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不同产地蒺藜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基因序列,确定不同产地的蒺藜在种质遗传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定不同产地蒺藜的rDNA-ITS基因序列。结果测得ITS碱基序列742 bp,其中ITS1全部序列267 bp,5.8 S全部序列167bp,ITS2全部序列209 bp。6个产地的蒺藜样品的ITS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结论不同地区的蒺藜在种质上没有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2.
花椒及其混淆品的rDNA ITS区序列分析与鉴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不同居群的花椒及其混淆品的rDNA ITS区碱基序列的特征及其差异,为花椒的鉴别提供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法对甘肃、陕西、四川、河北等7个花椒居群及3个混淆种的rDNA ITS区(包括ITS1,5.8S,ITS2)碱基序列进行序列测定。结果首次报道花椒ITS区的碱基序列,序列总长度为619-620 bp,长度变异较少,与混淆种长度仅相差4 bp。花椒各居群中,rDNA ITS区碱基序列有15个变异位点、12个信息位点、3个特异性识别位点。与混淆品间的碱基差异则较为显著,多达71个变异位点,有4个花椒特异性识别位点。结论依据花椒ITS区的序列特征可准确鉴别各居群的花椒及其混淆品;亲缘关系密切的花椒居群在地理位置上也非常靠近;rDNA ITS序列特征可作为花椒种内和种间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种属——紫苏属各变种间rDNA ITS区的序列以及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现象,设计出位点特异性PCR引物,用于紫苏属各变种间的分子标记鉴别。方法对紫苏属各变种多个体的rDNA ITS区全序列进行了准确测定,运用Clustral X 1.8,MEGA 3.0进行排序并进行SNP分析,从而设计出鉴别各变种的等位基因位点特异性PCR鉴别引物。结果紫苏属各变种(紫苏、白苏、鸡冠苏和耳齿紫苏等)的rDNA ITS区全序列共有615~618 bp的长度,ITS1为233~235 bp,5.8S为179 bp,ITS2为203~204 bp,GC含量为61.5%~61.9%。从rDNA ITS区碱基变异的整体情况来看,紫苏属各变种间不仅在非编码的转录间隔区ITS1和ITS2内存在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ncSNP),而且在保守的5.8S编码区内也存在3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即编码区SNP(cSNP),所有的SNP均只具2等位多态性。5.8S区cSNP的出现与产生该变异的变种出现的显著形态差异关联。本文还利用这些SNP位点设计出了鉴别紫苏属各变种的位点特异性PCR引物,无需测序即可对紫苏属的原植物及“苏子”、“苏叶”等药材进行有效准确的分子鉴别。结论紫苏属药用植物rDNA ITS区存在的SNP可用作紫苏属各变种鉴别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中日产川芎的matK、ITS基因序列及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中国产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及日本产川芎Cnidium officinale Makino的核基因组ITS和叶绿体基因组matK序列,为探讨中日产川芎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川芎和日本川芎的ITS基因和matK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变异分析。结果川芎和日本川芎的matK序列长度均为1268 bp,编码422个氨基酸。ITS1-5.8S-ITS2序列长度均为699 bp,其中18S rRNA基因3′端序列54 bp,ITS1序列215 bp,5.8S rRNA基因序列162 bp,ITS2序列222 bp,26S rRNA基因5′端序列46 bp。根据排序比较,川芎原植物与其商品药材间的matK基因和ITS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而川芎与日本川芎间matK基因则仅有1个变异位点,即在上游959 nt处1个转换替代(T→C),反映在氨基酸序列则发生一个非同义取代V(GTG)→A(GCG);ITS基因也仅有1个变异位点,即在ITS1上游54 nt处1个转换替代(T→C)。结论通过进化速率较快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基本可以认为中日所产川芎基原一致,日本川芎学名似应改为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DNA条形码和PCR-RFLP技术研究进口紫草ITS2序列的特征,为市场紫草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与真伪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ITS2区域作为对进口紫草和紫草对照药材进行比较、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并基于DNA条形码和PCR-RFLP技术比较不同来源进口紫草的ITS2序列与紫草对照药材的异同。结果:39份进口紫草样品经限制性内切酶AluI酶切后,其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仅DH3在500 bp左右有条带,而在100~300 bp无条带,其余样品均在100~300 bp有2条或3条明显条带;进口紫草样品与紫草对照药材的ITS2序列进行比对,其中样品DH3与紫草对照药材的碱基差异最多,有15个碱基差异,样品F2与紫草对照药材的ITS2序列一致,其他进口紫草样品与紫草对照药材的碱基差异为1~9个碱基;从聚类结果中可以看出进口紫草样品DH3与其他进口紫草样品和紫草对照药材均明显区分,独自为一枝,而与紫草对照药材共同聚为一枝且支持率≥50%的样品共有14个。结论:选用ITS2区域,基于DNA条形码和PCR-RFLP技术,比较了进口紫草与紫草对照药材ITS2序列的异同,为...  相似文献   

6.
鼠尾草属药用植物及其近缘种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迎  李大辉  张英涛 《药学学报》2007,42(12):1309-1313
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分析鼠尾草属药用植物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准确进行基源鉴定、阐明本属内的种间关系及发现新的药用资源提供分子证据。本文从野外采集的27个鼠尾草属植物叶片样品中分离提取DNA,PCR扩增ITS区及5.8S rDNA完整序列并测序,采用Mega 3.1软件进行系统学分析。27个鼠尾草样品的ITS及5.8S rDNA区序列全长为612~617 bp,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的系统发生树部分支持了形态学的属下划分,但对部分种的系统位置特别是三叶鼠尾草和黄花鼠尾草两个亚种的处理上与形态学划分存在明显的分歧。序列分析显示5.8S rDNA序列相当保守,而ITS区段则在亚属间差异明显,且原产我国的该属植物与欧美引进种明显具有不同起源。ITS系统树对于亚属和组的处理较为合理,但对组下的划分则表现出了信息量不足,需要其他相关证据的支持。ITS分析支持了丹参组内其他近缘种作为丹参类药材替代资源的合理性,同时也揭示了甘西鼠尾类高山丹参在遗传上与丹参类药材的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7.
中日产川芎的matK、ITS基因序列及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中国产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及日本产川芎Cnidium officinale Makino的核基因组ITS和叶绿体基因组matK序列,为探讨中日产川芎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川芎和日本川芎的ITS基因和matK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变异分析.结果川芎和日本川芎的matK序列长度均为1268 bp,编码422个氨基酸.ITS1-5.8S-ITS2序列长度均为699 bp,其中18S rRNA基因3′端序列54 bp,ITS1序列215 bp,5.8S rRNA基因序列162 bp,ITS2序列222 bp,26S rRNA基因5′端序列46 bp.根据排序比较,川芎原植物与其商品药材间的matK基因和ITS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而川芎与日本川芎间matK基因则仅有1个变异位点,即在上游959 nt处1个转换替代(T→C),反映在氨基酸序列则发生一个非同义取代V(GTG)→A(GCG);ITS基因也仅有1个变异位点,即在ITS1上游54 nt处1个转换替代(T→C).结论通过进化速率较快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基本可以认为中日所产川芎基原一致,日本川芎学名似应改为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相似文献   

8.
曲茎石斛及其近似种鉴别的形态和DNA分子证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曲茎石斛(南阳居群)与同属近似种:细茎石斛(南阳居群)、霍山石斛(霍山居群)、铁皮石斛(天台居群)药材鉴别的形态及DNA分子证据。方法 对曲茎石斛(南阳居群)及其近似种的药材进行了外部形态和rDNA ITS序列比较。结果 曲茎石斛及其近似种药材的外部形态虽无明显区别,但在rDNA ITS序列上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差异。曲茎石斛(南阳居群)与铁皮石斛(天台居群)的rDNA ITS序列的差异最小,绝对遗传距离为7;但与细茎石斛(南阳居群)及霍山石斛(霍山居群)rDNA ITS区的差异较大,绝对遗传距离分别为40和42。在rDNA ITS区域中,作者共挑选了7个碱基位点用作鉴别曲茎石斛(南阳居群)及其近似种的DNA证据。结论 根据药材的形态特征及rDNA ITS区碱基序列差异,可准确鉴别曲茎石斛及其近似种药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快速、准确鉴别药材香薷及其混伪品,保障香薷的药材质量和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石香薷、江香薷和香薷植物材料分别进行matK和ITS2序列的扩增与测序,测序结果经Codon Code Aligner软件校对,同时从GenBank下载石香薷、江香斋及其易混品种海州香薷、香薷、密花香薷、牛至等物种的matK和ITS序列。其中,ITS序列经隐马尔可夫模型去除两端的5.8S和28S序列,共得到16个物种的ITS2序列50条;经Clustal软件校对共获得9个物种的matK序列28条。通过Mega7.0软件分析matK和ITS2序列,计算所有物种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构建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聚类树,通过ITS2 Database预测ITS2二级结构,采用4Sale软件比对二级结构,通过ProfDistS软件构建基于联合ITS2一级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剖面邻接(profile neighbor-joining,PNJ)系统发育树。结果 基于matK和ITS2序列的遗传距离均表明香薷正品与其各种混伪品之间存在明显barcoding gap。NJ和PNJ进化树的拓扑关系一致,可以区分药材香薷及其混伪品。香薷的ITS2二级结构与其各混伪品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建议matK和ITS2序列均可以作为鉴别香薷与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ITS2二级结构信息的加入可丰富鉴定结果,为香薷药材的准确鉴别、香薷属与石荠苎属植物的科学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ITS2序列分析,对通关藤及其混淆品进行鉴别,确保用药安全。方法:从GenBank下载通关藤序列,使用MEGA5.0软件对测序序列及下载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变异位点、计算遗传距离、构建样品NJ树,运用NCBI Blast进行物种鉴定,并与性状鉴别结果进行核对。结果:ITS2序列分析与遗传距离计算结果显示各通关藤样品间有明显差异,NJ树聚类结果能明显区分通关藤正品与伪品。结论:ITS2可准确鉴别通关藤及其伪品,可用于中药材真伪的快速鉴别,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蛇床子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宪  杨水平  张雪 《药学学报》2007,42(8):877-881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蛇床子药材的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建立评价其质量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Shimadzu C18色谱柱,以乙腈-0.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5 nm和322 nm,测定了35批不同来源的蛇床子药材的HPLC-UV指纹图谱以及其中4批代表性药材的HPLC-DAD-MS图谱。根据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将蛇床子药材分为4类;利用HPLC-DAD-MS技术分析了4类药材化学组成上的异同,分别在4类药材中指认了8个,7个,4个和2个香豆素类成分。提示本方法可用于蛇床子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并可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Ding X  Xu L  Wang Z  Zhou K  Xu H  Wang Y 《Planta medica》2002,68(2):191-192
The rDNA ITS regions of five Dendrobium species were sequenced. Each Dendrobium species was found to have a unique sequence in the ITS region, so that they could be easily distinguished at the DNA level. The aligned 644 bp of the ITS region includes 235 bp ITS1, 163 bp 5.8S, and 246 bp ITS2. One hundred and eighty-nine sites are variable. The sequences of D. officinale could be easi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ther four adulterant species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variation at 11 sites, 7 in ITS1, 1 in 5.8S, and 3 in ITS2. These could be used as molecular characters to distinguish the stems of D. officinale from the adulterants.  相似文献   

13.
中药黄草石斛rDNA 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目的 研究黄草石斛ITS片段遗传多样性,分析该片段在黄草药材DNA分子鉴别和石斛属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用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用双脱氧终止法(Sangerdideoxy)测序。结果 获得核糖体DNA中ITS和5 8SrDNA完整序列,14个石斛类群的ITS 1与ITS 2序列的长度分别为228-233bp和242-247 bp。石斛种间ITS 1序列的差异百分率为11.79% - 31.58% ,ITS 2序列的差异百分率为10.29% - 25.30% ,金钗石斛种内ITS 1序列的差异百分率为0.87% ,ITS 2序列无差异。石斛各类群与外类群的差异百分率ITS 1序列为23.56% - 36.89% ,ITS 2序列为26.5.2 % - 33.31%。用NJ法根据ITS 1与ITS 2序列数据重建系统发生树。结论 两段序列在石斛种内保守,在种间有较大的差异,与外类群的差异最大,可作为中药黄草石斛分子鉴定的标记,而石斛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蛇床子药材的指纹图谱及其中4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21批蛇床子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共有峰.以10个共有峰峰面积为变量,采用组间连接法对21批蛇床子药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相同超高效液相色...  相似文献   

15.
GC-MS法分析两产地蛇床子中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缨  顾瑶华  朱磊 《中国药房》2008,19(33):2603-2605
目的:分析安徽和河南两产地蛇床子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蛇床子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检测两产地蛇床子中挥发油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用毛细管GC法分离并鉴定各峰对应的化合物。结果:安徽产蛇床子鉴定出36个成分,河南产蛇床子鉴定出45个成分,二者只有28个成分相同,差异较大。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蛇床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志洁  姚仲青  朱虹 《中国药房》2010,(11):1022-1024
目的:建立洁阴泡腾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制剂中的白鲜皮、苦参、黄柏、蛇床子、花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以TLC法鉴别白鲜皮、苦参、黄柏、蛇床子、花椒,方法具有专属性。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208~1.0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8);平均回收率为101.38%,RSD=1.39%(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洁阴泡腾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