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臀部肌肉注射臀肌挛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病因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髂嵴松解术、挛缩组织切断术及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治疗的68例患儿的发病原因,术后效果等进行了随访分析。结果:发现有臀部多次注射史者57例,加用苯甲醇者38例,无或少臀部肌肉注射史者11例。获随访的55例患儿治愈45例,好转7例,无效3例。结论:臀部多次加用苯甲醇肌注是该病的常见原因,挛缩组织切断术和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是治疗该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4.
臀肌挛缩征是近年来发病较高的一种疾病。多见于5~14岁的小儿,常因反复多次肌肉注射后引起。我院诊断并治疗臀肌挛缩征47冽,随访3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10例;年龄4~15岁,平均8.1岁。均为双臀患病,病情轻重不一。多有“八字步”;跑步时双膝分开呈“跳跃步”。不能并腿下蹲;坐位时不能绕膝盘腿即跷“二郎腿”。侧卧时上侧的下肢向上稍翘不能露至下边的下肢或床面上。多数患儿穿裤抹不能独立完成。2手术方法2.1麻醉一般选择氯胺酮麻醉,对8岁以上的患儿可用持续硬膜外麻醉。2.2手术步骤取左、右侧卧及仰…  相似文献   

5.
青霉素溶液对大鼠臀肌纤维化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与臀肌挛缩症的发病关系。方法:选择幼龄和成年大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用青霉素钠盐和钾盐溶液进行臀肌注射,同时设置单纯生理盐水组和单纯苯甲醇组,于20天处死动物,取臀肌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幼龄鼠比成年鼠更易发生臀肌纤维化,青霉素钾盐致臀肌纤维化作用似比钠盐为强。结论:苯甲醇可致肌肉不可逆纤维化,应禁用;幼龄鼠因肌肉体积较小,药液吸收缓慢,在多次频繁肌注的情况下更易发生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胡清潭  吴杰 《上海医学》1999,22(12):757-758
臀肌纤维化挛缩症,是由于臀部肌肉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内收、内旋功能障碍,进而表现为特有步态、姿式异常及特殊体征的临床病症。该病男性多于女性,与本组病例类同。年龄国外以5~15岁之间为多,而国内以4~12岁之间多见。双侧与单侧之比为3∶1。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院1980年以来,共收集32例该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20岁(平均年龄11岁)。双侧发病19例。有频繁臀肌药物注射史24例,先天4例,有损伤史3例和感染引流史1例。二、症状除先天性病例外,其余病例行走…  相似文献   

7.
臀肌筋膜挛缩症章俊祥,张增庆综述陈晓熙审校(宣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42000)臀肌筋膜挛缩症,自1969年Valderan首次报告后,近来由于对其研究的深入,临床上的病例及报道也逐渐增多,使这些患儿能及时诊断治疗,以恢复患肢功能。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臀肌挛缩症与2%苯甲醇注射药物因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覃均昌  刘正全 《重庆医学》1996,25(6):321-322
该病在重庆地区较常见。我院1986年5月~1996年1月共收治本病389例,其中男240例,女149例。年龄3岁10个月~25岁,双侧386例,单侧3例。本组389例中有378例在注射青霉素中曾加有2%苯甲醇注射液以减轻局部疼痛(97.17%)。本组对臀肌挛缩症与2%苯甲醇药物因素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反复多次注射2%苯甲醇青霉素溶液是该病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2%苯甲醇注射药物也是本病最危险的因子,相信如果不使用该药物,将来肌肉挛缩的发生率会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药物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湖南省臀肌挛缩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2%苯甲醇注射液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与臀肌挛缩症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臀肌挛缩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2005年1月~2006年2月在湘雅医院确诊的臀肌挛缩症患者及同时段入院的非臀肌挛缩症患者。利用SPSS进行数据录入,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运用Stata8.0软件以Pe(0.05)、Pr(0.10)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臀肌挛缩症的主要风险因子。结果0~3岁连续肌注时间长达4d以上、2%苯甲醇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是臀肌挛缩症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暴露比值比OR分别为16.536、4.136,回归系数分别是2.805527、1.670904。结论0~3岁连续肌注时间长达4d以上、2%苯甲醇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是臀肌挛缩症的主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自95年收治臀肌挛缩症11例21个髋关节。用挛缩带部分切除,臀肌松解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10岁,单侧1例,双侧10例,均有不同程度臀部肌肉泞射史。21个髋均行手术切除部分挛缩带彻底松解臀肌。术中见臀大肌前缘及臀中肌纤维化,病变组织呈灰白色,失去正常肌肉弹性,与正常肌肉分界不清,臀中肌纤维与臀大  相似文献   

11.
1992年6月,对华南某地区5687名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幼儿臀肌挛缩症的患病情况进行了普查,患病率为4.75%(270/5687)。男女孩患病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8.81,P<0.01),低龄儿童明显高于高龄组儿童。在附近另一地1424名小学生及幼儿园幼儿只发现3名患儿,患病率只有0.21%。通过调查分析,排除了地理环境、水质污染、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臀部肌肉注射可能是主要病因,但不排除遗传及先天因素。肌肉注射率与患病率呈正相关。体质与性别本身的差异在病因学上的地位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明确肌肉注射的深度。方法以臀大肌注射为研究对象,通过B超观察524例皮肤到臀大肌之间的距离,以确定针头进入的深度。结果男性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平均厚度为1.34±0.63cm,女性组平均厚度为3.41±0.98cm,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教科书上的进针深度标准,目前只适用于男性。故在执行肌肉注射时,除了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黏稠度选择不同的针头外,还要根据性别、胖瘦选择合适的针头。  相似文献   

13.
家兔胫骨前肌的肌构筑和肌内神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家兔胫骨前肌的肌构筑与肌内神经分布的关系.方法肌构筑法、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结果家兔胫骨前肌为梭形肌,肌重(2.39±0.13)g,肌长(3.08±0.03)cm,肌纤维长(2.00±0.01)cm,生理横切面积(1.13±0.07)cm2.支配胫骨前肌的神经分出3条初级神经支,即上、中、下支.上支到达肌的外上部;中支更多地密集在肌中部;下支发出两条次级支,即肌纤维支和肌腱支.上、中、下支的分支间存在吻合.结论家兔胫骨前肌是长肌,倾向于速度型设计;肌内神经分布和肌纤维空间排列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大鼠膈构筑学特征和肌内神经分布模式,提供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成年SD大鼠共30只,不拘雌雄。各取10只大鼠分别用于计格法测量膈表面积、肌构筑法测量膈构筑学指数、改良Sihler’s染色法显示膈肌内神经。结果 1大鼠膈为穹窿形扁肌,总的表面积为(23.20±4.12)cm2,肌性部表面积为(20.75±3.84)cm2,肌重为(1.01±0.34)g,其中胸骨部表面积和肌重分别占整个膈的5.39%和3.06%,肋部相应占67.35%和62.08%,腰部占16.70%和34.87%;2胸骨部肌束长(1.568±0.30)cm,肋部前、中、后肌束长分别为(1.971±0.33)cm,(2.578±0.57 cm),(1.797±0.33)cm,腰部外侧束和内膈脚肌束长为(1.502±0.36)cm和(2.37±0.35)cm;3一侧膈神经入肌后常分为前内侧、外侧和后3条初级支,分别向前内侧、外侧和后方走行,支配胸部、肋部和腰部。后支在腰部还可分为后外侧支和后脚支支配外侧肌束和内膈脚。结论 SD大鼠具有不同于其它动物的构筑学特征和相似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5.
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良的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方法对动物肌和人肌染色的可行性。方法 用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对兔小腿三头肌和人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整肌染色。结果 经染色后的肌块,外形完整,肌质呈胶冻半透明或透明状,肌束隐约可见。肌块浅蓝色,肌内外神经支紫黑色,对比度好。结论 此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肌,也可用于经甲醛固定5mo-2a人肌肌内神经分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肌肉注射大鼠胰岛素原基因治疗糖尿病大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肌肉注射大鼠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质粒转基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经肌肉注射将大鼠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CMV/proinsulin DNA裸质粒直接导入糖尿病大鼠体内,与转染同等剂量pCMV空载质粒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以及体内胰岛素表达的变化.结果:①接受肌肉注射重组质粒的治疗组(A组)糖尿病大鼠血糖下降约4 mmol/L,且能维持1~2周,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并持续表达2周;②肌肉注射胰岛素原基因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明显低于接受pCMV空载质粒对照组(B组)和糖尿病对照组(DM组)(P<0.05),治疗组胰岛素浓度也明显高于这两个对照组(P<0.05);③肌肉注射治疗组大鼠的骨骼肌能检测到大鼠胰岛素原基因mRNA的表达,而对照组则为阴性;治疗组大鼠胰腺胰岛素原基因mRNA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肌肉注射治疗组大鼠骨骼肌组织可见胰岛素表达,而对照组则无表达;治疗组胰腺组织胰岛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大鼠裸质粒肌肉注射转基因治疗可获得胰岛素的有效表达,并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下肢拇长屈肌肌构筑和肌内神经的关系。方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人下肢拇长屈肌为羽肌。肌内腱板长(15.52±2.30)cm,宽(0.68±0.24)cm,厚(0.18±0.06)cm。肌重(50.48±2.44)g。肌长(20.84±2.08)cm,肌纤维长(4.12±0.30)cm,羽状角(14.3±0.65)°,肌生理横切面积(11.34±0.45)cm2。支配下肢拇长屈肌的神经于该肌内侧缘分为上下两支1级神经入肌,上支较细,支配该肌上1/4部,下支较粗支,支配该肌下3/4部,神经入肌后于腱板前方进一步分成外侧支和内侧支,神经分支在肌内发出数目不等的次级支,继而向肌的深面和边缘发出终末支。结论人下肢拇长屈肌是羽肌,肌内腱板宽大厚实,倾向力量型设计,拇长屈肌可分为内侧和外侧两部份。  相似文献   

18.
骨骼肌的肌梭分布与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骨骼肌的肌梭分布与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的关系。[方法 ]用改良的Sihler’s神经染色法 ,观察肌肉的肌内、外神经分支分布 ;HE染色并体视学方法 ,观察肌梭形态及分布特点。[结果 ]胸大肌锁骨部肌内神经分支丰富 ,肌梭密度较高 ,形态复杂 ,以联合体形式存在的比例较高。胸大肌胸肋部的肌腹中部及胸小肌肌腹中部肌内神经分支较中部以外其他部位丰富 ,肌梭密度高于其他部位 ,肌梭形态复杂。 [结论 ]肌梭沿肌内神经分支分布 ,肌内神经分支丰富处密度较大 ,其存在形式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医护人员科学合理选用肌肉注射部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解剖观察和血管内灌注颜料的方法,结合X线四肢血管造影片,显示小腿三头肌、臀大肌、肩三角肌及股外侧肌的血供和微血管构筑。结果:结果显示小腿三头肌和臀大肌微血管构筑较股外侧肌和肩三角肌更加密集丰富。结论:临床常用肌注部位肌肉血供和微血管构筑有差异,为临床合理选用肌注部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庆大霉素肌肉注射致臀肌损害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肌肉注射引起的臀肌损害。方法 给家兔肌肉注射庆大霉素 ,用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臀肌损害的情况 ,并对 16例臀部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后引起臀肌损伤的婴幼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庆大霉素损害横纹肌的能量代谢 ,致肌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继而发生肌挛缩。结论 对婴幼儿应避免用庆大霉素进行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