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我国华南、西南为多发地带。好发年龄为40~59岁,男女比例为2.5~4.1∶1。因鼻咽癌最常见于鼻咽腔的顶部,鼻咽部毗邻颅底,故鼻咽癌颅底侵犯发生率较高。正确区分有无颅底侵犯、认识鼻咽癌颅底侵犯或是颅底骨质的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CT、MRI、SPECT检查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T、MRI和SPE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方法对56例鼻咽癌初治患者进行CT、MRI和SPECT检查。结果CT、MRI和SPECT颅底骨侵犯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14/56)、44.6%(26/56)和28.6%(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3,P=0.037);破坏的部位以斜坡最多见。结论MR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优于CT和SPECT。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侵犯颅内的MRI及CT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侵犯颅内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因素,本文搜集比较了有病理证实的鼻咽癌侵犯颅内患者107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探讨二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比较MRI与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65例鼻咽癌患者的MRI和CT影像资料。结果 MRI与CT对T分期诊断一致者例(68.46%),N分期诊断一致者58例(89.23%),临床分期一致者10例(84.62%)。其中T1期、T2期、N0和N1期差异有显著差异性,CT诊断淋巴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各项目比较χ2值>3.64,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检查有利于评价淋巴转移情况并给出关于肿瘤的准确数据,MRI检查有助于发现鼻咽癌原发灶,应结合患者临床体征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CT和MRI两种方法的对鼻咽癌检出率的差别,评价两种方法在鼻咽癌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病理试验证实为鼻咽癌的38名患者的病例,对比分析其CT、MRI检验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CT和MRI对鼻咽部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2.1%和71.1%,对颅底部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6.8%和84.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鼻咽癌进行影像学检查时,MRI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对鼻咽癌患者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初诊鼻咽癌一共有30例,30例患者均在治疗之前进行鼻咽以及颈部的MRI、CT检测,对2种诊断方法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给予对比。结果60侧(30例患者)咽旁间隙当中,MRI的检出率为46.7%(28/60),CT的检出率为36.7%(22/60)。MRI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采取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CT,在鼻咽癌的三维适形强调放射治疗当中,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以使靶区勾画的精确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在鼻咽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进行诊治的鼻咽癌患者14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分别行CT扫描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鼻咽癌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检查对鼻咽癌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70.4%(100/142),显著高于CT扫描的43.6%(62/1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侵犯检出率为56.3%(80/142),显著高于CT扫描的22.5%(32/1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扫描相比,MRI检查对鼻咽癌患者的病灶部位检出率和颅底部位的检出率均显著较高,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岚 《江西医药》2010,45(5):478-479
目的探讨MRI与CT在判断鼻咽癌局部病灶侵犯范围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部的MRI与CT资料的初诊鼻咽癌病例98例,由两名以上放射学专家分别进行读片,比较两种不同影像方法对鼻咽癌局部侵犯的显示率。结果 MRI和CT对鼻咽癌软组织超腔侵犯和咽后转移性淋巴结方面的显示率分别为93.9%和76.5%;在判断颅底骨质破坏和各通颅孔道侵犯显示率分别为57.1%和29.6%;对颞下窝侵犯显示率分别为26.5%和14.3%;对海绵窦侵犯显示率分别为39.8%和25.5%;对颅内侵犯显示率分别为20.4%和10.2%。结论MRI在检测鼻咽癌软组织超腔侵犯、颅底骨质破坏和各通颅孔道侵犯、颞下窝、海绵窦及颅内侵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35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统计CT、MRI阳性率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35例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20例增强扫描,发现异常9例,阳性率为25.7%;MRI检查18例,显示病灶16例,阳性率88.9%。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检查是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诊断依据,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CT及MRI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8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CT及MRI的检查结果。结果 MRI组在Ⅰb及Ⅱa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在基质浸润、阴道/宫体侵犯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每一种检查方法都存在着优势与弊端,CT及MRI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更好地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脑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CT、MRI表现。结果本组脑内多发病变2例,单发1例。CT表现:多发者表现为双侧额、顶叶皮层下深部白质区、双侧基底节区及丘脑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稍高密度结节或肿块,均明显强化;单发者右丘脑部明显肿胀,内见高低混杂密度影,呈多结节及肿块样强化,周围见明显水肿带。MRI表现:多发者表现为稍长T1、T2信号结节,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单发者T1/VI为等-低混杂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呈大小不等结节及肿块样强化。结论虽然脑原发性淋巴瘤术前影像诊断困难,但其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仔细分析其特点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程,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CT 及 MRI 成像在初诊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初诊管癌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胸部 CT 及 MRI 检查,观察初诊食管癌病理学结果及其 CT、MRI 特征,比较螺旋 CT、MRI 对食管癌 T 分期及 N 分期的诊断情况。结果200例患者中,包括鳞癌160例,腺癌30例,其它类型10例。病变分期包括 T1期、T2期、T3期、T4期各19例、47例、81例、53例。N0期和 N1期各65例和135例。病变长径10~22(16.5±4.6)mm。CT 及 MRI 均显示食管壁不规则增厚,CT 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MR 中 T1 WI 呈等或低信号,T2 WI 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坏死部分无强化。在 T1、T2期食管癌诊断中,MRI 的诊断敏感性和正确率更高,与 C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3.89,均P <0.05),在 T3、T4期食管癌的诊断中,MRI 及 CT 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及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敏感性和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2,3.98,均 P <0.05)。在 N0及 N1期食管癌的诊断中,MRI 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 C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23,均 P <0.05)。两种检查方法对 N0及 N1期食管癌诊断特异性及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 及 CT 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敏感度及正确率,与单独应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54,均 P <0.05)。结论MRI 对 T1、T2期及 N0及 N1期食管癌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MRI 及 CT 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敏感度及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和CT、MRI表现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其中2例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的患儿,CT扫描未见异常,而进行MRI增强检查.结果 15例CT图像中,13例平扫显示患侧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MRI、CT检查.比较MRI与CT检查的急性脑梗死确诊率,并比较MRI检查与CT检查确诊病例的病灶直径.结果 MRI检查的确诊率为94.55%(104/110),明显高于CT检查的6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交叉韧带损伤的双能量CT及MRI表现,探讨双能量CT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膝关节损伤的患者行双能量CT和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一致性。结果 双能量CT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分别为16例、8例,与MRI诊断结果一致者分别为15例、8例,采用kappa检验得出两者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一致性很高。结论 双能量CT能够弥补MRI的不足之处,为辅助临床诊断交叉韧带损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比较MRI与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敏感性及病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7例CT及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敏感性、受累椎骨节数、椎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各种病变例数、压缩骨折节数等。结果 MRI检查患者脊柱转移瘤临床敏感性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患者受累椎骨节数、椎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各种病变例数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压缩骨折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较CT检查临床检出敏感性高,对于病变情况有较好诊断阳性率,可作为临床首选影像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7.
MSCT和MRI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多排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每例的MSCT、MRI进行独立、盲法阅片,进行术前Bismuth-Corlette分型、T分期和可切除性的判断。分别与手术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4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36例,姑息性手术为9例。MS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2.78%、44.44%、51.11%、0.95、1.06,MRI则分别为69.44%、55.56%、66.67%、1.56、0.5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MSCT和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度上升为83.33%。结论联合行MSCT及MRI分析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分型、T分期的准确率,为手术者提供良好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8.
王素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11+114-111,114
目的分析探讨CT、MR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6例确诊为脑梗死或疑为脑梗死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同时予以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P〈0.05);脑梗死发病12h以内的患者,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高于CT,可联合CT作为脑梗死的最佳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CT或MRI检查时的镇静的可行性。方法12例拟行CT或MRI检查的患儿,年龄1~9岁, ASAⅠ或Ⅱ级。检查前30 min在父母陪伴下,以1 ml注射器抽取右美托咪定2μg/kg给患儿滴鼻。给药后20 min和30 min以UMSS评估患儿的镇静状态,2分以上为满意。用药30 min仍未达2分时静脉给予咪唑安定补救。记录给药期间及药物起效后的副作用、需要补救的例数、与父母分离时的难易程度,评估检查质量。结果有2例(16.7%)需要咪唑安定补救,检查质量Ⅰ级者10例(83.3%),Ⅱ级者2例(16.7%)。所有患儿均顺利与父母分离,给药期间及药物起效后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以右美托咪定2μg/kg检查前30 min滴鼻用于小儿MRI或CT检查时的镇静,效果满意,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PET/CT不同阈值勾画方法及MRI/CT融合图像勾画方法示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差异,探讨PET/CT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GTV)最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入组。在MRI/CT融合图像上勾画获得GTVMRI/CT,在PET/CT融合图像上以SUV值为2.5自动勾画得到GTVPET2.5,以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40%,以5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50%。线性回归分析各体积之间相关性。结果 GTVMRI/CT,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3.50±15.44) cm3,(30.72±17.72) cm3,(23.41±15.08) cm3,(19.12±13.26) cm3。GTVPET2.5大于GTVPET40%和GTVMRI/CTP<0.05),GTVPET40%大于GTVPET50%P<0.05),GTVPET50%小于GTVMRI/CTP<0.05),GTVPET40%与GTVMRI/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CT与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密切相关(r=0.978、0.991、0.990,P<0.05)。结论 采用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肿瘤靶区是临床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