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叶切除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39名行肝叶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行肝脏部分切除术97例(69.8%),肝脏部分切除+胆总管探查34例(24.5%),肝脏部分切除+胆肠内引流术5例(3.6%),保守治疗3例(2.2%),全组并发症13例(9.4%),其中腹腔感染5例(3.6%),胆瘘3例(2.2%),切口感染2例(1.4%),肺部感染3例(2.2%),术后5年结石复发14例(10.1%).结论 合理的肝叶、肝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纤维胆道镜探查可降低残石率.对于弥漫性肝内胆管结石,肝叶或肝段切除结合内引流术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涂发玖  刘少均  秦智 《腹部外科》2002,15(2):115-115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 17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行肝叶切除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17例术后发生膈下感染1例 ,胆瘘 2例 ,切口裂开 1例 ,肺部感染 2例。本组 17例均治愈 ,无手术死亡。随访 4月~ 3年 ,本组病例无症状复发、结石残留、结石复发及胆管狭窄。结论 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能彻底去除病灶 ,解除梗阻和建立通畅的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各型胆肠内引流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2~2001年手术治疗的1232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资料,对其中的334例胆肠内引流术病例的适应证、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胆肠内引流组发生术后并发症57例(发生率17.1%)。死亡5例,分别死于腹腔内出血、吻合口瘘及肝功能衰竭等。近5年中因肝内胆管结石而行胆肠内引流术者无1例死亡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胆肠内引流术在肝内胆管结石的处理上有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肝切除在临床上推广,胆肠内引流术逐步减少,其适应证亦愈来愈严格;它对不能切除的胆管狭窄有重要意义;胆总管十二指肠内引流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应摒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支气管胆瘘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行手术治疗,修补膈肌瘘口.其中行肝叶切除22例,胆管梗阻狭窄切开整形13例.胆总管T管支撑引流19例,肝断面胆管空肠内引流3例,肝胆管盆式Roux-en-Y内引流术13例.术后支气管胆瘘均无复发,肝内胆管结石残留4例.结论 患者咯出极苦的黄色脓痰是较为典型的临床特征.解除胆管梗阻,建立通畅引流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规则肝切除治疗效果。方法:分析5年来采取各类肝切除治疗121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结石的分布、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结果: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居多,肝切除术式以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为主,术后发生膈下感染2例,肺不张2例,肝断面胆漏19例。结论:规则肝切除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根据影像学检查可精确判断需切除的肝组织范围,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是减少结石残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选择(附407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术式选择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407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根据结石分布类型和伴随的病理变化以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为基本要求,采取术中胆道镜和术中B超相结合取石160例,无这两项辅助手段取石207例;肝切除去除病灶144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内引流92例;T管引流86例;肝切除 胆肠Roux-en-Y内引流62例;肝切除 T管引流82例。结果 术中胆道镜 术中B超取石组残石率4.3%,无辅助手段取石组残石率40%。随访1~10年,肝切除 内引流和单纯内引流组优良率分别为93.5%和80.43%,肝切除 T管引流组和单纯T管引流组优良率分别为95%和82.56%,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肝切组无论是否作胆肠内引流,优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应根据结石分布类型和伴随的病理变化以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为基本要求,个体化地选择术式,术中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解除梗阻、去除病灶上,胆肠内引流只作为补助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以肝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69例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有结石残留23例,残石率13.61%;随访145例,术后有轻度胆管炎症状者13例,占8.97%;再手术3例,手术优良率92.4%。术后并发症:本组36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43%,包括胆瘘、肝断面感染、切口感染、胆道术后出血。结论以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办法,可降低残石率和复发率,提高手术疗效,肝叶、段切除是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规则性肝段切除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优越性及有效性。方法 根据289例患者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情况(左外叶138例.左肝叶96例,右前叶6例,右后叶12例,右肝叶25例。双侧肝叶12例;合并有显著肝段或肝叶萎缩98例,肝脓肿8例,胆瘘3例,胆管癌5例)行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其中S2~S3切除181例,S2~4切除56例.S6~S7切除18例,S5~8切除12例,双侧肝叶切除12例。附加术式包括经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186例,经肝实质胆管切开取石8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96例(10例输出空肠拌皮下埋植)。术中胆道镜经胆总管途径186例,肝断面胆管途径103例,术后胆道镜经T管途径186例,皮下输出空肠袢途径10例。结果 随访10个月至10年,89.5%(259/289)症状消失,7.9%(23/289)偶有轻度胆管炎发作,2.6%(7/289)仍反复发作严重胆道感染。术后并发症有胆漏8例(2.8%).膈下感染12例(4.2%).腹腔脓肿1例(0.35%).3例(1.03%)术后死于肝衰竭。结论 规则性肝段切除术结合胆道镜技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肝内胆管结石或/和胆管狭窄行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肝内胆管结石或/和胆管狭窄行肝叶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其中左肝叶切除、T管引流8例,左肝外叶切除、肝门部胆管盆式成形、胆肠Roux-Y吻合术20例,左肝外叶切除加肝切面胆管及肝门部胆管与空肠双吻合3例,右肝前下段切除4例,右肝不规则性切除3例。结果:术后发生胆瘘2例,膈下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肺部感染3例。右肝结石残留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充分利用术前术中资料,准确判断肝内胆管结石部位、胆管狭窄状况,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肝脏外科迅速发展,肝切除术明显增加,其中术后出血、胆漏难以避免.术后出血可能发生在肝断面出血、胆道出血、门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分析术后出血等的原因主要包括:(1)术中肝断面的处理存在疏漏,血管结扎不可靠,导致肝断面渗血所致;(2)术中肝断面处理时,仅缝合表面而留有死腔,腔内血液压力增高后由肝断面或者胆道流出;(3)肝断面缝合时张力较高,术后肝脏组织坏死、感染,形成感染坏死灶导致周围血管与胆管瘘,从而胆道出血[1];分析术后胆漏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中肝断面细小胆管漏未处理;(2)肝断面的肝组织坏死,末梢胆管漏胆汁;(3)术中未对大的胆管断端结扎;(4)肝断面的创面感染;(5)术后胆道梗阻致胆管压力升高[2].再分析其它的各种并发症,如术后肝功能衰竭、膈下感染、腹水等,都直接或者间接与术中肝断面的处理相关.由此可见,术中对肝断面的尤为重要.分析本院2008年以后肝切除术392例,讨论肝断面的技术处理方法,以减少术后出血及胆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技术与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67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全部67例患者合并左半肝或左外叶肝萎缩,腔镜手术方式包括左外叶肝切除48例、左半肝切除19例。其他腹腔镜下联合术式包括:胆囊切除术52例、胆总管探查术43例、T管引流术39例,胆总管一期修补术4例。手术切口长度(4.67±1.26)cm。术后发生胆漏3例,均经引流观察后自愈;1例因术后腹腔大出血合并胆瘘再手术治愈;肝脓肿1例,膈下脓肿1例,均经穿刺引流治愈。 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安全可靠,术中应尽量取净其他胆道残余结石并连续紧密缝合左肝管残端。如结石已被取净胆总管的探查和T管引流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6月治疗的28例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资料。结果:28例患者根据既往肝外胆管连续性是否保留分为保留组与未保留组。保留组16例中,8例Oddi括约肌功能良好,拆除原胆肠吻合口,修复胆总管并行T管外引流,7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行胆肠吻合口拆除重建、标准胆肠Roux-en-Y吻合,1例合并胆管肿瘤无法切除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未保留组12例中,7例胆肠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修复重建,5例行吻合口切开取石后重建。两组共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9.3%),其中胆瘘3例,切口感染6例,腹腔出血2例,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保留组与未保留组即时结石取净率、最终结石取净率分别为68.8%和66.7%、87.5%和83.3%;术后随访生存状态的优良率分别为85.7%和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明辨既往手术方式及分析结石再形成原因,尽量取尽结石,依据Oddi括约肌功能选择胆道内外引流术式。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 2 30例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效果 ,其中胆道探查组 12 6例 ,胆肠内引流组 72例 ,肝叶 (段 )切除组 32例。术后 3年B超复查 ,发现胆道探查组结石残留或复发率为 76 .2 %( 96 12 6 ) ,再次手术率为 42 .1%( 5 3 12 6 ) ;胆肠内引流组结石残留或复发率为 70 .8%( 5 1 72 ) ,再次手术率为 2 5 .0 %( 18 72 ) ;肝叶 (段 )切除组结石残留或复发率为12 .5 %( 4 32 ) ,再次手术率为 9.4%( 3 32 )。肝叶 (段 )切除组结石残留或复发率、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胆道探查组及胆肠内引流组 (P <0 .0 1)。说明对区域性肝内胆管结石而言 ,肝叶 (段 )切除术效果明显优于胆、肠吻合术及胆道探查、取石、引流术。但肝内胆管结石分布、严重程度及所致后果不同 ,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 ,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解除胆管狭窄 ,去除原发病灶。  相似文献   

14.
1559例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81年12月至1997年10月期间经手术及胆道镜处理的1559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进行了总结,其中左肝管结石332例(占33.9%),右肝管结石111例(11.3%),左右肝管均有结石545例(占54.7%)。324例(32.3%)合并有胆管狭窄,其中左肝管狭窄156例(48.2%),右肝管狭窄107例(33.0%),肝门胆管狭窄61例(18.8%)。手术方式主要有:①肝叶或肝段切除;②高位胆管狭窄切除;③胆肠内引流术;④T管及U管外引流以及术后经T管或U管瘘道纤维胆道镜取石。作者认为手术术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肝内胆管结石类型及其病理分期。该组资料还表明纤维胆道镜在处理肝内胆管结石病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肠侧侧吻合术后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式,以及胆肠内引流"翻修"手术的适应症。方法 7例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结石病人再手术,术中利用纤维胆道镜尽可能取尽结石,同时发现Oddi括约肌功能良好,复原胆道的原有解剖结构,放置胆总管T管引流,若已有肝叶或段积累大量结石或已发生肝纤维化甚至脓肿、癌变者则同时行相应的肝叶或段的切除。术后6周行T管造影,无结石者拔除T管,若有结石残留,则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多次取石,直至取尽结石为止。电话结合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07月31日。结果 7例患者均有胆道感染症状,肝内胆管和/或胆总管存在结石;5例联合肝叶切除,其中4例因肝叶萎缩,而1例因癌变;7例均手术复原胆肠吻合,其中4例术后胆道造影未见结石残留,3例均经一次纤维胆道镜取尽结石。结石最终清除率为100%。术后7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过禁食、抗感染、胸腔穿刺、再手术等处理均好转。随访中位数30个月,均无结石复发与胆道感染的症状。结论胆肠内引流术应严格限制在其适应症内;在Oddi括约肌功能良好的情况下,翻修胆肠内吻合后放置胆总管T管联合纤维胆道镜是胆肠侧侧吻合术后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肝段月牙形切除肝断面空肠内引流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5例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多肝段月牙形切除肝断面空肠内引流术并随访。结果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12例.无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的出现,亦无死亡病例。术后两周黄疸明显减轻17例,完全消失10例。随访25例,术后生存期最短5个月,最长31个月,至今存活5例,生存期分别达20、17、13、9和5个月。结论该术式引流多段胆管、引流范围较广,减黄效果明显,是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有效而且可行的姑息性术式。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肝内增生胆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对增生胆管的影响。方法:应用末端脱氧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大鼠胆道梗阻及胆肠内引流术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与胆管增生的关系。结果:胆道梗阻后,肝内胆管明显增生,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早期胆肠内引流术后,增生的胆管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胆道梗阻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清除过度增生的胆管有关,是机体维持自身组织稳定的一种重要机制;早期胆肠内引流术后,随着增生的胆管减少,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残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结石112例临床资料,行肝叶(段)切除术29例,肝叶(段)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8例,肝叶(段)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9例.结果:术后残石28例(25.0%),经胆道镜等技术取石后残石4例(3.6%),再次手术2例(1.8%).结论:残石率为3.6%,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和术后配合胆道镜治疗,可有降低残石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镜治疗的5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死亡1例,术后重要并发症9例,包括胆瘘,膈下感染,肝功不全,胆道出血;残留结石4例,残留胆管狭窄3例,胆管细胞癌3例,随访8-78个月,结石复发5例,死亡5例(2例肝衰,3例胆管细胞癌),结论 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且能消除胆管细胞癌发生的危险,优于传统手术,对肝硬化患者,是否行右肝切除应据患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月至1999年5月,我院行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25例,术后发生膈下感染36例,占16%。现就该术后膈下感染的原因和处理作一分析。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全组男15例,女21例,平均53岁(26~70岁)。既往有多次胆道手术史者12例,其中合并胆汁性肝硬化者和黄疸14例,糖尿病5例。结石分布左肝胆管结石最多见,计30例,其中合并右肝Ⅲ级胆管结石4例、胆总管结石12例,左右肝内结石伴胆总管结石6例。  2.手术方式  全组36例均行左肝外叶切除,7例系急诊手术。同时行胆总管T管引流25例,其中4例左肝管狭窄还做了纵切横缝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