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成  兰天飙 《中国药师》2011,14(6):769-771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多柔比星6mg·k^-1制备多柔比星肾病模型。1周后开始药物干预,模型组每天温开水灌胃,治疗组每天500mg·kg^-1·d“普罗布考灌胃,持续4周。4周后检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及肾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同时取肾组织标本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和血脂明显下降(P〈0.05),肾指数明显改善(P〈0.05),血清和肾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上升、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普罗布考能提高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血和肾组织中SOD活性,降低血脂,减少蛋白尿,减轻肾纽织的病理改变,具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25-(OH)2D3对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肾小球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多柔比星肾病模型组;后者经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诱导肾病模型,再随机分模型组和1,25-(OH)2D3组。实验5周末测定大鼠尿红细胞、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肾小球nephrin荧光染色定量分析检测肾小球neph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尿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nephr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1,25-(OH)2D3组尿红细胞、尿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P〈0.05或P〈0.01),而血清白蛋白明显增加(P〈0.01),neph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1,25-(OH)2D3可恢复多柔比星肾病大鼠nephrin蛋白的表达而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降浊颗粒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诱发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人选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阳性药对照组(开搏通14mg·kg^-1·d^-1)、补肾降浊颗粒大剂量组(10.4g·kg^-1·d^-1)、补肾降浊颗粒中剂量组(5.2g·kg^-1·d^-1)、补肾降浊颗粒小剂量组(2.6g·kg^-1·d^-1)和模型对照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24只。给药组分别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12周。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同等情况下给予蒸馏水。每隔4周测定体重、血糖、血肌酐和尿肌酐、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实验8周末、12周末每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称双肾重量,计算肾指数,并通过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结果实验12周末补肾降浊颗粒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态,增加体重;减少24h尿蛋白排泄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降低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制肾脏肥大,改善肾脏病理改变;结论补肾降浊颗粒能够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肥大及高滤过,降低24h尿蛋白排泄量,改善肾脏病理结构,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川芎嗪对实验糖尿病肾病大鼠NO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川芎嗪对实验糖尿病大鼠肾脏NOS系统的作用。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动物模型。实验大鼠分为四组:糖尿病对照组A(16只,分早、晚期对照各8只),杏丁治疗糖尿病肾病组B(16只,分早、晚期对照各8只),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组C(16只,分早、晚期对照各8只),正常组D(16只,分早、晚期对照各8只)。分别测定第1周末尿微白蛋白(UAE)、肌酐清除率(Ccr),各期尿及肾皮质NO2^-/NO3^-、肾皮质NOS活性、肾脏病理分析。结果:①第1周末肌酐清除率(Ccr)、尿微白蛋白(UAE)在A、B、C组均明显升高;②A组早期尿及肾皮质NO2^-/NO3^-、’肾皮质NOS活性明显升高,晚期明显下降;③B组、c组杏丁、川芎嗪治疗后均能使尿及肾皮质NO2^-/NO3^-、肾皮质NOS活性升高;④与A组比较B、C组早期治疗肾小球FN含量明显增加,B、C组晚期治疗则明显下降。结论:①糖尿病肾病早期NO增加,随之下降。②杏丁、川芎嗪能作用于糖尿病患者的NOS系统,使NO增加。杏丁、川芎嗪使NO增加的结果导致早期糖尿病肾脏的损害加重,晚期则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实验结果为临床正确使用杏丁、川芎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在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肾组织及尿中的表达及青藤碱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肾病组(40只)。肾病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5mg/kg,制备MCNS模型。注射后第7天检测所有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0mg/24h者为MCNS模型成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及不同时期尿液中IL-6的表达。结果:①肾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逐渐增加,各时期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肾病组大鼠肾组织及尿中IL-6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治疗组IL-6的表达也增高,但较肾病组为低;3肾病组在不同时期尿及肾组织中IL-6的变化与24 h尿蛋白的排泄量呈正相关(P〈0.01);4肾组织与尿中IL-6呈正相关(P〈0.01)。结论:①IL-6在MCNS尿及肾脏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青藤碱可减少蛋白尿减轻肾损害;②IL-6可能是蛋白尿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每日灌胃给予氯沙坦30mg/kg,共8周),腹腔注射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8周取尿、血化验,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GRP与ET-1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CGRP与ET-1mRNA的表达。结果 3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肾组织CGRP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ET-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氯沙坦组CGRP的表达较糖尿病组升高,ET-1的表达较糖尿病组降低;3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可通过促进CGRP合成,减少ET-1分泌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任静燕  黄元柳 《中国药师》2012,15(6):756-759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多柔比星所致肾脏氧化应激损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对多柔比星作用下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多柔比星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多柔比星6.5 mg·kg-1制备多柔比星肾病模型.1周后,空白对照组每天蒸馏水灌胃,治疗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20、10和5mg·kg-1 罗格列酮,持续8周.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及肾组织各氧化指标,同时取肾组织标本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用罗格列酮孵育能够明显提高DOX作用下HEK29细胞存活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20 mg·kg-1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中NO含量、NOS和SOD活性明显上升、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罗格列酮能降低多柔比星所致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在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肾组织及尿液中的表达及青藤碱(SIN)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32只,肾病组88只.肾病组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5mg/kg,制备微小病变型肾病(MCNS)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期肾组织及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 ICAM-1在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MCNS)尤其是蛋白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40只)、肾病组(45只).肾病组单次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5mg/kg,建立MCNS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后第7d、14d、28d、42d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及尿素氮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①肾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逐渐增加,且各时期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②肾病组大鼠肾组织中ICAM-1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肾病组肾组织中ICAM-1的表达与24h尿蛋白的排泄量呈正相关(r=0.919,P<0.01).结论:ICAM-1在MCNS肾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多,它的异常表达与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王芳  张伯科  王显 《安徽医药》2010,14(11):1260-1262
目的观察雷洛昔芬(raloxifene,RAL)在大鼠多柔比星(adriamycin,ARD)诱导的蛋白尿肾损害过程中是否具有肾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部分可能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5只)、模型组(B组,8只)、RAL治疗组(C组,8只)。实验起始第1、2周的第一天,重复给予B,C组大鼠ARD(4 mg·kg^-1)尾静脉注射。自首次注射ARD之日起第二周末C组给予RAL3.0 mg·kg^-1·d^-1灌胃。首次给予ARD后7周末收集24 h尿标本后取肾组织标本。BCA法检测24 h尿蛋白,Masson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采用肾小球硬化指数(glomerulosclerotic index,GSI)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ubulointerstitial injure index,TII)评估肾脏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第七周末B组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可见系膜区细胞及基质明显增多,肾小管多灶性萎缩和片状扩张,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间质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GSI及TII值、24 h蛋白尿排出率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C组中上述变化均较B组有所减轻(P〈0.05)。结论 RAL在大鼠多柔比星诱导的蛋白尿肾损害过程中表现出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及改善肾纤维化病变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段旭东  赵辉  王晓红  高璇  王晓媛  张雅兰 《河北医药》2010,32(20):2791-2793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气道形态学及肺组织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11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以卵蛋白致敏并吸入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治疗组、模型组从第1次哮喘激发开始(造模第15天)分别给予氨茶碱35mg·kg^-1·次^-1·d^-1、0.9%氯化钠溶液2ml·次^-1·d^-1灌胃给药,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病理图象分析仪测量支气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面积,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ET-1、Ⅲ型胶原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组织NO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壁面积、平滑肌面积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中ET-1、NO、II型胶原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支气管壁面积、平滑肌面积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中ET-1、NO、11型胶原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氨茶碱可通过降低肺组织中ET—1、NO、Ⅲ型胶原含量,抑制哮喘大鼠气道壁、平滑肌增厚,从而抑制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配合达美康与氯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六味地黄丸配合达美康与氯沙坦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达美康与氯沙坦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BG),BUN、Scr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测定。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UAER、尿β2-MG、FBGBUN、Scr及血清SOD含量等相关参数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配合达美康与氯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相互协同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SOD的含量,减少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对阿霉素慢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阿霉素慢性肾损伤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观察各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一氧化氮(NO)及血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并摘取肾脏进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干预组血BUN,Cr,及血β-2微球蛋白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而NO显著升高(P<0.05).病理显示干预组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病变不明显,少数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肿胀;炎性细胞浸润也较模型组减少.结论:胰激肽原酶能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损伤的病程进展.其机制可能与NO含量增加,肾脏中组织激肽释放酶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清奇 《中国药师》2014,(8):1360-136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8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扩血管、调脂和改善心肌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200 ml,bid,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WF及ET-1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脱落3例,脱落-6.98%,对照组脱落2例,脱落率4.76%,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vWF和ET-1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疗法加用中药血府逐瘀汤较单纯西医常规疗法可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李保院  姜宏  边瑞民  高新富 《齐鲁药事》2014,(3):170-171,175
目的总结六味地黄丸的临床新用途。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六味地黄丸。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疗效显著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硫普罗宁(MPG)对阿霉素(ADM)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ADM损伤大鼠心脏模型,灌胃给予MPG,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脑钠肽(BNP)、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ADM大鼠心脏模型组相比,MPG干预ADM处理后大鼠的血清cTnⅠ、CK—MB及BNP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SOD活力显著增高,MDA、NO含量,总NOS活力及iNOS活力显著降低(P均〈0.01),心肌组织病理积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MPG对ADM心脏毒性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MPG可能通过恢复心肌组织SOD的活力、抑制iNOS活性使心肌组织NO产生减少,从而减轻ADM所致大鼠心肌组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7.
初步探究清热化痰法指导下的蒌芩止嗽煎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大鼠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AECOPD模型,60只AE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0只)、氨溴索组(20只)、蒌芩止嗽煎组(20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ECOPD大鼠模型治疗前后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指标。结果:蒌芩止嗽煎组、氨溴索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E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清热化痰法指导下的蒌芩止嗽煎初步研究是通过降低NE水平,从而减少AECOPD大鼠模型的气道黏液高分泌,减轻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18.
方浩 《中国药师》2010,13(3):403-40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轻中度PIH患者(PIH治疗组),予以川芎嗪120mg静滴,1次/d,10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的变化。另取正常妊娠组40例作为对照。结果:PIH治疗组患者血浆NO含量较正常妊娠组明显下降,ET-1含量明显上升(P均〈0.01)。经过川芎嗪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血浆NO含量明显上升,ET-1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PIH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尿U—MALB和β2-MG含量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P均〈0.01)。经过川芎嗪治疗1个疗程后,尿U—MALB和β2-MG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PIH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功能紊乱,血浆ET-1/NO比例失调。川芎嗪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纠正血浆ET-1/NO比例失调,且能降低尿蛋白排泄量,保护肾功能,从而达到治疗PIH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与桂龙咳喘宁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血清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孟鲁司特组、桂龙咳喘宁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6只。以卵白蛋白致敏法制作小鼠哮喘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ET-1含量,用硝酸酶还原法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哮喘模型组血清中ET-1、NO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孟鲁司特组与联合用药组ET-1、NO含量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桂龙咳喘宁组ET-1、NO含量虽低于哮喘模型组,但仅E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与桂龙咳喘宁均能显著抑制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血清ET-1含量,两者联用可对ET-1、NO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模,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荧光观察ILK在不同时间点模型组肾组织的表达改变。结果 1与对照组比,前4周,模型组24 h尿蛋白量7 d增加,21 d达高峰(P<0.01);后8周,模型组24 h尿蛋白量逐渐减少,84 d降到最低值(P<0.01);2与对照组比,前4周,模型组肾小球ILK的表达7 d减少,14 d明显增加(P<0.05);后8周,模型组ILK表达逐渐减少(P<0.05);3电镜显示:前4周模型组大鼠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后8周,模型组足细胞病变进一步加重,出现了其与基底膜的分离、脱落;4足细胞ILK表达的变化与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呈正相关(r=0.897,P<0.01)。结论 1 ILK早期出现表达增加及分布异常,可能是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及判断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一个早期重要指标。2 ILK与蛋白尿呈正相关,其在肾组织中表达的高低对肾脏疾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