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秋良  云径平 《癌症》1995,14(5):349-351
本文报告47例鼻咽、鼻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大体上肿块呈蕈状、结节状或溃疡形,组织学形态多样,由几种细胞并存或以一种为主。免疫组化(ABC法)标记Vimentin、S─100、HMB-45及NSE染色的阳性率分别为95.7%、100%、100%及93.6%。实验结果表明Vimentin、S-100及HMB-45对诊断恶性黑色素瘤是敏感的抗体,而HMB-45具有特异性。联合使用多种抗体标记,能提高诊断黑色素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MB-4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黑素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抗HMB-45单克隆抗体ABC法检测5例正常皮肤、10例皮内痣,67例黑素瘤和64例其他肿瘤的HMB-45表达情况。结果HMB-45表达仅见于黑素瘤,阳性率为94.0%(63/67)。其中原发性(100%,12/12)和转移性(92.7%,51/55),无色素性(93.8%,30/32)和色素性(94.8%,33/35),梭形细胞型(88.9%,8/9)、多边形细胞型(94.6%,35/37)、立方形细胞型(94.1%,16/17)和气球样细胞型(100%,4/4)间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MB-45表达与S-100蛋白和NSE相比特异性较高。结论HMB-45可能成为诊断黑素瘤极有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在恶黑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8例皮肤恶黑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22列用免疫组化SP法作Keratin、Vimentin、S-100、HMB-45等染色。结果:皮肤原发性恶黑16.18%有明确的外伤史,25%有色素痣史。临床初诊恶黑32例,误诊为其它病变的36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32例,梭型细胞为主型25例,痣细胞样  相似文献   

4.
作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例脊索瘤、6例软骨肉瘤和3例大肠粘液腺癌进行上皮源性、神经源性、间叶源性以及肌源性和组织细胞源性抗体联合标记。结果脊索瘤显示多种标记物阳性:Cyto-K6/7,EMA7/7,CEA6/7,Vim7/7,S-100蛋白7/7,GFAP0/7,Des0/7,α-AT7/7,Lyso4/7。提示脊索瘤具有多种组织分化潜能,与胚胎的脊索组织免疫组化反应相似。6例软骨肉瘤的上皮性标记物均阴性,Vim和S-100蛋白100%阳性;3例粘液腺癌除上皮性标记物阳性外,其它均为阴性。以上结果为脊索瘤的病理诊断,特别是与软骨肉瘤和粘液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 1977~ 2 0 0 0年共收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19例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9例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标本 4%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厚度 3um作常规HE染色 ,其中涂胶片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光镜观察。 6例HE切片中未见明显色素者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标记 ,采用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染色(SP法 ) ,第一抗体为CK、VIM ,S 10 0蛋白 ,HMB45 ,LCA。用已知阳性片对照 ,以T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以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表达分四个等级。阴性 (-) 0~ 2 5 % ;弱阳性 (+ ) 2 5~5 0 % ;中度阳性 (+ + ) 5 0~ 75 % ;强阳性…  相似文献   

6.
恶性间皮瘤鉴别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霞  杨德忠 《癌症》1993,12(5):408-410,T000
9例恶性间皮瘤(MM)免疫组化CEA染色均呈阴性,对照组36例肺腺癌30例阳性。Vimentin染色9例MM中8例阳性,对照组中5例肺腺癌均为阴性。组织化学胶质铁(CI)染色9例MM中8例阳性,再行透明质酸酶(HCI)胶质铁染色则均呈阴性,对照组5例肺腺癌CI染色4例阳性,再行HCI染色仍为阳性。电镜下MM瘤细胞表面可见密集成刷状或蓬发样微绒毛,且细而长,浆内见丰富张力微丝,肺腺癌则无。AgNOR  相似文献   

7.
CK7等单抗在鉴别原发与转移性卵巢癌腹水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水CK7单克隆抗体在鉴别原发与转移性卵巢癌腹水中的意义。方法:对43例腹水及22例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进行CK7、MG7、CEA、AB、CK、CK8、EMA、HBME、LCA、VIM单克隆抗体测定。应用SPSS8.0统计软件,卡方精确检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1)CK7单克隆抗体是鉴别原发性卵巢癌有益的指标。(2)原发性和来源于胃转移性卵巢癌腹水标本中MG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3)CEA有益于鉴诊断来源肠道的癌性腹水。(4)腹水免疫组化结果与手术标本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腹水免疫组化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原发及转移性卵巢腹水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肉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肉瘤的组织发生学。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20例食管癌肉瘤的石蜡切片中Keratin,EMA,Vimentin,Actin,Desmin,Myoglobin,NSE,S-100,MAC 387,α1-ACT和Lysozyme12种标记。结果 癌肉瘤中的癌成份上皮性标记均为阳性。16例鳞癌Keratin+++,2例腺样衰性癌Keratin++,EMA++;1例粘液表皮样癌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对全部病例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光镜下的细胞形态的多样性,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均未找到黑色素颗粒为主要特点,免疫组化染色S-100蛋白、HMB45及Vimentin的阳性率分别100.0%、80.0%和70.0%.结论 10例原发性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学诊断比较困难,组织结构的变化特点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ABC免疫组化法,对45例HPV阳性及41例阴性的生殖道疣状病变进行S-100蛋白阳性Langerhans细胞的检测及分析。结果发现HPV感染阳性病变的S-100蛋白阳性LC数量为5.24±0.89,HPV阴性病变S-100蛋白阳性的LC数量为17.18±1.06。二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即HPV感染阳性病变中的LC明显低于HPV感染阴性病变中的LC,并且其LC树突状结构消失或胞突数目显著减少。我们认为HPV感染与宿主免疫状况密切相关,HPV感染可能抑制宿主的局部免疫功能,导致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及有无黑色素,36例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被分为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7例,梭形细胞为主型8例,小痣样细胞型2例,混合型9例;黑色素明显者16例,无或黑色素少者20例。免疫组化染色HMB45、S-100、Vimentin阳性率分别为80%、100%和80%。结论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结构和病理形态复杂,有不同病理类型,部分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CK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CK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对18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CK、Vimentin、S-100、HMB45的检测。结果 在18例恶黑中CK的阳性表达率为67%(12/18);其中原发性恶黑16例,CK和Vimentin的表达率分别为63%(10/16)、100%(16/16);CPK与S-100,CK与HMB45两项均呈阳性表达者各占50%(8/16),以上四项抗体均为阳性的表达率为44%(7/16);两例转移性恶黑四项抗体均为阳性表达,占100%(2/2)。结论 CK在原发性和转移性恶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3.
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D56,CD95(Fas),Ki-67,p53,bcl-2,HMB45和S-100在恶性黑色素瘤(恶黑)中的表达,以提高黏膜无色素性恶黑的病理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并为临床估计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标记技术,对48例黏膜无色素性恶黑进行标记和分析。结果 HMB45与S-100的阳性率分别是100 %和85.4 %(41/48)。CD56的阳性率为91.6 %(44/48),在转移灶与原发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95的阳性率为85.4 %(41/48),其中在11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阳性率达100 %。Ki-67与p53阳性率分别为79.2 %(38/48)和58.3 %(28/48),Ki-67的阳性分布与CD95基本一致。bcl-2的阳性率为39.6 %(19/48)。p53和bcl-2在恶黑中的表达阳性率与CD9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56在恶黑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CD95(Fas)与Ki-67的表达对判断恶黑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定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6):612-613,620
目的探讨原发于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malignantmelanomainesophagus,PMM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2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镜检查均见食管腔内有息肉样肿物,镜检示肿瘤实质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呈上皮样、梭形、多形性等,可见散在的瘤巨细胞,部分瘤细胞有黑色素颗粒沉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B45(+)、S-100(+)和Vim(+),CK、CD45和NSE均(-)。结论PMME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及早发现,并治疗。HMIM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及CK联合检测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肤气球状细胞痣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 例皮肤气球状细胞痣应用免疫组化SP(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观察,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皮肤组织真皮内见胞浆透亮的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由胶原纤维分隔的小叶,痣细胞绝大部分为体积较大、胞质丰富且呈透明状或细颗粒状气球状痣细胞。胞核小而圆,大小一致,多位于细胞的中央,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染色提示气球状细胞痣S-100(++)、Vimentin(++)、Melan-A(++)、Ki-67<5%,HMB-45仅在真皮浅层的灶性气球状细胞浆呈弱阳性表达。结论:气球状细胞痣极为罕见,需要与皮肤的多种透明细胞肿瘤进行鉴别,正确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16.
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在恶黑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肛管直肠恶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作HMB45、S-100、Vimetin等染色。结果10例肛管直肠恶黑临床初步诊断恶黑1例,误诊其它疾病9例。病理形态:上皮样细胞为主7例,梭形细胞为主2例,小细胞似淋巴细胞样细胞为主1例。免疫组化染色:10例HMB-45、s-100均阳性,9例Vimetin阳性,其中1例CK阳性,LCA阴性。结论肛管直肠恶黑临床表现大便带鲜血,无明显黏液,肛门异物及息肉样突出肛门为特征,临床极易误诊。形态观察支持恶黑起源于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免疫标记提示黑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嵴。HMB45、S-100、Vimetin,三者联合应用能提高恶黑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皮肤及眼球外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8例皮肤及眼球外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研究。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1.6岁,以女性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片,以提高临床和病理诊断率,方法 收集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除脉络膜外)68例,其中原发于鼻腔和口腔黏膜33例,头颈部皮肤3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41-60岁。52例为手术切除标本,16例为活检(咬取、切除)标本。复习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42例进行S-100、HMB45和NSE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在68例中,手术切除者52例,其中有13例行补充放疖1例进行了化疗单纯放疗0例;抿绝治疗6例,在获得随诊的56例中,存活5年以上者12例,其中头颈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9例,占75.0%;鼻腔及口腔黏膜者3例外中25.0%。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在组织学结构上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发生于鼻腔和口腔黏膜的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明显比发生在头颈部皮肤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