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教授Hennekens博士对“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意义提出异议,他认为,“阿司匹林抵抗”这个词不能准确地解释服用阿司匹林人群所发生的心血管事件。Hennekens博士将“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分为两种,一是临床“阿司匹林抵抗”,指在临床上,按照推荐剂量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仍会发生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巴曲酶与阿司匹林治疗高龄老人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分为巴曲酶组及阿司匹林组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巴曲酶组在治疗前5d加用了巴曲酶,阿司匹林组加用了阿司匹林。结果①巴曲酶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好于阿司匹林组,治疗过程中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波动大于阿司匹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与阿司匹林比较,巴曲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龄老人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金标准”,在预防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并非所有的患者均能获得一致的抗血小板聚集效益。临床上,服用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后仍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糖尿病患者。尽管很多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获益很低。对于非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可以降低41%的心血管事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降低了10%。虽然研究显示糖尿病同阿司匹林抵抗高度相关,然而糖尿病患者中高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的原因还不清楚。本文拟就糖尿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机制及其逆转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17女性高血压病人使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什么?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病人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是,女性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该药的副作用。女性高血压病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而阿司匹林会影响肾血流量,服用后可能导致并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还可能导致出血倾向的加重。因此,血压高于170/110mmHg,患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女性高血压病人,一般不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而近期发生过由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女性病人,也不应该使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或加重脑出血。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位冠心病患者,医生建议每日服用75毫克阿司匹林,但我服用后皮肤出现出血点,能否减少用量?何时服用更好? 另外,我还想问辛伐他汀何时服用较好?  相似文献   

6.
《家庭药师》2009,(6):26-26
柯大夫: 我母亲今年70岁了,身体健康,每年体检也没发现异常。最近,她听院子里其他老人说,日常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中风。于是要求我们给她买。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7.
《青岛医药卫生》2007,39(3):239-240
4 高血压中的特殊问题 4.1 抗血小板治疗 HOT试验表现,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但“JNC7成人(〉18岁)血压的分类和治疗”中认为,单纯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未控制就开始服用阿司匹林,会增加脑出血的危险;只有在控制好血压的前题下,才提倡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社区血栓栓塞性疾病二级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采集X城区并选取X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上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治疗信息,从中筛选出180例具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按疾病分类分为冠心病组及脑卒中组,每组90例,同时针对性收集其抗栓治疗信息。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抗栓治疗信息等。结果冠心病组患者既往服用阿司匹林81例(90.0%),通过新处方服用3例(3.3%),总体服用84例(93.3%);脑卒中组患者既往服用阿司匹林75例(83.3%),通过新处方服用2例(2.2%),总体服用77例(85.6%)。两组患者绝大部分对阿司匹林的服用率均较高;冠心病组患者阿司匹林服用率略高于脑卒中患者;两组患者中均有近25.0%服用β受体阻滞剂;两组患者中均有近33.3%服用 ACEI或 ARB 药物、两组患者中均有近40.0%服用中药及中成药。结论阿司匹林在社区血栓栓塞性疾病二级预防实践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而显著;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同样可以服用例如β受体阻滞剂、ACEI 或相应中药及中成药以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前,推荐PCI(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急性期时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以获得最大的临床益处。急性期后,患者需终生服用阿司匹林,但氯吡格雷应服用多长时间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0.
阿司匹林最早用于止痛抗炎治疗,历史悠久,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其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及脑出血。服用过程中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称为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阿司匹林抵抗心肌梗死1例,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11.
麦炜颐 《家庭药师》2014,(12):21-21
阿司匹林已被公认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理论上来说,除非病人有明显的禁忌证、不能耐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一般应长期甚至终生使用,而不能间断。病人若对阿司匹林随意服用、吃吃停停,则会险象环生。  相似文献   

12.
9月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药物安全警告:低剂量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合用可能会影响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确需同时服用二种药物应该调整服药时间,避免药物相互影响。FDA提醒卫生保健人员注意:如果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以保护心血管,要注意患者服用布洛芬的最佳时间;偶尔服用一次布洛芬对阿司匹林的疗效影响很小,因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有长期效应;在服用普通剂型阿司匹林(非肠溶剂型)以前8小时、或者30分钟以后服用布洛芬,可以避免对阿司匹林的作用产生影响;在没有明确的资料证明前,其他非选择性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应被视为…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具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心血管病的作用是近20多年才被认识的,在心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显示了优越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病及死亡风险。由于人们对于阿司匹林的认识不够,有很大一部分能从阿司匹林治疗中获益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未服用阿司匹林。《ESC2006心绞痛指南》强调了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小剂量阿司匹林是防治动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这已为许多人所熟知。但是,女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该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闻之 《华夏医药》2005,9(5):435-435
美国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每日服用非阿司匹林止痛药如泰诺林的女性比不服用此类药品的人更易患高血压。在此之前虽有很多非处方止痛药同高血压相关,但品名为泰诺林的醋氨酚通常被认为无此危险。新的研究发现,服用泰诺林的女性患高血压的几率增加了一倍,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女性比服用阿斯匹林的女性患高血压的几率更高。一位心脏病专家说:“如果你经常大剂量服用这些非处方药,一定要向医生说明,并经常测血压。”这项研究还发现阿司匹林仍旧是减缓疼痛的最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16.
阿司匹林75~150毫克每天一次,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可用于防治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中风及动脉粥样硬化。阿司匹林只需要每天服用一次,因为人体每天有1门0—1,4的血小板是新生的(血小板存活期为7~10天。血小板没有细胞核。不能再生),每天服一次就可以抑制90%以上的血小板。由于晚上18~24点是人体新血小板生产的主要时间段,而肠溶阿司匹林服用后3~4小时才能在人体内达到血药浓度的高峰,因此。有人提出应晚饭后立即服用。这样既减少了对胃的刺激。  相似文献   

17.
阿司匹林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药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致老年人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60岁以上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前1周内有无服用阿司匹林,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56例)及非阿司匹林组(3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阿司匹林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病高峰在服药1周内,28例(50%)患者在服用药物1—7d内出现消化道出血,提示服药早期发生出血的危险性高,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出血减少。结论加强对老年人阿司匹林相关性出血的认识,采取适宜措施,降低阿司匹林相关出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规范药品说明书,促进患者正确合理地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方法:结合临床用药实际,对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说明书进行分析,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正确合理的服用方法。结果: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应饭前空腹服用,而其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规定:本品宜在饭后用温水送服,不可空腹服用。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说明书“用法用量”的不规范,临床上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用药方法错误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不但影响药品疗效的发挥,还易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参考依据,建议修订和完善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说明书,为临床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致肾损害16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致肾损害问题。方法:对本院1995年1月-2003年8月收治的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患者60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00例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50~75mg·d-1)的患者中,16例发生肾损害,并且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肾损害发生数越多。在发现后及时停用阿司匹林,全部病例肾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小剂量长期服用也可致肾损害。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早期服用阿司匹林能显著地降低死亡的风险 ,减少一些器官的缺血性并发症。专家建议 ,这种药物的早期使用应成为这类病人的标准疗法。这项发现正在挑战那种认为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的固有认识。Topol博士认为 ,有两点需明确 :一是手术前不能服用阿司匹林 ,再者阿司匹林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的长期护理是极其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但手术后 4 8h内使用阿司匹林历来有争议。这项基于 5 0 6 5名病人的研究表明 ,手术后 4 8h内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的死亡率比未服用的病人低 6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