献   

3.
2002年3月至2003年11月在我科接受小梁切除术和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在我科接受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共33例(47只眼),其中开角型青光眼28例(39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8只眼)。笔者就二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降压机制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统分析对已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186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110只眼),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为常规小梁切除术84例(92只眼)。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型青光眼(开角型和闭角型)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观察组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均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57例(61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眼)与对照组(31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及滤过泡,并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术后远期研究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t=5.614,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滤过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值得在青光眼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洪亮 《中国医疗前沿》2011,(16):51+27-51,27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46例(52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早期1个月,两组平均眼压统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无显著差异,研究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确切,值得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7月于邵阳市中心医院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6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常规小梁切除术(常规组,34例34眼)和无缝线小梁切除术组(无缝线组,34例34眼),常规组患者采用标准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无缝线组采用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随访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6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3.3±4.6)mmHg和(12.7±3.1)mmHg,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1.7±2.2)mmHg和(12.2±3.5)mmHg,较术前[(28.5±8.2)、(29.6±7.2)mmHg]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线组术后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32眼(94.1%),Kronfeld分型Ⅰ型13眼,Ⅱ型19眼,Ⅲ型2眼;常规组术后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29眼(85.3%),Kronfeld分型Ⅰ型13眼,Ⅱ型16眼,Ⅲ型5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缝线组滤过泡更显扁平及美观。两组患者术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0.9±0.4)、(0.8±0.3)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相当,且均无严重并发症,但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操作更简化,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减少滤过泡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式。方法将323例青光眼患者(363眼)随机分组进行角膜切口小梁切除术(162例183眼)与传统小梁切除术(161例180眼)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3~6年随访,角膜切口小梁切除术瘢痕形成小,眼压控制满意,并发症少。结论角膜切口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远期效果好的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与治疗。方法对76例(80眼)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对发生浅前房20只眼进行原因与治疗分析。结果76例80只眼共发生浅前房20只眼(25.0%)。浅前房18只眼经保守治疗前房恢复,1只眼手术治疗前房恢复,1例转上级医院手术。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如果及时发现,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多数可用非手术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1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效果。方法青光眼120例(144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观察组)64例7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常规小梁切除组(对照组)56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滤过泡及眼压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前房出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和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观察滤过手术聚合干扰α-2b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52例(60只眼)青光眼随机分为干扰素α-2b治疗组和5-Fu对照组各30只眼。同一标准行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内每天行球结膜下注射,治疗组注干扰素α-2b10万U,对照组注5-Fu5mg。术后记5-12个月(平均6.4个月)。结果干扰素组手术成功率约93.3%(28/30),5-Fu对照组为90%(27/3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功  相似文献   

12.
54例(66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晚期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对54只眼(5-氟尿嘧啶组29只眼、对照组25只眼)追踪观察12~43个月。结果表明:5-Fu组术后眼压峰值和波动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眼压峰值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5-Fu组不同随访时点手术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视野变化与眼压下降率及眼灌注压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10月连续收治的青光眼行滤过性手术的住院病人372例495只眼,年龄2.5~84岁,平均52.26岁。其中106例117眼发生术后浅前房,右59只眼,左58只眼;男55例61只眼,女51例5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0只眼,开角型青光眼20只眼,继发性青光眼9只眼,先天性青光眼4只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17只眼。手术方法:在352例495只眼中分别行小梁切除术64例78只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MMC)178例291只眼,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ECCE+IOL+小梁切除术或Phaco+IOL+小梁切除术)110例126只眼。其中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临床上多采用小梁切除术但术后引流口堵塞易导致手术失败多年以来眼科医生们都在积极寻求一种术后阻止创口纤维增生粘连的有效方法我科自1996 年3月~1998 年2 月对98 例120 只原发性青光眼住院患者采用潜池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两种术式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分组 随机将98 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潜池式小梁切除术组60 只眼男11 例女39例年龄40 ~81 岁平均年龄57 岁其中开角型青光眼18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 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21 例对照组小梁切除术组48 例男10 例女38 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反折式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1999年4月~2006年8月分别实施这两种术式的年龄、术前眼压、青光眼类型及眼局部情况基本匹配的两组患者比较,其中治疗组34例(40眼)采用反折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6例(40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反折式小梁切除术组平均随访34个月,完全成功率达90.10%,总成功率达97.25%,常规小梁切除术组平均随访33月,完全成功率达80.24%,总成功率达87.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治疗组浅前房及低眼压发生率较对照组高。结论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中远期术后并发症少,降眼压效果明显持久,成功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探讨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各型青光眼40例57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缝线松解,术中应用丝裂霉素为治疗组,观察术后眼压及浅前房等并发症,并为16例18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主后1个月平均眼压11.98mmHg,浅前房发生率为12.3%(7/57),对照组为55.5%(1018),两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缝线松解及丝裂霉素应用可提高小梁切除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95年6月至1998年2月,采用改良式燕尾型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11例,经过2~18个月的观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例,慢性闭角性青光眼3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2例。其中男4例,女7例,均为单眼。平均年龄52.35岁(45岁~71岁),术前有青光眼手术史1例(曾作常规小梁切除术1次)。所有病例术前眼压在5.17~10.90kPa(1kPa=7.5mmHg)之间,且使用各种降眼压药无效者。二、手术方法1.麻醉:以2%利多卡因和0.7…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例双眼视力、眼压、视野相近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例,采用自身对照,1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另1只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和房水情况,评估疗效。结果两种术式术后降眼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要比小梁切除术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翔 《中国医药导报》2008,5(6):162-163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43例(52只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43例(52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畅(38.5%)、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2.7%)、结膜瓣渗漏(23.1%)、恶性青光眼(5.7%)。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房水滤过过畅、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结膜瓣渗漏、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病因做出相应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跟的疗效。方法 对30例(52限)先天性青光眼施行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对眼压、角膜横径、眼底(C/D)、滤过泡、并发症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0d,52只眼眼压均降至正常。术后随访25例43只眼,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30个月。眼压控制率93%,4只眼压控制良好的眼术后眼底杯盘比值缩小。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前房出血,1~6d内完全吸收,对手术效果无影响。结论 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