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乳腺摄影降低辐射量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X线摄影中降低射线剂量曝光条件的优化选择.方法:在全自动(kV和mAs均自动,即auto filter)和半自动(手动kV、mAs自动,即auto time)曝光模式下对不同厚度的模体进行曝光,对所得照片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其剂量.结果:同一厚度模体在不同曝光务件下所得照片影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厚度模体在autofilter模式下所得照片影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即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ol,AEC)装置工作状态正常.在各种曝光条件组合中,kV高的曝光条件组合X线摄影剂量低;auto filter模式下X线摄影剂量均不是最低的.结论:在乳腺X线摄影的实际工作中,首先应确保AEC的正常工作状态;在不影响照片影像质量的情况下,选用AEC装置的autotime模式适当提高kV,降低摄影剂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在相同管电压条件下,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技术,选择kV与kV-mA两种不同模式对胸部数字X线(DR)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14例受检者分为A、B两组,两组管电压均为125kV,均采用AEC技术,A组59例,采用单因子控制技术(kV);B组55例,采用双因子控制技术(kV-mAs),分别记录mA、mAs、ms、剂量面积乘积(DAP)和基于信号的曝光指数(EI-S),mA按照公式mA=mAs/s计算,并由两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受检者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曝光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mAs、ms、D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EC技术条件下,选择双因子控制技术较单因子控制技术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并能保证胸部DR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成荣  陈光文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32-1134
目的:分析DR床旁机X线管周围辐射剂量的分布规律,指导操作人员及同室其他人员选择相对合理位置,减少辐射。方法:采用成人胸部床旁摄影参数,将DR床旁机球管正对水模进行多次曝光,以X线管焦点为中心选择2个辐射平面共40个测量点,使用辐射剂量仪记录每次曝光时各测量点的瞬时最大剂量值,取每个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测量点的辐射剂量值。结果:①在X线管长轴与入射中心线平面,不同距离各测量点的辐射剂量值分别为:200、190、150、140、90、80、15μGy/h(50cm),170、155、120、110、80、70、11.5μGy/h(100cm)和130、115、90、80、60、50、9.5μGy/h(150cm);②在X线管短轴与入射中心线平面,不同距离各测量点的辐射剂量值分别为198、186、146、132、86、75、15μGy/h(50cm),166、149、115、101、75、65、11.5μGy/h(100cm)和124、108、84、69、54、46、9.5μGy/h(150cm);③入射中心线上距焦点100cm处辐射剂量均为350μGy/h。结论:DR床旁机X线管周围辐射剂量存在阴极侧大于阳极侧、距焦点距离越远辐射剂量越小和从入射中心线到X线管正后方两侧剂量逐渐减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DBT)中平均腺体剂量(AGD)与乳腺密度、压迫厚度的关系。方法:搜集在DBT Combo模式[即DBT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分别在同一乳腺、在同一压迫厚度下进行摄影]下行双侧乳腺摄影的女性患者271例。分析共542幅DBT和542幅FFDM的单侧乳腺头尾位图像。结果:①压迫厚度与AGDDBT呈正向较强相关(r=0.920,P<0.001),乳腺密度与AGDDBT呈正向较弱相关(r=0.263,P<0.001)。压迫厚度和乳腺密度分别是AGDDBT的独立影响因素(B压迫厚度=0.046,B乳腺密度=0.084,P<0.001)。压迫厚度对AGDDBT的影响较乳腺密度大(压迫厚度、乳腺密度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940、0.143)。②压迫厚度与△AGD(AGDDBT减去AGDFFDM)呈负向较弱相关(r=-0.287,P<0.001),乳腺密度与△AGD呈负向中等相关(r=-0.616,P<0.001);乳腺密度和压迫厚度分别是△AGD的独立影响因素(B压迫厚度=-0.012,B乳腺密度=-0.219,P<0.001);乳腺密度对△AGD的影响较压迫厚度大(压迫厚度、乳腺密度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580、-0.366)。③在乳腺密度>75%且压迫厚度为56~75mm和76~95mm时,AGDDBT均值低于AGD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密度为25%~50%且压迫厚度为76~95mm时,AGDDBT均值与AGDFFDM相仿(P>0.05)。在乳腺密度为51%~75%且压迫厚度为56~75mm时,AGDDBT均值与AGDFFDM相仿(P>0.05)。在其他乳腺密度和压迫厚度分层中(压迫厚度均≤95mm),AGDDBT均值高于AGD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DDBT与乳腺密度、压迫厚度呈正相关,压迫厚度对AGDDBT的影响更大。△AGD与乳腺密度、压迫厚度呈负相关;乳腺密度对△AGD的影响更大。在乳腺密度>75%且压迫厚度为56~95mm时,AGDDBT均值低于AGDFFDM;在其他乳腺密度及压迫厚度分层(压迫厚度均≤95mm)中,AGDDBT均值高于或等于AGDFFD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附加滤过对成人胸部高电压X射线摄影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X射线管负荷的影响,筛选合适附加滤过厚度,优化临床摄影参数.资料与方法 分析心脏手术前后进行检查的32例患者采用0、0.1、0.2、0.3mm铜附加滤过胸部摄影图像的质量,并进行患者皮肤入射剂量和散射线剂量率标准水模实验测试.结果 随着附加滤过板厚度的增加,患者皮肤入射剂量下降约30%,管负荷增加,室内散射线剂量率明显减少.32例患者不同厚度滤过板的各图像质量均具有一致性(P< 0.01).结论 摄影时选用一定厚度的附加滤过板可以减少患者表面剂量,同时不会造成X射线图像质量下降.进行成人胸部高仟伏摄影时,宜添加0.1~0.2mm的铜附加滤过,以达到防护最优化要求.  相似文献   

6.
乳腺机不同靶面-滤过组合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忠周  李爱银   《放射学实践》2010,25(4):441-443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摄影机钼-钼、钼-铑、钨-铑三种不同靶面-滤过组合的辐射剂量。方法:采用西门子Mammomat Novation DR型数字乳腺机,应用上述三种不同靶面-滤过组合分别对15、30和45mm三种不同厚度模体各进行5次投照,测量其辐射剂量并计算平均值。结果:模体为15mm时,三种不同靶面-滤过组合辐射剂量差别不大,而在模体为30mm和45mm时,三种不同靶面-滤过组合的辐射剂量差别显著加大,且钼-钼组合辐射剂量最大,钼-铑组合次之,钨-铑组合最小。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乳腺厚度选择合适的靶面-滤过组合进行摄影,以尽量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腹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体测量因病情需要行腹部CT检查的68例体质量指数(BMI)为18 ~ 24 kg/m2的成年男性腹部CT扫描的腹部径向数据,借鉴CTP515辅助测试模体,制作符合国人尺寸的腹部体环,嵌套Catphan600性能测试模型为观察对象,模拟成人腹部CT低、高对比特点用于实验研究.以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450 mA组为对照组;相同管电压条件下,自动管电流技术组为实验组,其中噪声指数(NI)值设置为4 ~ 20,共14组,管电流范围10~ 450 mA.对模型进行扫描.测量Catphan600模体中心均质区域CT值,验证模型对X线衰减的等效性.记录每组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指标容积CT剂量指数(CTD Ivol)、个体化剂量估计值(SSDE)、剂量长度积(DLP)、有效剂量(ED)及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值(SD)、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3名分别来自不同医院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腹部诊断医师对Catphan600模体中的CTP515低对比目标显示程度(LCD)模块及CTP528高对比目标显示程度(HCD)模块进行独立主观评价.对NI值与SDb、CNR、CTDIvol、DLP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LCD模块评分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NI组间SD、CNR及CTDIvol值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t检验.LCD和HCD评分的组内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检验,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 Test秩检验.3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结果 实测人体正常肝脏组织CT值为(52.8 ±9.1)HU,腹部模体中心区域平均CT值为(50.8±1.0) 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P>0.05),偏差程度为4.9%.此模型与成人腹部对X线衰减具有较好的等效性.所有辐射剂量指标均随NI值增大而降低,NI值增加1个单位,辐射剂量指标CTDlvol、SSDE、DLP和ED值分别平均下降1.23 mGy、2.03 mGy、13.20 mGy·cm、0.20 mSv.NI值与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指标间呈高度线性相关(r=0.871~0.982,P值均<0.05).实验组NI =4 ~7组与对照组间SD、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3 ~-0.17,0.03 ~1.12,P值均>0.05).实验组NI=4~ 10组与对照组间LC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1.637 ~0.000,P值均>0.05).实验组NI =4 ~ 13组与对照组间HCD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1.423 ~0.000,P值均>0.05).3名医师对LCD、HCD评分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为0.743、0.795.结论 在腹部CT扫描中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确保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同摄影源像距对小儿胸部数字X线技术(DR)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至2018年收治的60例行胸部X线(DR)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首先进行体模预实验曝光,采用同一管电压和不同摄影源像距(SID)(80~150 cm),其中10 cm为1组,记录每次曝光的毫安秒和入射体表剂量(ESD)。选取体模预实验中ESD相对低剂量和剂量适中的2组(90 cm和110 cm)开展临床试验。所有患儿住院期间采用同一X线机对同一患儿进行胸部DR的初查和复查,并分为初查组和复查组,初查组采用SID=110 cm,复查组采用SID=90 cm,由3位影像学专家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打分。结果通过影像学专家评判,80~150 cm的DR曝光图像质量无差异,且不同的SID下实施胸部体模DR,得到的毫安秒与辐射剂量不相同,同一体模在相同曝光指数下,随着SID的增大,毫安秒与辐射剂量均逐渐增大;初查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9±1.0)分,复查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9±1.0),2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DR胸部摄影中不同SID,其体表辐射剂量具有明显差异,SID为90 cm时能够大幅度地降低X线管的输出剂量,减少体表辐射剂量,延长X线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戴丽娟  王霄英  郭小超  高歌   《放射学实践》2013,28(3):291-293
目的:对比3台不同CT设备的常规检查辐射剂量,探讨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常规检查辐射剂量的影响效果。方法:3台CT扫描仪为A、B、C,其中C设备应用迭代重建技术。A和B扫描仪使用原来常用的每台设备记录一周内成人不同部位扫描的实际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每台设备每个部位记录数据各40例。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取不同部位相同层面兴趣区,测量噪声值(S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台CT设备不同部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头部辐射剂量比较,B组比A组下降7%(2.84/45.5),C组比A组下降5%(2.12/45.5);胸部辐射剂量比较,C组比A组下降55%(8.1/14.87),C组比B组下降了62%(10.78/17.55);冠脉CTA辐射剂量比较,C组较A组下降了10%(5.57/53.63),C组较B组下降了25%(16.46/64.52);腹部辐射剂量比较B组较A组下降了12%(269.83/2297.21),C组较A组下降了7%(171.95/2297.21)。结论:三台不同CT设备的日常检查辐射剂量有区别,C设备应用迭代重建技术后辐射剂量低于另外两台CT设备,尤其是在胸部和冠脉CTA检查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前瞻性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方式对鼻咽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采用GE16排螺旋CT(Lightspeed16)以相同曝光量/周及扫描范围对60例鼻咽部患者在不同扫描方式下行MSCT检查。轴位扫描采用:16通道、2i/周、4i/周和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序列组合即Axial(1)、Axial(2);螺旋扫描采用:16通道、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0.625mm、螺距0.938:1、床速9.37组合即Helical;其他的扫描参数相同:mAs、kV、标准重建、显示野、扫描野。扫描结束后机器自动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射线有效率(Dose);在AW4.2工作站分别测量轴位和冠状位图像上两侧翼肌及一侧咽鼓管圆枕的CT值的标准差视为图像噪声值。对不同扫描方式及组合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并对图像噪声值进行q检验。结果 Axial(1)、Axial(2)和Helical三组之间的图像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轴位P=0.821、q=0.204,冠状位P=0.974、q=0.027),轴位扫描图像比螺旋扫描图像更清楚;有效剂量(ED)分别为:1.08mS...  相似文献   

12.
螺距对下肢CTA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螺距对下肢CTA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60例,按不同螺距随机分成3组进行扫描,A组:1.375;B组:0.984;C组:0.516。扫描结束后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对3种螺距扫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扫描总时间(To-time)采用方差检验(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3组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是14.94mGy、20.87mGy、39.83mGy;DLP分别为1698.75±74.78mGy/cm、2331.87±62.62mGy/cm、4485.69±205.00mGy/c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辐射剂量最低,C组辐射剂量最高。3种螺距扫描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是3.55±0.40、3.67±0.28、3.66±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扫描总时间分别是12.34±0.54、17.04±0.44、32.78±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螺距扫描所用时间最短。结论采用螺距为1.375的扫描可减少病人的辐射剂量,且图象质量较好,可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数字X线摄影管电压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选择手动曝光模式,分别在钼/钼(Mo/Mo)、钼/铑(Mo/Rh)、铑/铑(Rh/Rh)3种阳极靶/滤过组合下,采用25、28和31 kVp 3种管电压以32 ~ 140 mAs范围内的14个管电流值对CIRS 015乳腺模体曝光(相当于50%的腺体和50%的脂肪、压迫厚度为4.2 cm的乳腺).记录每次曝光的皮肤入射剂量(ESE)和平均腺体剂量(AGD);测量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品质因素(FOM),计算上述参量的平均值,比较相同靶/滤过组合不同管电压的AGD、ESE、ESE/AGD、SNR CNR和FOM均数.统计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2)选择手动曝光模式,采用Mo/Rh滤过组合和固定管电流56 mAs以23 ~ 33 kVp范围内的11个管电压值,对CIRS 015乳腺模体曝光,记录每次曝光后系统显示的AGD和ESE值,测量计算图像的SNR、CNR和FOM值,绘制AGD、ESE、ESE/AGD、SNR、CNR和FOM变化曲线.结果 Mo/Mo组合时25、28和31 kVp的AGD、ESE、SNR、CNR、FOM值分别为(1.25±0.56) mGy、(6.46±2.86) mGy、71.52 ±8.37、1.91±0.26、3.21±0.68,(1.94±0.85) mGy、(9.18 ±4.07) mGy、144.46±11.31、2.41 ±0.28、3.37±0.96和(3.01±1.38) mGy、(12.60±5.59) mGy、128.89±15.29、2.47 ±0.31、2.31±0.76; Mo/Rh组合时为(1.23±0.55) mGy、(5.26±2.33) mGy、67.31 ±4.11、1.82 ±0.19、3.01±0.82,(1.86±0.84) mGy、(7.57±3.34) mGy、139.54±12.16、2.30±0.25、3.23±0.92和(2.81±1.24) mGy、(10.48 ±4.62) mGy、127.77±15.14、2.59 ±0.31、2.67±0.68;Rh/Rh组合时为(1.09 ±0.48) mGy、(4.89±2.16) mGy、67.46±2.23、1.48±0.72、3.08±1.69,(1.75 ±0.78) mGy、(6.88 ±3.03) mGy、137.74±14.65、2.37 ±0.26、3.62±1.07和(2.59±1.13) mGy、(9.32 ±4.12) mGy、117.91±19.05、2.51 ±0.31、2.74±0.84.两种实验方法均显示:相同靶/滤过组合的AGD、ESE和CNR值随着管电压的升高而升高,ESE/AGD随着管电压的升高而下降.实验1表明28 kVp的SNR和FOM均高于25 kVp和31 kVp.实验2显示SNR和FOM曲线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管电压的AGD、ESE、ESE/AGD、SNR、CNR和FOM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为4.391~528.848,P值均<0.05).其中,Mo/Mo和Rh/Rh组合时28 kVp与31 kVp的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种靶/滤过组合25 kVp与28 kVp之间的FOM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压迫厚度4.2 cm,50%脂肪和50%腺体乳腺,不同管电压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应用不同附加滤过对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设备采用数字乳腺机、配套的后处理工作站和5M高分辨率医用显示器.首先采用自动曝光模式对Fluke NA 18-220模体中含有模拟钙化群、纤维及块状物的蜡块和不同厚度的BR12模体(总厚度分别为1.6、2.6、3.6、4.6、5.6、6.6、7.6和8.6 cm)进行曝光,然后采用与自动曝光模式相同的管电压、管电流、压力、压迫厚度、阳极靶面及不同附加滤过板依次对不同厚度的模体进行手动曝光.记录2种曝光模式下,采用钼(molybdenum,Mo)和铑(rhodium,Rh)附加滤过板获得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ular dose,AGD)、表面入射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标准的影像评分等参数值,并对Mo和Rh两组的上述参数值及AGD、ESD随模体厚度增加的增幅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Mo、Rh滤过两组中AGD和ESD均随模体厚度的增加而增高.Rh滤过组中AGD、ESD的增幅值分别为0.423±0.190和3.057±2.139,低于Mo滤过组的0.539±0.246和4.731±3.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96和3.605,P值均<0.05).Mo滤过组的AGD和ESD分别为1.915±1.301和12.516±11.632,Rh滤过组分别为1.484±1.041和7.969±7.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14和3.209,P值均<0.05).两组的SNR、CNR及影像评分值均随着模体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同一被照体,采用相同的摄影条件时,Rh滤过板相对于Mo滤过板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差别;同时随着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偏离扫描野等中心点对CT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固定管电流和ATCM技术扫描等中心点及不同偏心位置的质量保证水模。其他采集参数保持一致。记录不同扫描位置定位像的大小和CT值,以及图像的mA和噪声。结果随着水模偏离球管的距离增加,定位像越小,但CT值无改变。固定管电流扫描,随着偏离等中心点距离的增加,图像噪声越明显。ATCM技术扫描,等中心点以上100mm到等中心点以下70mm,管电流是等中心点的168%到78%,图像噪声从91%增加到122%。结论应用ATCM技术扫描,偏离扫描野等中心点将显著增加图像噪声或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优化扫描范围(FOV)对冠状动脉CT成像(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FOV为气管分叉处至心脏下缘1 cm;B组FOV根据平扫图像确定,即冠状动脉树上缘1 cm至心尖部心包即将消失的层面.记录患者增强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选择冠状动脉不同节段测量其对比剂增强水平.分析A、B两组的FOV、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质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FOV、ED分别为(15.31±1.51)cm、(15.10±2.00) mSv,均高于B组的(13.51±1.68)cm、(12.02±1.40)mSv,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显示冠状动脉1303个节段,A组669个节段,B组634个节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及左回旋支(LCX)近段CT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平扫图像优化冠状动脉CTA FOV,既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能保证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DR与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辐射剂量与成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在相同的辐射剂量下用DR和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对ALVIM统计学摄影模体TRG进行曝光,记录摄影条件和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然后固定此摄影条件kV值,选用不同mAs值(分别为3.2、4.0、4.3、4.8和5.2 mAs)用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对模体进行曝光,记录表面入射剂量,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3名影像医师进行视读打分,按照5分值判断法评判,绘制ROC曲线,计算每种信号的判断概率值(Pdet),对不同摄影系统及条件下3名观察者对模体影像信息的判断概率平均值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比较.结果 在辐射剂量为137.5 μGy时,DR所摄取模体影像内容物中0.5 ~ 1.0 nun直径骨代替物和0.9 ~ 2.0 mm直径肌肉代替物的Pdet值分别是0.742~0.923和0.635 ~0.900,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所得模体影像内容物中上述直径的骨代替物和肌肉代替物的Pdet值分别是0.526 ~0.586和0.473 ~0.560;DR和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对不同直径的骨替代物ROC曲线Pdet相差为0.216 ~0.337,以直径1.0mm为著,相差0.337;二者对直径0.9~2.0mm的肌肉替代物相差为0.075 ~0.342,以直径2.0mm为著,相差0.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5.30,P<0.01).当CR双面阅读系统的摄影条件增为75 kV、4.8 mAs时,辐射剂量为180.4μGy,两种摄影系统所摄取影像ROC曲线的Pdet值基本相同,二者对直径0.5~1.0 mm骨代替物ROC曲线的Pdet相差为-0.003 ~0.009;二者对直径0.9 ~2.0 mm肌肉代替物ROC曲线的Pdet 相差为~0.005 ~0.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23,P>0.05).在相同的判断概率值Pdet下,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所用表面入射剂量为180.4 μGy,DR所用的表面入射剂量为137.5 μGy.结论 在相同曝光条件下,DR对模体内容物的检出率高于CR双面成像系统;在获得相似图像质量时,DR的辐射剂量低于CR双面阅读成像系统.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东  许传军  孙贞超  邵长青  卢振明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39-114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临床疑诊外伤性骨折患者68例,知情同意后分别行胸部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图像行0.625mm薄层重建与曲面重建,由两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及骨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评价低剂量扫描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两组的CT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方法分别诊断肋骨骨折286处和281处,其诊断符合率为98.25%。两组扫描模式对肋骨显示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模式的加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13.46±1.13)mGy,低剂量扫描模式CTDIvol为(5.42±0.76)mGy,低剂量扫描模式较常规剂量扫描模式的CTDIvol值下降了59.7%。结论: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模式可用于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具有与常规剂量扫描同等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