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治疗方法 :以取膀胱经和任脉经穴透刺为主 ,再取部分散风益气活血经穴相辅。操作 :取 30号 6~ 8寸毫针 5支 ,患者俯卧位 ,取风门透刺至督俞 ,肝俞透刺至气海俞 ;任脉 :患者仰卧位 ,取 30号 6~ 8寸毫针 3支 ,上脘透刺至水分 ,阴交透刺至中极 ,天枢透刺至水道 ,同时取 2 8号 2~ 3寸毫针 6~ 8支 ,风池透风池 ,并针刺止痒穴 (位于三角肌外缘中点 )、大椎、曲池、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以上各穴均严格消毒方可进针 ,手法用捻转补泻结合进针 ;取上海产G 680 5电针治疗仪 ,按一对线同侧邻近相连法把上述毫针接上线夹 ,用Ⅱ频率 ,强度以病人舒…  相似文献   

2.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银屑病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尚志英 《中国针灸》1998,18(8):504-504
自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银屑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0年,其中0.5~2年24例,3~10年24例,19~20年14例,21~30年6例。2 治疗方法2.1 取穴 大椎、肺俞、脾俞、曲池、血海、三阴交。以上穴位大椎穴每次必取,其余穴位每次交替交叉选用。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先准确标记穴位,而后取10ml无菌注射器装7号针头,抽取患者肘静脉血6ml,将穴位严格消毒后,每穴注入血液1ml,(肺俞、脾俞穴斜刺,其他穴位直刺)。每5天治疗1次。因抽取血液时针管…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疗法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效应,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近年来亦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现就穴位注射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情况予以综述。带状疱疹郭氏报道用维生索B_(12)100ug,取双侧曲池穴注入,日1次,共治疗带状疱疹200例,经2-8次治疗,全部治愈,杨氏报道用醋酿强的松龙1ml加2%普鲁卡因4~6ml,混合分注所选穴位,取穴:肝胆湿热者取肝俞、胆俞、太冲等;其次按疱疹分布部位循经取穴,日1次,共治疗本病40例,痊愈38例,显效2例。另有人用同法治疗20例,痊愈18例,显效2例。有报道用维生素B_(12)500ug加0.5%盐酸普鲁卡因8-10ml,取病变段患侧夹脊穴3-5个,每穴注药1-2ml,余药注入双侧外关或双  相似文献   

4.
鱼腥草肺俞穴位注射治疗咳嗽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2 0 0 1年~ 2 0 0 2年采用鱼腥草肺俞穴注射 ,治疗咳嗽 2 6例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6例中男性 1 6例 ,女性 1 0例 ;年龄 6个月~58岁 ;病程 3天~ 1个月 ;临床检查均未发现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及其它明显器质性病变。治疗方法肺俞穴在背部 ,当第 3胸椎棘突下旁开 1 .5寸。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长 5号注射器 ,抽吸鱼腥草注射液 2 ml,注入两侧肺俞穴 ,每穴各注射 1 ml。每日 1次 ,5天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咳嗽消失 ;好转 :咳嗽减轻 ,次数减少 ;无效 :治疗 3个疗程病情无明显变化。本组经治疗 1~ 3个疗…  相似文献   

5.
针刺为主治疗胆结石3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琳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6):252-252
笔者近年来,采用以电针为主,结合口服金钱草汤,辅以运动等综合疗法治疗胆结石,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般资料38例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均在28~70岁;病程以B超确诊时起算;半年以内者18例,半年~1年7例,1~3年5例,3~5年4例,5年以上4例;胆囊结石35例,均为多发性结石,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颈部结石1例;合并慢性胆囊炎32例,急性胆囊炎4例,胆囊萎缩2例;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型18例,肝郁气滞型16例,脾虚胆瘀型4例。治疗方法1.空腹先服金钱草汤或排石冲剂500~1000ml。2.主穴取胆俞(俞穴)、日月(募穴)。配穴取肝俞(俞穴)、期门(募穴)或脾俞(俞穴)、章…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急、慢性腰部软组织损伤54例,收到消除或缓解腰痛效果,介绍如下。本组男37例,女7例;年龄19~35岁18例,36~54岁22例,55岁以上仅4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仅4天;首次发病5例,2次以上发作者39例。在无菌操作下,用5毫升注射器配7号针头拙取患者静脉血2.5~3毫升,然后迅速将针头对准气海俞、关元俞共4穴,每穴皮内注入0.5~0.6毫升,使穴位皮肤形成紫褐色鸡皮疙瘩样淤血斑,尽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生发合剂治疗斑秃8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斑秃为头皮毛发骤然发生一处或多处斑片状脱落,俗称“鬼剃头”,属中医“油风”范畴,一旦罹患影响容貌,造成患者精神上的负担。笔者用生发合剂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把近10年来治疗的80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2 治疗方法取双侧肺俞、曲池、血海及病灶局部1~3处(视病灶大小而定)。用10ml注射器及5号针头,抽取生发合剂6ml,令患者端坐,取上述穴位及病灶处,经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斜刺或直刺0.8~1.5cm,回抽无血即注入药物,每穴(处)注射0.5~1.0ml药液,3日1次,10…  相似文献   

8.
封闭加中药治疗中风期呃逆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 1 取安定针10mg(2ml),在双膈俞穴行常规消毒后选7号穿刺针头直刺或向脊髓斜刺0.4cm左右有针感后将药液快速注入,每穴1ml,1次不效,次日再封。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主穴取迎香、鼻渊(迎香穴外侧旁开0.5寸)。配穴取肺俞、合谷、足三里。方法:针刺迎香穴,指揉鼻渊穴;或指揉迎香穴,针刺鼻渊穴。隔日1次,交替选用。同时每日针刺肺俞、合谷、足三里。迎香穴与鼻渊穴均略向鼻根方向斜刺,进针0.5~1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肺俞向脊柱正中斜刺1.0~1.5寸,合谷穴直刺0.5寸,足三里直刺1.0~1.5寸。此3穴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均留针30分钟。起针后,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揉按迎香穴或鼻渊穴,每次15分钟。上述方法连续治疗20天。结果: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痊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21例(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10.
穴位处方 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悬钟. 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选用血塞通注射液2ml(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均取患侧,每次治疗交替选穴,上肢2穴,下肢2穴,用带6号针头的5ml注射器抽吸血塞通注射液2ml,准确取穴定位后,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快速刺入穴位,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液,即可将药物注入,每穴0.5ml,隔日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1.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笔者应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1 0 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0 8例中男性 66例 ,女性 42例 ;年龄 6~ 1 4岁 ,平均 9.2岁 ;病程 1~ 1 3.5年。病情程度 :轻度2 8例 ,中度 76例 ,重度 4例。所有患儿入选时无哮喘急性发作。治疗方法1 0 8例患者均采用穴位注射合中药内服方法治疗。 1穴位注射 :取膻中穴、定喘穴或肺俞穴、大椎穴。常规消毒 ,用 5 ml一次性注射器套 4.5号针头 ,抽取 2 ml的生理盐水注入冻干脾转移因子粉剂 2 mg中 ,溶解后 ,抽取 1 .0 ml,用快速进针法将…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采用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的方法,用穴位割治埋线术治疗支气管哮喘,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10ml行穴位皮下浸润麻醉,按压并轻揉穴位局部皮肤片刻。取穴:①腕横纹上2寸内关穴;②外踝上8寸丰隆穴;③第四胸椎正中膻中穴;④第七颈椎旁0.5~1寸大椎穴;⑤第七颈椎旁0.5~1寸咳喘穴;⑥第四腰椎旁0.5~1寸肺俞穴;⑦第七腰椎旁0.5~1寸膈俞穴。纵行各切0.5~1cm切口,皮下十字交叉法植入异体长效蛋白药线(已申报国家专利)0.5cm各2根,并各缝合一针。隔日换药1次,7日拆线。口服抗菌消炎止…  相似文献   

13.
治疗方法:发作期取6号或1(1/2)号针头,5ml空管一具,吸取复方蛤蜻针液4ml,局部消毒后,针刺肺俞、合谷,得气后缓注药液,每日2次。控制后每日1次。缓解期选肾俞、足三里,穴注胎盘组织液4m1。  相似文献   

14.
张红石  王富春 《中国针灸》2006,26(5):378-380
目的:探讨脏腑辨证与配穴的关系。方法:通过了解合募配穴、俞原配穴及脏腑辨证的内涵,结合导师王富春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分析脏腑辨证与俞原配穴、合募配穴之间的关系。结果:合募配穴与俞原配穴在治疗脏腑疾病时,收到较好疗效。结论:合募配穴、俞原配穴适用于脏腑病证,且在脏腑辨证的指导下治疗疾病具有临床疗效好、选穴少、患者易接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重温古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相应取穴及其针刺先后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穴位相应,用主穴必用应穴;总结出了阴阳经穴相应、俞募相应、手足同名经相应等8种相应取穴法;临床应用时穴分主应,刺有先后,取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周章玲  王芳 《家庭中医药》2003,10(12):17-17
胃俞(Wei Shu) 归经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刺法 直刺0.5~0.8寸;点刺放血;灸法;火罐;穴位注射。 主治 本穴是治疗胃病的常用穴,临床用于: 1、胃脘痛 急、慢性胃痛取本穴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2 0 0 0 -0 1~ 2 0 0 2 -12 ,采用穴位埋线术共治疗矮身材98例 ,其中男 3 2例 ,女 66例 ,最大年龄 19岁 ,最小 12岁。病例选择标准 :凡身高在 14岁前每年增长速度小于 5cm或每月小于 0 5cm者 ;凡身高在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的正常儿童平均值低于 1~ 3个标准差以下者 ,均可进行治疗。2 治疗方法 选穴 :常用穴 :膈俞、胃俞、肝俞、心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百会、天枢、足三里等 ;根据病情加用阿是穴。具体操作 :采用 12~ 14号腰穿针作专用针 ,把 0 61号羊肠线剪为 1~1 5cm放入套针 ,选好适当的穴位慢慢…  相似文献   

18.
俞募配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远征  陈洪琳 《中国针灸》2006,26(12):863-865
目的:比较俞募配穴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针刺组(30例),穴取肝俞、脾俞、肾俞、期门、章门、京门;常规针刺组(30例),穴取合谷、中极、关元、三阴交;西药对照组(30例),口服达那唑。观察3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肿瘤标志物血清CA125值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总疗效相似,但俞募针刺组在痛经、月经不调、腰骶痛、肛门坠胀等症状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1),且俞募针刺组治疗后血清CA125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EM临床疗效显著,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查阅针灸治疗腹泻文献,探索其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方法:以针灸、针刺、电针、灸法、穴位贴敷、腹泻、泄泻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上检索近11年来针灸治疗腹泻临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12篇,符合要求的文献50篇。经分析天枢、足三里应用频次最高,配穴以大肠的募穴天枢与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所组成的俞募配穴,胃经合穴足三里与大肠募穴天枢所组成的合募配穴,大肠的募穴天枢,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胃经的合穴足三里所组成的合募俞配穴最为常见,治疗方法以温针灸、灸法、电针疗法最为常见。结论:温针灸和灸法是治疗腹泻的常用和有效方法;俞募配穴、合募配穴、合募俞配穴为治疗腹泻的常见配穴方法;天枢、足三里是治疗腹泻出现频次最高的穴位,可作为针灸治疗腹泻基础方,并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   

20.
重温古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相对取穴及其针刺先后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穴位相应,用主穴必用应穴,总结出了阴阳经穴相应,俞募相应,手足同名经相应等8种组成取穴法;临床应用时穴分主应,刺有先后,取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