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对颈动脉近全闭塞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诊断为颈动脉近全闭塞患者通过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及脑血管造影(DSA)治疗,20例患者接受经CEA联合球囊或支架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DSA均显示狭窄基本解除,远端显影较术前好转,脑部低灌注区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过灌注综合征,对症处理后好转。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随访最长22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有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主动脉弓-颅内血管成像(CTA)提示术侧颈内动脉(ICA)闭塞,但无缺血症状,继续随访。结论:颈动脉近全闭塞患者进行复合手术治疗安全可行,可以弥补单一行CEA或血管内治疗的不足,但仍需大样本及长期随访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疗效和体会。方法 4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CEA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均具有脑缺血的临床症状。全组均经颈部彩色多普勒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初期筛查检出,9例、3例、28例分别应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颈动脉狭窄。40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均≥70%,其中合并溃疡病变5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伴另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1例。患者全部行全身麻醉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全部放置动脉临时分流管,行颈动脉血管补片成形术32例。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31例(77.5%),症状好转9例(22.5%)。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1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5.0%(符合美国AHA≤6%的标准)。40例均获随访,在术后6周及3个月复查双侧颈部血管超声,无1例血管再狭窄发生。结论 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科行CEA的95例患者(97次)的临床资料,97次均为初次手术,无二次手术;65例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1例术前曾患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经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程度均大于70%,其中50例狭窄程度大于95%,35例对侧伴有颈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动脉分叉位置平第2颈椎水平5例,第2颈椎水平以上1例。43例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其中18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所有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术后有较明显改善,表现为TIA消失、记忆力明显好转和语言障碍恢复等;1例患者术后出现舌下神经损伤,该患者颈动脉分叉位于第2颈椎水平以上。术后随访6~60个月,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血管内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2年7月-2006年6月15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施行血管内栓塞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15例均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治疗,术中采用闭塞TCCF的瘘口或闭塞颈内动脉,15例患者均完全栓塞,颈内动脉闭塞6例,术后无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理想方法,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开通症状性复杂颈动脉闭塞病变的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2021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成功应用复合手术技术开通症状性复杂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放疗损伤导致闭塞3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5例。结果:8例患者复合手术重建全程颈总动脉闭塞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围术期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1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颈部血肿1例。随访时间为3~39个月,再狭窄1例,为轻度狭窄,未见严重脑卒中,无死亡病例。结论:复合手术是治疗症状性复杂颈动脉闭塞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Barrow A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护理。方法:对8例Barrow A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搏动性突眼的护理经验。结果:7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1例颈内动脉闭塞。8例患者搏动性突眼症状消失,球结膜充血体征于术后3~5天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加强眼部护理是保障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CEA治疗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术后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内均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并且在术后的随访中均未出现脑卒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CEA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80例患者经颈部超声检查、MRI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颈动脉狭窄,经股动脉入路应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颈动脉狭窄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缺血症状术后得到明显改善,短期随访6个月未出现新发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随访2年末发现明显颈内动脉支架部位再狭窄,支架形态无改变.结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闭塞,进行了一侧颈动脉闭塞病变再通术;1例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左侧颈动脉闭塞,对右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行CEA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均是初次手术,4例为双侧狭窄对侧治疗后再次手术;108例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7例术前曾患脑梗死,1例术前无症状(狭窄率〉90%)。所有患者术前经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率70%~99%。其中35例患者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围术期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其余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术后有较明显改善,TIA消失。术后随访2~24个月,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主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Gu YQ  Guo LR  Qi LX  Hua Y  Li XF  Guo JM  Yu HX  Cui SJ  Wu YF  Tong Z  Wu X  Zhang J  Wang Z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5):3197-3200
目的 探讨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寅武医院血管外科白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针对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施行的12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中男9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5.5岁(48~75岁);脑梗死后遗症25例,有脑缺血症状69例,无症状32例;术中62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颈动脉阻断后脑血流速度下降>50%的5例患者采用了动脉转流管;64例患者未行术中TCD监测,均采用了动脉转流管;术中22例分别采用了自体或人工血管补片成形,2例同时行颈-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术中术后采用控制血压、颈动脉压迫等方法防止颅内过度灌注.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全部有症状患者及部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伸舌偏斜10例,2周内恢复8例.随访118例,平均随访时间46.5个月(6~96个月),2例舌偏有改善;2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行支架成形术;4例颈动脉中度狭窄,继续随访;死亡7例,包括2例脑梗死.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术中TCD监测利于防止脑缺血及颅内过度灌注;术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动脉转流管和动脉补片成形.  相似文献   

12.
老年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倒支循环代偿能力。方法对17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老年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检测侧支循环通路。结果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TCD显示大脑中动脉异常波型(MCAAW)68%,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降低(MCAVR)66%,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ROA)70%,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80%,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71%。颈内动脉远段闭塞,TCD显示MCAAW90%,MCAVR68%,ROA15%,ACoA开放51%,PCoA开放61%。大脑中动脉闭塞,TCD显示大脑中动脉血流信号消失67%,MCAAW和MCAVR33%,软脑膜吻合侧支开放100%。结论TCD有助于了解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为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膜剥脱术和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动脉内膜剥脱术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达正常数值,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见动脉瘤形成。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血管成形术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总结 1997~ 2 0 0 2年手术治疗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病 34例的经验。其中 2 3例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 ,11例无任何脑缺血症状。病变部位在颈动脉分叉及颈动脉起始处 2 5例 ,其中 2 2例行单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arotidendarferecfomy ,CEA) ,3例行CEA 补片 ;病变在锁骨下动脉起始处 5例 ,其中 4例行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 ,1例行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搭桥术 ;颈总动脉闭塞 4例 ,均行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搭桥术。结果 32例术后恢复良好 ,1例术后第 4天并发缺血性脑卒中 ,1例因术后第 2天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预防和治疗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急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方法治疗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方法。方法对2例急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下急性颈内动脉切开、血栓取出、颈动脉内膜切除及血管成形术。结果2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完全康复,1例生活自理。随访1—9个月未见血栓形成及血管再狭窄。结论急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卒中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人颈内动脉严重狭窄与闭塞后的颅内血流变化。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34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颈内动脉病变程度、颅内血流变化、侧支循环类型以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16例,单侧闭塞18例。颈内动脉狭窄残余管径0.4—1.7mm。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有3种类型侧支循环,前交通开放占85%,后交通开放为55%,颈内-颈外侧支开放占33%。患侧和健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比较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明显减低并出现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的评价对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动脉内膜切除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脉内膜切除的手术指征、麻醉和手术方法。方法 20例病人22例颈动脉狭窄,其中21例在全麻下手术,1侧采用局麻。20例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27 ̄52分钟,2侧术中采用分流。15侧手术在脑电图监测下进行。结果 17例病人18侧术后顺利;另3例4侧手术,其中3侧椁后分别出现暂时性肌力减退和下部面瘫。19例病人平均随访3年2个月,9例暂时性脑缺血病人中,8例停止发作,1例发作减少,9例脑梗死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