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颈心综合征是指由于颈椎病引起胸闷、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心律不齐等类似心绞痛的病症,属于颈椎相关性疾病.临床上常常被误诊为心绞痛,但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不能使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物理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均以中药熏蒸、超短波和局部手法治疗等物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d.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P< 0.01).治疗后两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快于治疗前(P< 0.05或P< 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物理治疗和物理治疗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临床效果,后者的近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推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厦时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推拿治疗,对照组给半导体激光及推拿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利用颧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两组患者眩晕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的患者眩晕和主要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以治疗组的提高幅度较显著(P〈0O.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惠者随机分为针刺加SGB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均有显著疗效(P〈0.05);治疗后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有明显改善(P〈0.01,P〈0.05),2组间比较显示总有效率及TCD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SGB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的作用,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定点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定点牵引手法,对照组加颈部推拿手法,每日1次;治疗组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每日1次,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定点牵引手法能够改善椎动脉供血,加快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和和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颈性眩晕中所起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选择经牵引针灸、推拿、电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准确定位后给予手法复位并辨证推拿、星状神经节阻滞后观察疗效并对其探讨。结果:经过本法治疗的患者,大部分获得满意的效果,深受患者欢迎。结论:采用推拿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优于一般传统的牵引、针灸、推拿、电疗、药物治疗,只要使用准确,疗效确切,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参数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观察组PS、ED、D和F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基础上加载复方当归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椎动脉血流供应,促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又称倍耳 (BEL L)麻痹 ,在颅神经中本病最为常见 ,中医称“口眼歪斜”,易留恢复不完全和面肌痉挛后遗症。笔者试用内服中药加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对 5例门诊病人进行治疗 ,效果满意。现小结如下 :1 病例资料本组 5例病人中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2 1~ 5 5岁 ;其中 ,农民 3例 ,司机 1例 ,教师 1例 ;3例发病前 3 d内局部有受风寒病史 ,4例耳后乳突周围轻度疼痛 ;3例右侧 ,2例左侧。均在 1~ 3 d内来院就诊。2 治疗方法2 .1 一般治疗急性期注意休息 ,生活应有规律 ,避免劳累 ,局部热敷和轻度按摩 ,避免局部风寒刺激 ,可戴大…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机理主要有机械压迫学说和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学说,据报道,约有1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表现,其发病年龄高于其它类型颈椎病,以50~60岁为多,症状变化多,与颈椎活动有密切关系,故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诊断国内标准有:颈性眩晕;旋转征阳性;X光片有异常表现;交感神经症状;椎动脉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排除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相似文献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一般多认为是由于机械性压迫与血管循环功能障碍所致,以突发性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四肢麻木、乏力或行走不稳、甚至出现绊倒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治疗该病30例,并与单纯推拿治疗治疗对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病,大部分患者经各种疗法治疗,均能治愈或症状明显缓解,也有少部分患者经过至少1年的治疗,病情不能缓解,成为顽固性瘙痒。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瘙痒100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与严重的颈椎退行性变有关,近年来颈椎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颈椎病合并眩晕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通过刺激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 SG)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见效快、疼痛轻、选穴少等特点。本文整理相关文献,对干预星状神经节治疗颈性眩晕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示星状神经节对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最后总结现有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新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中医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3例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中医疗法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阻滞前护理、阻滞中护理、阻滞后护理、并发症处理与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通过严格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因注射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应在熟练掌握各项操作的同时,对患者施以身心整体护理及配合健康教育,可提高疗效,降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星状神经节阻滞是向颈部含星状神经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入局麻药 ,从而阻滞了支配头、面、颈、上肢及上胸部交感神经的方法。本疗法对多种头面部疼痛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均有较高疗效。偏头痛为青壮年常见的疾病 ,我们采用不同药物组合治疗偏头痛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 A组及 B组各 1 5例 ,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治疗时 A组用 2 %利多卡因 4ml、确炎舒松 -A1 0 ml,维生素 B650 mg,维生素 B1 2 0 .5mg加生理盐水至 8ml;B组用 2 %利多卡因 4ml、确炎舒松 -A1 0 ml,维生素 B650 mg,维生素 B1 …  相似文献   

17.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常累及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头晕目眩、胸痛、无汗或出汗、心率不齐、咽部异物感、耳鸣等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多发于中老年人。笔者近两年来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35例,疗效可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组(Ⅰ组)4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Ⅱ组)48例,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30 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2组有效率均为100%,但Ⅰ组的治愈率(76%)明显高于Ⅱ组(52%)(P0.05)。结论小针刀加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能提高颈椎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2椎旁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根据Sjaastad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所有患者每日给予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如为双侧症状给予双侧星状神经节交替进行。10天为一疗程。每周行患侧颈2椎旁注射。四次为一疗程。结果:颈2椎旁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操作相对安全,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本院疼痛科2008年~2010年收治的78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患者远期疗效好,复发机率小。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是临床上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