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予丙种球蛋白400mg·kg^-1·d^-1加地塞米松2mg·kg^-1·d^-1治疗,静脉输注3d后再改用泼尼松2mg·kg^-1·d^-1口服;对照组不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2组临床疗效、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大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g/(kg·d),1次/d,连用5d;小剂量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200mg/(kg·d),1次/d,连用5d,观察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结果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症状,迅速提高血小板数,同时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治疗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其中应用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4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应用地塞米松加对症治疗的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1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改善情况对比记录到观察组患儿在出血症状停止时间、血小板出现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对比记录到观察组患儿中治疗显效有30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对照组患儿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0%,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后观察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计数变化、维持正常计数的时间、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小板上升速度及血小板升至正常后持续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小板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60例患儿均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连续给药5 d,改为口服泼尼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人血病种球蛋白,400 mg/kg,1次/d,连续应用5 d。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儿出血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每天观察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急性特发性血小板紫癜患儿治疗后经临床效果评定: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我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地塞米松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38例占92.68%,对照组总有效27例占65.85%,两组患儿总有效数相比较经x^2=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等观察指标数据上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疗效好,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何健 《中国处方药》2014,(4):105-106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情况、血小板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以及随访观察血小板变化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血小板上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时间为(4.5±0.8)d,对照组为(6.5±0.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随访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够迅速升高血小板,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4例ITP患儿随机分为激素组和静脉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组(简称丙球组)。结果丙球组出血症状改善迅速,血小板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较激素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治疗TI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A 组皮下注射rhTPO,B 组给予糖皮质激素,C 组在 B 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A、C 组总有效率均高于 B 组(P ﹤0.05);A 组与 C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C组各项血小板动态指标均较 B 组有显著改善(P ﹤0.05)。除出血停止时间外,C 组其他指标均优于 A 组(P ﹤0.05)。结论 rhTPO 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对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后者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7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治疗初期给予静注甲泼尼龙,当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后改为口服泼尼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球蛋白,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血小板上升时间及到达峰值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上升时间及到达峰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可迅速提升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种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初诊住院AITP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3种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19例予口服波尼松治疗;B组49例予波尼松+丙种球蛋白治疗;C组57例予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 3组均在治疗后1~3d内控制出血症状,无新增出血现象;3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7d血小板计数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方法治疗儿童AITP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辅治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HSP及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腹痛、关节肿痛、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凝血四项,并比较2组反复发作率、肾损害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高于对照组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关节肿痛、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反复发作率、肾损害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辅治HSP及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肾损害和反复发作,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在小儿支气管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酮替芬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干湿啰音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为83.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及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快速退热,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某院收治的2017年10月~2020年10月96例I T 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血小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溶菌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238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常规给予相同对症治疗,给予阿昔洛韦10mg/kg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加用溶菌酶肠溶片1~2mg/kg口服,3次/d,观察两组疗效和症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菌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症状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患儿不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剂量为1.0g/(kg·d),共用2d,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300—500mg/(kg·d),共用5d,观察血小板(PLT)上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明显临床疗效,作用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17.
康碧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37-138
目的观察自拟汤药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为优化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将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炎琥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自拟汤药,3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分别为(42.1±11.7)hvs(70.3±13.3)h,(27.1±12.6)hvs(63.5±14.2)h,(39.4±10.2)hvs(81.5±13.4)h,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自拟汤药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缩短病程,能够优化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现有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经脐入路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可靠,患儿痛苦小,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发热改善时间、肺部湿罗音改善时间、咳嗽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支原体肺炎患儿,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是很有意义的,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