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孕妇及新生儿瘦素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蛋白产物 ,主要由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 ,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 ,并与瘦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本研究采用放免法对正常孕妇和新生儿脐血中的瘦素水平进行测定 ,目的在于探索瘦素与胎儿发育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选择在我院妇产科病房住院分娩的产妇 60例 ,孕周为3 7 2 ~ 4 1 3周 ,无产科并发症及内外科合并症 ,单胎 ,其中行剖宫产术 2 8例 ,侧切分娩 3 1例 ,产钳术 1例。1 2 方法1 2 1 入院后测定所有孕妇的身高和体重。于分娩同时留取母肘静脉血及脐血各 2mL。以 2 0 0 0r/min离心 5min ,留取血…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脐血瘦素和神经肽Y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胎儿出生体重是评价胎儿发育的主要指标之一 ,妊娠过程中胎儿体重增长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瘦素 (leptin)是肥胖基因ob的编码产物 ,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 ,与神经肽Y(neurope ptideY ,NPY)协同参与了成年人的体重调节。研究表明 ,瘦素和NPY也可能参与了妊娠期胎儿体重的调节 ,但瘦素和NPY与胎儿体重调节间的关系还未阐明。本研究测定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和NPY水平 ,以探讨其在胎儿体重增长调节中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 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10月 ,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 15 0例孕妇及其…  相似文献   

3.
产妇血、羊水和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其体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产妇血、羊水和新生儿脐血中的瘦素水平与其体重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分别检测 34例产妇血、羊水及新生儿脐血的瘦素水平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产妇血、羊水、新生儿脐血中瘦素水平分别为 (2 6 .6± 12 .2 ) μg/L、(12 .3± 9.8) μg/L、(18.7±14.8) μg/L ;(2 )新生儿体重与产妇血、羊水、新生儿脐血中的瘦素水平有明显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3(P <0 .0 1)、0 .73(P <0 .0 1)、0 .6 7(P <0 .0 1) ;(3)产妇血瘦素水平与产妇体重有明显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6 1(P <0 .0 1) ;(4)羊水与新生儿脐血中的瘦素水平也有明显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72 (P<0 .0 0 1) ;(5 )羊水、新生儿脐血中的瘦素水平与母亲体重无明显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2、0 .18(P均 >0 .0 5 )。结论 检测妇女妊娠过程中血液和羊水中的瘦素水平 ,对于评估胎儿的体重和发育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瘦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 ,在调节饮食、体重、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胎盘滋养细胞分泌的瘦素参与胎儿宫内发育的调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是妊娠期代谢异常及影响胎儿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通过测定妊高征患者血清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清瘦素水平 ,以探讨瘦素水平与妊高征患者胎盘功能、妊高征发病过程及胎儿生长受限 (FGR)间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1年 4月至 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剖宫产分娩的 5 0例孕妇及其新生儿 ,孕周 3 6…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动态检测正常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妇女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 (对照组 )以及 5 0例正常妊娠和 14例妊高征妇女(观察组 )孕 16~ 2 0、2 4~ 2 8、3 2~ 3 6周及分娩前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新生儿的脐血瘦素水平 ,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及胎盘重量。结果  ( 1)随着孕周的增加 ,观察组妇女血清瘦素水平呈上升趋势 ,其中妊高征妇女血清瘦素水平为 ( 14 1± 2 2 )~ ( 2 5 4± 2 7) μg/L ,较正常妊娠妇女的 ( 13 4± 3 0 )~( 2 1 4± 3 7) μg/L明显上升 (P <0 0 1) ,并持续至妊娠结束 ,而正常妊娠妇女血清瘦素水平在孕 2 8~3 6周时上升明显 ,孕 2 8周前及孕 3 6周后上升缓慢。 ( 2 )体重、体重指数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正常妊娠、对照组妇女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r =0 478~ 0 63 9,P <0 0 5或P <0 0 1) ,而妊高征妇女无显著相关性 (r=0 0 3 5~ 0 3 79,P >0 0 5 )。( 3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正常妊娠、孕 2 0周前的妊高征及对照组妇女无显著相关性 (r=0 113~0 498,P >0 0 5 ) ,而妊高征妇女孕 2 0周后呈显著正相关 (r=0 63 9~ 0 85 2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产前母血及其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2月至2002年10月间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6例妊高征、150例正常妊娠妇女在分娩前的母血及其新生儿的脐血瘦素水平。结果 中、重度妊高征组的母血、脐血瘦素水平均升高明显;妊高征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母血瘦素水平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轻、中度妊高征组及正常妊娠组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体重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母血瘦素水平可能成为中、重度妊高征的观察、诊断指标之一。脐血瘦素水平可能成为正常妊娠,轻、中度妊高征的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血瘦素(leptin)质量浓度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免疫调控机制。 方法2003年3~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儿科对正常分娩的早产儿30例、足月儿60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免疫透射比浊法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脐血leptin、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IgG、IgA、IgM、补体(C3、C4)、白细胞介素 4(IL 4)、γ 干扰素(IFN γ)质量浓度及bcl 2蛋白表达量、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凋亡率。 结果脐血leptin质量浓度与IgG(r=0630,P<001)、C3(r=0340,P<001)、C4(r=0253,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r=0295,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r=0377,P<001)及IFN γ质量浓度(r=0323,P<005)、GM CSF质量浓度(r=0236,P<005)、bcl 2蛋白表达量(r=0318,P<005)均呈正相关,与IL 4质量浓度(r=-0277,P<005)、淋巴细胞凋亡率(r=-0532,P<001)呈负相关,而与IgA、IgM无显著相关(均P>005)。 结论脐血leptin质量浓度与新生儿免疫功能密切相关,leptin具有增强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而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较小。leptin可上调bcl 2蛋白表达和GM CSF质量浓度,抑制淋巴细胞的凋亡,此作用可能是leptin免疫调节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Lu Y  Hao X  Weng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0):603-605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及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孕妇体重及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以及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C 肽、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等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5 0例孕 37~ 38周正常妊娠妇女 (研究组 )及其新生儿、2 9例健康未妊娠妇女 (对照组 )的血瘦素水平 ,并同时测定新生儿脐血C 肽、胰岛素、IGF Ⅱ的水平等。结果  (1)妊娠晚期妇女血瘦素水平为 (13.6 2± 3.6 8)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的 (6 .6 0± 3.0 4) μg/L及新生儿脐血瘦素的 (8.0 5± 4.6 1) μg/L。 (2 )妊娠晚期妇女血瘦素水平与本身体重及体重指数明显相关 (r分别为 0 .33、0 .35 ,P<0 .0 5 ) ;妊娠晚期妇女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无明显相关 (r=0 .10 ,P >0 .0 5 )。 (3)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其体重、体重指数明显相关 (r分别为 0 .5 4、0 .49,P <0 .0 0 1) ;而与妊娠晚期妇女血瘦素水平无明显相关 (r=0 .19,P >0 .0 5 )。 (4 )对照组妇女血瘦素水平与其体重、体重指数明显正相关 (r分别为 0 .72、0 .78,P <0 .0 0 1)。 (5 )新生儿脐血C 肽为 (0 .86± 0 .35 ) μg/L ,胰岛素为 (8.49± 4.76 )mU/L ,IGF Ⅱ为 (0 .2 18± 0 .0 76 ) μg/L ;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C 肽明显相关 (r=0 .37,P <0 .0 5 )  相似文献   

9.
正常妊娠及妊高征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孕妇血液动力学变化规律及妊高重征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无创伤心血管参数测量仪(TP-CBS)对896例妊娠妇女分别在妊娠早、中、晚期及产后作贯测定血液动力学及有关参数。其中资料完整的正常妊娠300例(正常妊娠组),妊高征97例(妊刘征组),并与80例非孕妇女(对照组)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正常妊娠组在妊娠早期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一氧化氮含量与妊娠及妊高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根还原酶与Griess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对40例妊高征患者、4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非孕妇女静脉血及妊高征组和晚孕组各28例新生儿脐血中的NO代谢产物亚硝酸基/硝酸基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1.
孕妇血清瘦素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妊娠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测定 2 5 1例孕妇 (观察组 )和 35例年龄、体重指数相近的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的血清瘦素水平 ,并将瘦素水平与孕妇的孕周、体重、体重指数、腹围、子宫底高度、血压等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组瘦素水平为 (15 .1± 7.4) μg/L ,对照组瘦素水平为 (9.1± 4.9) μg/L ,两组比较 ,差异极有显著性 (P <0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其体重 (r =0 .5 2 9)、体重指数 (r =0 .5 5 1)、腹围 (r=0 .5 6 4)、子宫底高度 (r =0 .15 1)、收缩压 (r =0 .134 )、舒张压 (r=0 .2 5 1)均有相关性。妊娠期间 ,血清瘦素水平虽然逐渐上升 ,但直到孕 30周 ,统计学上尚无明显差异。结论 监测孕妇瘦素水平变化 ,对妊娠并发症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的临床观察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脐血瘦素来源及其在胎儿宫内发育成熟中作用。 方法 采用放免检测孕母外周静脉血与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 ,采用 Ponderal指数 [PI=10 0×体重 (g) /身长 (cm) 3]估测新生儿营养状态 ,采用 weststrate公式 [F% =0 .8848× SFT4 0 .0 2 2 ]估测新生儿体脂含量。 结果  6 5例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 (x± s)为 (11± 4) ng/ ml,30例孕母外周血瘦素水平为 (2 0± 7) ng/ ml;脐血瘦素水平与孕母外周血瘦素水平无显著相关 (r=0 .11,P>0 .0 5 ) ,与胎盘重量、新生儿体脂含量 (% )显著相关 (分别为 0 .71、0 .2 8,P<0 .0 5 )。大于胎龄儿 (L GA)脐血瘦素水平显著高于适于胎龄儿 (P=0 .0 14) ;小于胎龄儿 (SGA)脐血瘦素水平显著低于适于胎龄儿 (P=0 .0 0 72 )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Ponderal指数 (PI)显著相关 (r=0 .6 2 4,P<0 .0 1)。 结论 脐血瘦素反映胎儿宫内生长状况 ;胎盘可能是脐血瘦素重要来源 ,胎盘瘦素可能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孕期血清瘦素(LEP)水平变化与胎儿LEP水平、胎儿体重的关系,以及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及胎儿性别等对母血与胎儿L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留取不同孕期孕妇静脉血及分娩时胎儿脐静脉血,并测定新生儿出生体重,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母体血清LEP水平随着妊娠进展呈递增趋势,孕36周后母体血清LEP水平高于分娩时胎儿脐静脉血LEP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男婴和女婴的母体各孕周血清LE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的脐静脉血LEP水平低于女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孕16~18周母体血清LEP水平与孕妇体重指数(BMI)正相关(P<0.05);分娩时胎儿脐静脉血LEP水平与孕妇体重指数和新生儿体重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孕妇血清瘦素水平对胎儿体重没有影响,检测胎儿脐静脉血LEP水平,可以作为预测胎儿体重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糖耐量正常孕妇发生巨大儿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糖耐量试验正常孕妇的孕期血糖水平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 方法 选择孕晚期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的孕妇200 例,按新生儿体重分为正常组及巨大儿组,每组各100 例。采用样条函数对孕妇糖耐量检验结果的各时点值进行拟合,计算出曲线下的面积,同时对两组孕妇各项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孕妇身高、体重及宫高、腹围的增长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孕妇糖代谢过程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于糖耐量正常的孕妇,巨大儿的发生与糖代谢无相关关系,而与孕妇的身高、体重及宫高、腹围的增长幅度有关。故对上述孕妇需加强监测,给予合理营养指导,是减少巨大儿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母婴人乳头状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孕期、产褥期妇女及其新生儿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03例孕产妇(观察组)宫颈及阴道分泌物、外周静脉血标本中HPV-6,11、16、18型DNA,其中孕早期30例,孕中期42例,孕晚期31例,孕晚期妇女监测到产褥期;以同期门诊要求带宫内节育器妇女30例为对照组,同时检测孕晚期妇女分娩的新生儿咽部分泌物标本。结果 孕早、中、晚期、产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Preeclampsia remains a major cause of perinatal and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orldwid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is known to be critically involved in placenta development processes. Dickkopf-1 (DKK1) is a key regulator of this transduction pathway.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maternal serum DKK1 levels and placental mRNA levels of DKK1 and β-catenin in preeclamptic and normal pregnant women at delivery. Methods The present study included 30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and 30 women with normal pregnancy. Maternal serum DKK1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ELISA. Placental mRNA levels of DKK1 and β-catenin were detected using RT-PCR. Results Decreased maternal serum DKK1 levels were associated with worse maternal and fetal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HELLP syndrome, determination of one or more pathological symptom and IUGR diagnos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ternal serum DKK1 levels was reported between preeclamptic women and women with normal pregnancy. Placental mRNA DKK1 levels were lower in preeclamptic women compared with normal pregnant women. Placental mRNA β-catenin level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reported the aberrant placental mRNA DKK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In addition, worse preeclampsia features wer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maternal serum DKK1 levels. Hence, aberrant Wnt/β-catenin signaling might present a plausible mechanism in preeclampsia pathogenicity. Dysregulated expression of DKK1 at gene level in the placenta but not at protein level in the maternal serum might confirm the notion that preeclampsia is a type of placenta-derived disease. Key words: preeclampsia, Wnt/β-catenin signaling, Dickkopf-1 (DKK1), serum, placenta, pathogenicit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雌激素下后血浆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服用结合雌激素加安宫黄体酮对NO、E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绝经妇女作为绝经组,28例有围绝经期症状的妇女作为围绝经组,26例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作为正常月经组。绝经组中30例服用结合雌激素加安宫黄体酮者为绝经1组,另外20例服用碳酸钙治疗者为绝经2组,绝经1期及绝经2组用药时间均为6个月。以上各组均取静脉血测定NO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ffice and home blood pressure (BP) monitoring in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pregnant women. Methods: We compared the mean of 1 week home BP with office BP, measured by aneroid devices, in 20 normotensive women (68 BP assessments) and 100 women with mild essential chronic hypertension without superimposed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429 BP assessments). Different approaches were used including the Bland-Altma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office and home BP. Results: Systolic office BP in normotensive women (p = 0.004) and diastolic office BP in hypertensive women (p = 0.001) were lower than home BP. The concordance between office and home BPs was better for diastolic BP than for systolic BP. Only a small number of hypertensive women presented home BP ≥135/85 mm Hg. Conclusions: In our study population, the concurrence between office and home BPs is good with the exception of systolic BP in normotensive women. Hom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criteria used in nonpregnant individuals are not adequate in pregna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