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放置引流管患者95例,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及穿刺部位皮肤护理,保证引流管通畅。结果通过全面的病情观察和胆道引流管的护理,减少了导管留置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后引流管的正确护理至关重要,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胆道外引流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总结胆道外引流感染的预防,以利提高胆道外引流的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经治的临床病例总结各胆道外引流的观察和处理要点。结果 通过向患者说明胆道外引流的重要性,帮助患者适应和解决各种生活问题,消除心理负担,观察引流伤口、胆汁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的位置并保持通畅,使良性患者早日康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 胆道外引流是胆道良性或恶性疾病引发梗阻治疗的一个措施,有时是唯一的姑息性手段,做好引流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恢复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杨洁 《现代保健》2012,(15):68-69
目的:探讨预防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 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策略.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7 月-2010 年6 月收治的57 例恶性胆道梗阻行PTCD 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7 例均穿刺引流成功,术后并发症5 例(8.8%),其中引流管脱落1 例,择期二次PTCD ;2 例消化道出血、2 例胆汁性腹膜炎经对症处理后2~7 d 缓解.结论:加强PTCD 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术后护理干预,能够较好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8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皮肤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观察和护理。结果:83例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78例植入成功,成功率93.97%。术后1个月内黄疸缓解率94.87%。术后17例并发穿刺部位疼痛,13例出现穿刺部位胆汁外渗,2例局限性胆汁性腹膜炎,1例腹腔内出血,3例并发胆道感染,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缓解症状快,效果好,且创伤小,并发症少,但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的落实,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胆道术后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7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对他们实施术后T管引流,并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统计、分析和比较110例胆道术后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110例胆道术后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8.18%(108/110),且均无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对胆道术后T管引流患者采用全面性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生理痛苦,因此,应该在临床上予以广泛的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TCD术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狭窄的护理体会。方法 4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并发胆道狭窄接受了PTCD术的治疗,做好术前护理,术后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情况、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结论 PTCD术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手段,做好PTCD术后的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外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持续脑室冲洗引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例脑室外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持续脑室冲洗病人,严格控制冲洗速度,保持脑室外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气颅,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妥善固定引流管,严密病情观察。结果治愈2例,死亡1例。结论持续脑室冲洗引流治疗过程中护理是关键,控制冲洗液的速度、保持有效引流、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引流管、病情的密切观察等都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马丽萍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454-6454
目的:通过术后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可减少或避免术后感染,保证正常的引流,提高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术后夹闭及开放引流管期间的护理,包括引流管放置的位置、引流液的量、颜色的观察及拔管等方面加强护理。结果通过合理、积极的引流管护理,对减轻脑出血患者合并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起到积极作用。结论精心的引流管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许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4,(15):110-111
目的:探讨分类管理引流管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普外科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按基本条件相当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按照引流管放置的不同位置将引流管分为腔隙引流管、间隙引流管、腔道引流管三类;对照组不进行分类,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通过对引流管进行分类,无并发症患者所占百分比100%高于对照组无并发症患者所占百分比87.5%;观察组引流时间(47.5±29.5)d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68.7±43.3)d。结论按照引流管放置的不同位置将引流管分为腔隙引流管、间隙引流管、腔道引流管三类,加强这种分类的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缩短引流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普外科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胆管梗阻是在胆管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病。若胆管梗阻不解除,持续的胆管梗阻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解除胆管梗阻,有传统的外科姑息性胆管引流手术;胆管切开T管引流;B超或X光下置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及内镜下置胆管引流管均可取得效果。但严重黄疸时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多;PTCD仍属有创减黄,且易脱管,引流范围局限、有一定的并发症及临床护理麻烦。随着治疗性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围组织组织粘连情况及其与时间关系,以期为临床缩短经皮经肝胆道内镜(PTCS)治疗间期的可行性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雄性小家猪随机分为4组:即术后第3、5、7、14 d共4组。开腹逆行穿刺置管形成模型,观察引流管周围腹膜之间的组织组织粘连情况并分级。结果所有模型管周腹膜间出现组织粘连,注入美蓝未见变色,而除管周外其他腹膜间没有组织粘连。其中3 d组组织粘连以Ⅱ级为主;5 d后各组组织粘连以Ⅲ级为主。经秩和检验统计学分析示3 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176.2,P<0.05);5 d组、7 d组及14 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76.2,P>0.05)。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第5 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引流管周围己形成完整致密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60例行胆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实施多学科协同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55.8±6.4)分,高于对照组的(114.5±11.7)分;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重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也积极推动患者参与护理工作,是一种有效支持资源系统,其为患者提供了充分的心理支持及术后康复配合,对胆道手术后T型引流患者的预后有益,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具有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治疗并配合适当的术前、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及术后临床效果观察。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20例患者黄疸均减退,术后均末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经及时处理后导管引流畅通。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患者配合手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水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 48 例经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水患者进行有效的穿刺前准备、穿刺中配合、留置导管护理、胸腔内注药的护理.结果:48 例患者置管时间最长 23 d,最短 4 d,平均 12.6 d,维持了有效引流,无一例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对经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恶性胸水患者的护理要注重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例老年肝内胆管结石并多发肝脓肿合并结肠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胆漏)、造口护理、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结果本例患者术后住院32天,病情稳定后带人工肛袋、T管、腹腔引流管出院,未出现护理并发证。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引流管的引流情况,防止出血、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给予营养支持,帮助其术后康复锻炼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经胆囊管胆道引流与鼻胆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引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胆总管一期缝合经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胆总管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每日引流量、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引流管放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每日引流量、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超声检查两组均未见胆管结石和狭窄,且肝功能正常。结论经胆囊管胆道引流与鼻胆管引流均可达到胆道引流的目的,维护胆道生理功能,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后者可缩短引流管放置时间,二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ERCP技术治疗胆道疾病,保证胆道系统的完整性。方法通过采用内镜技术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明确胆管位置,通过注射造影剂充分了解胆道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妥善固定鼻导管使其能将胆汁和泥沙样结石引流出来,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结果通过运用整体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提高ERCP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争取患者早日康复。结论通过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对16例行ERCP术患者进行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并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一种方便的新型引流装置,有利于安全便捷地导入或导出体内外物质。方法:新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具有穿刺尖头的穿刺管,左右两半穿刺管形成一个内外壁闭合的圆,引流管长度可伸缩,外部有刻度,引流量可调控。结果:新型快速引流装置穿刺进入目标位置后,即可直接将引流管推进到工作状态,可以引流任何组织体腔内、关节腔内的脓液、积液等,提高了医疗操作安全性,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效率。结论:新型引流装置通过特殊巧妙的结构,实现了安全简便的穿刺介入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罗国珍 《现代养生》2014,(4):223-223
胆管癌是一种发生在肝以外的胆管恶性肿瘤,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而且手术方式是进行胆管癌治疗的常见方法。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提升,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往往是在患者意识清醒时,采用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方法来治疗胆管癌,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创伤性小、疗效显著,但是采用这类方法却有很多的并发症。那么治疗在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出现并发症时,要对其并发症进行有效护理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则对皮肝胆管穿刺引流管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护理进行研究,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使得护理治疗可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朱文娟 《现代保健》2012,(26):53-54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在—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术后留置鼻胆管能有效地引流胆汁。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道压力,术后加强对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能保持引流通畅,更好的发挥鼻胆管引流的作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