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病理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生化、血常规、血清病毒载量及乙型肝炎标志物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以找到有较好相关性的临床指标;通过肝活检证实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探讨肝活检的重要性及价值。方法 对2007年6月—2009年8月在传染科行肝穿刺活检的3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等指标,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HBV DNA定量及乙肝标志物的不同状态与肝穿病理分级、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 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有一定相关性(P〈0.05);血清ALT、AST、ALB、GLB、PT有助于判断肝组织炎症程度(P〈0.05);ALB、GLB、WBC、PLT、PT对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有意义(P〈0.05);HBV DNA复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关(P〉0.05),但存在负相关的趋势;纤维化程度高的患者HBeAg阴性组较HBeAg阳性组更多(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3%。结论 动态监测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程度,但要确诊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肝组织病理活检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2种病原学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的变化.方法 对76例HBeAg阳性和95例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的分布.结果 76例HBeAg阳性和9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度≥G2者分别为71例(93.42%)和86例(90.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脏炎症程度为G4者,分别为20例(26.32%)和4例(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程度上,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炎症发生率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严重度高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与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炎症发生率较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纤维化或肝硬变发生率较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HBV DNA水平<10(5)copies·mL(-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 相似文献
3.
分析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收集收治的63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38例、非肝硬化25例,给予患者进行多次肝脏硬度检测,取其平均值为患者的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values,LSM),同时在当天进行测试血清纤维化指标、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上腹部磁共振检查及电子胃镜检查等。慢乙肝肝硬化患者的LSM值明显高于非肝硬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乙肝患者LSM值与透明质酸、III型胶原、IV型胶原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43、0.27,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LSM值与血清学肝纤维化谱之间诊断符合率为72.9%,在48例行上腹部MRI检查的患者中,检查结果显示二者诊断符合率80.7%,32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中,诊断符合率85.3%。Fibroscan检查肝硬度值与影像学肝纤维化程度及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明显相关,是一种无创、无痛、快速、客观定量检测乙肝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在慢性乙肝患者的长期随访与疗效评估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中持续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LT值、病毒学水平(包括HbeAg状态)、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患者的肝组织学特点,也影响患者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非侵人性血清标志物检查明确抗病毒时机仍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meAg表达和HBVDNA水平与肝脏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肝病理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1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同时检测HBVDNA和其它肝炎病原学标志。结果:HBeAg的表达与肝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炎症变化无明显相关(P〉0.05);S0和s4两组之间血清HBVDN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表达和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血清HBeAg表达与否和HBVDNA水平高低不能单独作为判断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临床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CHB患者血清ALT、TBIL、HBV-DNA载量,同时行肝活体组织检查,对肝脏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分期。结果:(1)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定量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t=3.98 P<0.001);(2)HBV-DNA载量与肝损害程度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F=1.1 P>0.05);(3)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载量与肝功能ALT、TBIL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P>0.05);(4)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1、G2、G3、G4之间及纤维化分期S1、S2、S3、S4之间和HBV-DNA载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HBV-DNA载量与肝功能ALT、TBIL及肝损害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高频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所致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探索高频声像图特征赋值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9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频超声图像资料,根据肝脏包膜、实质回声特征进行赋值,将同一患者肝脏包膜及肝脏实质回声进行分值叠加作为高频超声综合积分。以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作为金标准,通过有序回归分析评估高频各声像图特征赋值的合理性。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肝脏各高频声像图特征赋值与肝纤维化分期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声像图特征赋值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17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0期9例,S1期73例,S2期268例,S3期605例,S4期840例。各声像图特征赋值中,以高频超声综合积分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系数最好,为0.745(P0.05)。高频超声综合积分评价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3)和肝硬化(病理分期S4)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5%可信区间:0.906~0.932)和0.881(95%可信区间:0.866~0.896),均优于肝脏包膜赋值和肝实质回声赋值(均P0.05)。高频超声综合积分≥4分者肝硬化可能性大;综合积分3分者重度肝纤维化可能性大;综合积分≤2分者肝纤维化程度较轻。结论肝脏高频超声综合积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声像图特征赋值;高频超声可无创准确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对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DNA水平、HBV血清标记物、血清ALT水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病理与年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水平、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关系。结果: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中G2及以上占75.4%,S2及以上47.4%;以ALT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LT水平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分级无关(χ2=5.236,P>0.05;χ2=3.993,P>0.05);血清HBV-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肝脏纤维化及炎症无关(F=2.139,P>0.05;F=1.776,P>0.05);以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年龄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χ2=30.862,P<0.01;χ2=21.167;P<0.05);随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进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CllI、ⅣC水平逐步升高,以HA、ⅣC敏感性最高。结论:年龄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相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是反映肝脏病理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组(A组)和重度组(B组),另选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脂联素、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B组BMI、ALT均显著大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LT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脂联素均显著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Ⅲ则显著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脂联素显著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Ⅲ则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ALT、HA、PCⅢ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52和-0.65,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纤维化进展有关,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与年龄、病程、血清学及肝脏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以确定孰是对病理进程影响最主要的指标。方法:对134例临床诊断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肝活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的检查。结果:①病理表现为不典型增生者HBeAg阴性组少于HBeAg阳性组,而表现为慢性肝炎者前者多于后者,差异均有显著性;HBV-DNA〈105亚组分析两组病理表现无统计学差异;两种病理表现类型在年龄18~40岁组及〉40岁组明显多于〈18岁,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种病理类型在免疫组化双阳性组均多于单阳性组及全阴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在炎症(G)及纤维化(S)早期(G0-1和S0-1),HBeAg阳性组多于HBeAg阴性组,HBV-DNA≥105组多于HBV-DNA〈105组;而在炎症及纤维化明显期(G2、G3-4和S2、S3-4),结果却相反,但无统计学差异。③相关性分析表明,G及S与患者年龄、病程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分别校正了年龄和病程后,仅S分别与抗-HBs和年龄呈正相关;当同时校正了年龄和病程后,G及S与病毒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均消失。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病程、表面抗原、E抗原、表面抗体和E抗体均是影响G和S的重要因素,而HBV-DNA似乎对G和S无明显影响。结论:①血清HBeAg阳性与否及HBV-DNA滴度高低对肝脏病理进程以及G和S本身无明显影响;但年龄却对肝脏病理进程有影响。②乙肝病毒对肝脏G和S的影响尚取决于患者年龄和病程。③年龄、病程、表面抗原、E抗原、表面抗体和E抗体均是影响G和S的重要因素,而HBV-DNA似乎对G及S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NAC)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分为对照组(57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治疗、门冬氨酸钾镁,血浆或白蛋白等基础治疗及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8g/d静脉滴注,疗程30d,并于用药前,用药后15d,30d分别抽血查肝功,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Bil,提高PTA,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炎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对8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采用酶法检测肝功能血清指标ALT、AST、GGT,使用PCR技术测定HBVDNA含量,并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运用SPSSl3.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增高,血清ALT、AST、GGT显著升高(P<O.01),病例组炎症各级、纤维化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G3与G4、s3与S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HBVDNA水平各组间比较(不包含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血清ALT、AST、GGT是评价肝脏病理学改变的敏感指标,HBVDNA水平仅可作为肝病严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水平与相关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23例肝癌(PHC)患者和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ELISA定量检测其血清中 GP73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Ⅳ型前胶原(Ⅳ-C)、透明质酸(HA)水平,同时观察 GP73与相关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及临床动态变化。结果 CHB组、LC组和PHC组血清GP73水平(μg/L)分别为118.0±82.2,154.4±87.7和196.5±89.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84,-7.909,-9.609,P均<0.01);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血清 GP73,Ⅳ-C和 HA水平逐渐升高,且 GP73与Ⅳ-C和 HA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2,0.487,P<0.01)。结论 GP73在慢性肝病尤其是乙肝肝硬化中表达明显升高,GP73可能与乙肝肝纤维化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一个较好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56例CHB合并NAFLD的患者及63例单纯CHB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和部分患者的肝组织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HB合并NAFLD的患者体重指数、T-谷氨酰转肽酶(γ-GGT)、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的CHB患者,CHB合并NAFLD的患者病毒负荷低于对照组、组织学上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多数较轻.[结论]临床上对肥胖者、合并高脂血症者和7-GGT异常升高者需进行肝脏B超筛查NAFLD,如有条件可进行肝穿刺活检.HBV与NAFLD无直接关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可能为NAFLD的结果,考虑抗病毒治疗宜慎重.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肝住院患者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调查慢性乙肝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相关性,为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调查表(PSSS)对120例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且焦虑、抑郁情绪和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普遍呈负相关,其中抑郁情绪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及焦虑情绪与朋友支持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提示加强社会支持能够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应重视社会支持与慢性乙肝患者心理状态的交互影响,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和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CSH)及肝硬化(L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MCAM-1的检测采用ELISA法.并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山型前胶原蛋白(PⅢP)、层粘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以20例健康献血员作对照(NC)。【结果】CHB、CSH、L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随着患者肝损害的加重而升高.并且其升高与LN、CⅣ、PⅢP、HA水平的升高相关。【结论】CHB,CSH,LC患者血清MCAM-1水平升高.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凝血常规在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凝血常规在各型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样本75例,健康对照者样本20例,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 PTI、NR、PTA、APTT在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Child-Pugh A、B、C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FIB对照组、急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组中逐渐减低,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PTA异常程度与预后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TA与重症肝炎、肝硬化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pearman相关系数为0.41,P0.05),当PTA水平在20%-30%之间时,病死率为33.33%(1/3)预后不良,PTA低于20%时,病死率高达57.14%(4/7),PTA低于10%时病死率达100.00%。结论凝血常规尤其是PTA异常程度可成为判定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