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纤连蛋白(FN)mRNA和蛋白在糖尿病鼠血管损伤后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以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胸主动脉至左髓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血管损伤模型,分为糖尿病+血管损伤组、血管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8只。术后14 d用Qiagen公司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VSMCs总RNA,碱裂解法提取探针质粒,Northern印迹杂交(以虹吸印迹法转膜,以α-[32P]-dCTP随机引物法标记探针)测定VSMCs FN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N在血管壁的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细胞外基质 (ECM )%D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和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 (diabetesnephropathy ,DN)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2只 :正常对照组 (C组 )、糖尿病组 (D组 )和氯沙坦治疗组 (DL组 )。左下腹腔注射STZ 6 0mg/kg体重制成糖尿病模型 ,DL组在糖尿病模型确立后第 2d予氯沙坦 10mg/(kg .d)灌胃 ,C组与D组仅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检测各组第 4、 8wk末 (每组各取 6只 )的血糖、尿白蛋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相对肾重 ;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 β1、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 ,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光密度值。结果 :DL组较D组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 ,相对肾重减轻 (P <0 0 1) ;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内TGF β1蛋白表达增多 ,肾小球FN和Ⅳ型胶原沉积增多 ;DL组TGF β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D组 ,治疗 8wk后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D组 (P <0 0 5 )。结论 :肾脏ECM积聚是糖尿病肾脏肥大的重要原因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的TGF β1表达 ,减少ECM积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大鼠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βR)和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血管损伤组、氯沙坦组,每组8只。血管损伤组和氯沙坦组均行血管成形术,氯沙坦组于手术前7d起给予氯沙坦20mg·kg-1·d-1灌胃,余 2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 14 d处死全部动物,取胸主动脉 2 cm,用 RT-PCR及 North-ern杂交方法测定 VSMCs TβRⅠ、TβRⅡ及 FN mHNA的表达。结果:血管损伤组TβRⅠ、TβR Ⅱ、FN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氯沙坦则对其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氯沙坦通过抑制VSMCs TβRⅠ、TβR Ⅱ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EMC)的形成可能是其防治再狭窄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n=8)、糖尿病未治疗组(DM组,n=8)和糖尿病苯那普利治疗组(DL组,n=8)。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用苯那普利10 mg/(kg.d)对DL组进行治疗性灌胃,其余2组均用等量自来水灌胃。4周后,将所有大鼠一次性处死,摘取肾脏。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IV胶原(IV-C)、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的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图像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肾组织中MMP-2、TIMP-2mRNA的表达。同时进行肾组织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量、Upro、BUN、Ccr显著增高(P均<0.01),肾小球MMP-2活性、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而TIMP-2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IV-C胶原表达亦增加;苯那普利治疗组Upro、BUN、Ccr较糖尿病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均<0.05),肾小球MMP-2活性、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而TIMP-2 mRNA及蛋白表达I、V-C胶原表达均减少。结论: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学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肾小球MMP-2的表达和下调TIMP-2的表达,提高MMP-2活性,从而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结合蛋白(F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胰腺炎模型2、4、8和12 h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的方法 ,复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模型.分别对胰腺、肺损伤程度进行病理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胰腺组织湿重、血清淀粉酶;用ELISA法检测血浆FN和血清MIF含量,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FNmRNA和MIFmPNA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各组肺、胰腺损伤评分,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胰腺组织湿重及血清淀粉酶均逐渐升高.造模后各组血浆FN及肺组织FNmRNA较正常组降低,而血清MIF及肺组织MIFmRNA较正常组升高.结论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发病过程中,血清及肺组织MIF表达明显增加,血浆及肺组织FN表达明显降低,提示MIF和FN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Ⅱ型受体(TGF-βR Ⅰ、Ⅱ)和纤连蛋白(FN)在糖尿病鼠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血管壁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血管损伤组、糖尿病+血管损伤组(简称糖尿病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模型。血管损伤组和糖尿病组均行胸主动脉至左髂总动脉血管损伤。术后第14天用RT—PCR及Northern印迹杂交测定VSMCs TGF—βR Ⅰ、Ⅱ和FN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TGF-βR Ⅰ、Ⅱ和FN前胶原在血管壁的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血管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结果:与血管损伤组相比,糖尿病组TGF-βRⅡ、FN的mRNA和蛋白及TGF-βR Ⅰ蛋白水平表达均增高(P<0.01),腔面积减少,内膜面积、内膜/中膜面积增加,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血糖和机械性血管损伤的复合作用所造成的TGF-βR Ⅰ和TGF-βR Ⅱ的高表达是糖尿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高发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a-硫辛酸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a-硫辛酸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7只,其中42只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a-硫辛酸治疗组(19只)和糖尿病组(18只),另外15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a-硫辛酸治疗组隔d给予a-硫辛酸腹腔注射,精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2周,记录给药4、8及12周各组空腹血糖.12周后处死实验大鼠,取眼球.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和PKC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给药4、8及12周,3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21,P:0.02),其中a-硫辛酸治疗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F组间=615.31,P<0.001),但2组间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给药12周后3组大鼠‘视网膜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2和169.69,P均<0.01),其中糖尿病组与a-硫辛‘酸治疗组大鼠均较正常对照组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均<0.05),但a-硫辛酸治疗组视网膜组织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较糖尿病组降低(P均<0.05).结论:a-硫辛酸可下调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KC和VEGF蛋白的表达,干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福辛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Z)对SD大鼠按 5 0mg·kg- 1 腹腔内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用福辛普利 (15mg·kg- 1 ·d- 1 )对糖尿病大鼠进行 5周治疗 ,观察大鼠大血管结构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动脉中膜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层粘连蛋白 (LN)、纤维连接蛋白 (FN)的含量。结果 :经 5周治疗后 ,大血管病理改变以糖尿病未治疗组较重 ,福辛普利组治疗组大血管病理改变较轻。福辛普利组治疗组TGF β1 、LN、FN表达均低于糖尿病未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福辛普利能减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结构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赵建洪  程彦斌  张正义  纳涛 《医学争鸣》2004,25(16):1460-1463
目的 :探讨吗啡对急性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以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70只 ,其中 4 0只随机分成 4组 :A组 (n =1 0 ,单纯缺血再灌注 ) ,B组 (n =1 0 ,吗啡预处理 ) ,C组 (n =1 0 ,吗啡 +纳络酮 ) ,D组 (n =1 0 ,正常对照 ) .其余 30只做心肌梗死面积测定 (A ,B ,C组各 1 0只 ) .实验动物采用戊巴比妥钠 (4 0mg/kg)ip麻醉 ,开胸 ,打开心包 ,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Bcl 2基因蛋白表达 ;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 α的含量 ,同时测定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的含量 ;用TTC法染色 ,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心肌梗死面积 (n =30 ) .结果 :与A组比较 ,B组梗死面积明显缩小 [(2 1 .8± 4 .5 )vs (37.5±5 .8) ,P <0 .0 1 ];Bcl 2基因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 )vs (+) ;TNF α明显降低 [(0 .4 2± 0 .0 8)vs (0 .86± 0 .1 1 ) ,P <0 .0 1 ],CK MB明显降低 [(39374± 7885 )vs (5 85 1 1± 4 95 0 ) ,P <0 .0 5 ].结论 :吗啡预处理可抑制TNF α产生 ,并通过上调Bcl 2基因蛋白表达 ,抑制缺血 /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凋亡 ,从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菌丝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连接蛋白(FN)、Dickkopf-1(DKK1)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取12只为对照组,28只用链脲佐菌素造模。24只建模成功,随机分为非治疗组(n=12)和虫草菌丝治疗组(n=12)。12周末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血糖、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应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大鼠肾脏DKK1、β-catenin和FN表达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DKK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非治疗组和虫草菌丝治疗组大鼠UACR和Ccr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和PCR结果显示,FN、DKK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非治疗组相比,治疗组大鼠UACR和Ccr显著降低(P<0.05),FN、DKK1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0.05)。非治疗组β-cateni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治疗组(P<0.05)。结论冬虫夏草对糖尿病大鼠肾脏FN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KK1、稳定β-catenin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和EGB治疗组。采用高脂饮食加小剂量(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EGB治疗组给予50 mg·kg-1·d-1的EGB连续灌胃12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VG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 P6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RT-PCR法检测肝组织NF-κB、TGFβ1、FN mRNA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气球样变、炎症以及肝纤维化等NAFLD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肝组织出现较多的α-SMA阳性表达的活化的肝星形细胞(HSC),NF-κB P65、TGFβ1、F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P<0.05),部分肝细胞NF-κB P65呈核阳性表达;RT-PCR显示糖尿病大鼠肝组织TGFβ1、FN基因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经EGB治疗后,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及炎症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α-SMA阳性表达的活化的HSC数量明显减少(P<0.05);NF-κB P65、TGFβ1、F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TGFβ1、FN基因mRNA表达也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EGB可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NAFLD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NF-κB、TGFβ1、F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芪合剂和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结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素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依那普利治疗组(E组)以及丹芪合剂治疗组(Y组)。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处死大鼠,生化方法测血糖、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及24h尿蛋白量,计算肾脏指数(KI);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RT-PCR检测肾组织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糖尿病大鼠KI、血糖、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24h尿蛋白量均显著增高并出现蛋白尿,E组和Y组大鼠除血糖、KI外均显著低于D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几乎没有阳性染色,FN有少量表达,而DN时,TGF-β1和FN表达都显著增加(P〈0.01),E组和Y组大鼠,FN和TGF—β1表达下调(P〈0.01)。RT—PCR结果提示,与C组相比,D组VEGF mRNA明显上调(P〈0.05),而E组和Y组大鼠较D组表达减少。结论:依那普利和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VEGF mRNA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控制血糖前后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表达变化,探讨PTEN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EMT)的关系及控制血糖对PTEN表达及肾纤维化病变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组(DM)、胰岛素治疗组(DMA),尾静脉注射STZ复制DM模型,于成模13周起,DMA组大鼠采用胰岛素个体化治疗,以血糖控制在4~7 mmol/L,尿糖阴性为准,分别于16周和24周时处死各组大鼠。生化方法测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TEN、CollagenⅣ、FN、E-cadherin和α-SMA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PTENmRNA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不同时间点DM组大鼠血糖、血肌酐、24 h尿蛋白明显增多(P<0.05),并出现肾组织纤维化改变;而DMA组大鼠血糖、血肌酐、24 h尿蛋白均显著低于DM组(P<0.05),肾纤维化病变明显改善;不同时间点的DM组大鼠肾组织PTEN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较N组明显减少(P<0.05),并伴有E-cadherin的表达减少(P<0.05),α-SMA表达增加(P<0.05),CollagenⅣ和FN蛋白的沉积增多(P<0.05);而与DM组相比,DMA组大鼠肾组织PTEN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且E-cadherin的表达增加(P<0.05),α-SMA表达减少(P<0.05),CollagenⅣ和FN在间质的沉积减少(P<0.05)。结论:控制血糖能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PTEN的表达,同时能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及肾间质ECM沉积,改善肾纤维化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表达和肾脏病 变的影响。 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和苯那普利治疗组(DM+B)。 苯那普利处理12周后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RT-PCR检测肾皮质CTGF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 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实验终止时,DM组UAER(12.92±3.56)mg·24 h-1明显高于CON组(2.74±1.09)mg·24 h-1(P<0.01),DM+B组大鼠UAER(5.69±2.74)mg·24 h-1明显低于DM组(P<0.01)。与CON组相比,DM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苯那普利治疗使其水平明显降低(P<0.01)。DM大鼠肾皮质CTGF mRNA表达水平约为CON组的2.65倍(P<0.01),在DM+B组其表达水平减少23.68%(P<0.05)。DM大鼠肾小球FN和Col Ⅳ蛋白表达均较CON组明显上调(均为P<0.01),苯那普利治疗后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苯那普利能降低DM大鼠肾脏CTGF基因表达,并能明显减轻肾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糖尿病(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蛋白激酶Cα(PKCα)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依那普利对肾脏BMP-7的调节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G)、糖尿病组(DG)和糖尿病依那普利治疗组(DET),以链脲佐菌素复制DM大鼠模型;12周后测定大鼠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及肾脏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PKCα、ANGⅡ和FN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BMP-7和PKCα的水平。结果:与CG相比,DG大鼠血糖、血肌酐、24 h尿蛋白及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PKCα蛋白及mRNA,ANGⅡ和FN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同时BMP-7mRNA表达明显减少;DET上述升高指标除血糖外均显著低于DG,而BMP-7mRNA的表达却明显增加。结论:依那普利可部分抑制ANGⅡ生成,并且可能通过减少PKCα的活化,促进内源性BMP-7的表达,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脑微/小血管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表达的影响及其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1-40)的机制。方法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GK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将其按病程分为6月龄及3月龄2组,其中6月龄组再随机分为罗格列酮干预组(DM6RSG组)和非干预组(DM6组),3月龄GK大鼠(DM3组)作为病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检测各组脑微/小血管上Aβ1-40及LRP-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脑组织中Aβ1-40及LRP-1蛋白的表达量,RT-PCR定量检测脑组织中LRP-1mRNA的表达。结果与DM3组相比,DM6组Aβ1-40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DM6组相比,DM6RSG组Aβ1-40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LRP-1和LRP-1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随糖尿病病程增长,Aβ1-40在脑微/小血管中沉积明显增多,罗格列酮可上调LRP-1和LRP-1mRNA的表达并明显减少Aβ1-40在糖尿病脑组织微/小血管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咪达普利(达爽)及福辛普利(蒙诺)两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进行早期干预,观察两药对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重构的影响,了解两药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有无区别。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对30只SD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3组,包括咪达普利干预组,福辛普利干预组,糖尿病对照组,另外取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和Ⅲ型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含量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1和TIMP-1的mRNA表达。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心脏指数及心室指数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反映间质重构的指标Ⅰ和Ⅲ型胶原、TGF-β1、TIMP-1蛋白及TIMP-1 mRNA的表达均增加,而MMP-1蛋白及mRNA的表达减少。咪达普利干预组和福辛普利干预组的上述各种异常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两组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含羧基的咪达普利与含磷酰基的福辛普利作为ACEI类药物,均可通过对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而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的重构,两者对心脏间质的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PAI-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肾脏的表达变化,旨在探讨PAI-1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链脲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以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法动态观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肾脏PAI-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PAI-1蛋白表达从糖尿病2周起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且随着糖尿病进展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内.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大鼠肾脏PAI-1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6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PAI-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PAI-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中肾脏纤维化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NG)、糖尿病组(DG)和糖尿病丹芪合剂治疗组(DQT),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12周后测定大鼠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及肾脏指数;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p38MAPK和FN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p38MAPK mRNA的水平。结果:与NG相比,DG大鼠血糖、血肌酐、24 h尿蛋白及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p38MAPK蛋白及mRNA和FN蛋白表达明显增多,DQT除血糖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均显著下降,p38MAPK蛋白及mRNA和F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丹芪合剂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的表达而减少FN的分泌和沉积,延缓糖尿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